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歌,為什麼令人恐懼呢?

2020-12-25 沁流史

前段時間國內懸疑劇《隱秘的角落》火了,火候剛過去但熱力值任然不減。該劇的劇情和視覺都給觀眾帶來了很好的感受,懸疑劇當然火在了懸疑,劇片劇情的構思和音樂的巧妙搭配為觀眾的思維邏輯引上了疑惑和思考當中。同時這部劇能火起來當然有它的眾多優點,導演的巧妙構思使劇中的每一處音樂都承擔了隱藏線索功能。我就拿代表性的童謠《小白船》來說說音樂中的陰森,細思極恐。

在影劇中,三個孩子在拍照遊玩,無意中拍到謀殺案的證據,就在這時童謠《小白船》響起。另一面,夜晚三個孩子躺在船上仰望星空,愜意的談論著對浩瀚星空的無限遐想,這時隨著《小白船》歌聲的結束一具屍體浮出水面。細心的網友會發現,每次《小白船》音樂的響起結束都暗示著不好的事情即將要發生,本該歡快的歌聲卻令人恐懼萬分。那麼恐怖黑暗的歌謠都有著怎樣的歷史來歷呢?

一、恐怖童謠的追溯

童謠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初的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一般都很強調押韻和各律,通常以口頭禪的形式傳播。隨著影視的快速發展,歌謠很容易被導演引用到劇中作為情感表達或劇情反轉的暗示。

《小白船》的起源其實是源於韓國作家尹克榮的《半月》,《半月》最初創作時是以一部安魂曲流傳於世,隨後新晉得以改編另稱《小白船》。《半月》出自戰爭時期,日本侵略朝鮮半島,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的籤訂,朝鮮飽受日本長達36年的侵略。在此期間日本不僅在戰爭上進行侵略,在文化上也有很大的侵略。學習日本文化,傳播日本人精神,尤其是在小孩子的學習上進行傳播,將日本童謠運用到孩子的學習中。對此尹克榮極為不滿又對國家被侵略的痛恨惋惜。

1924年,尹克榮的姐夫離世,他的姐姐時常傷心難過,經常一個人孤寂的仰望天空出現的半月,由此尹克榮產生靈感創作了這首《半月》,為了表達失去親人的悲傷同時蘊含失去國土的痛恨。《半月》運用了日本音樂的特點,加上對亡人和故國的思念,所以不同於一般童謠。不到一年,《半月》傳唱朝鮮半島,節奏舒緩、氣氛靜謐、略帶哀傷。很多人讚不絕口。

二、黑暗童謠

近年來隨著影視的飛速發展,童謠已經入住影視當中,不少導演都會運用童謠的歌聲來表達某一片段的情感表達。隨著人們的不斷改編和劇情裡的引用,慢慢的童謠的味道也就發生了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懸疑片和恐怖片,為童謠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有的童謠看似正常,但深究背後原型則令人不寒而慄,俄羅斯童謠《布娃娃》:「天上的星星眨呀眨,路邊有一個布娃娃。 布娃娃,布娃娃,你為什麼不回家? 是不是你沒有家,沒有爸爸和媽媽? 布娃娃,不要傷心不要怕。 讓我借給你一半媽媽,和你共同擁有一個家。 讓我借你一半爸爸,和你共同擁有一個家。」從詞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悲涼、孤獨、寂靜的感覺。但來自的故事版本卻是「一個俄羅斯男子,他有盜取女性屍體的變態怪癖。他常常將盜取來的女性屍體裝扮成洋娃娃的樣子,並和她們生活在一起。他也曾睡在過棺材裡,據說他一共挖開750個墳墓。」如此變態的性格造就了《布娃娃》的誕生。

童謠的歷史或許幾百年甚至更久,很多都被口頭流傳一代又一代,甚至流傳至今的都有很多。至於天真無邪的童謠為什麼會演變成陰森的恐怖童謠,這中間也不是沒有依據的,自古我國就有很多宗教信仰,這自然也少不了妖魔鬼怪,那麼恐怖童謠的說法也就有了可能性。

由於黑暗童謠歷史悠久,內容驚悚恐怖,所以經常被推理小說家們應用,成為渲染氣氛、設計犯罪的主要方式,慢慢的在影視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的引用,製造氛圍,渲染氣氛是主要目的。當然在國外黑暗童謠也被引作是一部恐怖片的真實來歷,其實都是為了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真實性,恐懼性,懸疑性,這些都是目前懸疑片,恐怖片的精髓所在。

黑暗童謠記載的可能是一段黑暗的歷史,也可能是某個地方的不同文化對其編造或改編。當然這也是相當一大部分人所感興趣的,在一定的渲染感染力下,對影視的吸引擴張力度還是很大的,是有發展空間的。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對童謠有了更多的看法,你是否也因黑暗童謠影響到你的童年呢?

相關焦點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為何會令人恐懼?
    第六集中,三個孩子躺在大船上暢想星空,伴隨著《小白船》童謠的結束,一具浮屍出現在海面。每次《小白船》響起,都預示著兇殺的出現,網友稱這不是音樂,而是「陰樂」。以《小白船》為代表的童謠,本應歡快的歌曲,為什麼讓人感到恐怖?當人們回看童謠的歌詞,也會被其中隱藏的內容所震驚,黑暗童謠是怎麼產生的?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歌謠,為何會令人恐懼?
    《小白船》童謠因思念故人故國,所以平緩含蓄,空靈哀怨,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歐童謠。 西歐童謠常常用歡快的節奏唱出黑暗恐怖的內容,即使內容正常,也令人感到不安,這是為什麼呢?
  • 《小白船》怎麼就成恐怖歌曲了?原來童謠不單純
    所以,好好的童謠,究竟是為什麼聽起來這麼恐怖?沒有一首童謠能逃脫在走出童年之後,化身「鬼故事」的命運。有些童謠乍一聽沒什麼問題,但只要細品,就會emmmmm……比如下邊這個↓天上的星星眨呀眨,路邊有一個布娃娃。布娃娃,布娃娃,你為什麼不回家?
  • 滿腦子都是《小白船》!為啥童謠也會越聽越恐怖?
    前幾天,大熱網劇《隱秘的角落》迎來了大結局,但貫穿全片的「恐怖童謠」熱度卻一路攀升。據騰訊音樂公布的數據,過去10天時間裡,《小白船》的播放量增加了14倍。可能大家並不知道,《小白船》其實是一首有著近百年歷史的朝鮮童謠,原來的歌名叫做《半月》,創作者是朝鮮音樂家尹克榮。
  • 《小白船》成恐怖童謠,了解它的內核,還是我們太單純
    因其在劇中演技精湛的飾演了一個恐怖的變態殺人犯,特別是那個一起爬山的梗真的是成為不少人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也因此,有人稱,秦昊飾演的張東升都可以代替馮遠徵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飾演的安嘉和,成為新一任的童年陰影代表了。
  • 「隱秘」的兒歌火了:從小唱到大的童謠,背後故事細思極恐
    連伊能靜也在微博上喊話自己老公秦昊(張東升的扮演者):以後不準在晚上給孩子唱這首歌!其實,在《小白船》的誕生背後,還真的隱藏著一段憂傷的故事。這首聽著像「陰樂」般的童謠,最初真的就是一首安魂曲。有一日,他偶然聽到光明中學的學生也在唱《半月》,才知道這首歌已經傳過朝鮮日本,火到了中國。1951年,《半月》被譯為中文,改名《小白船》,隨後又選入音樂教材,很快在中國流行開來,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原創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隱秘的角落刷完《隱秘的角落》,相信不少朋友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在腦海裡把這首歌單曲循環一整天。在第6集的最後,三個小孩坐在漁船上望向天空。1950年,這首歌被翻譯成《小白船》傳入中國,歌詞大意沒有變化,但傳達出的意境卻不相同:在《小白船》中,桂花樹、白兔、晨星,無一不描繪了孩子們對天空的美好想像;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燈塔,指引亡靈飄向西天,靜謐緩慢的旋律,也處處流露出安撫的氣息。
  • 《小白船》之外,到底還有多少「細思極恐」的奇怪童謠啊啊啊啊!
    兩隻老虎為什麼沒有耳朵和尾巴?推理小說裡為什麼總是響起殺人童謠?……所以說,好好的童謠,為什麼有的聽起來這麼恐怖?《兩隻老虎》曾經成為了國歌?那些廣泛流傳的童謠,很多都是由民謠或者民間故事演變而來的。它們在最初並不是專門講給孩子聽的,相反,它們是把成人的歌謠唱給了孩子聽,因為只有成人才懂得其內在含義。
  • 《隱秘的角落》插曲《小白船》是恐怖童謠嗎 《小白船》歌詞
    近日,看過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網友相信都被劇中的插曲嚇到了,歌曲《小白船》是恐怖歌謠嗎?歌曲《小白船》的完整版歌詞介紹,一起來看一下。  1、隱秘的角落插曲小白船是恐怖歌謠嗎  《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是由韓三平監製,辛爽執導的國內首部家庭懸疑劇集,這部劇是由秦昊、王景春領銜主演榮梓杉、史彭元、王聖迪、張頌文、劉琳等主演,主要講述的是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的時候無意之間拍攝到一場謀殺案並開始冒險的故事。
  • 被《小白船》支配的恐懼,這些童謠背後的故事,比電視劇還精彩!
    除了電影的質感、緊湊的環節外,一首洗腦的《小白船》成為了新一屆「恐怖童謠」的C位。影視劇中的「恐怖童謠」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這些童謠背後其實都有一段隱藏的故事,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梳理一下都有哪些細思極恐的故事吧。《小白船》承載著對家國未來的期盼《小白船》的背後承載著家國情懷。
  • 近10天播放量增長14倍,童謠《小白船》突然火了
    唱!」伊能靜在微博上公然警告老公秦昊,禁止他唱《小白船》給女兒聽。《隱秘的角落》大火後,劇中歌曲《小白船》也受到大家關注,由於《小白船》總伴隨著殺人事件響起,因此這首歌也被觀眾們戲稱為「恐怖童謠」。對此,這版《小白船》的演唱者、著名民謠組合「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也大呼意外。
  • 《小白船》聽得毛骨悚然?還有一些暗黑童謠讓你大開眼界
    這段時間,網劇《隱秘的角落》大火,也帶火了該劇的一首童謠配樂《小白船》。「隱秘的角落小白船 恐怖童謠」等話題幾度登上熱搜,視頻網站的彈幕池中,戲稱該劇的配樂是「陰」樂的調侃隨處可見。《小白船》這首歌自第一集開篇至最後一集片尾時時飄蕩在觀眾們的耳邊,被網友調侃為本劇的「死亡預告」——一旦《小白船》旋律響起,必然有角色死去。旋律優美的《小白船》也因此成了網友口中令人毛骨悚然的音(陰)樂。實際上,《小白船》本是一首朝鮮童謠,創作於1924年,原名《半月》。
  • 被《小白船》嚇到不敢唱歌?這些可愛的童謠,值得你和孩子一起擁有
    童謠,溫馨甜蜜小朋友的歌聲,到底為啥會這麼恐怖?現在,還有適合孩子們的「童謠」嗎?01童謠,恐怖的童謠1924年,韓國作曲家尹克榮的姐夫去世,他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半月》(반달),既是為了記錄失去親人的寂寥,同時也抒發了當時痛失國土的痛苦。
  •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為何成為恐怖童謠,這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隨著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收官,其配樂《小白船》也新晉成了全新恐怖童謠。有網友表示,這麼溫馨的童謠為什麼每次都和劇中陰森恐怖的殺人場景配合在一起?其實,《小白船》這首童謠翻唱自韓國童謠《半月》,這是一首安魂曲,誕生要從日本侵佔朝鮮半島說起。
  • 《小白船》後,未成年人謀殺案現場響起《送別》!懸疑恐怖題材為啥...
    明明代表著天真可愛的童謠,為啥備受懸疑、恐怖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青睞?「童謠」與「原生家庭」主題十分吻合「編寫懸疑類劇本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尋找一件關鍵『道具』,成為整個劇本的線索。」比如《隱秘的角落》裡,孩子渴望的是帶他們前往幸福的『小白船』,而《非常目擊》則是被一起案件改變命運的人,選擇如何『送別』自己的過去。」《非常目擊》裡的人物都在「送別」自己的過去相比其他具體的物品,選擇童謠作為「道具」,更能引起觀眾廣泛共鳴。「這些影視劇、文學作品選擇的童謠,往往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 《小白船》是恐怖童謠?中國古代童謠,才是真·細思極恐
    中宏網江蘇7月3日電(記者 張瑜英)隨著《隱秘的角落》刷屏,童謠《小白船》也意外走紅,但跟它以往代表的"純潔天真"的意境不同,這首童謠已然有了"黑童話"的韻味。"中國古代的童謠往往如此,可以說是帶有'預言'的恐怖歌謠。"青年學者侯印國在接受採訪時"揭秘"。
  •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 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據說看完全劇後,許多網友都得了「《小白船》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應激障礙)。本來耳熟能詳的童年回憶《小白船》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音(陰)樂。
  • 《小白船》火成「恐怖童謠」,伊能靜警告秦昊:女兒睡前不準唱!
    伊能靜也對「張東升」秦昊發出警告,禁止他在女兒睡覺前的兒歌時間,演唱劇中的」恐怖童謠「。男主角張東升的扮演者秦昊,誇讚導演辛爽有很高的音樂品位,因為,他本身就是玩音樂出身。在《隱秘的角落》的配樂中,《小白船》作為第一集的片尾曲,絕對是全劇的靈魂音樂。看完劇,相信這首歌一直縈繞在很多人的腦海裡,循環播放。第一集中,伴隨著《小白船》悠揚的曲調,在看似溫馨的三人畫面的背後,隱藏著張東升嶽父母的墜崖真相。
  •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什麼歌?《隱秘的角落》小白船什麼意思
    相信大家最近都有看到一句歌詞「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這句歌詞,那麼這個歌詞指的是什麼梗呢?聽上去有些陰森恐怖,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梗的意思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隱秘的角落》裡的小白船為什麼是恐怖童謠 結局真是大團圓嗎
    《隱秘的角落》裡的歌謠《小白船》為什麼是恐怖童謠,我從我自己對歌詞來分析,我們先來看歌詞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樹,白兔在遊玩,槳兒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飄呀飄呀飄向西天,渡過那條銀河水,走向雲彩國,走過那個雲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