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印記|上窩鋪村的好日子

2020-12-15 河北新聞網

目前,上窩鋪村已經建成新民居132套,有80多戶村民喜遷新居。

12月6日清晨,一場小雪給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上窩鋪村披上了銀裝。一棟棟造型古樸、排列整齊的新民居被裝點得更是好看。點點飄落的雪花,悄悄喚醒了這個雪鄉小山村。

上窩鋪村村民在清掃積雪。

「現在住新房子,比早年的老窯洞、土坯房享福多了。」78歲的趙金說。過去的上窩鋪村,鄉親們住的不是窯洞就是土坯房,冬天不抗凍,夏天還漏雨。現在住上了新民居,家家戶戶條件好了,日子越過越講究。

據駐上窩鋪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魏權介紹,該村共148戶307人,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開發、企業合作等方式,實施了整村新建。目前,已經建成新民居132套,有80多戶村民喜遷新居。

上窩鋪村的特色種植項目已漸成規模。

「住得好還要錢包鼓,咱老百姓的心裡才是真踏實。」魏權說。上窩鋪村人均耕地1畝有餘,均為小塊地,原來村民種地基本是靠天吃飯,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引進架豆、圓白菜、樹莓等特色種植項目已漸成規模,新建的小型蔬菜市場把銷路也打通了,村民們的幹勁兒更足了。

上窩鋪村村民靠種植樹莓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上窩鋪村53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郝佔英,採暖季在附近萬龍雪場旁的山旮裡旯酒店擔任鍋爐工,採暖季裡每月收入2000多元,農忙時節就和妻子一起務農。「以前種土豆、莜麵,收成不穩。工作隊員手把手幫著我建起了蔬菜大棚,如今收入有了保證。」

村民劉建林在雲頂滑雪場工作,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機會為在自己家鄉舉辦的冬奧會服務。

鄉親致富快,全靠能人帶。2016年,該村致富帶頭人侯建軍選取節水抗旱高收入作物樹莓進行試種,並成立了合作社。幾年來,通過利潤分紅、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已帶動本村40戶約90人脫貧致富。

村民牛桂桃把新居收拾得一塵不染。

2018年,上窩鋪村全村實現脫貧出列,2019年,該村貧困戶全部脫貧。「咱們村緊鄰草原天路,離滑雪場也不遠,下一步就得朝著鄉村度假旅遊和休閒農業方向努力了。」說起今後的發展,魏權胸有成竹:「上窩鋪村的好日子長著呢!」

上窩鋪村村民在做年糕。

文/河北日報記者耿輝 圖/河北日報記者耿輝 史晟全 通訊員韓哲

相關焦點

  • 【感恩冬奧】上窩鋪村的好日子!
    【感恩冬奧】上窩鋪村的好日子!過去的上窩鋪村,鄉親們住的不是窯洞就是土坯房,冬天不抗凍,夏天還漏雨。現在住上了新民居,家家戶戶條件好了,日子越過越講究。據駐上窩鋪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魏權介紹,該村共148戶307人,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開發、企業合作等方式,實施了整村新建。目前,已經建成新民居132套,有80多戶村民喜遷新居。
  • 上窩鋪村的好日子 - 河北日報-08版:影像記錄-2020年12月14日
    12月6日清晨,一場小雪給張家口市崇禮區上窩鋪村披上了銀裝。一棟棟造型古樸、排列整齊的新民居被裝點得更是好看。點點飄落的雪花,悄悄喚醒了這個雪鄉小山村。 「現在住新房子,比早年的老窯洞、土坯房享福多了。」78歲的趙金說。
  • 張家口不為人知的特色村鎮探秘|勤勞致富上窩鋪村
    2016年,白旗鄉上窩鋪村被崇禮區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省級精品村和易地扶貧搬遷村。村民誰也沒有預料到,祖祖輩輩生活的這個村落,正乘著時代發展和本地惠民的浪潮,向著富饒美麗的彼岸靠近。▲崇禮上窩鋪村 源:網絡上窩鋪村緊鄰崇禮城區與滑雪場,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促成美麗鄉村建設藍圖的重要條件之一,與之相鄰的甘雨溝村也有著同樣的優勢。崇禮---雪鄉藝谷美麗鄉村度假區項目便是兩個村子美麗鄉村改造的目標。
  • 河北豐寧樂國窩鋪村有條「江蘇路」
    人民政協網8月9日電 2020年8月7日上午,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樂國窩鋪村鑼鼓喧囂、全村歡騰。村裡的男女老少們早早地放下手中的活兒,在歡快熱烈的鑼鼓聲中,齊聚村口一條新修的道路上,等待著來自遠方的貴客。
  • 秦皇島青龍扶貧幹部劉洪亮心系楊樹窩鋪村的鄉親們
    河北新聞網訊(潘珊珊)今年3月,秦皇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木頭凳鎮楊樹窩鋪村工作隊隊員劉洪亮,因走訪貧困戶時至韌帶斷裂摘除部分半月板,在康復期還未結束就提前回到了工作崗位。劉洪亮說,「扶貧脫貧一天不結束,我就一天不撤崗。」
  •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扶貧故事】劉學全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27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扶貧讓高原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精準扶貧讓高原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發表時間:2017-04-05    來源:《黨建》雜誌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西藏曲水縣才納村:精準扶貧讓高原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拉珍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曲水縣才納村堅持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展全村工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村貧困發生率從原來的
  • 上窩鋪村:小小紅樹莓,拓寬農民致富路
    上窩鋪村:小小紅樹莓,拓寬農民致富路 2020-09-15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車間:紅燈籠照亮好日子
    紅燈籠照亮好日子。張迪 金志成/攝 2019年,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天津市河西區在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積極扶持建設全縣首家宮燈製作扶貧車間。一年的時間,當地中老年人群在扶貧車間就近就業,村裡的燈籠紅了,村民的生活富了。 莊浪縣吊溝村村民老李在扶貧車間建成後,就和妻子、哥哥、嫂子來到了這裡工作,而這間扶貧車間裡的員工都和老李是差不多的年紀。
  • 窟窿山下樂窩夢——民建中央及地方組織幫扶河北豐寧樂國窩鋪村...
    樂國窩鋪村,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黃旗鎮的一座小山村,村子的歷史連村裡最老的老人都說不清了。窩鋪的意思,就是「供睡覺的窩棚」,足見這個村過往的貧窮,村子有了多少年,大概也就窮了多少年。離樂國窩鋪村不遠,有座窟窿山。過去很多信風水的老百姓認為,山壁上天然形成的兩個大窟窿,把方圓幾十裡的「財氣」都漏走了。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2016年,石家莊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來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開發出了紅薯葉茶、酸棗葉茶和蒲公英茶等產品。2018年,投資103萬元建設的標準化茶廠正式投運,使代用茶成為村裡的「新名片」。
  • 民建中央駐黃旗鎮樂國窩鋪村第一書記羅峰
    用心扶貧人情暖 初心不改當作為——記民建中央駐黃旗鎮樂國窩鋪村第一書記走進黃旗鎮樂國窩鋪村,你會看到一個年輕的身影穿梭在各家各戶,村民們把他送到自家門口,還會招著手喊一句「小羅書記,再來啊」。自2018年8月入村以來,羅鋒帶領樂國窩鋪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村集體收入從無到有、穩步增長,村內房屋整潔,街道寬敞,村民收入和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提高,樂國窩鋪村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 昌樂:蝶變窩鋪村 破繭展芳華
    其中昌樂縣高崖水庫庫區窩鋪村獲中央文明委表彰,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窩鋪村,臨水而居,望山而憩。166戶、571口人、791畝耕地,以張姓為主的人們在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息,迄今已經走過了千年時光。
  • 廣東陽山:光伏扶貧照亮好日子
    【奮鬥實幹在一線】從光伏發電到農業產業再到教育幫扶,廣州市黃埔區對口幫扶陽山縣工作成效顯著,讓當地群眾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陽山縣土地匱乏、交通不便、農村發展活力不足。同時,陽山的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全年的日照時長在1277.3小時至1741.3小時之間,非常適合開發太陽能。
  • 河北豐寧樂國窩鋪村小橋變形記
    ,還是出村時過橋上公路, 「二」字型的進出口對駕車人來說,都得頗費一番周折才能順利出行;小橋是危橋,支撐橋面的橋墩上,清晰可見的裂痕,仿佛正張口向來往的行人求救:「我快要支持不住了,快救救我吧!」。在31日召開的民建幫扶豐寧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上,我代表樂國窩鋪村與葉東駒總經理正式籤約修橋修路的項目,接受20萬元的項目捐贈款。這個消息很快在樂國窩鋪村「爆炸」了。「村口的橋要換新的了」,「聽說以後能並排走兩臺車呢」,「大車能進村了,再也不用拉玉米去公路邊了」,「不怕小崽兒們鑽欄杆窟窿掉河道了」…… 鄉親們都顯得異常興奮,也特別期盼。
  • 河北張家口市崇禮區上窩鋪村:小小樹莓果,拓寬農民致富路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 通訊員韓哲)九月,秋高氣爽,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上窩鋪村的張家口大馬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內,村民們正在採摘成熟的樹莓。圖為村民正在採摘樹莓。通訊員韓哲攝上窩鋪村位於崇禮區白旗鄉,人均耕地1畝有餘,均為小塊地,農民靠天吃飯。2016年,該村致富帶頭人候建軍選取節水抗旱的高收入作物樹莓進行試種,成立合作社,為村民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圖為村民正在採摘樹莓。通訊員韓哲攝圖為村民正在採摘樹莓。
  • ...攀枝花市仁和區易地扶貧搬遷 讓群眾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
    近日,攀枝花市仁和區務本鄉葩地村寒坡嶺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樓前寬闊的文化廣場,樓間綠意盎然的瓜果,呈現出一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和諧景象。從「土牆房」到「新村寨」,從簡單種植玉米、僅僅只能自足到如今多產業共同發展,曾經靠天吃飯的貧困戶們,借易地扶貧的東風,都有了穩定收入、搬進了新房子,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 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青海生態扶貧新探索觀察
    新華社西寧7月12日電題: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青海生態扶貧新探索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佔軼   位於青藏高原、三江之源的青海,高寒缺氧,生態脆弱。這裡不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扶貧的主要戰場。
  • 扶貧印記|彭水三義鄉蓮花村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3日22時40分訊(記者 石濤)5月13日,扶貧印記」——2020重慶視覺扶貧行動來到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三義鄉,在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黃美勝正在自家書房裡練毛筆字
  • 「扶貧印記」——2020重慶視覺扶貧行動攝影團走進涪陵 用鏡頭記錄...
    攝影家用影像助養兔專業戶銷售 記者 黃河 攝8月13日,「扶貧印記」——2020重慶視覺扶貧行動攝影團走進第27站——涪陵站。《重慶日報》視覺重慶副總監陸綱表示,此次公益拍攝行動,對市級貧困村村鎮景觀和旅遊資源拍攝包裝、農產品廣告、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環境肖像進行拍攝,帶動更多志願者追隨參與,擴大影響,助力農產品消費。下一步,「扶貧印記」——2020重慶視覺扶貧行動攝影團將走進第28站——墊江縣硯臺鎮太安村進行拍攝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