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院精準醫學中心聯合血液內科與兒童血液專科參加第62屆ASH年會

2020-12-15 騰訊網

美國血液學會(ASH)是全球最大的血液疾病病因及治療的專業協會,其使命在於促進血液病研究及診治水平的提升,每年一度的年會內容涵蓋了世界一流的前沿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研究。中山七院精準醫學中心與血液內科和兒童血液專科合作的3項研究成果分別以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的形式入選本屆ASH年會,並獲得傑出摘要獎1項。

ASH年會的口頭報告是當屆年會中最頂尖的研究成果。本屆ASH年會來自中國的口頭報告有34篇,包括中山大學3篇,彰顯了我校在血液病研究領域的全國一流水平。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作為成立不到3年的新醫院,其研究成果成功入選ASH口頭報告和傑出摘要獎,體現了中山七院在血液病領域的科研水平已受到全球同行的廣泛認可,這得益於中山七院對於基礎與臨床科研的高度重視。

本次入選ASH口頭報告的摘要來自精準醫學中心的助理研究員郭瑤博士,題目為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高表達FLT3L,激活B-ALL細胞FLT3信號通路並促進白血病細胞生存」。研究發現,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的受體型酪氨酸激酶FLT3表達量與預後密切相關,且B-ALL患者外周血FLT3L呈高水平;B-ALL微環境中的腫瘤相關巨噬細胞高表達FLT3L,並激活微環境中B-ALL白血病細胞的FLT3信號通路。該研究為靶向FLT3L/FLT3信號通路在B-ALL的治療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論支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分會主席荷蘭鹿特丹大學的 Judith Boer 教授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 Olaf Heidenreich 對該項研究成果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並與參會嘉賓對本研究的未來發展進行了熱烈嚴謹的學術探討。

精準醫學中心的博士後裴漢中博士的研究成果作為壁報交流在本屆ASH年會上展出,其學術價值廣泛獲得國際專家認可,榮獲本屆傑出摘要獎Abstract Achievement Award。裴漢中博士的研究題目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FLT3抑制劑促進miR-181介導的YOD1下調,從而導致p53的不穩定性」。研究發現miR-181a-5p和miR-181b-5p在FLT3-ITD突變的AML細胞中表達失調,並參與下調去泛素化酶YOD1的表達;下調的YOD1導致腫瘤抑制因子p53泛素化增加,穩定性下降,最終導致AML細胞生存能力增強。該研究為AML中FLT3抑制劑的耐藥性提供了新的機制。

精準醫學中心的助理研究員張登央博士的研究成果同樣作為壁報交流在本屆ASH年會上展出,得到同行專家的一致好評。張登央博士的研究題目是「蛋白小分子藥物偶連體FL-DM1特異性殺傷FLT3陽性的AML細胞」。FLT3異常表達於AML細胞,是優秀的藥物靶點。課題組為選擇性殺傷表達FLT3的AML細胞,構建了FLT3配體FL與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DM1的偶連體。實驗證實FL-DM1有效殺傷表達FLT3的AML細胞系以及白血病原代細胞,但對不表達FLT3的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該成果是極具臨床意義的應用性研究,FL-DM1有潛力成為未來AML治療的候選藥物。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精準醫學中心由潘逸航副院長牽頭,致力於腫瘤、神經類疾病和傳染病等多種疾病的分子機制研、臨床大數據分析、檢測試劑及靶向藥物開發等,實現疾病精準診療。中心下設一個醫學大數據中心、兩個諾獎科學家實驗室,以及8個從全球引進的高水平課題組。精準醫學中心的各課題組擁有啟動經費1200餘萬,並獲得了各類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科研項目支持,競爭類科研立項經費超1000萬,是中山七院基礎科研的中堅力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兒童血液專科成立於醫院開業之際,為國家兒童白血病規範化治療管理首批市級定點醫院、中國兒童白血病協作組CCCG新成員和華南AML協作組成員。目前已開設兒童血液病專科病區及專科門診,成功開展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山七院兒童血液專科將傳承兒童血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優良傳統和先進技術,保持和加強兒童血液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兒童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組織細胞病等多中心協作組合優勢,開展兒童白血病、骨髓衰竭性疾病、組織細胞病、出/凝血疾病、小兒貧血等疾病的精準診治。致力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地中海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近3年發表團隊成員發表SCI論文10餘篇,承擔深圳市衛健委臨床研究項目1項,深圳市科創委自由探索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省級校級教學基金5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血液科系集醫、教、研於一體的研究型科室,是醫院重點建設六大研究中心之一,血液病研究中心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獲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B類資助。血液內科從2018年9月開科以來,在學科帶頭人林東軍教授及科室主任許曉軍主任醫師帶領下,發展迅速,科室科研成績斐然:先後承擔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科技計劃、4項深圳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光明區中醫藥項目及1項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優計劃項目,近3年內已在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s、Theranost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tem Cell Reports、JBC等著名學術期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4篇,其中IF>10的6篇。中山七院血液科是一個年輕的科室,開科2年以來其飛速的發展充分體現了血液科不斷進取、穩步向前的精神面貌,及向光而明的蓬勃朝氣。在大學和醫院的支持、領域同行的幫助下,中山七院血液科全體同仁勵精圖治、不斷開拓、銳意進取,爭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精準醫學中心的愛德蒙費舍爾轉化醫學諾獎實驗室是中山七院於2018年成立的諾獎實驗室,以199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愛德蒙費舍爾命名,主要從事以惡性血液病為主的精準醫學研究。實驗室目前在研的各類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項目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本次參會成果是實驗室與兒科、血液內科和檢驗科的合作項目。實驗室開展的科研工作長期受到臨床科室何裕隆院長、張常華副院長、鄭智華副院長、陳純副院長、林東軍教授、許曉軍主任、汪波主任、馬琳主任、薛紅漫副主任、孫宏華副主任技師以及其他科室的大力支持。本次參會成果顯示了中山七院世界一流的血液病研究水平,也是中山七院臨床與基礎科研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通訊員:陳韻

圖:來源於網絡

初審:潘逸航

審核:劉暢

審核發布:苗偉

相關焦點

  • 中山七院3項研究成果入選美國血液學年會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與血液內科和兒童血液專科合作的3項研究成果分別以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的形式入選第62屆美國血液學年會ASH年會,並獲得傑出摘要獎1項。據了解,美國血液學會(ASH)是全球最大的血液疾病病因及治療的專業協會,其使命在於促進血液病研究及診治水平的提升,每年一度的年會內容涵蓋了世界一流的前沿血液病基礎與臨床研究。
  • 中山七院血液淨化中心開科
    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治療的重要方式,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繼成功開展床旁血液濾過治療和腹膜透析治療後,11月28日,中山七院血液淨化中心開放,可以全面開展血液透析。    中山七院血液淨化中心位於住院部6層東側,總面積約1350平方米,設有接診候診區、治療準備區、透析治療區、汙物處理與洗滌區、辦公教學休息區、設備輔助區。
  • 開業兩周年 中山七院舉行線上義診周活動
    2020年5月11日,是中山七院開業兩周年的日子。中山七院當天免除線下門診診金,並舉行大型線上義診周活動,在5月11日-15日10:00-22:00提供免費線上義診諮詢。中山七院開業兩年來,在院長何裕隆教授的帶領下,已經成長為深圳市目前唯一一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療集成應用示範體系」示範單位。目前已開設39個專科,開放病床743張,門、急診總量約超過55萬人次,有30.35%的患者從深圳市外慕名而來,收治住院患者超2.9萬人次;手術超過8900臺,三級、四級手術佔比56.48%,疑難危重收治率達到64.43%。
  • 第76屆日本血液年會大阪舉行
    日本血液年會會場。馬興華攝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2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第76屆日本血液學年會上作特邀報告,介紹了其團隊在原創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上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黃曉軍所作特邀報告的題目是《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來自中國的經驗》。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指骨髓未能生產新的或足夠的細胞來補充血液細胞的情況,在中國年發病率約為7.4/10萬。
  • 數度在鬼門關前徘徊 中山七院多學科接力讓晚期淋巴瘤患者獲重生
    就在危難之際,熊先生的主管醫生建議他到中山七院血液內科去看看,說這家醫院雖然剛開業不久,但擁有林東軍教授、許曉軍教授等國內知名血液病專家,具有豐富的處理疑難血液病的經驗。熊先生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2019年3月下旬住進了中山七院血液內科。
  • 煙臺市醫學會血液淨化學術年會在蓬萊召開
    會議由煙臺市醫學會血液淨化專業委員會主辦、煙臺市蓬萊人民醫院承辦。煙臺市屬醫療機構、駐煙附屬醫院及各區市二級以上醫院血液淨化專業人士共60多人參加會議。  因疫情影響,本屆年會採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舉辦形式,因故未能到會人員通過「醫生圈」線上參會。年會的主要議題是: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如何進行血透室規範化管理,如何進一步提高血液透析質量,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 兒童醫學中心再擴容,兒童外科成立啦
    經過兒內科醫生系統全面的管理,莎莎的營養狀態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兒外科醫生接力很快為莎莎進行了腸扭轉復位、腸粘連松解、腸管排列術,目前孩子在進一步康復中。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外科正式成立。莎莎的情況十分少見,因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多發於新生兒時期,到莎莎這個年齡發病的往往很難診斷,得益於兒童醫學中心內外科的聯合診療,並無縫銜接轉科,及時手術治療,才得到有效治療。
  •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ICU/血液淨化病房建成啟用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邱浣敏)10月10日下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新病房(血液ICU/血液淨化病房)建成啟用儀式在十梓街院區舉行。據了解,蘇大附一院血液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和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近年來,門診、住院人數呈兩位數增長,外埠患者超過70%,其中疑難、危重患者佔比較高。為了緩解血液內科床位緊張的問題,同時更好為血液危重症患者監護、高新技術開展起到積極作用,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於十梓街院區25號樓開設血液科血液ICU/血液淨化病房。
  • 美國血液學會第61屆年會報告——惡性血液病
    該文章來自NEJM期刊薈萃(NEJM Journal Watch) Report from the 61st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nual Meeting — Malignant Hematology 美國血液學會第
  • 中國兒童血液腫瘤中心5月落地京都兒童醫院
    4月28日訊,億歐大健康今日獲悉,5月起,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第三病區將正式開區,20個病房50張床位投入使用,新的移植二病區也整裝完畢開始接收患者。與此同時,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實驗室及免疫治療實驗室也進入搭建過程尾期,預計6月完成整體建設。
  • 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外科成立
    經過兒內科醫生系統全面的管理,莎莎的營養狀態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兒外科醫生接力很快為莎莎進行了腸扭轉復位、腸粘連松解、腸管排列術,目前孩子在進一步康復中。莎莎的情況十分少見,因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多發於新生兒時期,到莎莎這個年齡發病的往往很難診斷,得益於兒童醫學中心內外科的聯合診療,並無縫銜接轉科,及時手術治療,才得到有效治療。
  • APBMT2020丨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2020年10月9日-11日第25屆亞太骨髓移植大會(APBMT2020)採取線上形式召開,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以吳彤主任這是繼2020年6月高博團隊15項成果亮相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2020年8月4項成果亮相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後的又一次學術實力的見證。
  • 中山七院許傑勇奪第一名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練潔雯 通訊員 朱俊峰)11月28日,深圳市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2020年年會暨第二屆「深圳市青年病理醫師讀片大賽」舉行。來自中山七院病理科許傑醫師以全票通過的絕對優勢獲得全市第一名。 據悉,此次會議內容包括學術講座和讀片比賽兩部分。
  • 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一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就...
    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諸杜明教授介紹,2015年中山醫院從學科融合和協同發展的角度,將心臟外科ICU移交重症醫學科管理,實現了心臟外科和重症醫學科的學科整合,進而成立了心臟大血管重症亞專科。
  • 多家醫院發力全科醫學
    ⊙ 湘雅醫院:在《柳葉刀-血液病學》發表兒童血液腫瘤病區對新冠肺炎的防控經驗 4月1日,湘雅醫院小兒血液專科楊明華副教授團隊在醫院新冠院感專家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王天有教授等院內外專家的指導下,多中心合作,在《柳葉刀》子刊《柳葉刀-血液病學》雜誌(IF=11.99)上在線發表了Comments—Strategic plan for management of COVID-19 in paediatric haematology and oncology
  • 第十五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2020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開幕
    11月27日,第十五屆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2020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簡稱「一壇一會」)在廣東省中山市開幕。本屆「一壇一會」以「抗疫與健康」為主題,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廣東省醫學會協辦,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和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團有限公司共辦。
  • 神木縣醫院內科新樓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筆者從神木縣醫院了解到,該院內科新樓正式投入使用,內科、普通兒科、新生兒科、血液淨化透析室、體檢中心等科室向患者全面開放。老年科為綜合性內科科室,配備有心臟監護除顫儀、心電監護儀等完善的醫療設施,並擁有先進的診療監護設備。科室醫生均來自內科綜合科,熟練掌握呼吸、心血管、血液、消化內科及神經、內分泌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對於血液病、消化系統疾病診治經驗豐富。特別對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中多位醫生曾在內地知名院校院進修學習,擅長專科疾病和多病共存的治療。
  • 深圳光明新區中山七院7月1日開業 患者就診實行全預約零排隊
    為確保中山七院快速進入正常運行軌道,醫院指定了全國排名前五的中山一院作為主力後盾,對口扶持。何裕隆就是來自中山一院的名醫,這位博士生導師是中山一院的外科主任、胃腸外科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胃癌診治中心主任和中山大學人類遺傳資源平臺主任。 在學科建設方面,也採取合作共建的方式,移植中大各附屬醫院特色、優勢學科(專科)。「學校要求要把最好的醫生團隊派到深圳,不是看了門診就走,而是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