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可能是因為那個Ta,可能是因為那麼一群朝夕相處的人,可能是因為那麼一個故事……總是有那麼一首歌很特別,讓我們不敢聽,然後我們聽快樂的歌,聽陌生的歌,聽新的歌……這期話題向你講述聽歌的故事。
阿力的綠島小夜曲
陳璟/湖北
八十年代中後期是個值得懷念的年代,不僅因為那時我度過了美好的大學時代,還因為那是個「文藝復興」的時代。那時的書店很多,書店裡擠滿了青年人,書架上擺滿了《尤利西斯》、《夢的解析》等各種各樣的文學、哲學書籍;音像店裡同樣琳琅滿目,流行音樂在那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高峰期。
對於書籍的選擇,個人差異很大,不過對於音樂,我們班上每個人都很有興趣。於是開班會時,總會留出固定時間教歌,大家輪流教,教最新流行歌曲。輪著輪著,有一個人總輪不到,那就是阿力,他這個人不追潮流,連崔健、齊秦都不知道。終於有一天,他被逼上了講臺,教了我們一首老歌《綠島小夜曲》。「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呀搖,姑娘喲你也在我的心海裡飄呀飄……」雖說這支歌老,可是我們居然沒人會唱,所以大家反響也還不錯。阿力的方言重,唱得時候多處發音不標準,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不過正因為如此,許多人至今記得當時的情景。
相比阿力,我是班上頭號音樂家,經常放交響樂給大家聽。一般是放一段就按暫停,告訴大家這段是「暴風雨即將來臨」;再放一段,告訴大家「命運在敲門」……大家都聽得入迷,獨有阿力不以為然,私下對我說:「你這些講解都是書上看來的吧?可聽音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全憑個人感悟,怎麼能有統一標準呢?你們不是聽音樂,是附庸風雅。」對於阿力的直率,我一度很生氣,不過漸漸覺得他是對的。阿力的個性很強,不僅敢於不知道當紅歌星,也敢於說自己沒看《尤利西斯》、不懂弗洛伊德,這在當時文化青年看來簡直是半文盲了。
漸漸地,我們交往多了起來,我和阿力彼此都有了好感,我們還一起去看過幾次電影,不過彼此說話大大咧咧,同性朋友的感覺始終超過了異性朋友的曖昧。
時間匆匆,轉眼間就畢業了。那時沒有手機,家裡連座機都沒有,畢業後聯繫漸少。後來阿力辭職去了深圳,沒有了消息……上個月同學聚會,見到了阿力,他已經是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如今是某外企部門經理,混得不好不壞。
「椰子樹的長影,掩不住我的情意,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姑娘喲,你為什麼還是默默無語。」席間,阿力划拳輸了,又唱起這首《綠島小夜曲》。二十多年過去了,可這首歌還是差點讓我掉淚。
一曲慰心
何昕/山東
12年前的一個下午,窗外連綿的秋雨已經下了將近一天。陽臺上掛滿未乾的尿布,房間裡陰暗潮溼。七個月大的女兒腹瀉有幾天了,未見好轉。老公打回來電話,說晚上加班,不能按時回來了。這意味著我將和生病的女兒在家呆一整天,我要照顧她,還要做沒完沒了的家務。只有我自己!
鬱悶到極點,我很希望這時能有人敲門,但雨中的一切格外安靜。我像籠中的困獸,抱著孩子在屋裡走來走去,無以排解心中的無望。走累了無奈坐下來,習慣性打開收音機。收音機裡還播放一首英文歌曲,儘管我只能聽懂很少幾個歌詞,但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歌手那沙啞的嗓音、舒緩流暢的旋律一下子打動了我。
經過電臺DJ的介紹,我知道了這首歌叫《sailing》,電影《哥倫布傳》的主題曲。在歌曲的旋律中,我仿佛看到一艘船在海上航行,經歷了狂風暴雨,更有難以忍受的孤獨無助,但依然信念堅定,穿越那無盡的海洋,向著目標行駛。
那時,因孩子小,我在家呆了半年多,瑣碎的生活把我原本的夢想粉碎,在奶瓶尿布中,我不知以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未來的路到底該怎麼走。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也曾很多次這樣在心裡追問,但無人應答。Who can say?縱有千般煩惱,與何人說?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如此貼合我的心境,不由得幾行淚水悄悄流下來。訴說種種坎坷之後,歌聲依舊充滿力量:We are sailing……To be near you,To be free。其實,誰的人生不曾有過黑暗時刻?唯有經歷過漫長的孤獨,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內心才會強大。
現在想來,那時的所謂困境不過是作繭自縛。但沒有那些經歷,我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成熟。
多年過去,當偶爾聽到這首歌時,那年的感受又會湧上心頭。這首歌像一個故事,永遠保存在我心裡。
光陰裡一首疼痛的歌
李小米/重慶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流水她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飄滿落葉的河流邊,是一些秋天金黃的樹,而遠山,夕陽正西沉,暮色湧來,馬群散去……每次聽到這首歌時,我眼前便浮現這樣的景象。
這首歌叫《光陰的故事》,是素有「華語流行樂教父」之稱的羅大佑作詞作曲的歌。今年,他59歲了,有天,我在電視裡看到爬滿他雙鬢的白髮,才陡然發現,他也老了。光陰它改變了多少人的模樣,我也開始了人生的下半場。
22歲那年聽到這首憂傷懷舊的歌,瞬間牽起了我對青蔥歲月的懷戀。「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那年,我還在一個小鎮工作,在單位分的小屋裡,我在錄音機裡聽到了這首歌,淚水簌簌地就落了下來。當年,我嘴角上蓄了兔須一樣的鬍子,對單位布置的工作常常走神,想靠寫詩來名揚四方,遠雷隱隱也以為是哪所郵局正蓋郵戳寄發報刊的聲音。在小鎮人眼裡,寫詩的人,大多是不務正業的怪物。我像一條乾涸的河流,渴望著雨季的到來,可春汛的消息一直遙遙無期。這首歌,讓我那麼早,就開始懷舊了。
20多年裡,《光陰的故事》成為我心中最經典的一首溫暖老歌。然而,就如祖傳的寶貝,很少從柜子裡翻出來看。在一些聚會場所,聽到友人們唱起這首歌,我常常忍不住淚流滿面。所以我害怕聽到這首歌,一聽到這旋律,就莫名地揪心。光陰裡多少塵封的故事,我一直沒對人傾訴過。在我的沉默裡,有關於夢想、愛情、親情、友情的秘密……在我四十歲生日的晚上,我和幾個老朋友,終於唱起了這首歌。唱完後,我們抱頭痛哭。我們都想起了一些往事,想起了一些生命中告別的東西,如老城牆的推倒,灰飛煙滅。
那一首我不敢再唱的歌
王莉/天津
1976年春,我在嫩江一所子弟學校教書。算上我,學校有三個單身女子,我們剛從師範學校畢業不到一年,還像長不大的孩子。
一個周六的晚上,為了報復晚上打牌、早晨拉琴,影響我們睡覺的隔壁男單身,我提議:以水代酒,狂飲放歌。我們三人晃晃悠悠,假裝醉態,唱樣板戲的,唱革命歌曲的,越是跑調唱得越歡。「砰砰砰……」隔壁男宿舍傳來敲暖氣管子聲,我們面面相覷,好不掃興。「別理他們!」陶金香憤憤然。我說:「咱們輕輕碰杯,小點聲,我教你們蘇聯歌曲。」她倆一聽來勁了。
「同志們來吧。」我把聲音壓得低低的,模仿男中音,「讓我們舉起杯唱一曲飲酒的歌……」她倆也跟著唱,竟然一點沒走調。我們開懷暢飲,碗、瓶、盆叮咣亂響,好不開心。
周一剛上班,我就被工作組組長叫去了。那時單位來了省林業總局派駐為期一年的工作組,幫助搞政治運動。我們學校派來姓趙和姓王的兩位女同志。雖然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多少,權力還是不小。
我忐忑不安地坐下,趙組長開口了:「組織這麼信任你,你應該跟組織說實話。」「什麼?」我以為聽錯了。她又重複了一遍,我糊塗了,心怦怦地跳著,臉上火辣辣的。我怎麼了?我怎麼了?!我努力想著,我幹什麼事了?就在我不知所措時,趙組長一字一頓地說:「星期六的夜裡,張忠良在你們宿舍教你們唱黃色歌曲,有這事吧?」「沒有的事!」我簡直哭笑不得。張老師幾年前說過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話,因為他成分好,因此只給了警告處分,然而內緊外松的監控一直在繼續,沒人敢接近他,儘管一表人才,但年近三十連個對象都沒有。只有在食堂吃飯,他才能與人接觸,每次都是翻來覆去一句話:「我行李早捆好了,說不上哪天進去!」有時捏個小酒壺,單人獨桌,自斟自飲。
「組織這麼看重你,你怎麼不跟組織說實話啊!」這回我真的害怕了,她們要認準了是真的,那我的前程可就毀了!二位工作組同志微笑地看著我,看得我心裡發毛。我下意識站了起來,說「不信我給你唱一遍。」「好吧。『趙組長點頭。』同志們來吧……」我把三段都唱完了,二人終於舒展眉頭。「組織上相信你,不過半夜唱歌,影響休息,要注意搞好宿舍團結。另外注意多唱內容健康的歌。以後還要多向組織匯報思想情況。」趙組長意味深長地說。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聽過這首歌,再也沒有唱過這首歌。
未曾聽媽媽講過的事
楊天婷/重慶
在我的認知裡歌曲只有好聽與不好聽,從來沒有想過有一首是自己不敢聽的。當看到這個話題時出現在我腦海的是媽媽。小時候聽媽媽唱過《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它就是我不敢聽的一首歌———裡面承載了太多我們這代人無法理解的父輩所經歷的辛酸往事。
在農村長大的我,家門旁也有一個高高的谷堆。可是媽媽從來不給我講她的往事。知道她的事大多都是通過其他親人。
爸爸媽媽是自由戀愛,婚後媽媽在夫家受了很多委屈。那時候的媽媽一直都像男人一樣地活著。男人能做的重活她也照樣做,回到家洗個手然後就鑽進廚房很少休息。在生下我後,外公來看媽媽的時候,奶奶嫌棄媽媽家窮,都不怎麼願意打招呼,也不給板凳坐。有時候外婆講著媽媽的辛酸往事時邊講邊哭。可媽媽從來不說,在家裡聽到最多的是她的笑聲。
已婚女人不喜歡流淚,特別是在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面前。2008年是我第一次聽見媽媽哭。她和爸爸之間有了情感危機。2008年經歷汶川地震後,第三者插入了爸爸媽媽的婚姻生活。那天我在房間看電視,隱約間聽見哭泣聲,媽媽哽咽著說日子真的沒法過下去了。爸爸在一旁勸媽媽別哭,請求媽媽原諒。說如果想離婚等孩子畢業再說。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爸爸媽媽幸福的婚姻背後有著危機。
40歲後媽媽迎來了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候,她擁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每天下班了爸爸都會去接她。現在的我離家更遠了,回家的次數也少了,但是每周都會給家裡打幾個電話,基本上都是給爸爸打。有一天爸爸突然打電話對我說:「你以後多給你媽媽打電話關心她,她說你總是給我打電話都不給她打。她有點吃醋了。」這一刻我突然明白前二十年我們習慣了依賴媽媽,在她的懷裡撒嬌,而以後的歲月是她依賴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時候了。
回憶體育課
編者的話:在學業繁重的學生時代,體育課總是很寶貴的,它可以徹底把我們從黑板和作業本中解救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參與到集體運動中。當年你的體育課是怎麼上的呢?
截稿日期:2013年4月3日
投稿郵箱:zzacc@126.com(標題處請註明:話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