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韓國獲得過多少個?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2020-12-16 抽菸不喝酒飲茶不讀書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諾貝爾獎季,幾乎所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關注有哪些人獲得,哪些國家的人獲得,哪個大學或者研究所獲得諾貝爾獎。和平獎和文學獎有太多的政治因素,但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還是認為比較權威的,所以特別受到關注。

日本的諾貝爾獎井噴

很多人,尤其是中國人對這個獎項不以為然,認為這個獎就是一個獎項而已,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能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依據。這句話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目前為止,最有公信力的最有影響力的自然科學獎項毫無疑問還是諾貝爾獎。這個獎項還是有很大的指標意義。

咱們中國的老鄰居日本,最近幾十年可謂在諾貝爾獎方面大出風頭。以一年一個的速度瘋狂的獲獎。十九年獲得了十九個諾貝爾獎。這個數量不但在亞洲國家遙遙領先,就算在歐洲國家,也排名靠前。但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咱們中國的另外一個鄰居,同樣是發達國家的韓國的獲獎情況。

韓國沒有自然科學諾貝爾獎

要是不搜索,大家猜一下韓國獲得了多少個諾貝爾獎?估計大家可能會對韓國的獲獎情況很意外。到我發文為止,韓國只有一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並且不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就是韓國的前總統金大中,他因為採取「陽光政策」,曾在2000年成功進行南北雙邊會談,並在同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大家可能對這個數字很奇怪,就是同樣是發達國家,為什麼日本獲得了那麼多的諾貝爾獎項。而同樣是發達國家,並且有很多優異表現的韓國在獲得諾貝爾獎方面會如此慘澹那?並且韓國是為數不多沒有獲得過諾貝爾自然科學領域的發達國家。

其實韓國之所以沒有像日本那樣獲得一定數量的諾貝爾獎和他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有直接關係。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日本完全不一樣,韓國經濟發展的模式是依靠產業轉移,韓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實質是通過轉移日本的產業。韓國雖然對轉移過來的產業有一定的研究和創新,但是本質上是在原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而諾貝爾獎對一個領域內的改進式的創新往往並不感冒,所以韓國人雖然有很多優秀的科技發明,但是缺乏原創性的技術創新,因此韓國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

中國和韓國情況類似

中國在這方面其實和韓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原創性的科學技術的發明和發現不足。但是改良和改進式的發明和發現表現還不錯。換做網際網路語言,就是中國和韓國目前缺乏從零到一的能力,但是從一到一萬的能力還不錯。而諾貝爾獎比較青睞從零到一的能力,因此目前看,韓國和中國都不會像日本那樣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

首先要小小的解釋一下,從科研到成果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期,從成果到被諾貝爾獎認可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考驗。屠呦呦就是最好的例子,屠呦呦團隊的研究成果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成果,但是等到前幾年才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

日本最近得獎的大多也都是上個世紀的成果。而目前的中國其實還沒有到成果的爆發期。按照規律來說,再過二三十年後才是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爆發期,當然這一點也適合韓國。也就是諾貝爾獎其實是評價三、四十年前的科研成果的獎項,中國三四十年前其實科研水平還比較弱。

雖然目前看,中國和韓國的處境差不多,但是將來看,中國和韓國的未來不一樣。雖然韓國經濟總量沒有中國大,但是韓國對科技的投入並不低。按照比例來說可以排在全世界第五位。但是中國和韓國還有一定的不一樣。就是中國最近十多年大幅提升了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投入,但是韓國目前的研發方向還是放在應用方向。這也導致了韓國在基礎研究上很難有突破,韓國未來在基礎原創性研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但是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和比例都和十幾年前有了本質的區別,未來中國的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會越來越多的被承認。也就是未來中國很可能會像日本那樣獲得一定數量的諾貝爾獎。

最後,目前看,中國在科技領域還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的教育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異。並且這個差距其實才是最有實際價值的差距。目前很多中國人其實並不能清醒地看到這種差距。人要先認識到不足,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有進步的可能,才有進步的動力。明人不說暗話,你都看完了,麻煩點個讚,要是加一個關注就更好了。

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提高閱讀量,讓更多的人讀到我的東西。本人高校教師,教育類的話題,本人很願意和各位分享。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形式侵權。

相關焦點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1、在亞洲,韓國是響噹噹的一個國家,2018年,韓國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已經達到了日本人均的80%,這讓韓國人非常自豪,但是,韓國人心中一直有個隱隱的痛,那就是韓國迄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這部漫畫在日本拿獎拿到手軟,國內卻沒多少人知道
    而在挑選時,參考的就是一些日本比較有名的漫畫大獎——像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這本漫畫真厲害」——這個獎項男性榜的第一名,就是之前聊過的《約定的夢幻島》(連結在此:這部懸疑作品看得比坐過山車還過癮)作為《少年JUMP》的新門面,《夢幻島》口碑人氣雙豐收
  •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諾貝爾獎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比如莫言、屠呦呦等就是我國知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雖然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家,但是論代表科學研究最高水平諾獎獲得者來說,我國還是比較劣勢的。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做了什麼?
    據日本媒體報導,本庶佑系第26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也是第5位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人,現年76歲的本庶佑為治療癌症造新藥作出了顯著的貢獻,他在自己的實驗室中得知了自己獲獎的消息。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至此,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獎,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這個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日本的科研投入甚至比美國都高!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文|正解局諾貝爾獎,代表著現在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日本一直表現非常搶眼:從1901年以來,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到了21世紀,日本獲獎人數更是高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原本日本國內對於今年拿諾獎,呼聲很高。但最終,卻在榜單上掛零。日本諾獎得主大隅良典(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更是警告: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 原來,25年前這個日本老頭就和陪酒店的麻麻桑「吹牛」說自己要拿諾貝爾獎...
    哈哈哈哈,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科學家!也許又有人感嘆:日本為什麼總能拿諾貝爾獎?有個小細節,可以體現日本如何創造良好氛圍——日本將歷史上有傑出成就的哲學、科學、文學家的頭像,印在他們的紙幣上,讓民眾每天都能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和國家對科學的重視。一萬元:福澤渝吉(思想家、哲學家,明治三傑)而在吉野得獎後,有民眾被採訪時表示感激他的貢獻,但並不知道他拿了諾獎。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Stanley Whittingham 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研究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至此,包括吉野彰(Akira Yoshino)在內,已經有27名日本或日本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實屬驚人!
  • 年終評獎拿到手軟,大坂直美正當紅
    近日,日本球星大坂直美再獲殊榮當選美聯社年度最佳女運動員。 這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第三名網球女運動員,也是第一位非美國本土籍網球運動員。 在接下來的盛夏,她又在法網女單決賽中三盤戰勝比利時名將克裡斯特爾斯,背靠背收穫了個人第二個大滿貫冠軍。僅僅四個月後,她就已經登頂世界第一。 這樣的表現已足夠讓其拿獎,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歷經千帆後又能重回巔峰,這一獎項是對其最好的褒獎與肯定。
  • 為何國內名校學子很難拿到諾貝爾獎?教授:這3個原因太現實!
    為何國內名校學子很難拿到諾貝爾獎?教授:這3個原因太現實!說起國內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可是我國高學歷人才的聚集地,可現如今已經有獎金一個世紀,這些名校都沒能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了,難道是國外不願給華人得獎機會嗎?
  • 大滿貫冠軍葉詩文,九五後的榜樣,拿獎拿到手軟
    拿這兩項與一百米相比來說,速度和耐力就是更加重要了。她的身高挺高的,身體也是比較強壯,其實運動員身高比較高的話,手臂比較長,對於贏得比賽也是有很大幫助的。有時候就要達到重點了,可能就會因為一時速度的不夠就輸給了對手。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虎嗅網
    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原本日本國內對於今年拿諾獎,呼聲很高。但最終,卻在榜單上掛零。日本諾獎得主大隅良典更是警告: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日本著名的每日經濟新聞也推出連續報導,分析日本的科研危機。
  • 平成最後一年,日本拿了1次諾貝爾,2次大地震
    中國主題的和服設計驚豔全世界為了迎接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有著77年歷史的和服店「蝶屋」的第三代店主高倉慶應,聯合日本各地約70多位和服職人,共同為全球196個國家製作各具國家特色的和服。關西地區的巨大颱風新聞上輪番播報颱風21號,以往颱風可能只是經過日本部分地區
  • 我的世界:探險尋寶去什麼3大遺蹟,這4個地方讓你拿寶藏拿到手軟
    這三個地方雖然說是也有寶藏,但是相對於遊戲中的其他地方,真的是太少了。比如說沙漠神殿,也就是剩下了鑽石是最好的,其他的戰利品完全是雞肋,你會說還有9個TNT呢?是啊,但是9個TNT的價值~~~~~,剩下的戰利品中,還有一個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馬鞍了吧!其實探險沒必要去三大遺蹟,還有4個地方能夠讓你拿寶藏拿到手軟!
  • 盤點諾貝爾獎的歷史,為何鄰國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比我們多呢
    此前,日本曾於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這次,日本又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 日本在邁入21世紀的最初20年裡,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人們不禁要問,日本何以在21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
  • 光大銀行信用卡推薦禮 讓你拿獎拿到手軟
    今天金投信用卡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個大彩蛋——光大銀行信用卡推薦禮,讓你拿獎拿到手軟。 光大銀行持卡客戶在活動期間,通過「來吧」平臺推薦新客戶辦卡,且辦卡人於2017年4月5日至2017年10月31日內完成首刷,推薦人即可根據自身推薦情況獲贈不同獎勵,獎勵內容為: 1、陽光入夥獎 持卡客戶在活動期間內於「來吧」平臺內成功註冊成為「陽光合伙人」即可獲贈1000信用卡積分;對於之前已參與過我行推薦辦卡活動的客戶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知否》英國公之女張氏,現實拿獎拿到手軟,還演過倪大紅女兒
    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差,就拿劇中飾演明蘭的閨蜜張氏的扮演者,武笑羽來說,她在劇中作為一個配角而出現,剛開始的時候,他因為是續弦,並沒有特別高的地位,但是他自身是英國公之女,所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馬球打得 10 分出眾,她的丈夫剛開始對他非常的冷漠,所以他那會兒經常鬱鬱寡歡,但是在明蘭的幫助下,他憑藉著馬球場上的颯爽英姿,贏得了夫婿的青睞,終於和丈夫圓滿的在一起了
  • 日本狂拿諾貝爾獎背後:對當代科技的巨大貢獻
    它的出現,讓便攜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成為可能,更成為正在開啟的智能汽車時代的原始密碼。回顧過去,日本為世界科技發展所做的遠不止於此,半導體領域尤盛。諾貝爾獎獲得者回顧1949年,湯川秀樹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在陽質子和中性子之間作為媒介作用的核力,他預言了中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