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備受關注的國產作業系統的整合加快了步伐。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子」)旗下中國軟體近日發布的公告,中國軟體的子公司天津麒麟換股收購子公司中標軟體事項,按照協議約定,天津麒麟更名為麒麟軟體有限公司(簡稱「麒麟軟體」),已辦理完成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取得新的營業執照。至此,由天津麒麟和中標軟體整合而成的麒麟軟體工商手續業已完成。
業內人士認為,麒麟軟體的橫空出世標誌著我國作業系統新旗艦正式起航。種種跡象顯示,相較於此前天津麒麟和中標軟體的分立狀態,整合後的麒麟軟體會有諸多新變化、新思維、新布局和新優勢。此番「冰火麒麟」的聚合碰撞必將迸發出無限精彩,良好的作業系統產業生態也將為國產計算機貢獻「中國大腦」。
「冰火麒麟」
合體打造作業系統「國家隊」
據了解,中國電子旗下的天津麒麟和中標軟體長期比肩而立,中標軟體運營開發的「中標麒麟作業系統」和天津麒麟運營開發的「銀河麒麟作業系統」,是國內兩款最主要的國產作業系統。兩個作業系統的標識形象都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瑞獸「麒麟」,一隻為紅色,寓意為「火麒麟」;一隻為藍色,寓意為「冰麒麟」。
為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市場客戶需求和建設網絡強國戰略需要,發揮中央企業在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天津麒麟和中標軟體於2019年12月強強整合,並於2020年2月完成更名、登記等相應的手續變更。麒麟軟體旗下擁有的兩大產品品牌——中標麒麟與銀河麒麟,兩者都擁有卓越的品牌積澱和優秀的市場口碑,應用遍及黨政、國防、金融、電信、能源、交通、教育、醫療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各行各業。
專家表示,此番「冰火麒麟」聚合碰撞,相得益彰,必將實現1+1>2的效果。一方面,核心競爭力互融提升,產品開發、適配遷移、市場推廣、業務覆蓋能力縱深橫延,既能面向通用領域打造安全創新作業系統和相應解決方案,又能面向國防專用領域打造高安全高可靠作業系統和解決方案,現已形成了伺服器作業系統、桌面作業系統、嵌入式作業系統、麒麟雲等產品,能夠同時支持鯤鵬、飛騰、龍芯、申威、兆芯、海光等主流國產CPU。另一方面,在科技創新、質量體系和創新能力上資源優勢強強合併,繼續發力。麒麟軟體先後申請專利320餘項,其中授權專利130餘項,登記軟體著作權340餘項,主持和參與起草國家、行業、聯盟技術標準30餘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各類國家級、省部級和行業獎項400餘個,並被授予「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等稱號。並通過了CMMI5級評估,現有博士後工作站、省部級基礎軟體工程中心等,具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和嚴格的管理規範。第三方面,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服務能力全棧提升。麒麟軟體在天津、北京、上海、長沙、廣州、太原、鄭州、成都、西安、瀋陽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服務網點遍布全國31個省會城市。
促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
率先替代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我國網信領域的市場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優勢在於網際網路應用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前者代表如掃碼支付、網絡購物,後者囊括5G、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相應地,我國在網信領域發展的過程中,也湧現出一批世界知名的網際網路或信息技術類公司。
但在優勢背後,我國網信領域的短板同樣醒目,首當其衝就是以作業系統為代表的基礎軟體領域,美國微軟公司、谷歌公司、蘋果公司的作業系統產品至今仍然控制著我國作業系統市場。新世紀以來,國內有多家國產作業系統企業努力前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標軟體和天津麒麟成為頭部企業,但規模也都不大。而網信領域的「大公司」,都未曾重金投入到國產作業系統的研發中。深究國產作業系統「做的公司不大,大的公司不做」這一現象,不難發現,這是因作業系統研發技術難度高、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市場特性導致。面對以為股東謀取利益為首要目標的一般企業,作業系統業務短期都難以滿足其商業模式和盈利期望,也就不會得到長久的規模投入。
中國電子多年來對所布局的中標軟體、天津麒麟持續投入,此番將兩家作業系統整合成麒麟軟體,是順應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需求、發揮中央企業在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主力軍作用的戰略舉措。通過統籌規劃,打造具有統一技術體系和生態環境的國產自主作業系統,屏蔽CPU架構體系差異,構建完善的應用生態,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對促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率先替代,有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國產作業系統的整合聚力
成為大勢所趨
作為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作業系統不僅是用戶和計算機的接口,也是計算機硬體和其他軟體的接口,任何其他軟體都必須在作業系統的支持下才能運行,而作業系統也需要與所有計算機硬體和其他軟體進行適配。
沒有應用軟體適配、沒有硬體廠商開發驅動的獨立作業系統是沒有存在價值的,只有與上下遊軟硬體生態一併存在,才能發揮出它的功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硬體和軟體生態是不同作業系統之間競爭的核心。
然而,我國軟硬體平臺目前仍大量採用國外軟硬體技術,微軟在我國作業系統市場上繼續保持顯著領先優勢,上下遊軟硬體生態廠商均以微軟作為適配對象,微軟的作業系統已經在我國形成成熟的軟硬體生態環境。
根據專家的分析,要想根本解決「卡脖子」的問題,自主創新、實現國產化替代,打造統一的國產作業系統及配套軟硬體生態環境是必然選項,生態體系勢必要合兵一處。此次整合形成的麒麟軟體,有力推進了生態體系的快速融合,減少了生態廠商不必要的重複勞動。麒麟軟體與國內、國際主流的軟硬體廠商開展的全球化認證及產品測試工作,已發展成為一套成熟完整的測試認證體系,經認證的軟硬體產品已經超過5000款,不斷向國內、國際社區靠攏,包括參與國際首個中文木蘭開源許可證編制,優麒麟和OpenStack社區的影響力成為國內領先,在多個領域逐漸彰顯國產作業系統的影響力,為開源軟體的普及推廣做出了貢獻。
久久為功
為國產計算機貢獻「中國大腦」
作業系統研發並非一日之功,Windows、RedHat等耳熟能詳的作業系統,無一不是經由幾十年技術積累、迭代演進而成,是後來者站在先行者肩膀上的產物。
中標軟體的作業系統業務源於中軟,有著30年的歷史;天津麒麟的作業系統業務源於國防科大,同樣有著多年積澱。整合成立的麒麟軟體歷史積澱厚重,是中軟、國防科大等幾支科研力量幾十年久久為功的產物。麒麟軟體一直以服務用戶為最高準則,旗下中標麒麟作業系統從2004年發布第一款產品V1.0以來,歷經十餘年研發,不斷迭代更新,已經廣泛服務於我國黨政、國防等多個關鍵基礎設施行業和核心領域,每年新增客戶數量超過千家,根據賽迪顧問統計,中標麒麟作業系統已經連續八年(2011年至2018年)位列中國Linux市場佔有率第一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人才是一家以技術為驅動力的軟體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麒麟軟體儘管積澱厚重,但人才隊伍建設依然是擺在經營團隊面前的頭等大事。目前,國內作業系統從業人數整體規模非常有限,儘管麒麟軟體人員已逾千人,但相較作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作業系統所需要的研發、服務人才規模而言,顯然不足,需要更多更高能的人才加入,確保技術輸入和產出,提高核心競爭力。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應用體驗,麒麟軟體開始面向全球公開誠聘英才,一場名為「千人招募!麒麟軟體期待您加盟」的行動已經啟動。同時,聯合高校以及生態夥伴組織培訓,健全創新人才培育基地和實驗室等機制,完善人才培育體系,據稱從今年2月至今培訓總人數已經過萬。
業界普遍認為,在中國電子的支持和推動下,麒麟軟體能全面優化統籌資本與品牌,繼往開來,展現國企擔當、中國作業系統新旗艦風採,為用戶提供全面、完善、統一的作業系統版本和技術服務,為國產計算機貢獻「中國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