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凌晨
重慶一小區突發大火
樓層消火栓疑似沒有水
住戶家中裝有防盜網
小區內還有小車佔用消防車道
種種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
導致讓被困火場的一家6口
錯失了最後生還希望葬身火海
重慶涪陵區馬鞍街道踏水橋小區,是一棟村民回遷安置房,一共18層。
去年12月30日凌晨6點左右,12樓突發火災。
當時家住5樓的金先生在熟睡中聞到一股焦煳味後驚醒,便匆忙和家人跑下樓。後來發現是12樓1號房劉千家起火,於是他趕忙爬到12樓去敲門,想把他們救出來。
但隨後他發現12-1室的屋門根本打不開,此時他聽到屋裡的劉千在廁所喊救命,心急如焚的他打開12樓的消火栓,但發現開了之後沒有水。
家住17樓的王強等人也一起幫忙撬門,後來濃煙越來越大,門也開始發燙,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退到安全地帶。
情急之下,金先生又跑下樓,問人借粗繩子去救人。「我下樓的時候是6點20多,6點30多派出所的人來了,6點40多,消防隊緊接著也趕到了,他們對已經下樓的住戶進行了疏散,並禁止我們再上樓。」金先生說,「我就聽見劉千一聲一聲地喊救命,直到最後沒有人喊救命,一點辦法也沒有。」
很多居民都撥打了「119」,這是其中一通
住在13-2的劉俊傑6點30分起床,聽到有人喊,然後看到樓下斜對面在冒煙,劉千在窗邊伸出腦袋呼救(註:10樓以上戶型一致,1、2號相鄰)。他趕緊叫家人起來,一家人逃生下樓。
到了樓下,他們看到劉千趴在窗邊打著手機手電筒喊救命,「我們在主臥室的衛生間,我們四個都在這裡。」四個人是指劉千夫婦和兩個孩子。
6點40分許,劉俊傑父親劉榮輝聽到有人喊「拿索索(繩子)」,他馬上去車裡拿繩子,一個人跑上樓,當時還有男女老少在往下跑,他一路喊,跟上來三四個人。他們先跑到13樓,13-1的門開著,但濃煙太大,根本無法進去。又跑到14樓,14-1的門也開著,他們衝進去,被嗆了兩口,越往裡走煙越大,進去大概五米,「根本無法過去了」,又退出來。
事發後,死者家中已經換上新門,燒壞的舊門被擱置在旁。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這時,有人提醒用消防栓。劉榮輝就去把14樓的消防栓打開,出來的是一股很細的水,水流大小跟淨水器出來的水差不多,根本無法滅火。隨後,兩個警察從電梯出來疏散人員,讓他們離開。下到三四樓時,他們遇到消防員在樓梯鋪設消防水帶。
在劉榮輝之後,譚波等另一撥人也拿了一根20樓長的安全繩上樓,但上到11樓就被趕下來。一起下來的,還有一直留在12樓想要救人的王強,王強等人當時要求消防人員去破門。
他們從11樓下來後,在10樓逗留了幾分鐘。期間,12樓的消防員給當時在10樓的物業班長打電話,他們貼在旁邊聽。電話中,消防員說沒找到人,物業班長說裡面有6個人,在廁所裡。過了一陣,消防員又給物業班長打了個電話,物業班長拿著電話往12樓衝,後面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隨後,鋪水帶的消防員路過10樓,催他們下去。
王強的女兒在6點50分打通了劉千妻子陳小霞的電話,陳小霞一接電話就喊:「姐姐姐姐!救命啊!」王強則在6點58分打通了劉千的電話,但沒人說話,當時劉千在對著樓下喊救命。
住在11-1的姚先生,在7點左右,通過自家衛生間的窗戶與樓上的劉千有過對話。「我朝上面喊『劉千!劉千!』,他就喊我們快把他們娃兒接下來,我讓他用繩子把娃兒套下來,他說沒得繩子,我又說把床單撕了,他說床單窗簾都被燒了,我就說那我馬上去找繩子。」姚先生說,當時劉千意識還很清醒,只是很著急,很想救孩子。
他立刻出門找繩子,正好遇到從電梯出來的消防員,催促他們趕緊下樓。他對消防員說,劉千在求救,讓我們找繩子把他們娃兒先吊下來。消防員說:「你們下去你們下去,這個危險,讓我們來。」
7點19分,圖中所示衛生間窗戶尚未噴火。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居民所拍照片顯示,7點05分,劉千還在打著手電筒呼救。消防車來了之後,劉千他們大約還呼救了十來分鐘,還能聽到孩子的哭喊聲。
最後,劉俊傑聽到劉千嘶吼著喊了一聲:「拿梯子!」之後不到一分鐘,衛生間窗口噴出一團火,呼救聲便消失了。
姚先生拍的一張照片顯示,7點19分,衛生間窗口還沒有火光,只有一股灰色的濃煙滾滾。說明此時,劉千他們很有可能還活著。
7點05分,劉千還在拿著手電筒呼救。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這棟樓的居民原來是一個大隊的,大家從小就認識,鄰裡之間感情深厚,經常互相串門。當劉千在呼救的時候,樓下的鄰居也在喊「救命」「快救人」,很多人都在流淚,「眼看著他們被活活燒死了。」
原本幸福的八口之家,如今只剩下52歲的屋主劉平(化名),也就是死者劉千的父親,他當時正在貴州打工,和因生病住院沒在家的80多歲老母親。而在大火中逝去的人,分別是劉平父親,劉平妻子、獨子劉千、兒媳婦陳小霞、10歲的孫女和5歲的孫子。
外甥女透露,舅舅一家本是幸福和睦的小康之家,劉千是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也是本棟樓的樓長,劉千夫婦處事和人緣也很好,工作忙,經常加班,還擔當家委會成員。去年侄女班上有個人燒烤受傷了,他們還牽頭組織捐款。
兩個娃兒很優秀,大的懂事,小的聰明。10歲的侄女從一年級開始,每天早上自覺起來讀書,成績很好,歌舞俱佳,拿了很多獎狀獎盃,是學校重點培養學生。平時家裡來了客人,她會主動端茶遞水擦桌子,「能幹得很」。
遇難的其中五位。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火災發生時,劉平突然接到工友從家裡打來的電話,告知他家那棟樓12樓著火了。他立刻給家裡人打電話,一個都打不通。他一邊叫車,一邊繼續打。在7點03分,終於打通了兒媳婦陳小霞的電話,陳小霞一接電話就喊:「是爸爸的電話!爸爸的電話!」然後兒子也跟著喊:「燃起來了!燃起來了!」只說了兩三句便斷了,後面再也打不通了。每次提到這最後一通電話,劉平都控制不住地哭起來。
1月1日下午2時,火災中去世的兩個小孩已經火化,1月2日,另外4名死者的遺體也進行了火化。
如果沒有這場事故,他一打開門,就可以看到家裡人滿心歡喜地迎接他,然後一家人整整齊齊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飯。
而具體的起火原因,涪陵區消防救援支隊表示,「我們這邊有調查結果的話會公布」
很多鄰居前來弔唁。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消防栓沒有水?
朱先生提供了幾段救援視頻顯示:當時消防員費了很大勁才擰開小區的接地消防栓,但打開之後卻沒有水湧出,視頻中有一男子的聲音「沒水,四個消防栓都沒水,這裡的物業是怎麼管的?」
而朱先生、金先生以及小區的很多住戶都向記者表示,當時消防栓確實沒有水出來。「前前後後花了半個多小時,直到物業跑到地下車庫搞了一下之後,才有水出來的。」金先生拍著胸脯說。
有媒體記者1月1日來到起火的這棟樓內,該棟樓一層共有6戶,配備3個消火栓。1日中午,記者試著打開13層的一個消火栓,內部是水流出來。
12樓的消防栓。
對此,參與此次火災救援的消防指揮員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那幾段視頻我都看過,也有媒體澄清了,視頻中出現的並不是消防栓,而是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是在遇到火災的時候,消防車通過它可以向室內的消防管網送水增壓,它本身是不會出水的。」
記者還將這些視頻發送給幾個省份的四五名消防從業人士,他們的回應如下:
「這是我們說的地上消火栓,它打開後應該有水,有一定壓力,水能射很遠才是正常的。」一位來消防隊員告訴記者,「地上消火栓應該接的是市政管網,南方的消火栓都是地上的,像我們北方,因為天氣冷,所以都是地下的。」
另一名消防隊員看完視頻後向記者表示:「這種情況是消火栓沒有水,如果這個是小區內的消火栓,沒有水就是物業的責任。」
某消防總隊一名退休幹部告訴記者:「消火栓可以有幾種途徑供水,一是通過天面水箱,高層建築屋頂通常都要有消防水箱,這樣打開下面的消防栓後,就有水出來;二是消防水泵供水,水泵可以把水打到天面水箱,也可以直接打到消火栓;第三就是用水泵結合器,通過消防車鋪設水帶連接水泵結合器,再通過室內消防水管打水上去。按要求消火栓必須保持長期有水才對,擰開之後不見水肯定是不對的。」
一家專門做消防工程的工程師看完視頻後向記者表示:「視頻裡的東西就是接地消火栓,不是水泵結合器,水泵結合器不是這個樣子的。按照規定,每年都至少要做一次消防設備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檢修更換,杜絕火災隱患。」
根據我國《消防法》第16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對建築消防設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測,確保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當完整準確,存檔備查。
當記者詢問消火栓因何沒有水、上一次對小區做消防設施檢測是什麼時候時,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說:「我就是一個打工的,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清楚,你還是和我們領導聯繫吧。」但對方拒絕向記者提供其領導的聯繫方式。
消防栓到底有沒有水,目前還存在爭議,還需要等官方調查結果。
12樓現場
△大部分家庭都裝了防盜網
防盜窗也成為阻礙逃生的元素之一,可以看到,這幢小區幾乎90%的窗戶都裝了金屬防盜窗。
金先生坦言並沒有聽說過小區發生什麼盜竊案,但防盜窗卻似乎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東西,不裝不行。
有媒體報導稱,自2015年以來,全國範圍內有公開資料的火災中,居民小區的防盜窗直接影響救援和逃生的火災有14起,造成了19人死亡8人受傷的慘重後果。防盜窗在火災到來時成了「奪命窗」。
我國的《住宅設計規範》並沒有對防盜窗或防護網做出具體的規定,僅規定窗外沒有陽臺或平臺的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淨高低於0.90米時,應設置防護設施。因居民陽臺屬於私人空間,並非公共領域,如何安裝防盜窗,消防法規對此也無明文規定,消防部門也無相關執法權。
13樓的鄰居家中一片狼藉,可以看到鄰居家中也裝有防盜網
△消防通道被車輛堵塞!
在這場火災的救援過程中,小車佔用消防通道造成救援被阻,也一度引發網絡熱議。
從大道進入小區,有兩條消防通道可到達起火居民樓,但這兩條道平時亂停亂放的現象比較嚴重,整治多次,仍不見效。
居民劉榮輝說,事發當天,消防隊先後來了好幾輛車。首先抵達的是一輛指揮車和兩輛消防車。其次到達的是較大的雲梯消防車,在坡上的轉角處被一輛私家車擋住,當時居民過去幫忙把那輛車推翻了,耽誤了大概三分鐘。那時候人已經不行了,所以雲梯也沒用上。
通往起火居民樓的其中一條通道。
參與此次火災救援的消防指揮員表示,消防車在將要抵達火場時確實遇到了被小汽車堵塞消防通道的情況,為此消防員不得不先行下車徒步奔向火場。破拆房門大約用了2分鐘左右的時間。
朱先生透露,當時看到進小區轉角處有一輛小車違規停車,把消防車堵在中央,後來是眾人齊心協力把車抬走,消防車才經過。此前的媒體報導中,涪陵消防救援支隊也證實,「當時有一輛小車佔道被群眾合力抬開」。
該小區的地下車庫面積很小,只夠停二三十輛車。而金先生告訴記者,這個小區一共住有127戶,地下停車位的數量顯然無法滿足眾多業主的需求。
小區內不少車停在地面上
無獨有偶,就在2天後,重慶加州城市花園小區一樓房發生火災,從2樓燒到30樓,當時也出現了私家車輛阻礙消防通道的情況。
由於該小區比較老舊,車位緊張一直是該小區的頑疾,平常日子這個小區周邊道路上都停滿了私家車。
火災發生後,小區周邊消防通道被隔離樁、停放的轎車等佔用,附近市民合力掀翻和抬走堵路車輛給消防讓路。
因撲救及時,這起火災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高層建築中,停車位配置不足一直是一大頑疾。因為不少小區存在停車難的情況,所以小區路面往往停滿了私家車,只留下一條窄窄的通道,能勉強讓私家車通過。
一輛轎車寬約1.6--1.8米,但是,消防救火車寬約2.5米,正常車速下通過需要4米的寬度!
所以,如果小區的道路只有私家車能勉強通過的話,遇到火災,用於滅火的供水車、泡沫車,用於救人的登高平臺車、雲梯車都將會被擋在火場外。
而普通消防車輛的最小轉完半徑為9米,大型消防車為12米,特種消防車為16-20米。在環形道路上,或由於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形道路,消防車可能因為轉完距離不夠而被卡!
火災救援一秒鐘都顯得尤為珍貴,而堵塞消防通道無異於「間接殺人」。
停車難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它絕不是違法堵塞消防通道的理由。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必須儘快解決,否則我們將為此付出更多、更大代價。
△火災發生時,還有這些也要注意
留原地還是往下跑?
一、所在樓層為失火樓層以下,毋庸置疑,請往下疏散逃生,儘量不要待在屋內,以防火災蔓延或遭遇爆炸等其他險境。
二、所在樓層為失火樓層以上,應先用手背觸碰門把手,若門把手已經發燙,不要貿然開門,應在室內等待救援;
或者開門時發現有毒煙氣已經充斥電梯間和樓梯間,甚至火已燒至家門,此時也不要貿然出門逃生,應留在室內,並做以下動作:
使用溼棉被、毛巾等將入戶門門縫塞緊,在陽臺揮舞鮮豔的衣物,等待救援;
當室內有煙進入時,可根據情況開外窗排煙,煙多時人要低姿和減少呼吸,防止煙氣傷害。
如果樓梯間和電梯間並無太多煙霧,我們所在樓層不高,可視情況選擇向下逃生,如果所在樓層較高,可選擇向上逃生通過屋頂平臺到相鄰未起火的單元疏散樓梯逃生。
如果是在家裡
一棟18層的住宅,4層某戶人家失火,而你在15樓,這時該怎麼辦?
先在家裡觀察,判斷是哪個地方著火。
如果看到亮光,或看到煙、火,先仔細看看外牆有沒有燒著,如果沒有,那說明火災局限在失火那戶人家,並沒有蔓延,這時候可以選擇待在家裡,或是從樓梯下樓到室外去。
如果樓梯間充滿濃煙,顯然是失火房間的煙進入樓梯間了,這時選擇向下跑的話,有可能會導致煙氣中毒或者燙傷,建議還是待在家裡更妥當一些。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建築的外牆能夠燃燒。
這種情況下,沒有理由再待在家裡,除非家裡有避難間(國內標準,54米-100米之間的一類高層住宅,每戶要設置避難間,但這條並不是強制性條文,未必執行)。
如果樓梯間有煙氣侵入,並且待在房間有被火燒到的危險,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時,要做好呼吸防護,進入樓梯間逃生,因為樓梯間的可燃物相對較少。
要記得,在樓梯間裡面也要儘可能低姿,減少呼吸,避免吸入過多有毒和高溫的煙氣。
如果是在公共場所
在一棟90米(大概30層)的高層賓館,20層突然起火,而你在4層這時候該怎麼辦?
火通常是向上燒的,如果起火層比你所在的樓層高時,這種危險性是比較小的。當發現起火或聽到火災警報時,應立即向下疏散。
在向下疏散的過程中,在一層出口時要注意樓上有可能掉落的東西,出去趕緊遠離這棟樓,避免被掉落物砸傷或劃傷。
其實,用於辦公或綜合性質的高層建築,通常會有完善的消防系統。
來源:廣州日報、澎湃新聞、楚天都市報、中國消防等
責編:緩緩
大楚君陪您辦事
趕緊點亮小花
讓身邊的人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