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

2020-12-13 中國江蘇網

  2006年,一位叫吳先斌的南京企業家自掏腰包,自籌資金建成了他的「草根博物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10多年來先後收集文物5700餘件,圖書4萬多冊,接待參觀者近29萬人次。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只為了解那段難忘的抗戰歷史。

  從2014年開始至今,為了讓日本普通民眾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吳先斌多次赴日本多地舉辦展覽,被譽為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使者,今年在日本廣島舉行的展覽還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積極評價。

  憑藉自己的力量,吳先斌扛起了保衛民間抗戰記憶的重擔。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0年,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年,吳先斌比往年更為忙碌。

  7月15日—23日,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在廣島舉行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被封存的記憶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選擇在原子彈爆炸的廣島舉辦展覽,就是希望提醒廣島和日本民眾,在銘記你們受到傷害的同時,不要忘了南京和中國人民受到的傷害,反對戰爭,正視歷史,珍惜和平。」吳先斌說。

  時隔一個月,應名古屋日本民間友好人士的邀請,吳先斌自掏腰包第二次赴日舉辦展覽。吳先斌告訴記者,日本友人倉橋正先生從1992年起在名古屋自籌資金100多萬日元,組織四十多家社團舉辦了《戰爭與和平》展覽,至今已舉行26屆。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從2014年開始參加這個展覽,揭示南京大屠殺這段慘痛的歷史。今年當地主辦方除了邀請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展覽之外,並專門安排20分鐘時間,請吳先斌作報告。

  12月10日,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參加過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軍士兵武藤秋一之子田中信幸向館方贈送影集3本,軍中通信100多封、證書等一系列物品共計200多件。

  「和往年相比,今年去日本開展活動的次數多、頻率高。」吳先斌說,他這一年間去日本的次數比到南京新街口還多。對此,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作為一個企業家不好好掙錢,去辦什麼博物館,有點不務正業;也有人懷疑他,辦博物館是不是為了更長遠的經濟利益。吳先斌說,「很多企業家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後,都想為社會做點什麼,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回報社會。人生有一種收穫,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他認為一切的花費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南京像我這樣的小企業家成千上萬,多我一個、少我一個無所謂,但不能少了一個在民間捍衛歷史的人。」

  吳先斌說,這些年他赴日本開展民間友好交流,發現講故事的方式很重要。比如這次去名古屋作報告,主辦方確定的主題是:侵華日軍對中國教育的破壞。為了讓日本普通老百姓聽得懂,他做了大量的功課,查閱相關歷史資料。舉個例子,南京是民國政府的首都,戰爭爆發後,南京包括中央大學在內的許多高校都西遷重慶、昆明等地,這就猶如把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搬到北海道、九州。「用這樣的語言來表述,日本普通民眾聽懂了,聽明白了,聽進去了,就能理解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對教育造成的破壞。」

  這一年雖然很辛苦,但吳先斌很有成就感。特別是在廣島舉辦的展覽,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並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積極評價。

  銘記歷史,捍衛和平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守護並傳播這段歷史,讓吳先斌感覺收穫滿滿:「我通過這個平臺認識了很多熱愛歷史的人,不論貧窮與富貴,找到有共同語言的人總是一件幸事。接下來,我會繼續開展更多中日民間友好交流活動,讓更多日本人認識這段歷史。」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 毛慶 呂寧豐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姚強 崔曉

2015年10月24日,在上海浦東機場去日本登機前,吳先斌表情凝重。

2017年7月16日,南京大屠殺史料展的展覽現場就在日本銀行廣島支行舊址,原子彈扔往廣島時,這個支行被掀掉了屋頂。現在這裡成了市民舉辦公益活動的場所。

2017年7月16日,在由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參與主辦的南京—廣島市民和平對話活動上,原大久野島毒氣工廠工人、今年91歲的日本人藤本安馬說:「雖然日本不少人宣稱自己是受害者,但首先應該是加害者。」他希望每位日本人接受這一真實的歷史,「我真誠地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謝罪。」

2006年8月,吳先斌帶領志願者在江寧湯山搜集倖存者證言。

2015年10月27日,吳先斌向宮崎縣知事代表遞交要求歸還南京古石的公開信。

2015年10月25日,吳先斌向美穗子贈送印有聶榮臻元帥救她時的合影紀念品。

2016年12月2日,吳先斌赴日本大阪參加會議。

2015年10月27日,吳先斌在日本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展並發表演講。

2017年12月7日,吳先斌和館員一起整理收集來的物品。

相關焦點

  •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藏抗戰照片在日本展出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藏抗戰照片在日本展出 2014年08月12日 09:01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24幅照片在日本名古屋展出
    今天,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藏的24幅照片將在名古屋亮相。據介紹,這是中國民間相關團體第一次參加這個主題活動。「南京大屠殺」是展覽的一部分「展覽」今天開幕,昨天下午,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抵達名古屋。
  • 南京小學生向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捐贈30幅兒童畫作
    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來臨之際,12月12日下午,南京市建康路小學向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捐贈了30幅以「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為主題的兒童畫,旨在通過孩子們最真摯的視角和最童真的筆觸來傳達和平祈願。
  • 在廣島展覽南京大屠殺史:把日本歷史的痛點與我們的結合起來
    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和1945年的廣島原子彈爆炸,使得南京和廣島背負起極其沉重的歷史記憶。這兩座城市都是二戰中的「悲情城市」,但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看來,二者悲情的內核卻不一樣,「南京的悲情是日本軍國主義強加在我們頭上的,而廣島的悲情是他們的加害行為所招致的。」
  • 日本廣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系近20年來首次
    一位廣島市民邊參觀邊記錄  7月15日上午北京時間8點半,在日本廣島市中心的舊日本銀行廣島支店,名為「被封存的記憶 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的展覽開幕,這場展覽由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與廣島南京大屠殺展主辦委員會聯合舉辦
  • 男子建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 已砸進3000多萬元(圖)
    今年8月,吳先斌將帶著其館藏的28幅反映侵華日軍暴行的照片,前往日本參加《為了和平揭露戰爭的展覽》,全程自費,他說,這是中國民間相關團體第一次參加這個主題活動。現代快報記者 毛麗萍 胡玉梅  14分鐘的短片,成為心中的痛  說起為什麼建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時,吳先斌笑了。
  • 參觀民間抗日戰爭歷史博物館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B719號小記者、考棚小學四(2)班 李昀澤   開學了,我們快報小記者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民間抗日戰爭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在三樓,兩邊的牆壁上都是參觀者的塗鴉和籤名,讓我感到這個地方很神聖、很莊嚴。
  • 廣島舉辦日本首次南京大屠殺展,規模雖小,卻是日本人最應該參觀的...
    南京大屠殺是每個中國人都刻骨銘心的記憶,留給國人無數的恥辱、悲哀、憤恨是永誌不忘的。而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使日本國民卻對此事件的了解更是不多和片面的,甚至在日本右翼的反向宣傳下,更是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出現了扭曲理解,為此,也是國人對其產生極度的憤怒。
  • 南京江東門紀念館追思張純如
    11月9日是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的忌日,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館內的張純如雕像前舉行「勇敢的天使」花語祭奠活動,用鮮花緬懷這位無法忘卻歷史的作家。活動現場,代表張純如英文名Iris的鳶尾花和寄託哀思的白菊圍繞在雕像四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帶領全館工作人員在雕像前默哀,並獻上菊花。當年曾陪同張純如一起在南京採訪的紀念館原副館長段月萍,為張純如擔任翻譯的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為她搜集文字資料的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也參加了活動。
  • 南京的日本「結」
    在她看來,「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對所有南京人來說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記憶,人們永遠無法忘記在這裡發生的近代中國最痛苦最黑暗的遭遇。」她說,「但是中日的友好交往還是要繼續下去。」  昔日人間地獄重變繁華都市,中日交流揭開新篇  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地區的新華書店,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書籍被擺放在最為顯眼的位置。
  • 南外學子赴世界各地求學前的「最後一課」:重溫南京大屠殺歷史(視頻)
    」,行程包括參觀紀念館、聽歷史學家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動手做「紫金草」、看紀錄片《倖存者 見證南京1937》……這些學生已分別被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格林奈爾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名校錄取。
  • 百餘件抗戰史料圖片赴澳門展覽 去年已在日本展出
    百餘件抗戰史料圖片赴澳門展覽中新社南京8月12日電 (楊顏慈)12日,江蘇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顯得愈發忙碌,他即將攜帶館內百餘幅抗戰圖片赴澳門展出,其中12件作品與澳門相關。這也是館內文物全球巡展的第二站,首站為日本。
  • 廣島南京大屠殺展現場圖 日本近20年來首次舉辦(圖)
    7月15日上午北京時間8點半,在日本廣島市中心的舊日本銀行廣島支店,名為「被封存的記憶 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的展覽開幕,這場展覽由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與廣島南京大屠殺展主辦委員會聯合舉辦,展出了50多件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史料和實物。據悉,這是近20年來廣島首次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中方參與在廣島舉辦南京大屠殺史實展。
  • 日本名古屋市市長否認南京大屠殺 南京宣布斷交
    在遭到中方的嚴正批駁後,河村隆之不僅拒絕收回自己的不當言論,拒絕為自己質疑「南京大屠殺」一事道歉,反而宣稱「自己所做的是為中日友好」。  昨天晚間,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鑑於現任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否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嚴重傷害了南京人民的感情,南京市暫停與名古屋市政府間的官方交往。
  • 私人戰爭博物館中的和平收藏人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新華社記者陸華東攝新華社南京7月8日電(記者陸華東、朱筱)館藏歷史物件5974件,圖書4萬餘冊。距離南京市中心大約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有個不太引人注目的四層博物館,每年都會吸引眾多海內外訪客。
  • 民間人士日本討石 撫摸被掠「麒麟石」差點落淚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撫摸麒麟石>南京市民代表團打出「還我南京古石」的橫幅  站在日本宮崎市西北部的和平臺公園裡,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撫摸著來自南京刻有麒麟圖案的石頭感慨不已:  昨天中午,吳先斌攜南京3位和平友好人士,前往「八紘一宇塔」,查證在日軍侵華期間被劫掠到宮崎的南京石材。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便是這塊麒麟石,有專家表示,這塊石頭可能來自明孝陵或明故宮。現場,吳先斌還和南京友好人士拉起「還我南京古石」的橫幅,表達意願。今天,吳先斌計劃與宮崎市市長見面,希望他們歸還該塔中的南京石頭。  周一,日本宮崎市和平臺公園裡,遊人並不多。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由日本人出資建造?館長否認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 (田雪)13日,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6周年儀式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日前,網絡有傳言稱「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由日方出資建造」。對此說法,該館館長朱成山曾在微博上表示,不管紀念館哪一期工程建設,都沒有日本人出資。 近日有微博稱,「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日方再三提議,且主動出資金建造的」。隨後該微博被轉發評論上千次,有網民說:「此事是真是假?請官方說明。」
  • 被忽視的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在南京市西南郊人煙稀疏的寧丹路北口,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2014年之前即使南京市民也知之甚少)。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1982年,松岡環成為了大阪一家公立小學的歷史教師,在當時的日本教科書上「南京事件」只有大約三行,提到南京大屠殺時,就只有輕描淡寫地一句話:「南京城裡死了很多人……」 畢業於關西大學東洋史專業的松岡環查找不到夠用的資料,她決定來中國,探索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