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小三通」客船(資料圖)
「小三通」將再添一條新航線。來自福州市旅遊局的消息指出,福州市連江縣黃岐港和對岸馬祖北竿白沙港的海上直航航線預計12月16日上路,目前兩邊的通關設施都已完工,客運船也在待命。 導報記者 陳成沛
新航線航程少2/3票價降一半
「兩門(廈門、金門)對開,兩馬(馬尾、馬祖)先行。」同樣起步於2001年的「小三通」航線,這14年的發展可謂是兩重天。這邊廈金航線一年更比一年熱絡,那邊「兩馬航線」客流量一天不如一天,2013年甚至傳出關停航線的消息。目前,「兩馬航線」每日開通馬尾至馬祖「小三通」班輪進出各兩個航次,即便如此,也沒有每個航班都滿員。
分析「兩馬航線」之所以熱不起來的原因,主要還在於航程太長。目前,福州至馬祖的「小三通」航線,是從福州馬尾港到馬祖南竿的福澳港,航線長達37海裡,航程需要90分鐘,如果天氣不佳,甚至要花費兩個小時。
事實上,從地理位置來看,馬祖與連江最近的是黃岐半島,最近處僅4.8海裡,新航線開通後,航程將縮短為25分鐘到30分鐘,大大縮短時間成本。
不僅如此,航程縮短了,票價也降下來了。馬祖「立委」陳雪生表示,現在「兩馬航線」往返票價約2500元(新臺幣,下同),新航線開通後,往返票價將在1300元左右,這對吸引陸客來馬祖觀光都是大利多。
陳雪生同時透露,12月16日新航線上路後,原則上雙方每天上下午來回各一班,大陸有一艘船,馬祖則是2艘船輪流跑,估計開航後,每天可載客約400人來馬祖,未來也可能增加航班。
期盼新航線盤活兩地旅遊業
黃岐半島和馬祖列島從南宋起就被俗稱為「馬祖澳」,並沿用至今。2009年,連江縣提出兩岸攜手共建「馬祖澳旅遊區」的設想,得到馬祖方面的積極呼應。黃岐馬祖海上直航的開通,將使兩地真正形成「一日生活圈」,甚至福州遊客到馬祖可以「早出晚歸」。為此,兩地的旅遊業者已開始摩拳擦掌,不僅著手規劃新的旅遊線路,據前馬祖籍「立委」曹原彰介紹,在一些「黃金地段」也陸續有民宿開張,向遊客招手。
此前,連江縣針對黃岐-馬祖航線推出4條環「馬祖澳」的精品旅遊線路,分別有5日遊和7日遊。馬祖兄妹旅行社總經理王永保也表示,「多數陸客團來馬祖旅遊都是2天1夜或3天2夜,若新航線通航後,陸客來馬祖旅遊停留時間更長,對馬祖旅遊更有利」。
藉直航要投資 向「中央」謀福利
公開數據顯示,黃岐對臺客運碼頭年設計旅客通過能力為24.5萬人次。黃岐-馬祖航線開通,兩地希望打造環馬祖澳旅遊黃金通道,同時推進「大陸—黃岐—馬祖—臺灣」特色旅遊線路。但問題來了,面對接下來可能湧進的大量陸客,馬祖準備好了嗎?
按照馬祖風景管理處的統計,目前陸客即使一天來1000多人次,還是可以容納得下。但馬祖在地旅遊業者認為,若要因應未來通航後的新形勢,馬祖許多屬於軍方或公有的土地都應該釋放出來,可作為更多利用,如此一來,馬祖經濟才有機會再活絡起來。
此外,馬祖想吸引陸客經馬祖中轉赴臺,但目前的硬體設施著實令人著急,像馬祖飛臺北的航班僅有50多個座位,還常常停飛,堪稱硬傷。此番黃岐-馬祖航線新航線開通,曹原彰指出,如果能藉由陸客人流倒逼臺當局增加投資、改善機場、增加航班,何嘗不是好事一樁?(海峽導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