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送上金句,請拿出小本本:
類似的金句,在《粉紅女郎》中隨處可見。
不但句句精闢,觀點更毫不過時,沒有時代局限性,有的只是現代都市女性對自身情感生活的哲思和拷問。
轉行做情感博主的話,萬人迷應該早已粉絲百萬,多半已經做起了直播賣貨,走上人生巔峰了。
2003年,同樣是疫情之下,電視劇成了很多人打發時間的重要方式。
包括我在內。
《金粉世家》、《少年天子》、《大染坊》等等如今被一代人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經典劇集,都是那一年播出的作品。
當然,其中也包括《粉紅女郎》。
這部由朱德庸漫畫改編的都市愛情劇,在03年4月首播,迅速引發了收視熱潮。
當時,我每天最重要的的樂趣就是準時守在電視機旁,等著四個女孩的出現:
結婚狂,哈妹,萬人迷,男人婆。
如今看來,這四個主角的設定依然是蠻大膽蠻前衛的。
有明面上拜金的,有拼了命想結婚的。
有事業型的,也有長不大的。
用當年的話說,這是四個「新新人類(這詞好土好可愛)」,在之前的電視劇裡,是絕少出現的。
個個特別,個個不一般。
用不少人的眼光看,她們的一些生活方式甚至是「三觀不正」的。
但「不正」也「不正」得挺有魅力,「不正」得挺可愛。
朱德庸畫這幾個女孩的時候,沒想著進行社會批判,沒想要做傳統的衛道士。
電視劇創作者拍戲的時候,也沒有多想什麼。
他們所做的,是以好像有些浮誇的方式,展現出現代都市女性某種意義上的真實。
十多年後再看,我相信這部劇做到了。
現在回憶起來,《粉紅女郎》可以算是啟蒙我關於「愛情和友情」思考的電視劇。
十多年了,國產劇中拍「都市女性」的題材也屢見不鮮,把瑪麗蘇的模式重複了一遍又一遍,又將獨立女性的人設立了一回又一回,但常常翻車,不是故事虛浮毫無生活感,就是人設虛假好像機器人。
無論時光怎麼變遷,我一直認為:
《粉紅女郎》是國產劇中難得的一部真正懂得現代女性生活的電視劇。
從四個女主聊起吧。
萬玲,萬人迷。特點就是顏值高,金句多。
一位表面上沉浸在風花雪月中的女子,眼神勾人,婀娜多姿。
她看起來依賴於金錢和男人,但骨子裡實則非常追求自我。
在四個女孩裡,這個人物好像就是「女神+戀愛教科書」一般的存在,
無論是誰遇到感情上的問題,她總是能用一句話就道破天機。
在拳法還未盛行的年代,她的許多話語都是相當前衛的。
誰說只有男性才是社會的主宰?女孩子照樣有權利支配自己的感情。
有人會覺得她拜金、世故、現實,但我卻欣賞她遊戲人生的態度,不束縛於傳統的眼光。
何況,萬人迷的善良和某種意義上的純真,在劇中常能體現,這個角色的魅力,也絕不是僅僅體現在顏值上那麼簡單。
劇中的萬人迷有著相當不錯的結局,堅守自我的她,最終等到了真愛。
不但理論水平高,實戰功力更是沒話說。
方小萍,一位對結婚有迷之追求的女子,頂著齙牙,說著一口臺灣腔。
劇中,毫無疑問結婚狂是第一女主。
她和萬人迷剛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充滿幻想,不顧現實,對婚姻盲目崇拜,對男性無底線付出。
一個是「多情紅玫瑰」,一個是「苦情山茶花」。
這些仿佛都讓結婚狂變成了一個十分不討喜的角色。
但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方小萍的善良才恰恰是這部電視劇真正的核心。
她一次次地被渣男大寶欺騙,哪怕最後心中已經清楚了來龍去脈,
但還是心甘情願地將500萬支票交到了大寶手中,
在大寶欣喜若狂,準備再次一走了之時,小萍痴痴地叫住了他:
「你從頭到尾,都沒有問過我答不答應你的求婚。」
曾經我痛恨小萍的懦弱與愚蠢,但現在竟然更多的是心疼。
有時候,活在夢中不是因為自己不知道那是夢,而是因為她相信夢是會成真的,只要堅持自我。
很多人覺得獨立女性就應該不婚,應該厭男,應該無愛無性。
錯了,真正的獨立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堅定去追。
想要名牌包想要大房子,那就拼命賺錢。
想要好丈夫想要甜甜的戀愛,那就勇敢去追。
不管是獨立女性還是獨立男性,應該追求的事情是一樣的,那就是擁有做夢的權利,並讓自己變得強大,擁有讓夢成真的能力。
多年前,大多數觀眾會認為結婚狂善良真誠。
如今的彈幕上則滿滿的都是對她的攻擊:聖母婊,道德綁架,犯賤。
在愈加充滿戾氣的社會中,我多次暗暗慶幸方小萍只是活在電視劇中。
何茹男,再被一段真摯的感情傷害後,選擇成為了「男人婆」。
從頭到位,她都是「事業和勵志」的代名詞。
取得了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從保潔員一步步地做到了項目經理。
中間經歷過無數挫折與失敗,但直到最後,茹男也一直堅持著自己和初戀男友的夢想。
結尾,她解決了龔喜的爛尾樓麻煩,成功啟動了希望小學的計劃。
這樣才是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男人婆的例子就是在告訴那些意淫的導演:
女性想要獲得真正的獨立和成功,不是靠著賣萌嘟嘴,撒嬌和裝可憐的。
哈妹,一個整天樂呵呵的女孩,單純善良,年齡最小,也似乎永遠都長不大。
其實哈妹算是整部劇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沒什麼主見,愛隨大流。
但沒有想到,她的身份竟然是一個東南亞部落中的公主(這個設定還真是挺意淫的哈哈哈但是我好喜歡)。
小時候追劇時我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傻乎乎的女孩,再次重溫時卻被她感動得稀裡譁啦。
她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渴望融入家庭的氣氛中。
正是三個女孩兒給了她家庭的溫暖,於是她心甘情願地默默為這個小家付出:
撮合結婚狂的婚事,扮鬼惡搞狡猾的龔喜,還為李白尋找「天山雪和萬年冰霜」。
最終再找了原生家庭後,哈妹還是選擇跟這幾個好姐妹繼續廝混在一起。
或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姐妹情。
原來,我總覺得《粉紅女郎》是一部無釐頭喜劇,說著段子,調侃生活。
而現在,我竟然發現它其實有著非常強的現實性,就譬如:
方小萍的痴心錯付,因為不出眾的外表,在愛情中永遠都扮演卑微的角色;
何茹男的堅強隱忍,懷揣著初心,卻在夢想的道路上經歷了太多坎坷與艱辛;
哈妹的孤獨寂寞,本應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卻從小在福利院成長,渴望親情;
萬玲的封閉高傲,看透了太多愛情中的規則,活得透徹,但卻並不快樂。
《粉紅女郎》最珍貴的地方,或許就在於:
每一個人物身上都背負著屬於自己的不易,卻還是能在嬉笑怒罵中不斷成長。
不過,《粉紅女郎》終究還是一部溫柔的童話:
真誠體貼的姐妹情,跨越階級的愛情,善良可愛的房東,能被感化的敵人......
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這些終究還是太奢侈了些。
每一個還在乘風破浪的都市女孩,或許都曾幻想粉紅女郎的生活,卻最終明白,幻想終究是幻想,愛情難覓,友情難得,在電視劇中看到美好,已經是不小的安慰。
時過境遷,當年那四位個性鮮明的女孩,也早已經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
除了奶茶做了導演,仍活躍在大眾的視野裡,陳好,薛佳凝,張延都逐漸淡出入了觀眾們的視線。
不得不說劉若英為結婚狂的角色犧牲了太多,撇著八字步,呆頭呆腦,頂著齙牙。
那時不懂,不知道劉若英的美,後來長大了些,看過了《少女小漁》這樣的電影,才知道影后劉若英不但顏值不低,更有出眾演技。
如今她自己做了導演,讚譽聲和負面評論都與她相伴,年過四十的她,相信會有更成熟的心態面對一切吧。
不管怎樣,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聽到她的歌聲,我還是會想起《粉紅女郎》裡的結婚狂,想起那些故事裡的過去、現在、後來。
現在再提到薛佳凝,可能更多的人都會聯想到她與胡歌的一段感情。
當年胡歌因為意外嚴重受傷,她默默地陪伴他走過了最黑暗的時刻。
如今兩人早已分開,美好的故事卻被很多網友銘記。
再次看到薛佳凝消息的時候,是得知她在學佛修行。
翻了翻她的微博,字裡行間都充斥著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信仰的虔誠。
或許這個女孩跟哈妹有幾分相像:善良單純,心思簡單。
而陳好和張延,都在結婚生子後逐漸淡出了娛樂圈。
不再乘風破浪,也真心希望她們都能幸福。
劇中的主題曲是劉若英的《一輩子的孤單》,歌詞寫到:
「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樣孤單一輩子。」
想必當年追劇的觀眾現在多半也已經戀愛結婚,但如果你還孤單,也不用太過著急,因為:
為了懷抱一些新幻想,我們會失去一些舊幻想,也許這就是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