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堅(1895—1935)
劉伯堅烈士故居
劉伯堅烈士故居位於巴中市平昌縣龍崗鄉龍山寺村。
劉伯堅(1895—1935),字永福,號毅伯,1895年出生於平昌縣龍崗鄉。自幼聰明好學,先後就讀於金鬥寨高等小學、巴州中學、萬縣的川東師範、成都的高等師範學堂。1920年赴歐洲比利時和法國巴黎等地勤工儉學,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1年初參加由趙世炎、李立三組織的勞動學會,隨後與周恩來、趙世炎等人發起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3年赴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大學,被推選為中共旅莫支部書記。1926年秋受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委派回國到馮玉祥的西北軍任總政治部主任,參與「五原誓師」,致力北伐和國共合作。大革命失敗後於1928年春再度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與劉伯承等一同學習。1930年回國,翌年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先後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紅軍黨校政治部主任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執行委員。與左權、王稼祥等人領導了寧都暴動,任新編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離開江西長徵,劉伯堅被留下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積極組織留守部隊開展遊擊戰爭。1935年3月初在江西仁鳳、會昌一帶與項英、陳毅分路突圍時不幸受傷被俘,3月21日在江西省大餘縣金蓮山上被敵人殺害,時年40歲。1938年毛澤東在為劉伯堅碑文題詞時說:「劉伯堅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優秀黨員,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優秀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劉伯堅烈士故居始建於1895年,1937年維修,為穿鬥木結構民居,分28號房和33號房,又稱南樓和北樓,面積共538平方米。其中28號房坐東北朝西南,建築面積250平方米,面闊3間14米,進深4間18米,廊寬1.87米,通高7.85米,簷高5.47米;33號房坐西南朝東北,建築面積286平方米,面闊3間11米,進深4間26米,通高8.08米,簷高4.95米。故居內陳列著劉伯堅烈士生前學習生活的圖片和遺物100餘件。由於年久失修,烈士早年用過的書房及桌、椅、床等遺物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蛀蝕損壞。2005年進行了修繕。
劉伯堅烈士故居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來源為由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著的《四川省革命遺址通覽 · 第1冊》
責編|王 強 王治剛
編審|範 斌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