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佛教專訪法度法師:雪峰模式的弘法沙門_大公網

2020-12-10 大公資訊

大公佛教專訪雪峰寺住持法度法師

大公佛教獨家專訪法度法師:雪峰模式的弘法沙門

——「千古江山留勝跡 一林風月伴高僧」

——「弘揚古代祖師精神 體悟坐禪正能量

——「踐行農禪並重 雪峰禪茶波及海外

——「義存禪師彰顯佛門大孝 孝養父母在於恭敬

——「雪峰模式未來定在佛教界樹立榜樣 

以下為訪談實錄:

大公佛教:南安雪峰禪寺開山祖師義存禪師在中國禪宗傳承上佔據著重要地位。禪宗中廣為人知的「一花開五葉」,其中的雲門、法眼兩個「枝葉」,始自義存禪師。法度法師,我們就請您先給我們介紹一下雪峰禪寺的歷史狀況?

法度法師:雪峰寺又分大雪峰與小雪峰。大雪峰在福州,小雪峰在我們現在的南安楊梅山。南安是雪峰義存禪師的故鄉,義存禪師74歲的時候,回到他的父母墳邊,建了三間茅棚,守孝三年。後來,就有人仰慕雪峰禪風,在這裡結廬清修,慢慢地就演變成寺院。到了南宋淳佑癸卯年,樗拙和尚即於此地依山築庵,又經後世歷代擴修,逐漸建成比較有規模的寺院,取名小雪峰寺,以別閩候之大雪峰。

大公佛教:在近現代,雪峰禪寺作為閩南佛教的祖庭,碩德輩出,道風遠播,它是如何把雪峰法脈傳播到東南亞的呢?

近代的雪峰高僧佛化老和尚就已經把雪峰法脈傳播到東南亞各國去了。佛化老和尚,同時還解析了閩南的崇福寺的妙月老和尚,虎溪巖會泉老和尚,所以閩南佛教的三大法脈,全部是出自佛化老和尚的門下,所以雪峰寺也就成了整個閩南的一個祖庭。近世閩南佛教,實皆沐雪峰佛化老人的教化遺澤。他對近代閩南佛教的影響,可說是既深且遠。後來海外弘法諸大德,臨濟派下寂、照、普、通諸字輩,都間接受到老人的教化,源遠流長。

雪峰法脈在培養弘法人才的同時,又把這些人輸送到東南亞各國,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臺灣地區等各個地方,都有非常多的雪峰法脈傳人。比如說近代的世佛聯的副會長,是瑞金長老,新加坡的妙燈長老,廣進法師,廣洽法師,還有美國的廣煥法師。現在雪峰寺的華嚴殿,就是美國的廣煥法師供養修建的。所以在近代,雪峰法脈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雪峰禪寺住持法度法師

千古江山留勝跡 一林風月伴高僧

大公佛教:我們知道民國高僧弘一法師和太虛大師在雪峰禪寺共同完成了《三寶歌》的創作。您能給我們講一下太虛大師和弘法兩度隱居在這裡,度過除夕。您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他們到雪峰寺的因緣嗎?

法度法師:因為雪峰寺是閩南的祖庭,它下面有很多的下院。現在的廈門的南普陀,就是雪峰的下院。當時轉逢老和尚住持雪峰的時候,也同時住持廈門南普陀寺。轉逢老和尚認為廈門的地理位置特殊,即方便要培養人才,又跟海外比較容易接觸,當時的廈門是一個比較清靜的一個地方,所以就把子孫叢林南普陀寺,獻給了十方叢林。在當時,全國正興起辦學的潮流,所以他就請太虛大師來廈門辦學,1925年,就在南普陀創建了閩南佛學院。

轉逢長老、太虛大師有著甚深的因緣,所以,在南普陀一個是住持,一個是院長。1928年的時候,弘一大師進入的閩南。1928年新年,轉逢老和尚就在我們的雪峰寺接待弘一大師,也把太虛大師請過來。所以,我們後山有一個晚晴亭,就記錄了三老會合,《三寶歌》就是在那個時候創作。趙樸初先生書寫了楹聯:「千古江山留勝跡,一林風月伴高僧」。說的就是這樣一段佛門盛事。1929年的冬天,弘一大師又來雪峰度歲。1930年的時候,《三寶歌》就成了閩南佛學院學的院歌。後來慢慢的就現在變成了《三寶歌》,成了佛教的教歌。

雪峰禪寺內為紀念弘一法師兩度蒞臨而建的晚晴亭

弘揚古代祖師精神 體悟坐禪正能量

大公佛教:雪峰禪寺擁有「北有趙州,南有雪峰」這響亮的讚譽,現在很多師父也跟我們講禪修一定要到雪峰禪寺來,另外我們也了解到每年雪峰禪寺都會組織企業家禪修營,很多的企業家來雪峰寺體驗坐禪。雪峰寺在禪修方面,又做了哪些具體的事情,是什麼吸引他們來禪修的?

法度法師:雪峰寺是禪宗道場,雪峰禪師在唐末時期非常有影響力,禪宗的「五燈」其中「兩燈」是出自雪峰門下,就是雲門跟法眼這兩宗。所以,近代雪峰寺一直以來是以禪宗思想來指導修行,所以,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我們也想在繼承祖師的禪風的基礎上,把祖師的禪法發揚光大。弘揚祖師禪法,也要與時代特點相結合,我們就開展一系列的禪修活動,形成多層次的禪修弘法體系,成為雪峰寺主要弘法途徑之一。從2009年開始,我們舉辦第一期大學生禪修營,到去年2013年我們舉辦了首屆的短期出家,首屆企業家禪修營,雪峰禪寺的禪修體系基本初具規模。2014年我們也舉辦了各類的文化展、書畫展,但是,這些文化展、書畫展的前提是:作品主題要與禪有關。我們是想把古代的祖師的精神,用現代的方式進行詮釋,來體現禪法的內涵,讓世人能夠更能容易體悟到禪的正能量,正精神。

法度法師帶領雪峰禪寺僧人採茶勞作

踐行農禪並重 雪峰禪茶波及海外

大公佛教:我們知道雪峰禪寺有一寶,那就是雪峰禪茶。師父您給我們講一下,就是雪峰禪茶在製作過程,禪與茶是它一種什麼樣的特殊關係?

法度法師:雪峰禪茶跟寺院的歷史是一樣的長,吃茶是佛教的傳統,特別在閩南這一帶,喝茶的習慣,幾乎遍及每家每戶,家家都有喝茶的習慣。所以義存祖師回到他的家鄉,守孝的同時,又在父母墳旁邊種植了大量的水仙,佛手的這樣的茶種,制茶採茶的傳統一直保留在現在。雪峰寺現有的茶山是由佛化老和尚種植的,迄今也有120多年了。那種老茶樹,叫老樅水仙,這可以說是真正的老樅。有人說, 30年的水仙就叫老樅了,我們的水仙120多年了,那是老樅中之老樅。

這幾年我們也新種了一些茶樹,但是也不多,因為土地有限。但是,我們的老的茶樹一直保留著,制茶工藝也還是按照傳統的。我們的茶是絕對的有機,絕對的天然,絕對的不施肥,不噴農藥,所以一年的產量很少。在海外,你說雪峰茶,人家聽不懂,海外人都是說師父的茶。你看海外的這些人說師父的茶,就指的是雪峰茶,可見雪峰茶在海外的影響力。我們這幾年種茶採茶也本著跟大眾結緣的精神,所以,只要我們雪峰寺還有茶,只要你需要,我都給你,但是量不多。所以,我們的雪峰茶現在有很多人在喝。

大公佛教:師父在制茶和採茶的過程中,雪峰禪寺也是在踐行虛雲老和尚提倡的「農禪並重」的修行方式嗎?

法度法師:對,我們雪峰寺的祖訓就是說「禪淨雙修。「禪淨雙修」是參禪與念佛相結合,在這個家風上一定要參禪與勞作相結合。所以,在採茶制茶這方面,我們也是基本堅持農禪並重,我們的茶葉在採摘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出家師父自己採,製作也是出家師父自己在做。

雪峰禪寺風景

義存禪師彰顯佛門大孝 孝養父母在於恭敬

大公佛教:剛才師父跟我提到說義存禪師後來到雪峰寺,守著父母的墳,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義存禪師的做法彰顯了佛門的大孝,您給我們開示一下,佛教它是如何看待孝道的,就是我們在家人如何踐行孝道?

法度法師:一般的人認為出家就不孝,我想這種認識跟我們中國傳統上所謂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有關係。但是,實際上出家是大孝,是捨去了小我,而成就了大我。特別是像義存禪師,他74歲的時候,可以說已經是名滿天下了,禧宗皇帝都已經賜號真覺大師,大雪峰的寺院常年不減常住1500人,他為什麼還要回來,在他父母墳邊守孝?我們偉大的禪師就是以如是行為,來體現佛門之大孝。所以,出家不孝,只是一些世間人,對孝道的誤解,以為你剃除鬚髮就不問世事,就不孝敬父母,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出家人同樣要孝敬父母。像義存禪師,他父母已經往生了,他還回來,在父母墓旁守孝報恩。近代還有一個人,虛雲老和尚為了報答父母恩,從普陀山三步一拜朝五臺,這些都是佛門的孝道的最典型的例子。

大公佛教:在我們當代社會,如何踐行孝道?

法度法師:當代社會,我覺得孝養父母在於恭敬,能提供多少,是一杯子牛奶還是一杯開水,我覺得不是很重要了,關鍵得有恭敬心。出家人同樣要孝養父母,就像現在很多的出家人,他沒有其他兄弟,就把自己的父母帶在身邊,進行晚年的侍奉。我們雪峰寺現在也就孝道這方面,經常隨緣給信眾一些日常開示,我們也在有大力的提倡佛門孝道。

雪峰禪寺法事活動莊嚴清淨

雪峰模式未來定在佛教界樹立榜樣

大公佛教:我們今天這次來,看到了1120周年的雪峰寺在大興土木,文化建設,禪宗影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貢獻。那麼您作為南雪峰寺的當家人,再過30年,您對雪峰寺有一個什麼樣的期待呢?

法度法師:我的一個心願,在繼承祖師禪法,學習祖師的精神之外,我們還要再更多的做一些普世的工作。普世的工作就叫做弘法利生,要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聽聞佛法,這個是我們現在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剛才說的各類禪修就是一種普世的嘗試。但是要做這一些,我們就借用一句話,我們習總書記講的一句話,叫做「打鐵還是要自身硬」。所以我們現在在這一塊上,要想弘法,首先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道風建設,這一塊我們是在抓的,我們從去年開始,對常住,平常堅持的早晚課程以外,我們還要加一個共修,每天晚上六點半到八點,我們有一堂共修,這個共修是每天,而且每一位法師都必須參與的,包括這裡面的居士。

道風建設是首要的,你剛才講30年後的雪峰是什麼樣子,我覺得說,我們現在如何開始很重要。所以,我們重點第一是道風建設,第二,弘法利生。弘法利生就是要結合時代特點,能講一些跟時代相應的法,特別是年輕人,現在稱80後,90後,00後,這個每一個後,都有他的一種時代特徵,時代語言,佛教如何跟上這個很重要,所以我經常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雪峰寺一定要建設為一個道風嚴謹,要盡力做一個雪峰模式,能夠在佛教裡面成為一個榜樣,讓大家都能夠做一些普利世間的弘法利生的活動。

相關焦點

  • 大公佛教專訪法度法師:雪峰模式的弘法沙門_大公網
    大公佛教專訪雪峰寺住持法度法師大公佛教獨家專訪法度法師:雪峰模式的弘法沙門——「千古江山留勝跡 一林風月伴高僧」——「弘揚古代祖師精神 體悟坐禪正能量」雪峰禪寺住持法度法師■千古江山留勝跡 一林風月伴高僧大公佛教:我們知道民國高僧弘一法師和太虛大師在雪峰禪寺共同完成了《三寶歌》的創作。
  • 大公佛教專訪傳喜法師:佛法信仰應回應時代命題
    寧波慧日禪寺住持傳喜法師帶著他的新書《永恆的甘露——普門品講記》作客大公網(圖片來源:大公佛教 攝影:張文杰)傳喜法師在大公網演播室接受大公網副總編輯、大公報宗教文化版主筆史利偉的專訪(圖片來源:大公佛教 攝影:張文杰)  【大公網記者 張璽】「我們研究外在的菩薩的時候
  • 法度法師雪峰之光系列講座
    2018年3月16日晚,由福建省禪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南安雪峰禪寺住持法度法師主講的「雪峰之光」系列講座之《雪峰問禪》第1期在泉州閩南文化交流中心開啟。此次講座活動以「法師講,居士問,法師答」的互動形式展開,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到場的近百名聽眾個個受用,皆大歡喜。儼然宗門下「機鋒轉語、主客問答」的情景再現。   為了還原《雪峰問禪》講座的現場,我們特將現場錄音整理成文字,希望大家共同受用。
  • 大公專欄:史利偉_佛教頻道_大公網
    史利偉  史利偉,大公網副總編輯兼大公報宗教國學執行總裁。2004年進入大公報,長期從事佛教採訪報導,主筆大公報盛世菩提專欄,刊發文稿數十萬字;主持大公訪談欄目,採訪眾多高僧大德和文化學者;執筆並導演多部佛教大師紀錄片,包括一誠長老、淨空法師、永惺長老等;參與編撰當代高僧傳記系列,執筆本煥長老等部分,與佛教界法緣殊勝,在當今華語傳媒界宗教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 千年禪林山門落成 雪峰禪寺為眾生重建解脫之門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三十名法師、社會賢達,及雪峰禪寺護法居士共同為百獸揭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山門,漢傳叢林正面之樓門,又稱三門,代表「空」、「無相」、「無作」,是引領六道眾生,出離火宅之門。此門,分隔紅塵與淨土,區別輪迴與解脫,一入山門,心若蓮花,處處皆淨土。 2015年11月19日,上午九時,莊嚴渾厚的「楊枝淨水」的唱頌響徹福建南安楊梅山,雪峰禪寺山門開光儀式由此拉開帷幕。
  • 雪峰•信願菲律賓禪修圓滿 雪峰之光重耀海外
    雪峰信願禪修營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8年3月29日下午,在福建省禪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南安市佛教協會會長、南安雪峰禪寺住持法度法師率領下,一支由來自中國各地的8位法師、20多位居士組成的禪修團從中國南安雪峰禪寺啟程,飛越太平洋,歷時四小時,抵達菲律賓馬尼拉大乘信願寺,由福建省禪文化交流促進會主辦
  • 大公佛教專訪慈成加參仁波切:發無量心 行大乘願_大公網
    大公佛教獨家專訪慈誠加參仁波切 (攝影:徐上傑)·這位仁波切不一樣!曾經執著地相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唐詩中最富畫意、愜意和禪意的句子,引為人生之至上境界,時常感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衍陽法師:靜觀世間音——佛教弘法的現代模式
    佛教在線香港訊 2012年4月26日,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分組論壇之《佛教弘法的現代模式》在香港舉行,本組分論壇由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代理總監衍空法師擔任主持,姚治華教授擔任評議人。衍陽法師於此間發表論文《靜觀世間音》。她認為認為佛教以慈悲為懷,即感人之痛、知人所需,要感同身受。
  • 專訪臺灣明海法師:佛教是一種教育,音樂是一個載體
    大公網7月9日訊(記者:李婷瑜) 昨日臺灣明海法師「仲夏佛曲音樂禪」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合館圓滿舉辦。  明海法師選用新穎的以樂傳佛的方式,為大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本網(微信公眾號:TakungBuddhism)記者於今日專訪明海法師,請他談談是如何創新,探索出用音樂的方式弘揚佛法之路。  音樂天賦  明海法師兒時便展現出音樂天賦,而後又學習了鋼琴。
  • 高僧、學者聚首一堂探討佛教弘法現代模式
    高僧、學者聚首一堂探討佛教弘法現代模式   中新社香港4月26日電(記者 梁今)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26日在香港盛大開幕,來自全世界數十個國家及地區的高僧、學者聚首一堂,深入挖掘和弘揚佛教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幷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探討未來佛教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 專訪臺灣明海法師:佛法教人解脫,用音樂將佛法帶到人間
    大公網7月10日訊(記者:季銘)近日,臺灣明海法師赴港舉辦「仲夏佛曲音樂禪」佛教音樂會,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重新定義佛教音樂的旋律,開創了用音樂弘法新的先河。據了解,近年來明海法師在全世界舉辦多場佛教音樂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記者昨日專訪明海法師,從自身經歷及佛家思想方面請法師談談他的故事和看法。  佛法講述的是解脫的教育  提到與佛法的緣分,據明海法師講述,應該從他小時候在佛教幼兒園上課算起了。後來在臺灣當了兵工作後,慢慢接觸了佛法。
  • 契理契機 好人好事 星雲大師與大公佛教談媒體責任
    2015年10月28日,星雲大師接受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的專訪(攝影:方懷)星雲大師與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合影留念 (攝影:方懷)   大公佛教訊 (記者 王冠)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10月28日,年近耄耋的一代宗師星雲大師在宜興大覺寺接受了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的專訪,向大眾娓娓道來,他心中人間佛教的改革,以及他對媒體在人間、在社會的期許。
  • 大公佛教專訪慈成加參仁波切:發無量心 行大乘願_大公網
    大公佛教獨家專訪慈誠加參仁波切 (攝影:徐上傑)他在這裡一住六年,以清淨身口意三門依止曲恰堪布,廣修顯密法要。大堪布慈悲攝持,並讚嘆他:「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弟子,我真是太高興了!」二十一歲那年,他來到喇榮五明佛學院,朝覲南瞻部洲的教主法王晉美彭措;因緣殊勝,法王以無比的悲心觀照之後對他說:「找一個地方住下,然後做一定的聞思,將會有一定的利益。」隨後,法王以傾瓶的方式為他傳授了自己所有傳承和灌頂。
  • 純一法師:弘法是家務 利生是事業
    純一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江西省政協(第十一屆)常委、江西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江西省政協海外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江西省民間陶瓷收藏協會會長、中華禪宗書畫院院長(香港)、江西省統戰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西南昌佑民寺方丈、宜豐黃檗禪寺主持、廬山大天池寺主持、浙江諸暨五禪寺方丈。
  • 福建雪峰崇聖禪寺紀念義存禪師圓寂1110年行腳圓滿結束
    ,止於福建閩侯崇聖禪寺,紀念雪峰義存禪師圓寂1110年的行腳活動於今日圓滿,閩侯崇聖禪寺、南安雪峰禪寺以組織所有參加行腳的法師、居士參禪,以及啟建圓滿傳燈法會的形式,為此次行腳劃上圓滿句號。 上午10點30分,行腳法師及居士,在閩侯崇聖禪寺監院傳觀法師、南安雪峰禪寺住持法度法師的帶領下,到達閩侯雪峰崇聖禪寺。崇聖禪寺僧眾於山門外迎請行腳法師至大雄寶殿。爐香贊中,大雪峰監院傳觀法師、小雪峰住持法度法師、朝聖團導師融樹法師於佛前拈香,代表所有參加此次行腳行持的法師,將功德供養十方三寶,供養祖師雪峰義存禪師,回向法界有情。
  • 中共領導人的佛教情緣_大公網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領域中有著非凡的影響力。佛教作為一種充滿了智慧,充滿了理性的宗教,它的訴求對促進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亦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江澤民2010年5月30日曾蒞臨位於浙江嘉興平湖的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參觀。弘一法師是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亦是江澤民推崇的一代高僧,其所作的《夕歌》,是二十世紀初最負盛名的「學堂樂歌」之一。有關人士介紹,童年時代的江澤民每天放學回家,唱的就是這首歌。
  • 學誠法師:尼泊爾民風純樸是受佛教影響的體現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接受大公佛教專訪  大公佛教27日訊 (記者 王麗君 王冠 徐上傑)25日,佛教聖地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這是尼泊爾40年來最強的一次地震。  4月27日下午,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廣濟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為尼泊爾和我國西藏地區震災超薦祈福捐款法會」。與會大眾一起為地震災區民眾誦經祈福,祈願佛力加被,龍天護佑,逝者往生,生者安寧。法會開始前,舉行了為地震災區募捐活動,目前已為尼泊爾和我國西藏地震災區募得善款共220餘萬元,以及大批救災物資。  法會結束後,大公佛教記者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進行了專訪。
  • 專訪臺灣明海法師:佛法教人解脫,用音樂將佛法帶到人間
    7月10日訊(記者:季銘)近日,臺灣明海法師赴港舉辦「仲夏佛曲音樂禪」佛教音樂會,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重新定義佛教音樂的旋律,開創了用音樂弘法新的先河。據了解,近年來明海法師在全世界舉辦多場佛教音樂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記者昨日專訪明海法師,從自身經歷及佛家思想方面請法師談談他的故事和看法。  佛法講述的是解脫的教育  提到與佛法的緣分,據明海法師講述,應該從他小時候在佛教幼兒園上課算起了。後來在臺灣當了兵工作後,慢慢接觸了佛法。
  • 佛教音樂研討會_大公網
    11月25日,「湖南佛教同心同行和諧之路暨佛教音樂研討會
  • 專訪濟群法師:當今弘法當務之急
    生活禪 不僅是生活《禪》刊:法師這幾年非常忙,卻推掉繁忙法務,來生活禪夏令營做法布施,是什麼因緣推動您一次次來這裡弘法?濟群法師:我1993年到這裡講課時,剛開始面向社會弘法不久。經過30 年的發展,硬體建設基本告一段落,那麼軟體上,在漢傳佛教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理念?濟群法師:生活禪的理念,和太虛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在思想上應該說有某種連接。佛法要走向社會,必須落實到生活中,用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表現。唯有被社會接受,佛法才有生存的土壤,才得以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