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堅:東南亞漢語教育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不同的歷史時代,教育承擔著不同的發展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新時代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新的時代使命,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為世界多元文化繁榮作出貢獻的重要路徑。為此,在新時代漢語國際教育發展中,要立足國家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走漢語國際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增強中華語言和文化傳播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擔當,培養新時代國際漢語人才,並能夠積極主動地服務於教育擴大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和優化漢語國際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從而促進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的發展。

  人文交流是新時代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推動中外聯動發展、促進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文明之基,並成為我國與東協關係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近年來,我國加強與國外人文交流的整體規劃,完善中外人文交流全球布局,大力弘揚絲路精神,積極推動民心相通,打造中外人文交流新高地。在「大人文」理念引領下,語言互通是中外人文交流的基本保證。對此,加大國際漢語推廣力度,加強孔子學院建設,充分發揮孔子學院綜合文化交流平臺的功能,拓展多種層次語言文化交流通道,特別是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培養更多漢語人才,有助於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對我國語言的交往力和文化的理解力。東南亞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區域之一。東南亞漢語教育的興衰關係著「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文交流事業的發展。

  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的興旺發達,是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強心劑,而漢語國際教育是中外人文交流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兩者緊密相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漢語國際教育可以看作是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的組成部分。反過來,中外人文交流事業的發展為漢語國際教育提供基本的外部環境和民心基礎。

  新時代,隨著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深入合作與發展,東南亞漢語教育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內涵,並在推動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與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合作日益深入,除了經濟領域,還涉及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合作項目也日益增多,如中泰鐵路項目,中國昆明—越南海防經濟走廊重要項目,我國高校與東南亞國家的學校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合作。這些合作項目和領域為東南亞漢語教育提供職業發展方向,有利於推動東南亞漢語教育從語言層面走向具體專業層面。未來東南亞漢語教育發展將立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全面開展漢語專業教育。在東南亞國家中,已有部分學校意識到這一點。比如,2016年5月,亞洲國際友好學院與印度尼西亞旅遊部籤署培訓漢語導遊人才合作協議,有助於漢語文化與本地旅遊文化的融通與發展。

  東南亞漢語教育是東南亞中華文化圈的重要驅動力,而孔子學院是推動中國語言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是東南亞漢語教育和中華文化傳播的平臺。目前,東南亞地區共有27所孔子學院和31個孔子課堂,其中泰國擁有15所孔子學院和20個孔子課堂,其數量是東南亞國家中最多的,其次是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東南亞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立足本地發展需求,開展了一系列諸如武術、書畫、詩詞、音樂、中醫體驗以及中國節、中文日等文化活動,推動了漢語教育課堂與課外的結合、語言教育與文化教育的結合、中華文化與當地文化的交流,加強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文化理解,進一步深化了彼此的人文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語言教育政策對漢語教育也產生了影響。菲律賓放棄之前以菲律賓語和英語為本的雙語教育政策,實行了以母語為本的多語教育政策,特別注重保護當地語言。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漢語在菲律賓的推廣。《東帝汶發展戰略規劃2011—2030》也強調本地語言的重要性,並將其作為教學媒介,同時實施了以母語為本的多語教育政策。加之,目前在東帝汶還沒有建立任何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使得東帝汶漢語教育發展緩慢。越南政府發布的「2020國家外語項目」中指出,到2020年,使兩千萬學生能夠在多語言、多文化和國際化的環境中獨立使用外語,自信地學習、工作和交流。不過,該項目重點強調的是英語,漢語則略顯式微。為此,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漢語在東南亞推廣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並從政策、組織、人員、資金等方面給予保障,全面深化東南亞漢語教育,為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人文交流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加強中外人文交流 青島市舉行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座談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甜甜 見習記者 王芮 青島報導  為了全面推進青島市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工作,促進創建學校人文交流項目有序開展
  • 渝北區八所學校納入教育部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
    渝北區八所學校納入教育部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紮實推進渝北區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建設,通過自主申報、推薦報送和審核認定,重慶市第八中學校等8所學校申報成功,納入教育部第一批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建設計劃
  • 北科大成立礦業與鋼鐵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楊仁樹指出,秉承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給北科大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學校持續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工作,今天研究院的正式成立正是貫徹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的重要舉措。在未來,研究院將依託學校優勢學科,圍繞礦業與鋼鐵行業特點與企業發展需求,打造集學術研究、決策諮詢、技術服務、人才培訓、人文交流和文化傳承為一體的新平臺,促進政府、高校、企業三方交流合作,推動科技之花結出人文交流之果。
  • 語言文化產業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西安交大舉行
    12月18日上午,語言文化產業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揭牌儀式暨「新發展格局下來華留學機遇與挑戰」高端研討會在創新港舉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偉一行,西安交大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軍武,國際教育學院、國際處、外國語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教職工代表,國內20餘所高校來華留學工作負責人出席活動。國際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溫廣瑞主持儀式。
  • ...東南亞國際漢語教育研討活動(清邁站)暨泰國北部本土漢語教師...
    人民網曼谷9月28日電(記者孫廣勇)9月26至27日,2020「創新與實踐」東南亞國際漢語教育研討活動(清邁站)暨泰國北部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成功舉辦。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學資源處邵亦鵬處長、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合作部秦莉主任、四川新華樂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駱鶴凌通過視頻專門為本次培訓發來了賀辭。樂猜·瓦薩西裡處長在致辭中表示,中文是現代最重要的外語之一,也是經濟交流的重要語言。
  • 天府旅遊名縣 | 人文武侯,唱響中外——第一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合唱展示活動開幕式圓滿落幕
    10月12日,在新中國71周年華誕以及全球戰疫的特殊時期,伴隨壯闊的旋律,成都城市音樂廳臺上臺下近2000人合唱《天耀中華》,把現場所有人的情緒推向頂點,「人類共命運,世界是一家」成為全場的主旋律,至此第一屆「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合唱展示活動開幕式圓滿落幕。
  • 孔子學院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原標題:孔子學院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自成立以來,孔子學院就致力於推廣漢語言
  • 阿中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前景廣闊
    亞塞拜然語言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阿中友好協會常務秘書長拉菲克·阿巴索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孔子學院增強了亞塞拜然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未來兩國之間的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前景廣闊。2016年,亞塞拜然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在阿首都巴庫正式揭牌,迄今已在阿設立8個漢語教學點,接受過漢語培訓的當地人士超過1000人次,培養漢語本科生近200人。阿巴索夫說,阿中傳統友誼源遠流長。歷史上,古絲綢之路將阿中人民緊密相連。近幾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兩國高層互訪頻繁,在能源、交通、旅遊、農業等領域合作成果顯著,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 姜勝耀率團訪問新加坡 促進中新教育人文交流
    姜勝耀率團訪問新加坡  促進中新教育人文交流清華新聞網2月16日電 2月10-13日,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姜勝耀率團到訪新加坡,訪問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出席清華大學國際化管理與服務能力提升研修班開班儀式並致辭,與新加坡清華校友親切座談,並參加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新春交流活動。
  • 泰南漢語教育交流年會在國光中學孔子課堂召開
    原標題:泰南漢語教育交流年會在國光中學孔子課堂召開  中新網曼谷10月4日電 (趙江霞李蕾)3日,為慶祝全球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國光中學孔子課堂聯合泰南華文民校聯誼會舉辦了第三屆泰南華文教育交流年會。該交流年會以「平臺交流共謀發展」為主題,旨在進一步促進泰南各校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推動該地區華文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 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研討會召開
    中國日報網12月15日電 (記者 王旭泉)14日下午,由浙江師範大學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線上研討會召開。作為2020年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此次研討會聚焦「政府間國際中文教育合作項目現狀及展望」和「如何更好支持亞洲各國中文教學高質量發展」議題,邀請阿聯、沙特、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政府官員、海外華人組織代表、中外高校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進行充分交流,總結和分享經驗,共同為推動亞洲國家中文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0多個國家的150餘名相關領域代表踴躍參會。
  •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設立
    本報電為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語言合作中心是發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專業公益教育機構,致力於為世界各國民眾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提供服務,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學互鑑搭建友好協作的平臺。
  • 綿陽市第二屆中外人文交流藝術節在四川幼兒師專舉行
    近日,由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承辦的綿陽市第二屆「牽手綿州·情系教育」中外人文交流藝術節在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東校區舉行。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閔永祥致辭說,高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戴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學校注重加強人文教育,教育學生既學以向善、學以求真、學以致用,又學以尚美,在舞蹈、繪畫、書法、聲樂等藝術課堂中接受古今中外藝術薰陶,在各類文娛活動、講座、展覽中享受藝術之美,在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中激發藝術創新。
  • ...區域性國際人文交流中心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昆辦通〔2018〕47號)
    充分利用昆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位優勢,發揮昆明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地緣、歷史及文化認同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推進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旅遊、媒體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人文交流環境,構建多種手段並舉、多個平臺互補、多種渠道聯動的人文交流合作機制。三、 主要任務(一)推進文化交流1. 搭建人文交流平臺。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主播、「漢語橋」冠軍導師海霞,北京語言大學、英國駐華大使館、泰國班凱技術學院、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匈牙利羅蘭大學、希臘愛琴大學、埃及駐華大使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等有關機構負責人,分別圍繞有關新項目做了發言。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
  • 2020中印尼人文交流發展論壇在線成功舉辦
    2020年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70周年,中印尼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建立5周年。11月13日,在中國教育部和印尼教育與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華中師範大學承辦的「2020中印尼人文交流發展論壇」在線成功舉辦。
  • 深化互利合作 促進人文交流 ——訪沙特科研與知識交流中心中國學...
    「沙特已將漢語教學納入國家所有教育階段課程,使教育更具多元性。越來越多沙特民眾學習漢語並喜愛中國文化。」作為一名研究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學者,薩伊德表示,近年來,沙中人文領域合作精彩紛呈,期待未來兩國人文交流合作持續深入,不斷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為雙邊關係發展開闢更廣闊的空間。
  • 中國人民大學中歐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揭牌
    教育交流與合作一直是中歐人文交流中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共建「一帶一路」,連接中歐兩大文明,迫切需要深化中歐教育合作。在「雙一流」計劃下,人民大學致力於推動建立與歐盟地區高校與學術機構的學術交流關係,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推動建立智庫建設。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中歐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可謂恰逢其時。
  • 全球超70國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國際中文交流周啟動儀式現場,圖片來源: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
  • 促進文化交流融合 東馬來西亞第一所孔子學院揭牌
    與會嘉賓共同為孔子學院揭幕剪彩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馬箭飛在賀信中表示,希望兩校能夠繼續精誠合作、齊心協力,把沙巴大學孔子學院建設成為在校學生和社區民眾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為促進中馬人文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了解和友誼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