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三峽老照片,你見過麼?

2021-02-13 梯城雲陽

最近流出上個世紀

三峽地區珍貴的人文地理照片,

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1925年7月

長江巫峽段的一處絕壁,

旁邊的房屋和電線桿是信號設施,

為往來船隻引導航向。

1925年7月,

長江的江水奔流,溯江而上的船隻,

只能依靠縴夫拉船上行,

只見他們分成兩股縴繩,

多人拉拽,船夫撐篙,通力合作。

1925年7月,

風箱峽段的兩岸風光,

江面緩闊,岸邊茅屋聚集,

民船停靠,行人往來其間,

白居易曾在此寫過一首《竹枝詞》: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閒鳥一時啼。

 1925年7月,

雨後的巫峽風光,

兩旁高峰相對,

一艘民船隻見桅杆,

飄在江流之中。

 1925年8月,

古來巴蜀之地的百姓,

從長江上出行,

為保佑航行平安,

在沿岸建有廟宇,供奉神佛,

此處的一座佛塔屹立岸邊。

1925年8月,

風箱峽一景,對岸絕壁險峻,

下方江水流深,

正如白居易在其《初入峽有感》中所云:

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 

蒼蒼兩岸間,闊狹容一葦。

 1925年8月,

風箱峽之景,幾乎垂直的峭壁,

勁風從峽谷中吹過,

正如風箱一般,難怪因此得名。

 1925年8月,

峽岸旁的小山,屹立一處紀念碑,

是為考察和研究三峽大船通航所建。

1925年8月,白帝城風光,位於奉節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西漢末年,公孫述佔蜀時在此築城,城中有一井所冒白氣如龍,便自稱白帝,城便名為白帝城。

歷代以來成為文人墨客覽勝夔門絕境之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更是傳頌千古:「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片中右下方江中巨礁便是著名的灩澦灘,1958年為保證航道安全而炸毀,修建三峽大壩時,圖中白帝廟也搬移到新址。

1925年8月,巫山縣附近的三峽,運輸食鹽的民船停在江灘旁,船首船尾翹起的造型,船篷被竹篾覆蓋。

1925年8月,奉節為夔州的府治,片中是有名的臭鹽磧江段,傳說中是諸葛亮操練蜀軍的水八陣所在,片中的鹽泉井自古以來所產之鹽,通過長江運輸到各地。

1925年8月,峽谷峭壁上的水位標註,總計量高度為190英尺,圖中水位的數字以此為40,45,如階梯般刻寫數字,按5英尺(約1.5米)遞增,半腰附近還有「WM"的兩個英文字母,設置的目的是為往來航船提醒水位。

1925年8月,三峽奔流而下,奔湧的激流濺起的水花如同條條白龍。據說當時若從這裡拉船上行,最多需要三百多位的縴夫。

1925年8月,雲陽縣峽江景致,對岸建有張飛廟,沿江岸所建的房屋,均有長木支撐。水位下降露出的石巖,有婦人正在洗著衣物。

1925年9月,

巫山神女峰附近。

1925年9月,

三峽的絕壁棧道,

供當地百姓交通出行,

圖中有三人正健步如飛。

1925年10月,

重慶朝天門碼頭,只見臺階寬闊,

兩旁房屋依山而建,

一處早點攤棚煙氣瀰漫,

往來行人穿行臺階之上,

一片熱鬧場景。

1925年10月

正處於服喪期間的一家人合影,

大人小孩都頭戴白布。

1925年10月,

重慶民居的屋頂,

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

中間的天井,讓陽光直射屋內,

依稀可見畫屏門窗

幾根竹篙上還曬著衣物。

1925年10月,

鄉村山地田園風光,

依山而開墾的梯田,

錯落有致,形成一圈圈優美的弧線。

1925年10月,

重慶通往貴州地域的山道,

石板路上,苗族百姓挑著框,趕著豬,

還有一位女子打著洋傘。

1943年4月,三峽古道,除了江水行船,陸路進出極為不便,只能通過石壁棧道前行,正見證了李白所寫的《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片中一人身著長衫,只見其背影,正登階而行。

1943年4月,

重慶的碼頭,

大小船舶聚集一處。

1943年4月,萬縣城風光,

長江在此流過,淺灘上空地,

千家萬戶的民居,重重疊疊擠在一起。

如今因三峽大壩蓄水,

大片城區已經沉在江中。

來源:圖遊華夏網

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繫我們


宣傳雲陽,服務雲陽,用態度做內容!

梯城網 | www.wanbuti.com

商務合作:13320305500 (微信同號)


微信文章不過癮?朋友圈刷膩了?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梯城網新版APP,大家一起玩轉雲陽!

來源:開州融媒體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臘豬腳、麻辣香腸、醡辣子等土特產!

相關焦點

  • 老照片的華夏 | 1925年的錦州,沒想到風光古蹟眾多!
    為讓更多中國人回望祖輩生活過的華夏大地,《圖遊華夏網》特別製作《老照片中的華夏》專輯,本篇照片來自遼寧錦州地區。轉載請註明來自圖遊華夏網(tuyouhuaxia.com)9回第7張(1925年4月出版),錦州著名的特產:「錦州小菜」,圖中是醬黃瓜的泡壇,壇上該有竹製笠蓋。
  • 1925年的遼寧大連老照片
    1925年冬季被冰凍的大連港,遠處的船隻已經被積雪掩埋了一部分船體。大連港始建於1899年,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大連港口的海面上被封凍的南方船隻,船頭之上有南方船特有的花紋雕飾冬季大連港口的一角,從冰的厚度便可知當時的寒冷程度拉著板車經過冰凍的海面港口附近正在裝卸豆粕的工人。豆粕是大豆炸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多用於家畜飼料大連港口的貨場,貨物堆積如山,一望無際大連天后宮。
  • 美國閣樓藏著的老照片,有你沒見過的中國!
    今天要講的「寶貝」, 就是一組出自閣樓裡的珍貴老照片。 例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 1925年孫中山先生葬禮等。
  • 晚清民國,長江三峽赤身拉縴的縴夫老照片
    引子100年前,眾多外國攝影人沿著長江順流而上,在三峽段拍攝了大量照片,除了留下彼時三峽地壯美,還記錄了縴夫拉縴時的瞬間,@圖遊華夏網在海量的老照片中找尋整理,與喜歡歷史的讀者們,再觀先輩們為了謀生而奮力拼搏的場景。
  • 網友曝重慶老照片 現63年前三峽夔門雄姿(圖)
    網友曝第五批重慶老照片 驚現63年前三峽夔門雄姿  華龍網訊 (數字記者 何青枚2日12時報導) 63年前的三峽風光,一如今日美不勝收,尤其是夔門雄姿,更是震撼。今日上午,網友在華龍網兩江社區上傳第五批重慶老照片,美國攝影師Dmitri Kessel於1946年拍攝的10餘幅長江三峽景觀讓人驚嘆。  63年前三峽風光已遠名  今日在網絡上出現的重慶老照片,主要為美國攝影師Dmitri Kessel於1946年拍攝的長江景觀組圖,再現63年前美麗的三峽風光。
  • 【頭條】廣元這些年代久遠的老照片,你見過嗎?
    原標題:【頭條】廣元這些年代久遠的老照片,你見過嗎? 時光的淘洗中,始終有幅畫面停泊在記憶深處,隨光陰流轉,遇見清晰。 在小編還是一個小女娃的時候,廣元就高樓林立,交通四通八達。
  • 歷史老照片三峽建壩前的珍貴照片,圖7已沉入水底看不到了
    三峽不光在近代備受關注,早在民國時期關注度也是相當高的。在1919年時孫中山先生就已經有了三峽方面的設想,後來經過民國政府的醞釀,在1946年終於要動「真格」了。這個消息一下就席捲了整個整個世界,美國《生活》雜誌,直接就花了高額的經費,派人過來拍攝壯觀的三峽。
  • 1927年民國三峽老照片,那些景觀已成絕響
    引子1927年的夏天,日本間諜來到三峽,留下了10張西陵峽、瞿塘峽、巫峽的老照片,圖遊華夏網一直在整理日諜調查中國期間所拍攝的大量照片,並根據拍攝地點歸檔解讀,後期我們將編輯成系列專欄,敬請期待!2、西陵峽的江灘,經過無數年的衝刷,在水位較低的時候,岸邊山崖已成礁石,幾艘江船停靠岸邊,峽谷的盡頭,雲霧瀰漫。3、西陵峽的一段,岸邊高山,如同城壁,江水流淌,幾艘漁船吊起漁網,停靠在淺灘處。
  • 老照片帶你回憶80年代的曲靖,你知道這些都是在什麼地方麼?
    老照片帶你回憶80年代的曲靖,你知道這些都是在什麼地方麼? 曲靖老照片
  • 1925年哈爾濱阿城 早已消失的文昌閣唯一歷史照片
    還好,我收集到了這座文昌閣的歷史老照片,讓我們有機會一睹它曾經的樣貌。 這組老照片刊登在1925年俄國出版的一本刊物上,攝影師的名字被稱為拉寧,在哈爾濱出版。 根據刊物上看來,文昌閣的地址在阿詩河,應該就在現哈爾濱的阿城區。
  • 老照片:這才是封建王朝茶販真正的樣子?這樣的飯館你見過嗎?
    清末流傳下來很多老照片,這些老照片可以幫我們更真實、具體的看到當時的景物是怎樣的!這是100多年前清末時期的一張照片,照片拍攝的是清末的路邊茶攤。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茶攤很簡易,其實就是一個大壺茶放在路邊,籃子裡有幾個碗,沒有板凳更別提電視裡的長椅子了,客人就是端著碗往地上一蹲就喝。
  • 你沒見過的西藏老照片:高原奇路與開路者的故事
    你沒見過的西藏老照片——高原奇路與那些開路者的故事中國軍網北京3月28日電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投票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百萬農奴翻身解放,這一包括藏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重要成果。而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成功,離不開18軍部隊的悲壯進軍和他們作為開路先鋒修築的高原奇路!1954年12月25日,對西藏人民來說是一個永遠載入史冊的日子。
  • 老照片中的華夏|1925年的曲阜孔廟,破壞之前最完整的影像!
    為讓更多人回望祖輩生活過的華夏大地,《圖遊華夏網》特別製作《老照片中的華夏》系列圖記,本篇照片均來自山東濟寧地區。亞東印畫輯11回第8張(1925年6月出版),位於曲阜的孔廟奎文閣,始建於北宋期間的公元1018年,原為藏書樓,金時的公元1191年重修為「奎文閣」,明弘治年間再修至今,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又主文,因此得名。
  • 長江三峽老照片,再也看不見的壯麗原始美景!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縣、重慶巫山縣、湖北巴東縣、湖北秭歸縣、湖北宜昌市,長193公裡。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重慶瞿塘峽、重慶巫峽和湖北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
  • 花垣老照片,有些是第一次見!
    縣人民醫院以前叫民族醫院,在我見過的醫院簡介裡未提及這段歷史。 花垣汽車站(老照片)
  • 1925年雍和宮的神秘佛影(組圖)
    有一次,到日本的一家圖書館查資料,偶然看到一冊1925年版的日文《北京周報》,不禁好奇心起。《北京周報》日文版至今出版,難道它的存在可以上溯到80年前?細看,才明白這份由日本記者藤原鐮主編的雜誌與今天的同名報紙毫無關係,它是由駐北京的日本記者在1922年創辦的,1930年因涉嫌反對日本侵華政策,觸怒當局而被日本軍部查禁。
  • 40年代美國人鏡頭下的長江三峽,看那時的三峽風光
    去過長江三峽的人,定會為這裡的壯觀而感嘆,這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讓人流連忘返。你可知道這裡的舊貌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組老照片帶大家去看上世紀40年代的長江三峽。這是一組拍攝於上世紀40年代的三峽老照片,這是當時美國《生活》雜誌(Life)所拍攝的,真實的記錄了當時三峽這一帶的自然、人文景觀。這組老照片彌足的珍貴。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
  • 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張張經典,保證一半都是你沒有見過的
    慈禧太后真實老照片,張張經典,保證一半都是你沒有見過的慈禧太后,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在她垂簾聽政期間,她實際上成了清朝真正的一把手,皇帝只不過是個擺設,晚清的大清帝國實際上是慈禧說了算
  • 晚清老照片,1910年湖南、湖北名勝風光
    前言1910年之前,商務印書館根據攝影人拍攝的中國各地名勝古蹟照片,出版發行《中國名勝 Views of China》攝影集,共182張,@圖遊華夏網經過搜集整理,以省份歸納成文,供喜愛中國老照片的讀者朋友們覽閱。
  • 1983年北京老照片:破舊的故宮博物館,空蕩蕩的中國首個地鐵
    這一組是1983年北京老照片,紀念我麼你回不去的過往,也沒有想到當時的北京是這個樣子。圖為北京街頭,一位父親騎著一輛三輪自行車,小男孩在幫助父親推車。當時的街頭也是非常的寬闊,但是並不擁擠。圖為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划船、遊玩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