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叫吳先斌的南京企業家自掏腰包,自籌資金建成了他的「草根博物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10多年來先後收集文物5700餘件,圖書4萬多冊,接待參觀者近29萬人次。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只為了解那段難忘的抗戰歷史。
從2014年開始至今,為了讓日本普通民眾了解南京大屠殺真相,吳先斌多次赴日本多地舉辦展覽,被譽為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使者,今年在日本廣島舉行的展覽還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積極評價。
憑藉自己的力量,吳先斌扛起了保衛民間抗戰記憶的重擔。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0年,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年,吳先斌比往年更為忙碌。
7月15日—23日,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在廣島舉行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被封存的記憶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選擇在原子彈爆炸的廣島舉辦展覽,就是希望提醒廣島和日本民眾,在銘記你們受到傷害的同時,不要忘了南京和中國人民受到的傷害,反對戰爭,正視歷史,珍惜和平。」吳先斌說。
時隔一個月,應名古屋日本民間友好人士的邀請,吳先斌自掏腰包第二次赴日舉辦展覽。吳先斌告訴記者,日本友人倉橋正先生從1992年起在名古屋自籌資金100多萬日元,組織四十多家社團舉辦了《戰爭與和平》展覽,至今已舉行26屆。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從2014年開始參加這個展覽,揭示南京大屠殺這段慘痛的歷史。今年當地主辦方除了邀請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展覽之外,並專門安排20分鐘時間,請吳先斌作報告。
12月10日,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參加過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軍士兵武藤秋一之子田中信幸向館方贈送影集3本,軍中通信100多封、證書等一系列物品共計200多件。
「和往年相比,今年去日本開展活動的次數多、頻率高。」吳先斌說,他這一年間去日本的次數比到南京新街口還多。對此,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作為一個企業家不好好掙錢,去辦什麼博物館,有點不務正業;也有人懷疑他,辦博物館是不是為了更長遠的經濟利益。吳先斌說,「很多企業家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後,都想為社會做點什麼,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回報社會。人生有一種收穫,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他認為一切的花費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在南京像我這樣的小企業家成千上萬,多我一個、少我一個無所謂,但不能少了一個在民間捍衛歷史的人。」
吳先斌說,這些年他赴日本開展民間友好交流,發現講故事的方式很重要。比如這次去名古屋作報告,主辦方確定的主題是:侵華日軍對中國教育的破壞。為了讓日本普通老百姓聽得懂,他做了大量的功課,查閱相關歷史資料。舉個例子,南京是民國政府的首都,戰爭爆發後,南京包括中央大學在內的許多高校都西遷重慶、昆明等地,這就猶如把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搬到北海道、九州。「用這樣的語言來表述,日本普通民眾聽懂了,聽明白了,聽進去了,就能理解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對教育造成的破壞。」
這一年雖然很辛苦,但吳先斌很有成就感。特別是在廣島舉辦的展覽,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並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積極評價。
銘記歷史,捍衛和平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守護並傳播這段歷史,讓吳先斌感覺收穫滿滿:「我通過這個平臺認識了很多熱愛歷史的人,不論貧窮與富貴,找到有共同語言的人總是一件幸事。接下來,我會繼續開展更多中日民間友好交流活動,讓更多日本人認識這段歷史。」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 毛慶 呂寧豐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姚強 崔曉
2015年10月24日,在上海浦東機場去日本登機前,吳先斌表情凝重。
2017年7月16日,南京大屠殺史料展的展覽現場就在日本銀行廣島支行舊址,原子彈扔往廣島時,這個支行被掀掉了屋頂。現在這裡成了市民舉辦公益活動的場所。
2017年7月16日,在由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參與主辦的南京—廣島市民和平對話活動上,原大久野島毒氣工廠工人、今年91歲的日本人藤本安馬說:「雖然日本不少人宣稱自己是受害者,但首先應該是加害者。」他希望每位日本人接受這一真實的歷史,「我真誠地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謝罪。」
2006年8月,吳先斌帶領志願者在江寧湯山搜集倖存者證言。
2015年10月27日,吳先斌向宮崎縣知事代表遞交要求歸還南京古石的公開信。
2015年10月25日,吳先斌向美穗子贈送印有聶榮臻元帥救她時的合影紀念品。
2016年12月2日,吳先斌赴日本大阪參加會議。
2015年10月27日,吳先斌在日本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展並發表演講。
2017年12月7日,吳先斌和館員一起整理收集來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