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少數民族排灣族語有聲繪本《一起讀·獅子鄉》問世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臺灣少數民族排灣族語有聲繪本《一起讀·獅子鄉》問世

2017年09月30日 16:02: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屏東縣獅子鄉的文物館員何鳳美花近10年時間轉譯、編輯成排灣族語有聲繪本《一起讀·獅子鄉》。(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9月30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少數民族鮮有自己語言的讀物,位於屏東縣東南部獅子鄉的文物館員何鳳美不舍族語沒落,花近10年時間將由日文片假名編寫的書中17篇有關獅子鄉的故事轉譯、編輯成排灣族語有聲繪本《一起讀·獅子鄉》,新書29日問世,感動不少人。

  當初,何鳳美擔憂部落文化就此被忽視,於是花3年時間將其轉譯成排灣族語,後又因經費問題出書一事一拖再拖。如今不僅出書,還製成能讀又能聽的繪本,前後花了近10年,實在不易。

  獅子鄉負責人表示,《一起讀·獅子鄉》是獅子鄉的驕傲,除全鄉小朋友免費獲贈該書外,之後也要推動將該書列入鄉內各小學校本課程,讓小朋友從小就對部落文化有所認知。(中國臺灣網 楊永青)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焦點

  • 臺灣排灣族代表團到海南保亭檳榔谷景區考察(圖)
    臺灣排灣族代表團到海南保亭檳榔谷景區考察(圖) 2011年06月21日 08: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少數民族鄉童傳承文化自創圖騰
    華夏經緯網9月1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年來在原籍師資匱乏下,丹路小學與獅子文物館、部落主席合作開展聯盟深耕部落文化教育,組織孩子們結合傳統自創圖騰與頭飾,力展「射不力族群」的特色與光榮。策展人董婕妤指出,「丹路小學的孩子是獅子鄉目前唯一了解並強調自己來自射不力族」,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射不力族特有的太陽紋與菱形紋。她感動地說,目前臺灣少數民族教育涉獵廣泛但不深入,如多數小朋友只知道自己是獅子鄉的排灣族人,但其實排灣族系下還有細分族群,很難得有孩子這麼清楚自己的根。他們的作品彰顯出文化傳承與驕傲,比歷史文物還吸睛。
  • 再多2族 臺灣少數民族增至16族(圖)
    (資料照片,林金池攝)    臺灣少數民族有幾族,是9族還是14族?真正答案是16族!臺「行政院會」今將通過「原民會」提案,同意增設「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成為臺灣少數民族第15族、第16族,臺「行政院長「江宜樺並將主持記者會宣布此一消息。
  • 混搭的臺灣少數民族服飾長啥樣?
    海外網2月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近日,臺灣遠東百貨公司推出了一則「金雞報喜」宣傳廣告片,片中不同族群的男女模特穿著不同服裝恭賀新禧。她說,廣告中出現了草率拼貼式的少數民族服飾(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混搭」?),顯得對臺灣很無知。她還具體指出,在其中一組模特中,男孩講阿美族語,戴鄒族女性頭飾;女孩看似穿阿美族服,頭飾卻拼貼阿美族的羽毛與鄒族圓球,阿美族服袖口上還出現排灣族山型紋。
  • 排灣族是臺灣高山族的第三個民族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排灣族,是臺灣高山族的第三個民族。排灣族是少數幾個至今還保留著社會等級制度的民族。遺照祖制,排灣族按照部落群居,部落中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和平民。這種傳統世襲的社會等級劃分雖然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但是因為代代如此流傳,與外界社會交集不多的排灣族還是很好地將其繼承和延續了下來。這種等級制度的基礎是排灣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排灣人依然保留著農耕漁獵的生活,男耕女織的形式使得排灣人的生活雖然看似清苦,卻又十分和諧。
  • 臺灣少數民族「排灣鞦韆」蕩起56個民族「一家親」
    中新社鄂爾多斯8月13日電 題:臺灣少數民族「排灣鞦韆」蕩起56個民族「一家親」  中新社記者李愛平  「這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56個民族一家親嘛。」  64歲的林志仁用極為嚴肅的聲調,表達著他參加中國第十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幾天來的感受。
  • 臺灣古老少數民族泰雅人:深山谷坳中走出的鐵血傲族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題:臺灣古老少數民族泰雅人:深山谷坳中走出的鐵血傲族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一部兩岸上映、票房不俗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將賽德克族人形象推至世人面前:他們面頰刺紋、粗竹穿耳、腰佩長刃,穿梭叢林,彪悍驍勇,面對日侵,血肉禦敵。如今,曾為戰場的臺灣北部疊嶂山巒中,已是另一番場景。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臺灣少數民族的16個族群總計約五六十萬人,排灣族是第二大族群,人口約10萬。
  • 「手上的族譜」:臺灣少數民族排灣人紋樣故事在臺北展出
    新華社臺北12月11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從手指和手掌上的人形、蟲形和太陽等紋身組合就可以了解家族歷史——11日在臺北開幕的「佳興·排灣人紋樣故事」特展詳解了臺灣少數民族排灣人手部紋身的有趣故事。特展策展人邱霄鳳介紹,排灣人生活在臺灣南部山區,傳統上會在女子的手部和男子的軀幹部分,比如肩背部,紋上特殊圖樣,不只為了美觀,更重要的是展示紋身人所屬的社會階序,比如一個部落的最高領導者會在大拇指上紋上「當家人形圖」,手上紋有「掛鈎圖」意味著家族擁有狩獵區等等。
  • 《榮耀祖紋》特展 展現臺灣排灣族瀕臨失傳的珍貴傳統文化
    華夏經緯網3月2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公共信息圖書館推出《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紋展》,以排灣族女性傳統刺紋「手紋」為主,匯集手紋耆老珍貴影像、口述採訪影片、刺紋工具、手紋圖案說明與刺紋主題木雕等展件,還有20世紀初拍攝的臺灣排灣族文身師刺紋珍貴圖像,呈現族人保存及記錄瀕臨失傳珍貴傳統的歷程
  • 臺灣排灣族「尋根行」 出土大規模人頭骨架
    據臺灣自由時報3月6日報導:金峰鄉部落文化重建協會進入大武山尋根,首次回到太麻裡溪流域排灣族最早的發源地卡拉達蘭舊部落,從密林中找出族裡老人傳誦的人頭骨架,上面還有頭骨蓋,見證早年族人的獵首習俗。高正治指出,海拔約八百公尺的卡拉達蘭,是太麻裡溪流域最早的排灣族部落,當年人口眾多,武力強盛,但在霧社事件後,日本政府為了管理方便,強遷部落至較低的下介達,1951年許,再度被國民政府強遷至目前的正興村。 高正治說,遷居約七十年來,部落族人已逐漸遺忘這處最原始的卡拉達蘭舊部落,直至近年尋根風氣盛行,族人在村中老人的帶領下,開始了這趟尋根之旅。
  • 排灣族琉璃珠 燒出特色
    施鴻基/攝影  華夏經緯網7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 據悉,琉璃珠的來源說法很多,有的認為是歐洲人佔領臺灣和原住民交易而來,有的認為是原住民傳統的文化。無論如何,琉璃珠如今已經成為原住民的身份象徵之一,而且近年來還成為飾品,因為每個琉璃珠都是獨一無二,不會有相同的琉璃珠,這項特性讓琉璃珠更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 臺灣原住民「排灣鞦韆」蕩起56個民族「一家親」
    林志仁是臺灣阿美族人,從9日踏入「民族運動會」主辦地鄂爾多斯以來,用他的話說,心情好極了。  12日下午,與林志仁一同來此參賽的臺灣原住民共20餘人幾乎悉數到場,在鄂爾多斯草原上展示著臺灣極富特色的表演項目「排灣鞦韆」。
  • 臺南市議會推廣臺灣少數民族風味美食(圖)
    臺南市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馬躍.比吼(右)與臺灣少數民族市議員蔡玉枝(中)表示,可以從臺灣少數民族美食認識原民文化。  東南網3月30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為推廣臺灣臺灣少數民族美食,臺南市議會在29日定期大會開幕首日,安排一場以排灣族美食為主的「山海百饗,原鄉原民情」的臺灣少數民族風味餐記者會,行銷強調天然、健康、有機,與生活環保緊密結合的臺灣少數民族美食。
  • 臺灣排灣族傳家寶琉璃珠亮相魯臺會
    琉璃珠是排灣族三大傳家寶之一。排灣族民族盛裝純手工製作,每件耗時都得一年以上。  魯網濰坊9月1日訊 今年60歲的排灣族人施秀菊是琉璃珠的傳承人,為延續部落精神使命感,施秀菊堅持純手工製作琉璃珠已33個年頭。
  • 排灣族
    時間:2002-08-25 14:50    來源:
  • 臺灣少數民族14族群簡介(圖)
    目前存有自己語言和文化的有14個族群,總人數約50萬人,包括雅美(達悟)、阿美、噶瑪蘭、撒奇萊雅、卑南、太魯閣、賽夏、泰雅、邵、布農、賽德克、鄒、魯凱、排灣等。臺灣也因此成為「人類學者研究的樂園」。  臺灣少數民族14個族群簡介如下:
  • 排灣族五年祭
    maleveq)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傳說排灣族的先祖到神界向女神學習祭儀以祈求五穀豐收,學習農作的種植、頭目婚禮的儀式等。並與此女神約定,在一段時間內以燃燒小米梗為記號,請神降臨人間,接受人類的獻祭。五年祭祭典時間長達十五天以上,所有祭儀都由男、女祭師來主導,全部落的人都要參與。
  • 鐵拳新人王 排灣族美少女靠拳擊升學與生存圖
    每當有職業拳擊手在擂臺上被擊斃,常會引發衛道者批評拳擊太過暴力;但對來自屏東縣來義鄉永樂村的排灣族美少女拳擊手而言,拳擊是升學與生存的希望。來自永樂村杜家姊妹「拳擊五朵花」的奮鬥故事,與羅素克洛主演的《最後一擊》如出一轍。
  • 臺灣少數民族稱謂的變化
    臺灣少數民族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民族識別政策確定的第一批38個少數民族之一,統稱高山族。    臺灣少數民族稱謂的變化反映了歷史上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和臺灣社會的歷史變遷。日本學者的這些分類,在1970年以後經臺灣學者通過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考古學、宗教學等多學科研究和識別(包括各族的自我稱謂),基本上確定為「高山九族」和「平埔十族」的通行分類,包括「高山九族」中的泰雅、布農、曹、排灣、卑南、阿美、雅美、魯凱、賽夏等族稱,「平埔十族」中的西拉雅、馬卡道、巴布拉、巴則海、道卡斯、凱達格蘭、噶瑪蘭、洪雅、邵、貓霧栜等族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