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渡鳥是僅產於模里西斯一種不會飛的鳥,由於人類的捕殺和環境的影響,渡渡鳥在1681年全部滅絕。
模里西斯在靠近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印度洋上,島上有一種名叫卡伐利亞樹的植物。這種樹是一種高大的熱帶喬木,樹高可達30米,樹圍4米多,是島上特有的著名樹種,曾經是島上大量出口的優質木材。
幾百年前,島上有大量的卡伐利亞樹,後來剩下寥寥無幾,且都是百年老樹。
渡渡鳥滅絕後,卡伐利亞樹也逐漸減少。1982年,美國動物學教授斯坦雷.坦布爾在島上對卡伐利亞樹研究了幾個月後發現,這種樹每年開花、結果,但竟然沒有一顆種子發芽,而且似乎有幾百年沒有發過芽了。
眼看著卡伐利亞樹走向滅絕,找不出原因。坦布爾教授想起了在該島一度生存過但已滅絕的渡渡鳥。
在測量卡伐利亞樹的年輪後發現,它的樹齡正好是300年,渡渡鳥剛好滅絕了300年。也就是說,渡渡鳥滅絕之日也正是大顱欖樹絕育之時。
後來,坦布爾教授的假設被證實了,卡伐利亞樹果核的發芽依賴於渡渡鳥的腸胃來磨薄果實堅實的外殼,渡渡鳥滅絕了,導致其種子不會發芽而瀕臨滅絕。
從邏輯上來說,是渡渡鳥的滅絕導致了卡伐利亞樹的瀕臨滅絕,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從渡渡鳥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因果關係的無知會帶來不可逆的災難。如果當年人類放過渡渡鳥,就不會出現卡伐利亞樹瀕臨滅絕的絕境。
周國元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本書中提到,邏輯是分析問題的必備基礎。我們在切分問題時,需要通順和嚴謹的邏輯來連接,要努力探究紛繁複雜事件背後的因果關係。
如果沒有找到問題潛在的因果關係,我們就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像人類知道了卡伐利亞樹種子不發芽的原因後,找到了拯救的方式。現在模里西斯採用科學方法磨薄卡伐利亞樹的種子,並成功地培育出大量樹苗;或者讓吐綬雞來吃下卡伐利亞樹的果實,以取代渡渡鳥。從此,這種樹木終於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