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營養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烹飪協會等多部門共同發起了「減油」聯合倡議,倡導全民減油節糧的健康文明理念,助力健康中國建設。(10月14日《人民日報》)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誌,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人民健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健康領域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34歲,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8.1‰、10.7‰和20.1/10萬,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
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的是,囿於「曾經貧困」以及舊有不良餐飲習慣的長期影響,一些原有的偏好「高油鹽、重口味」,喜歡「煎炸烹炒」,長期過量飽食等的飲食方式還有著很大程度的存在,這些不良習慣是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形成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重要推手,每時每刻都在影響和蠶食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為此,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我國領導人明確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順應民眾關切,對「健康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第五章第一節中指出:「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建立健全居民營養監測制度,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實施營養幹預,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逐步解決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問題。」 本次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發起「減油」聯合倡議,即高度契合這一主題,從倡導科學飲食、文明健康理念的角度出發,對群眾健康飲食發出了科學化、合理化的建設性倡議,這既是對「綱要」的具體落實,也是推動全民健康進程、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偉大工程的題中要義。
當然,落實「減油節糧」,推動健康飲食,牽涉到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是一個從認識到行動的落實和實踐過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朝夕之功。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飲食方式也在發生著多渠道、多樣化的改變——叫外賣的,吃飯店的、買零食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加工食品、醃製食品、即食成品等等,這就對從行動上落實「減油節糧」提出了諸多挑戰,對此,各有關食品衛生及管理部門就需要加大對科學飲食的認知宣傳,以及對餐飲服務行業的食品監管力度,在讓廣大群眾做到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再管好「家庭之外的廚房」,同時,還應儘快出臺「餐飲行業食用油使用及檢測標準」,讓諸如餅乾、糕點、薯條、乾果、調味品等食品加工的標準有據可查,以達到全民素質動員,實現全民健康之目的。
建設健康中國,嚴防「病從口入」,受益者是人民群眾,關鍵也在人民群眾,只有人人行動起來,參與其中,一個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國才能早日實現。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