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外春晚,外國人說相聲,還教你怎麼講廣東話,他真有這實力
近日,2019年海外春節晚會上的一段單口相聲《巧學中國話》短片成為了不少網友討論話題,片中的外國人以」北京人真的講不了廣東話「、」怎樣學也不太像「為話題,用自己的流利的北京話與廣東話,向觀眾趣談之間的差異,並得到一致的好評。
片中的外國人總結了兩者語言之間差別的多個原因,如:廣東話有入音、氣音而普通話就沒有;普通話四聲和廣東話六聲九音的分別等等;
為了不降低喜的效果(畢竟是相聲),沒有做過多學術上的講述,而是用自己的話與語調(穿插在北京話與廣東話中,而且說的都極好)來突顯其中的特點與笑料。如:
講廣東話要用力,他還用超純正的北京腔普通話說:」我跟廣東朋友說,你們說話不那麼使勁行嗎?不行不行,不使勁不是廣東話。「以懶得吸氣來調侃北京霧霾:」在北京吸氣有害健康,是吧?所以我們說話儘量少用氣,北京老鄉別聽得不高興,說的是過去,現在北京空氣是一年比一年好,我相信今後,隨著北京空氣品質不斷提高改善,我們北京人講廣東話的水平,也會有相應的提高。「廣東話較比北京話底蘊更深,當中包含大量古語,是活生生的文言文,例如走路不叫「走」,叫「行」,拐彎不叫「拐」,叫「轉」,喝水不叫「喝」,叫「飲」,吃飯不叫「吃」,叫「食」。
那麼上述那位外國人是何人(其實大家都認識)?為何他既講到普通話,又懂廣東話?其實他就是那個之前常常出現在春晚的:大山(本名:Mark Henry Rowswell)。
相聲、普通話、廣東話,一個外國人(加拿大人)?我想在外國人中,也只有大山能同時完成這三點吧!而這些也和他的經歷有不少的關係。
1984年在多倫多大學攻讀中國研究後的大山,一直醉心中國文化,其後還特意到北京大學進修中國語言文學。相聲方面,我想大家知道,在向國家一級演員姜昆拜師學相聲後,也常常出現在央視春晚晚會的舞臺上。在加上長期的與中國人交流,了解中國的民風民俗,才能在包袱上講的生動喜人。
所以,一個外國人能說單口相聲還能教你廣東話,他(大山)還真有這實力!不過,當看後他的相聲表演,自卑感與自豪感也夾襲而來。
個人自卑:身為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母語能力被超越了!還有種被老外教導的感覺,大山老師您「過分」了!
國家自豪:身為一個中國人,國家的文化與風情被外國人喜歡,還是值得高興的。而大山對中國的喜愛,也會令他成為了中國和加拿大之間的文化橋梁吧。
【做正能量娛樂達人,用心對待每一篇文章,喜歡的話,請關注點讚哦!我還會在這裡聊一聊觸及心靈的電影,品一品現有的生活,扒一扒有趣的娛樂,有什麼想探討的也可以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喜歡就請關注點讚哦!謝謝支持。】
原創文章 禁止抄襲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