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寶」沒了……
據報導,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首裡城10月31日凌晨突發火災,火勢持續了5個小時,大廳和附近的一座建築物已經被燒為平地,另一座建築物也在燃燒。到目前為止,城堡正殿、北殿、南殿已被燒毀,但還沒有收到人員受傷的報告。
首裡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衝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東一座琉球式城堡,建造於13世紀末到14世紀間,為15世紀至19世紀琉球國的都城所在地及王宮,是琉球王國的象徵。
1925年日本將首裡城定為國寶級文物,並于于1992年重建,2000年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的第11個世界文化遺產。
首裡城的構造
首裡城所在的衝繩島是一座火山島,城堡建在一塊高約120米的石灰巖臺地上,東西長約350米,南北約200米。城池北為末吉山、虎頭山、弁之嶽,南為金城川和識名丘陵,城下為市區。
日本考古學界對首裡城的最初建造者身份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中山王察度首先建造首裡城堡,也有學者認為首裡城是尚巴志將都城從浦添遷至首裡後營建的。
整座首裡城結合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琉球獨特自然環境,朱紅色為基調的設計,在日本傳統宮殿中較為少見,紅色城門也完美襯託出衝繩湛藍海景。
在首裡城外圍有許多城門,大小不一,外廓有歡會門、繼世門、久慶門、栧門等四座城門,內廓有瑞泉門、漏刻門、廣福門、左掖門、右掖門、淑順門、美福門、白銀門等多座城門;瑞泉門之前的四座外廓城門皆是免費參觀,之後的內廓城門則是需要購票才能入內。
最上方的正殿朝聖人數眾多,為木造的三層建築,可以鳥瞰整個那霸市區,感受居高臨下的快感。
首裡城的意義
首裡城作為琉球王國政治、外交、文化的中心,歷經了500年的榮華歲月聞名於世。它融合了中國與日本築城文化的獨特建築樣式以及高超的石砌技術、擁有極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琉球王國通過與日本、東南亞等國家的貿易往來,首裡城匯集了多種多樣的文物,由此開創了漆器、染織物、陶器以及琉球音樂等琉球獨自的文化體系。
以絢麗朱色裝點而成的首裡城,既是一座弘揚琉球王國歷史與文化的殿堂,也是衝繩的象徵。
首裡城的損毀史
據史書記載,首裡城因為戰爭跟火災緣故,數度遭損毀,甚至一度要被拆除。
第一次是1453年,第一尚氏王朝國王尚金福死後,王子志魯與王弟布裡為爭奪王位發生內訌,首裡城內建築完全燒毀。第二次火災發生於1660年,重建用了11年的時間。第三次火災發生於1709年,正殿、南殿、北殿被燒毀。由於財力窘迫,直至1712年薩摩藩贈送19,525根原木後方修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陸軍第32軍在首裡城地下挖掘坑道,設置指揮所。在1945年3月的衝繩戰役中,該城被美國海軍飛機及戰列艦多次轟擊。1945年3月29日,美國海軍「密西西比」號戰列艦開火炮轟首裡城,將其完全摧毀。
這一次2019年10月31日凌晨的火災,更是將首裡城正殿、北殿、南殿燒毀,此為第五次毀壞紀錄。
真希望這樣的慘劇不會發生,以後也不會再有。這世界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珍惜和保護,好好領略這個世間的美好,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