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9:48 |杭州民政微信公眾號
近年來,隨著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國際範」成為杭州向世界遞出的新名片。社區是展示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杭州市率先在全國提出「社區建設國際化」理念以來,已成功打造了四批45個國際化示範社區。
今年,在各地社區自主申報、專家實地驗收和社會公示的基礎上,第五批具有杭州特色、國際視野、自由開放、美麗和諧的國際化示範社區名單新鮮出爐。
接下來就隨著民民去一睹這13個國際化示範社區的「國際範兒」吧。
上城區湖濱街道東坡路社區
東坡路社區國際化志願者服務團隊
東坡路社區在湖濱步行街區設置了雙語導視、雙語介紹等設施,著力打造全國首個「5G應用示範街區」。
社區設置「百通崗」,成立公民警校國際驛站,藉助「湖濱晴雨」議事協商平臺探索外籍居民民主協商機制,制定國際化居民公約,提升中外居民社區治理的參與度。
此外,社區還通過民俗交流活動日、東坡地書、微型風箏等文化交流形式,形成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
上城區望江街道徐家埠社區
開展家宴活動,國際居民體驗包餃子
徐家埠社區構建兼具購物、餐飲、娛樂、健身、休閒和文化等功能的15分鐘生活圈,將國際居民劃入網格,組建外籍居民志願隊,提供兒童課外輔導、鄰裡互助等志願服務,確保國際友人「願意來、住得好,願意教、教得好,願意管、融得好」。
針對樓宇內的外籍居民,社區還聯合轄區社會組織開展中國家宴、書法、茶道等體驗活動,促進中外居民文化交流。
下城區武林街道環西社區
社區開展「走武林非遺 品杭州味道」活動
環西社區圍繞「秩序共治,服務共享,環境共美,文化共融」的發展模式,提升改造了便民服務設施,打造生態文化園,設立10餘處的「掃碼聽紅音」裝置,便於國際友人了解中國訊息。
社區配備雙語社工開展多種服務,建立外籍居民微信群,並組織外籍居民參與關愛獨居困難老人、送福字、公益義賣等服務活動,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社區立足傳統文化,開展 「重陽節音樂大派對」「武林大媽學英語」「體驗非遺」等活動,不斷拉近中外居民的距離。
江幹區筧橋街道枸桔弄社區
枸桔弄社區開展桔鄰灣祈福迎春活動
枸桔弄社區依託「桔鄰灣」品牌,成立桔香書畫院、桔稚匯青少年俱樂部等團體,並邀請外籍人士參與社區議事協商會議,搭建溝通橋梁。設置中英文民情聯繫卡片,為境外人員提供包括臨時居住登記、涉外安全防範和求助、防疫衛生等「一站式」服務。
社區打造「桔藥館」,開闢中藥展示區、中醫藥節目直播間、FM93交通廣播國醫奇談養生工作室,讓外籍居民多方位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拱墅區上塘街道瓜山社區
瓜山社區外觀圖
瓜山社區推出27個主題鮮明的國際化人才公寓,引進多樣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的入住。
社區設有專門的「境外人員服務窗口」,開設了提供中英文雙語服務的公眾號,著力打造智慧鄰裡、智慧教育等九大智慧場景,組建太極拳隊、舞蹈隊、書畫隊等文體團隊,舉辦文藝表演、組織趣味運動會、民俗手工藝項目展演等活動,積極吸引外籍居民「零距離」融入,有效提升國際化承載力。
拱墅區祥符街道阮家橋社區
社區涉外服務崗
阮家橋社區打造具有環境引力、文化魅力、社會合力的宜居宜商的國際友鄰社區,建有近1200平方米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並通過QQ群、微信等新媒體手段,推進社區服務的智能化。
社區積極培養「雙語社工」,設立涉外服務崗,發放便民聯繫卡,讓「老外不見外」。社區開設應用漢語培訓班、英語學習班,依託「鄰居節」「孝道日」「鄰裡跳蚤街」等文化交流平臺,提高社區的國際化活力。
西湖區三墩鎮紫金港社區
社區雙語服務手冊
紫金港社區目前有外籍人員133人,為了達成「國際居民無障礙交流」的目標,社區吸納擅長英語、日語、韓語的居民成立「國際文化」志願服務團隊,並建立「國際居民服務平臺」。
社區成立了暑期「我看世界」英語學習小組,組建「相約紫荊」社團,還舉辦元旦迎新活動、感恩節活動、元宵節燈謎、端午節趣味包粽子等活動,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動。
濱江區長河街道聞濤社區
社區開展書法交流活動
聞濤社區推行「一濱辦」政務服務模式,打造居民「家門口」的美好生活空間,圍繞「最美和合」精神內核,成立「聞濤好心人」公益隊伍,9年多來,累計參與的社區居民達1.4萬餘人,其中外籍居民12名。整合轄區14個教育培訓機構資源,開展「悅伴成長」教學活動,免費提供19門課程。
蕭山區盈豐街道立濤園社區
社區開展中外居民民主協商會議
立濤園社區建有1400方的黨群服務中心,設有綜合服務窗口,為國際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及政務諮詢等服務。
社區建立聚立CLUB,成立新青年聯盟、「蕭山區留學人員之家」,搭建人才交流、成長、服務的平臺。組織開展「聚立杯」趣味運動會、螢光夜跑、青春嘉年華等鄰裡親善活動,增進居民鄰裡友誼。
餘杭區南苑街道新梅社區
外籍居民參與社區志願服務
新梅社區創新「小橙大事」社區民主議事協商體系,設立紅色宣講團、便民服務團、環保使者團等志願者隊伍,搭建「涼亭說事」平臺,定期邀請外籍友人參與。建立外籍人士服務站,開展第二屆入學禮、旗袍秀、漢服秀等文化交流活動,全年有3000餘人次參與,贏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富陽區東洲街道公望社區
社區組織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節活動
公望社區設立一口式綜合服務窗口,培育15家社區社會組織,不斷提升社區多元化、精準化服務水平。
社區還結合傳統節日開展包粽子、鄰裡節、花藝展等民俗活動,成立黃公望老年書畫研究會,開展社區首屆國際文化交流節,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錢塘新區白楊街道大北社區
社區工作者與國際居民溝通交流
大北社區集成了51家單位的優質資源,舉辦公益集市、社企文化共融、傳統節慶等活動50多場,受益居民達1萬餘人。設置涉外專職聯絡人,建立「四季邦邦」國際志願者服務隊,與高校開展未來教育美育場景、志願者培育、國際文化融合等共建項目,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錢塘新區白楊街道伊薩卡社區
社區開展青少年英語教學活動
伊薩卡社區構建「三方協商、六方聯動」的基層治理體系,打造「伊路同心」黨建品牌,形成社區國際化共建的良好氛圍。新建16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設置13項功能區,積極培育手工社、書法社、調解團等社會組織22家,不斷拓展豐富服務內容。
社區依託「白楊釘」系統、「E小治」智慧社區平臺、自助一體機等載體,全面打造適合不同國籍、不同群體居民生活的國際化智能之家。
(原標題《杭州這13個社區有新動作,你家上榜了嗎?》,編輯 李如)
1606909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