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系列:幼年登基、廢柴母后、兩面三刀的馬扎然

2020-12-10 騰訊網

被抱到御座上的小國王

從路易十三去世之時期,路易十四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法蘭西國王。

但是,路易十四的母親非常擔心政變問題,因為30年戰爭之故。法國同時與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德意志一代的哈布斯堡王室開戰,戰爭總體上來說雖然對法國有力,但也加強了地方公爵親王的實際軍事力量,而路易十三去世之時30年戰爭尚未結束,這些因素導致對於王位繼承問題不滿的親王可以輕而易舉、名正言順的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政變。

其中最危險的就是加斯東德親王和孔代親王,後者更加難以處理。其長期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衝突但在貴族層面上他又通過聯姻和武力壓迫在西班牙一代扶植了大量效忠於他的附庸貴族,這些人也都是傳統的軍人世系並擁有軍事實力。

一旦他發動政變(其本人從血統上來說也擁有對王位的繼承權和攝政權),那就意味著他會得到西班牙方面的鼎力支持,以當時來看,沒有了路易十三的波旁王室是很難有效抵抗的。

但作為路易十四的母親,西班牙的安娜並沒有路易十三的母親美第奇皇后那樣熟練強硬的政治手腕,她所能做的只是盡一切可能增加路易十四的護衛數量。當時攝政政府的主事者是馬扎然,比起對政變的擔心他更在意如何培養路易十四,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讓他(路易十四)意識到自己已經幹上了國王的職業(metierduroi)」。

我們後世所說的「太陽王」實際上是一個被塑造出來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最主要的塑造人就是馬扎然。

從路易十四兒時起,其就刻意的對其進行思想灌輸,周圍的侍從,家具擺設等等一系列都是為了塑造這個「太陽王」的中心角色的目的而服務的——

即,在法蘭西的國王就是一切司法權力和一切軍事經濟權利的核心與源泉。這是路易十四未來需要扮演的角色,只有他能成功的扮演好「太陽王」這一軸心角色,法國的波旁王室才能繼續存在,法蘭西才能免於分裂和崩潰。

路易十三去世後的第二天,即1643年5月15日,星期五。王室帶著所有的家具,在一支小軍隊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開往羅浮宮。

當時法國的習俗是:即在王家駐地,如有遇王室成員去世之事,整個王室家族就必須立即撤離。而且,其他大貴族也是如此行事。在離開之前,必須將房子徹底清空,諸如掛毯油畫窗簾等一系列物品必須全部帶走,這導致短短的一段路程竟然用了7個小時才走完,而且因為當時的法國民眾對於國王之形象還是十分迷戀的,他們又遭到了大量熱情民眾的圍堵(被國王親吻或撫摸在宗教層面上是有賜福之含義的),另外當時的王室駐地在聖日耳曼宮,巴黎市長和巴黎總督為了拍馬屁又各自向群眾發表講話和歡迎致辭。

按照傳統流程,搬入羅浮宮後王室成員應該逐個接待外國使臣,但路易十四太小,他當時只有四歲,要是直接讓他接待外賓怕不是要鬧出笑話所以在整個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時間裡,西班牙的安娜只能寸步不離的看著路易十四。

而馬扎然則需要處理比這些外交儀式更加重要的事物——即拉攏最高法院。

因為如果想保證路易十四安全的成為國王,那麼西班牙的安娜作為路易十四的母親必須成為攝政,而鑑於其個人的行政處理能力幾乎為零,那麼首席大臣也十分之重要否則這個攝政就只能是個牽線木偶。

在這個問題上黎塞留和路易十三都有想到,馬扎然是黎塞留親自選定的繼承者,同時又是皇后的情人,甚至很有可能是路易十四的生父,其在忠誠度上是絕對可信的。

對於西班牙的安娜來說則無需擔心,一是這個皇后即沒有政治野心也沒有權利慾望。二是路易十四是她親生的孩子(無論父親是誰)。所以這一表一裡就已經安排的妥妥噹噹了。路易十三依照傳統將自己的遺囑登記在最高法院中——即西班牙的安娜為攝政,馬扎然為首席大臣。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時波旁王室在繼承問題上實行的是《薩克利法》,而且最高司法權力一定程度上是和王權脫節的(這主要是考慮到司法公正和王室處於其權威性不宜親自審判高等貴族等問題而採取的辦法)。最高法院法是擁有對國王行政命令的否決權和建議權的(雖然很少行使),且最高法院也是各大貴族勾心鬥角的地方,法院的法官都是些有名的法學家,他們受聘成為最高法院的工作人員,同時背後又有著支持他們的各路親王公爵,說白了他們是地方在中央的代言人。

單就法理上來說《薩克利法》在繼承問題上極度排斥女性繼承者,西班牙的安娜擔任攝政本質上是違背薩克利法的,而且前車之鑑就是美帝奇皇后(路易十三之母)。換句話來說,最高法院完全可以宣布遺囑違法,並重新選舉攝政。一旦這樣那麼一切努力就要告吹。對於馬扎然來說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擺平最高法院的問題。在這方面,他手頭是有著很強硬的底牌的。在路易十四和他的母親忙於走過場的兩天內,馬扎然以王后的名義召集了所有最高法院的法官。

其公開表示:

如果路易十三的遺囑能被完美執行,那麼所有最高法院將擁有更大的「權利」——即頒布徵稅法令。這無意於給最高法院的所有法官開出了一個難以拒絕的金錢誘惑。第二,當時的最高法院從上到下都是祿官即穿袍貴族(nublessede』robe)。馬扎然允諾:一旦遺囑生效,那麼所有的法官就會被自動晉升為「純正的貴族」(nublessede』race)。這意味著一旦最高法院批准遺囑那麼所有的法官不僅僅會得到經濟上巨大的實惠而且還可以徹底甩開那些在他們背後操縱他們的地方親王,他們將受到王室的直接保護並且在貴族等級上和他們以前幕後的「主子」們也沒什麼差異了。馬扎然的提案被順利接受了。最高法院不會對遺囑進行否定或持異議,這也就意味著遺囑是合法的

在馬扎然成功搞定了那些最高法院的法官們之後。「司法會議」如期舉行。朗薩克夫人將小國王路易十四抱到御座上,按照事先背下來的文章,小國王結結巴巴地向與會者表示問候。接著,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皮埃爾宣布了馬扎然與巴黎高等法院之間早已達成的協議。按照這一協議,安娜將獲得不受限制的攝政大權。攝政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將由安娜自己篩選。

不過對於安娜來說,其本人對政治以及軍事運作機制一竅不通,更何況她還沒有入法國籍(這一點對於其直接攝政影響極大,因為當時三十年戰爭尚未結束)。所以她公開表示將依靠馬扎然。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在路易十四成年前的這段時間,不久之前(實際上就是在黎塞留死後)才入法國國籍的馬扎然將成為事實上的法國統治者。

對於安娜而言,在擔任攝政一職的同時,她就任命馬扎然為首席大臣。整個法國宮廷上下都對安娜皇后的舉動表現出不安與騷動。

但是事實已經擺在眼前,馬扎然不僅早就準備接班,而且是已經徹底的接了黎塞留的班了。面對如此顯而易見的事實,整個法國貴族階層竟然還不清楚,這就只說明他們的反應太遲鈍了。

住的越來越近的「爸爸」

馬扎然和路易十四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複雜的。一方面,他很有可能是路易十四的生身之父。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有十分充足的證據。同時,他又是路易十四的教輔,這點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爭議的。另外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他所扮演的就是路易十四的父親。

馬扎然原先住在羅浮宮附近的克萊夫公館,但早在路易十三去世之前,他就已經變賣了這個地方。

之後,他又買下了狄博福公館,該公館就位於黎塞留宮的正對面。後者是黎塞留在任期間下令建造的,在黎塞留去世之後。這座建築就成為了未來法國紅衣主教以及國王的居所。

馬扎然將他的妹妹和他的侄兒和侄女一起從義大利接來。志傑讓他們住進了黎塞留宮,而當時的路易十四和他的母親也正住在黎塞留宮中,並且他們相處的還是十分融洽的。

1643年10月,王后與路易十四正式宣布搬進黎塞留宮居住(實際上他們早就住在那裡了)。對此,安娜女王曾解釋說,與羅浮宮相比,黎塞留宮裡的花園要好得多。非常適合他的兩個孩子在裡面玩兒。一個月之後她又解釋說羅浮宮裡一直在沒完沒了地大興土木,為了擺脫這樣的環境,她只能改換居所

。自從正式搬到黎塞留宮後,安娜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和馬扎然見面,兩個人把房門一關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除非馬扎然勸她幹點正事兒,否則她根本不願意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有必要的話,安娜甚至會假裝生病,而且不達目的,身體就絕對會好起來。

實際上早在路易十三去世之前,馬扎然就已經在為安娜的搬家事宜做準備。另外馬扎然的筆記清楚的表明,在他看來,如果他自己也能住在黎塞留宮裡。那麼他的行動可能會更加神不知鬼不覺。正因如此,就在國王一家搬家的同時,馬扎然本人也做好了入駐黎塞留宮的準備。

黎塞留宮裡的那些花園基本屬於私密場所。一直供黎塞留個人使用。出於安全需要,花園四周都建起了高高的圍牆。施工人員特意為馬家人在圍牆上開了一個門,因此馬扎然只需穿過其新公館的門前的那條馬路,便可直接進入黎塞留宮。1644年11月23日,馬扎然竟然乾脆直接在黎塞留宮裡住下了。

1645年馬上任正式成為攝政政府總管。同年他又擔任法國海洋公司總管一職,這個公司基本上就是一個由國家控制海洋企業。此外他還兼任多種職位。不過,這些職位讓他獲得的是權力而不是金錢。

雖然馬扎然和他的前任黎塞留比起來,可以算是腰纏萬貫的。不過這些金錢完全是來源於王室的恩典和賞賜(實際上,馬扎然的所有女性親屬和男性親屬都與波旁王室貴族進行了聯姻,說穿了他自己也就是個王室貴族,不過礙於他是紅衣主教他沒辦法正式結婚)。在其死後他也將他絕大部分的個人私藏和遺產直接捐給了王室(主要贈與人是安娜皇后)。同時,馬扎然還獲得了土倫總督的職位。而且他還是楓丹白露王家駐地的總管。當然和在黎塞留宮一樣。在楓丹白露馬扎然的套房和安娜本人的房間也是緊緊挨在一起的。

結語

路易十四順利的登基和攝政政府的完美成立對於路易十三死後面臨動蕩危機的法國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方面體現了波旁王室一如既往的堅決維護集權的態度

。另一方面,藉助這這次登基,馬扎然通過暗箱操作獲得了一直和王室有對抗傾向的高等法院的支持(雖然這種支持是短暫的)而且他打破了穿袍貴族也就是政府官僚和真正的貴族之間的界限——這個手段在之後馬扎然平定親王叛亂時可以說是屢試不爽,馬扎然也正是利用這種方式將樹大根深且支系廣闊的法國網絡徹底撕碎,為路易十四後來的高度集權打下了基礎。

不過,在這段時期,擺在馬扎然和安娜王后這對苦命鴛鴦面前的仍然是一大票難以控制的地方貴族和似乎永遠也打不完的三十年戰爭。

參考文獻:

TheMilitaryEnlightenment:WarandCultureintheFrenchEmpirefrom LouisXIV toNapoleon

被「製造」的路易

《法國史》

相關焦點

  • 太陽王路易十四系列:一個伴隨著光與影且性情割裂的君主
    也正是因為這些 ,路易十四成為了歐洲有史以來在政治統治方面最富成效的歐洲君主之一( 其年幼登基,馬扎然攝政政府時期在福隆德運動中瓦解和分化了法國那如蛛網般細密的貴族體系,讓王室政府得到了最大的安全,並同時讓大量傳統貴族成為軍事官僚,路易十四親政後更是直接修建凡爾賽宮,把大量地方勢力和自己直接捆綁在一起
  • 路易十四一生強化君權,四處徵戰,稱霸世界,奢侈生活,晚年不幸
    1648年10月,介於當時的情況萬分危急,國王路易十四從京城出走,而馬扎然則被第一次流放。此次法國的暴亂一直到1652年10月21日才算平靜下來。逃亡幾年的路易十四終於可以返回巴黎了。此時的馬扎然又利用路易十四的神聖君權,在1652年底讓厭倦大孔代「暴政」與投石黨內鬥的巴黎市民,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路易十四母子重返巴黎,重建中央集權的王室政府。在1653年初,路易十四的下令召回馬扎然,重新委以大權。
  • 歐洲「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到處都是Cosplay
    在樂隊的伴奏下,當路易十四穿著中國樣式的絲綢衣服,坐在一乘八抬大轎上走進皇宮時,引起一片皇宮譁然。路易十四別出心裁的穿著打扮將「中國熱」推向高潮。可以說,路易十四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崇敬影響了整個歐洲。甚至整個歐洲曾掀起了一股異乎尋常的「中國熱」。而這股「中國熱」一吹就是一百年。
  • 路易十四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奧爾良公爵將法國搞得一團糟
    路易十四活得太久了,他多次白髮人送黑髮人,長子和長孫先後離他而去。1715年他臨終之際,將年僅5歲的曾孫立為王儲,即後來的路易十五。路易十四十分清楚幼主登基的危險性,他憐惜又擔憂這個自幼失去雙親的孩子。
  • 法語啟蒙 法國文化「代言人」路易十四 為什麼被稱作「太陽王」?
    小小萌樹2020夏令營以路易十四時期的藝術和文化為背景帶孩子們一邊學一遍領略法國文化關於路易十四,其實有更多值得我們了解太陽王·路易十四幼年的路易十四這位活過了自己兒子,最後讓孫子繼位的法國國王,從4歲半就被母親抱上了王座,是和康熙帝同時期的君王(他們還曾經互相派遣傳教士,互贈書信和禮物呢)。
  • 因為未能奪取英格蘭王位而只能回家繼承法國王位的路易八世
    雖然理查沒有易儲,但這門親事最終就在理查的搖擺中黃了,腓力二世帶著路易怒氣衝衝地回了國。1199年理查去世時,終於還是將英格蘭的儲君換成了約翰。約翰登基後,遭到繼承了法國領地的阿爾蒂爾的挑戰,他通過拉攏理查生前的反法盟友布洛涅伯爵瑞諾和弗蘭德伯爵博杜安限制了阿爾蒂爾和腓力的聯合攻勢,最終導致腓力與他籤訂和約放棄對阿爾蒂爾的支持。
  • 揭密: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的生活(全文)
    路易十四希望將他所有的宮廷伺臣聚集在他周圍,而在巴黎的宮殿沒有一個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只有凡爾賽宮殿這個距離巴黎不遠也不近的宮殿可以容納。在1682至1789這 一時期,凡爾賽宮是絕對的君主統治中心,並成為了一個集權標誌,因為這裡由法國國王一手打造,體現了他絕對的政治權力。
  • 揭密: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的生活(二)
    路易十四希望將他所有的宮廷伺臣聚集在他周圍,而在巴黎的宮殿沒有一個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只有凡爾賽宮殿這個距離巴黎不遠也不近的宮殿可以容納。在1682至1789這 一時期,凡爾賽宮是絕對的君主統治中心,並成為了一個集權標誌,因為這裡由法國國王一手打造,體現了他絕對的政治權力。
  • 羅浮宮畫作賞析《路易十四像》
    《這幅路易十四像》在之後的至少一個世紀中,一直被奉為帝王肖像的典範之作。路易十四是巴洛克繪畫時期,最偉大的藝術保護者。證實他後來將羅浮宮變成了一座國立美術館。宏偉的建築背景、寬大的帷幔和完美清澈的創作手法。外加藝術家略去了對畫中人物心理特徵的刻畫,使太陽王這幅不朽巨像超越了君王的個人肖像,升華為法蘭西王國的象徵。
  • 路易十四玫瑰花花語和絕美傳說
    路易十四玫瑰(實為雜交月季)原產於法國,1859年培育。深紫色,花瓣為15至20片左右。以"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名字命名,象徵尊貴與權威。有較高的觀賞和商業價值。可加工成精油,有獨特香味。路易十四玫瑰的花語:象徵尊貴與權威寓意--我只鍾情你一個。
  • 【世界博覽】「太陽王」路易十四:一場奢華的「真人秀」
    作為極度愛惜生命的國王,路易十四很害怕由水傳播的疾病。但作為美和時尚的代言人,怎樣才能保持清潔和讓體味清新呢?保持清潔的辦法是不斷換內衣,一天換2-3次。而保持清新體味的方法是噴香水。所以,在國王的帶領下,法國出現了香水製造狂潮。 路易十四最喜歡橘子花味的香水。從橘子花中提取香水,非常費錢。想獲得1公斤提取物,得耗費1噸重的花瓣。
  • 淺嘗輒止:太陽王路易十四與康熙皇帝的外交蜜月期
    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漫長執政期內,波旁王朝的宮廷開始試圖與東方的大清帝國建立密切聯繫。雙方也一度進入了交流頻繁的外交蜜月期。然而,巨大的地理隔閡與理念差距,終究讓兩個王朝和兩個帝國無法走到一起。隨著統治者的更替,這種淺嘗輒止的交流也終於顯得平淡無奇。太陽王的東方交流管道
  • 法國到底有多少個叫路易的國王?有一個只當了20分鐘國王就下臺了
    了解法國歷史的,肯定知道法國有很多個叫路易的國王,什麼路易十四、路易十六等等。歐洲的國王名字其實邏輯很簡單,這個朝代的第一個路易,就會被稱為路易一世。之後接班人就叫路易二世,一直傳下去。這似乎跟中國秦始皇的想法很像,秦始皇自稱為始皇帝,他的子孫二世、三世,甚至萬世。
  •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傀儡,和高調的「太陽王」
    整個17世紀的法國先後由兩個叫路易的國王統治,分別叫做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 路易十三其實只是個傀儡,真正掌握法國權力的人,是當時教會的最高領導——紅衣主教黎塞留。這個穿著紅色長袍的人,才是法國幕後的最高統治者。
  • 奢華的凡爾賽宮(4):歷史課本上的路易十四在這裡
    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是「太陽王」路易十四華麗的夢想。許多歷史課本書籍中都曾出現的路易十四的畫像或胸像,也都保存於凡爾賽宮裡。他自稱是太陽,月亮星星就得圍著他轉,宮殿房間裡隨處可見以日月星辰命名的元素,二樓的一系列房間都如此。不少人來凡爾賽宮都是直奔鏡廳匆匆而過,其實,房間裡每一油畫、雕塑都是世界名作。
  • 一生去一次法國巴黎,一定要去凡爾賽宮與路易十四
    始建於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時期,擴建於路易十四。作為王宮的歷史長達107年(1682-1789),終結於1789年被趕下臺的路易十六。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家具全部運往羅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 打壓異教,扶持天主教,路易十四是如何導致法國一蹶不振的?
    本身積極健康的社會風氣在路易十四親政之後戛然而止,他成為迫害胡格諾教的第一人,做出種種越格之事,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消滅異教徒之路。路易十四先從祖父的《南特敕令》入手,他認為這條敕令只是苟延殘喘,根本無法解決天主教和其他異教的矛盾,是一時的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