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營口市旅遊時,發現站前區市府路與建設街交叉口西北50米處有一個中國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紀念館,免費向遊客開放,陳列著中國紅十字運動100多年的歷史、故事和各種文物。
紀念館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原來是牛莊郵局舊址,建於清光緒年間的1906年,它是西方建築潮流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中國紅十字會的創始人沈敦和是個雄心勃勃的人,他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1904年,他加入英、美、法、德四國,共同組織上海世界紅十字會,呂海煥也是創始人之一,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第一面中國紅十字會旗幟在營口飄揚,當年爆發的紅十字運動,就是為了救治傷兵和難民,這是近代史上最美的一頁。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上海成立了世界紅十字會,營口紅十字會是其第一個地方分會,100多年後,紅十字之光照亮了中國大地,傳承了拯救生命的慈善精神,如今,作為中國紅十字運動發源地的紀念館,已經成為營口主要的旅遊名片之一,圖片和數字向遊客展示了中國紅十字會的發展。
紀念館佔地560平方米,有九個展廳,以不同的時間線和主題介紹和展示世界和中國紅十字會的歷史,中國紅十字會的發展離不開國際友人的幫助,其間湧現出許多受人尊敬的人物,在紀念館裡,我們看到了一張舊的黑白照片,這張照片背面的雕像是司督閣,他在生時救死扶傷,做出突出貢獻,被光緒皇帝授予雙龍寶興三等勳章。
在1894-1895年甲午戰爭的硝煙中,在營口的支持下,來自英國的傳教士和醫生租下一家客棧,成立戰時醫院,救治近2000名傷員和難民,在遼寧旅順爆發日俄戰爭期間,國際紅十字會營口分會解救了2.6萬名傷兵,送1.3萬名難民脫離危險,在紀念館的展廳裡,可以看到當時活躍在營口的司等人的珍貴照片。
營口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主要是因為它更早作為貿易港口開放,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性很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優越,一直是各方的戰場,此外,清末爆發了幾次戰爭,產生了大量傷員和難民,紅十字會正好需要戰場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