編輯 | 日月三青
來源 |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
這才是民族的脊梁!
表彰制裁
上個月23日,英國BBC公布了本年度的「百大巾幗」——100位具有前瞻性和影響力的女性名單。
中國只有兩位女性上榜,一位是牛到能夠代表城市寫出《武漢日記》的方方,一位是領導香港廢青的青年領袖周庭。
都是厲害的人呀,這都走出國門了,獲得了大英帝國的榮譽證書。可見西方的那些「大人們」,真的沒有忘記她們!
十幾天後,美國那邊遙相呼應,再一次制裁中國。
想制裁就制裁,就是這麼任性。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針對的是人。
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14位中國全國人大官員實施制裁,理由很簡單:「涉及取消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一事」。
這裡必須表揚一下美國,自己都被新冠疫情折騰進手術室了,仍然心繫中國,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損人利己精神?
不僅如此,美國國會眾議院還通過了《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這個法案最大的作用,就是為逃往美國的亂港分子提供臨時保護。
但面對這一空前的挑釁,中國外交部譴責之後,許多網友反而很開心。
因為這些人員,就相當於獲得了美國認證。感謝美國的辛勤調查,為我們送來了國寶級人才的名單。
在這14位被制裁的中國官員中,有一位硬語盤空的網紅級大爺。
沒有人能夠算清,他10年前振聾發聵的一問,震醒了多少人?它就像一個警鐘,提醒我們絕不忍辱妥協!
他就是地質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
橫眉怒斥
2009年,夜,西藏,瀾滄江。行走在江邊的丁仲禮喝著小酒,突然接到了中央領導的電話,兩人討論起了減排權的問題。
酒勁洶湧,丁仲禮的心情更加洶湧。談著談著,他直接對領導說道:「如果籤了這個協議的話,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遙遙無期!」
領導聽後也很動情:「你放心,我一定為子孫後代爭取排放權。」
籤個協議有這麼嚴重嗎?還真有!
針對全球變暖的問題,以美英主導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制定了7套二氧化碳減排方案。
其中最被認可的一套,是各國聯合起來,到2050年時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一半,發達國家作為表率先減排80%。
從表面看來,發達國家簡直是嚴於律己的紳士。知道發展中國家不富裕,所以連要求都沒提。
但丁仲禮和秘書經過大量的計算後,發現了嚴重的問題。他們確實沒有明確限制發展中國家排多少,但其中隱藏的數據足以讓第三世界窒息。
因為總排放量是固定的,11億人口的發達國家拿走了44%的份額,剩下的56%份額留給54億人口瓜分。
而且,在過去的105年間,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足足是發展中國家的7.54倍。他們有巨大的壓縮空間,我們又該怎麼壓縮?
按照這個協議,中國大約10年時間就能用完排放額度,從2020年起需要巨資購買碳排放權,影響到我們的方方面面。
碳排放可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僅與工業息息相關,也關係到每個人的生活。看電視、開空調、打遊戲,甚至吃豬肉,都會碳排放!
想要吃豬肉,那就得養豬吧。養豬的碳排放量是養雞鴨的許多倍,所以他們經常譴責中國吃太多豬肉:簡直是對世界犯罪。
等到了那個時候,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擴大,發達國家可以躺著數錢,第三世界則永難翻身。
正因看到了西方的險惡用心,丁仲禮在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明確反對了減排方案。而且當場怒斥該方案道德淪喪,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平等條約。
振聾一問
有了中國的反對,這個方案最終沒談成,發達國家恨得咬牙切齒。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一些環保人士更不樂意。
在一年後的《面對面》節目上,著名記者柴靜提出了各種角度刁鑽的問題。
聯合國IPCC的評估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是人類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溫,所以一定要在本世紀末把地球增溫控制在2℃以內。
但丁仲禮院士對此提出了質疑,因為這個2℃是英國的一個實驗小組用計算機算出來的,這跟算命先生用水晶球預測未來一樣不靠譜。
聽到有人膽敢質疑聯合國IPCC,柴靜的表情有些錯愕,表示我們幾乎是信仰實驗室裡的數據,而且它得到了主流科學界的認同。
丁仲禮院士則一針見血地說道:「科學家有主流嗎?科學家是根據人多人少來定的嗎?科學是真理的判斷。」
全球氣候變暖不假,但沒有人能確定和二氧化碳究竟有多大關係。八國集團根據這麼一個不確定的選項,切走了排放權的大塊蛋糕,勢必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
那中國該怎麼辦呢?總不能和國際對著幹吧!丁仲禮院士的建議是:無論以後發達國家減排多少,中國都會更加負責,以他們人均碳排放量的80%為上限。
這夠負責了吧,但發達國家怎麼可能同意讓中國過上近似於他們的生活。柴靜也問道:「中國是人口大國,這麼一乘的話,那個基數太大了。」
接下來的回答,建議多讀幾遍:「那我就要問你了,中國人是不是人?這就是一個根本的問題了。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中國人就應該少排,你這個是以國家為單位算的,還是以人為單位算的。」
既然方案不平等,當然就要拒絕。如果按照他們的減排方案,我們等於又籤訂了幾個賣國條約。
丁仲禮問:「從2020年以後,中國每年花一萬億人民幣去買二氧化碳排放權,你會怎麼想,你覺得公平不公平?」
柴靜則選擇了拒接,而是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質疑:「科學家在談論一個科學問題的時候,為什麼要用比較激烈的,帶有情緒色彩的字眼,這樣是否合適?」
不得不感慨,丁仲禮院士有著極好的涵養。他表示有些時候必須情緒激烈,否則對方根本不理你。
地質大家
在看不見的硝煙中,丁仲禮院士仿佛天外來客,對柴靜降維打擊。如今十年過去了,他的話仍然在無數人腦海迴蕩。
為什麼丁仲禮院士能夠這麼犀利呢?因為聲震人間者,向來深自緘默。點燃閃電者,向來如雲漂泊。
現年63歲的丁仲禮院士,1957年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的一個美麗鄉村。年少時繁重的農活,練就了他不畏艱苦的品格。
他本來更愛文科,作文經常被老師印出來當成範文。但由於首次高考體檢時血壓偏高,未被錄取。
等到1978年第二次高考時,他認為理科更有助於實現國家的四個現代化,於是果斷棄文從理。順利考上了浙江大學,攻讀地質系。
從浙江大學畢業後,他又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深造,先後成為了碩士和博士,深耕於黃土研究的領域。
中國的文化孕育於黃土地,但我們腳下的黃土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為了探尋出黃土地質變化的歷史,他和同伴們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徵程。
地質工作向來艱辛,滾滾沙塵,寒暑交替,沐風櫛雨,披星戴月。奔波與寂寞相伴,攀登與磨難為鄰。這不僅是對身心的巨大考驗,有時更面臨著死亡的風險。
有兩次,丁仲禮在鬼門關徘徊。
先是1986年,剛剛跑野外的他在陝西省直羅鎮考察時,遭遇了突發性的車禍。他被甩出車外好幾丈,足足在醫院動彈不得地躺了三天。
1996年,他又在陝西渭南的黃土陡坡採取樣品時,因為腳滑栽下了山崖,滾落了八九十米的距離。這次送往醫院後更加嚴重,頸椎骨折,他在病床上趴了五個星期。
但康復之後,他就立即返回團隊,幾乎用雙腳踏遍了黃土高原,足跡遍布西安、渭南、寶雞、西峰、洛川、靈臺等地。
經過了20多年默默無聞的研究,他率領著團隊終於建立起了「中國黃土高原260萬年集成氣候的記錄曲線」。這不僅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記錄曲線」。
不僅如此,他還將中國黃土劃分為:37個土壤地層單位、110個次級單位。截止到2004年8月,他還發表了上百篇論文,有50篇被SCI收錄,在國際上贏得了赫赫威名。
由於從事地質研究,他關注的時間往往以百萬年計。這樣的人,思慮能不深遠嗎?
國家脊梁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結束後,一名《環球人物》的記者詢問道:「中國那麼多氣候、環境保護專家,為什麼是您站了出來?」
丁仲禮說道:「不知道!可能我性格比較愣,我忍不住會站出來說皇帝沒有穿新衣。」
由於他在地質學上的突出貢獻,他在中國科學院的職位步步高升,並在201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校長。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科學院大學首次招收本科生,丁仲禮直言對中國的本科教育有看法。在做招生宣傳時,他又直截了當地警告,我們學校不好混,必須靜下心來。
「如果想做生意,想學金融,想當公務員,就不要報考國科大。」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片葉障目不見巍峨泰山,高屋建瓴方有真知灼見。
是真理就得接受檢驗,有錯了就得承受批評,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口時就出口!
除了非凡的全局意識外,他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更有不畏權威、仗義執言的國士風範。
眾所周知,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是在間接地告訴我們哪些是民族企業。
美國對中國人物的制裁,當然也是在告訴我們哪些是國家脊梁。
這些得到美國「認證」的中國脊梁,在悄無聲息間守護著中國的安全。
請務必守護好,這些真正的國民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