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藏著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現存40多棟明清建築 像極了古徽州

2020-12-13 朱桀的行走筆記

導讀:

相信無論去過武漢的,還是沒有去過武漢的,你問他對武漢的第一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都會是「滾滾東流水」的母親河長江。「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國內賞櫻最佳目的地的武漢大學,還有百年老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的戶部巷也會名列其中。莎士比亞曾經過,「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武漢亦是如此,每一個人的眼中關於武漢的印象都有自己的見解。武漢,無論是它的名字,還是它的歷史,對於我們來說都太過於熟悉,所以我最常關注到的都是它耳熟能詳的東西,其實當我們真正的走進武漢會發現原來在武漢境內還深藏著很多「寶藏目的地」,比如距離武漢市區60多公裡的黃陂區王家河街道的大餘灣就是其中一個容易被忽略掉的寶藏目的地。

武漢是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的城市,也是我國著名的江城,在這裡孕育了太多的華夏文明。這座江城不僅擁有獨一無二的自然風光,也講述了3500年歷史,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其境內歷史文化遺蹟眾多,而且每一個都有著相當高的歷史地位和名氣。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大餘灣也列在其中,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但是它的名字卻鮮為人知。

大餘灣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南距武漢城區68公裡。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囂,沒有車水馬龍的街道,它是一個依山傍水隱藏於世的古村落,它是一處遠離世俗喧囂的風水寶地。置身於古村落,如果事先並不知道這是位於武漢的古村落,而是第一次來到這裡,有誤以為置身於安徽皖南的古徽州的古村落裡。大餘灣20餘條古巷縱橫交錯,每一條古巷都是青石板路鋪就的,青石板路的兩旁是錯落有致的石砌屋。

大餘灣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大餘灣現有村民108戶,居民324人,村裡人餘為大姓。從餘氏族譜中可以了解到,在明代洪武年間,江西北部婺源、德興的餘氏家族,在其一世祖餘秀山的率領下,從江西遷徙到黃陂研子、木蘭川一帶,定居下來,繁衍生息,逐漸形成村落。在明清與民國時期,大餘灣的人們善於經商,在商場上發家致富,便開始在家鄉大餘灣大興土木,至今仍保存完好40多棟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大餘灣保存下來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雖然陳舊,但是仍展現著當年的氣勢。古宅沒有整齊劃一頓磚塊,而是把大塊大塊的石頭裁打成方方正正的條石砌成的牆體。硬山頂、翹簷、簷額彩繪、天井、承水池、木雕隔屏、清式架子床、清式扶手椅,處處透露著古色古香,蘊含著濃濃的明清的建築風格。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這裡的古建築被毀掉一些細節,正是這些模糊的畫面,才讓古村落增添一些滄桑感,才讓古村落的歷史痕跡更加明顯。

走進大餘灣,會發現這裡的古民居也是粉牆瓦黛、馬頭牆,精緻木雕,門前畫簷廊,氣派堂皇,這裡似乎和我之前去過的地方似曾相似?對,和我去過的安徽皖南地區的古徽州村落極其的相似,也是粉牆瓦黛、馬頭牆,精緻木雕,門前畫簷廊,大餘灣的古民居也處處彰顯著徽州文化特色,這也正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築風格。如果不提醒說這裡是在武漢大餘灣,我真的誤以為自己又來到了古徽州。

相關焦點

  • 武漢藏著一個歷史文化的名村 現存40多棟明清建築
    武漢,無論是其名字還是其歷史,對我們來說都太熟悉了,所以我最關注的就是它熟悉的東西,其實一旦進入武漢,距武漢市內60多公裡的黃陂區王家河街道的大佑灣就容易忽略其中一個 ,武漢是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市中交匯的城市,也是中國萩名的江城,這裡孕育了太多的華夏文明。
  • 有一個著名的歷史文化村中國藏在武漢,有40多座明清建築
    武漢少數民族旅遊目的地大餘灣。大禹灣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村莊,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至今仍保存在村裡,一磚一磚,滿是舊的時光的味道。村民們要麼聚在一起打麻將,要麼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聊家事。可愛的貓窩在角落裡尋找食物,穿著古裝的小姐姐正在拍照和打卡。
  • 湖北「最美鄉村」,現存多棟明清古居,坐標:武漢大餘灣村
    你給他的心靈一個新的形象,他就會逃遁到一個寂寞的花園或是閣樓上去享受它,這夢想使他們那樣富有,即使給他一州作為採邑,也還抵不過它。但是我們最終是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才發現我們沒有錢。我們最初是因為耽溺於肉慾,所以才覺得一定要有錢。
  • 湖北「最美鄉村」,現存多棟明清古居,坐標:武漢大餘灣村
    你給他的心靈一個新的形象,他就會逃遁到一個寂寞的花園或是閣樓上去享受它,這夢想使他們那樣富有,即使給他一州作為採邑,也還抵不過它。但是我們最終是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才發現我們沒有錢。我們最初是因為耽溺於肉慾,所以才覺得一定要有錢。愛默生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65字,閱讀約2分鐘作為湖北省省會城市,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也是華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 婺源思溪延村,依山傍水的古村落,這裡的明清建築有很多
    大凡去江西婺源旅行的人,都會被那裡的一棟棟白牆黛瓦的徽州建築所打動,這些聳立于田野、山崗上的徽州民居,像極了兒時的夢。只是婺源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大部分人或許只到過像篁嶺、江灣、江嶺這些名氣大的景點,而像思溪延村這樣小眾的景點,一般人很少到達。
  • 古徽州有太多徽派建築古村落,這四款你喜歡的樣子,他們都有
    黃山腳下古徽州是徽商的聚集地,也因此在這裡形成了很多的古村落,而且每一個古村落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給大家介紹四款不同類型的徽州古村落,看看有哪一款適合你的,不妨抽個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畫裡鄉村——宏村宏村是位於安徽省黃山腳下黟縣的一個徽派建築典型代表的古村落。
  • 江西又一古村走紅,依山傍湖120多棟明清古宅,就在南昌
    古有洪都、豫章之稱,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又有「物華天寶」之美譽,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古村流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歷史。在春暖花開時,古村走一走,靜靜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語,只是要從青石板的路上踏過,從斑駁青苔的拱橋上走過,在扶風垂柳邊駐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 中國現存最大的明清古村落——安徽涇縣查濟古村,宛如世外桃源
    有人喜歡充滿異域風情的文化建築,有人喜歡美麗的自然風光,也有人更喜歡充滿歷史氣息的古建築。與其說我喜歡古村,不如說我更喜歡古村的寧靜和沒有被過度破壞的自然風情。像查濟這樣的古村落並沒有受到更多的關注,沒有像宏村這樣的人家,安靜質樸的查濟就是這樣一個被歲月浸潤的古村落,有著遠離喧囂、內斂低調的純粹性格。
  • 安徽隱藏一個千年古鎮,號稱國內最大明清古建築群,卻少有人知
    查濟古鎮,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轄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華寫生第一村,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也是國家4A級景區,它充滿古韻,又像一位隱者,讓人第一眼看到就驚喜不已,然而玩遍很多江南古鎮或者皖南古村落的大多數人卻未曾聽說過這個古鎮。
  • 能看到徽州「三絕」的古村已經不多!西遞古村絕對不虛此行
    西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裡,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稱。西遞是個有近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以其保存完好的富麗多姿的明清民居而著稱於世。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前十名,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
  • 石塘村,古村落建築錯綜複雜,陌生人進村就像進了迷宮!
    石塘村位於韶關市仁化縣世界遺產丹霞山西北20公裡的一個美麗的小流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廣東省保存最好的古村落之一,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村莊之一。雙峰寨位於石塘村,又名「石塘村」。雙峰寨呈長方形,建於光緒年前。它是用石灰和青磚建成的,建築至今保存完好。
  • 吉安古村102棟明清古建築,歐陽是大姓,1.8萬株古樟是特色
    釣源古村以東西走向的長安嶺為屏,村子中分布著1.8萬餘株古樟樹,翠楓簇擁,加上垂絲古柏點綴村中,村莊掩映在蒼碧之中,村外阡陌縱橫,水塘密布,極具江南山村風貌。釣源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特色村落,依山傍水,太極八卦造型,環境十分幽美,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後裔以及同宗聚居地。
  • 這座600年歷史的古村落,坐落於武漢,卻充滿了徽派建築風格
    我們熟悉的就是廣西的大圩古鎮、烏鎮、蘇州的周莊古鎮、安徽的皖南古村落等,然而卻鮮少有人知道,在武漢,其實也有著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這個古村落,就是大餘灣。在大餘灣裡,直到今日依舊保留著許許多多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似乎都在訴說著這裡的舊時光。
  • 這座600年歷史的古村落,坐落於武漢,卻充滿了徽派建築風格
    作為一個存在了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不僅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幾乎全國各地都遍及著充滿歷史古韻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也無時無刻不向世人展示著曾屬於它們的那個繁華年代。然而近現代以來,我國經歷了太多的戰亂,絕大多數的文明古蹟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雖然留錯下來的依然不少,但跟以前卻是無法相比的。這也更能體現出這些得以留存的古建築的珍貴和價值。
  • 江西古村有明清建築367棟,距吉安市區28千米,廬陵文化深厚
    古村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山環水抱,天然形勝,八卦巷通,水塘環繞,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有367棟。渼陂古村是一座融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的古村落,有著「文武合一,耕讀合一,官商合一、紅古合一,村鎮合一」的獨特魅力,被稱之為「廬陵文化第一村」。
  • 千年徽州府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這裡的古建築群風格獨特
    安徽徽州古城,位於 中國>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是千年徽州府治的所在地,古城周圍五峰拱秀,六水迴瀾,山光水色,楚楚動人;城內古民居群布局古典優雅,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壩、古牌坊相互交織著古樸的風採,這裡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
  • 買棟古宅找齊主人花3個月 已有兩百多人在徽州買古宅
    歷經數百年風雨,徽州的明清古民居不少已千瘡百孔。雖然政府實施了一系列保護工程,但只能以文保單位和價值很大的古建築為主,更多散落各地的古民居,在當地村民眼中,幾成雞肋。而在一些喜歡徽派建築的外地人看來,這些搖搖欲墜的古宅,卻是寶貝。近年來,有200 多人在徽州購買古宅,但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讓他們在維保時有很多顧慮。
  • 懷念的古徽州在哪裡 徽州歷史的變遷
    簡而言之,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重鎮,後來徽州撤市為區,成立黃山市,徽州這個地域由此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徽州文化主要由徽劇、徽菜、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新安理學等等文化藝術形式共同構成。
  • 思溪延村,兩個古村落合成的景區,有著完美的徽州古建築
    大凡去江西婺源旅行的人,都會被那裡的一棟棟白牆黛瓦的徽州建築所打動,這些聳立于田野、山崗上的徽州民居,像極了兒時的夢。兩個古村相繼出了多位外出經商者,開始也許就是把婺源的茶葉、木材運到外地交易,逐漸發展成商機。然後生意大了,又從古村裡找來自家的族人幫忙再發展。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徽州儒商就這樣壯大出來了。
  • 杭州新增三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你都去過嗎?
    資料/杭州旅遊發布、桐廬發布、建德發布、淳安發布 最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建德大慈巖鎮上吳方村、李村村,桐廬富春江鎮茆坪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部分榜單這些上榜的村落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一些文物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 加上之前六批公布的深澳村、新葉村、芹川村,杭州共有6個村獲得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