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浙江溫州郵政管理局近日發布消息稱,共有126名快遞行業人才通過溫州市快遞工程專業職稱評委會的首批初級職稱評定,獲得相應職稱。其中四名一線快遞員成功獲評。專家認為,職稱制度進入快遞業,折射出這一新業態日益增長的專業化程度,以及業態自身進一步規範化發展的迫切需求。「快遞小哥評職稱」也引發了網絡熱議。
獲評職稱的快遞小哥:職稱帶來榮譽,下一步希望往管理崗位發展
四位首批獲評初級技術支撐的一線快遞員分別是任健華、黃信鋒,李祖波、黃超宏。作為第一批成功獲評「快遞工程技術員」初級職稱的四名快遞員之一,入職第二年的任健華接受了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的採訪。任健華從去年11月起開始準備材料,「國家統一大專、入職滿一年」等是必要條件,此後領導對其工作情況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觀察考核。
任健華稱這次獲評帶來了「一定的榮譽感」,希望自己在此基礎上,從溝通、客戶多元需求的角度,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如果有機會的話,下一步往管理崗位發展一下,」任健華說,「(職稱)對我以後的工作生活還是有一定幫助。」
快遞員任健華在工作中 (圖自《北京青年報》)
溫州人力社保局:職稱制度讓人才思考職業規劃,讓單位拓寬用人空間
溫州市人力社保局是本次「快遞工程技術員」職稱評定的確認主體之一。溫州市人力社保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副處長蔡世煒向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介紹了本次快遞小哥職稱評定的相關情況。
從業人員可以通過評審、考試和認定等方式獲取職稱。「符合一定學歷和專業工作年限者可以直接認定為相應職稱,」蔡世煒說,「四位快遞人員正是通過直接認定的方式獲得了快遞公司的初級職稱。」具體來說,持中專學歷者從事專業工作滿一年可以初定為「技術員職稱」;持大專學歷者從事專業工作滿三年或本科學歷者從事專業工作滿一年可以確定為「助理級職稱」,即「助理工程師」。
去年起,浙江省郵政局和人力社保廳開始對浙江省快遞行業職稱評定製定計劃,為行業內人才的成長和晉升明確路徑和方向。蔡世煒預測稱,快遞行業的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定製度下「會得到越來越好的成長,最終去更好地推動整個行業更好的規範和發展。」
蔡世煒認為,職稱制度的引入,將從人才和用人單位兩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獲評者將提升自我定位,對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再思考和規劃,尋求個人層面上更好的成長;而企業等用人單位則可以依照職稱所明確的人才標記,面對更加龐大的人才儲備,拓寬用人調配的運作空間,進而利於人才的流動。
人力資源專家:「新業態」更需要職稱,須「因業制宜」推動專業化發展
四名溫州快遞員獲評職稱一事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受到質疑,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昕在接受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時,對「快遞業職稱無必要」的看法進行了駁斥。
劉昕分析,網友的負面看法可能來自目前個別行業內職稱制度出現的各種現實問題。但「我們在職稱管理方面存在的管理問題,並不是職稱本身的問題。」職稱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有用」,這來自於組織內部對不同能力者進行劃分的「管理基本需要」。
「快遞行業本身在中國影響越來越大,其行業內部包括技術含量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劉昕說,「這個行業要繼續發展則需要更多人才,需要一套相應的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來進行支撐。」因此,引入職稱制度,一方面反映社會對快遞業較高的認知程度,另一方面體現了快遞業進一步規範化、專業化發展的迫切需求。
從更為微觀的視角上來看,「任何個人都有自己職業發展的願望。」劉昕說,職稱制度正是考慮到了這個行業中「真正有想法的人」,他們需要通過這樣的評估標準來證明自己,顯示未來發展的可能。當這一可能被明確下來,「整個快遞員的跨行業跨企業流動」將得以加速,組織中不同層次的員工也得以區分開來,便於崗位、薪酬的管理與分配。
劉昕同時建議稱各個行業,甚至細化到各個單位,應當「因業制宜」地制定具有個性化的職稱評定方案,解決全國統一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帶來的「水土不服」情況。更科學具體化的職稱制度將會帶來更高的管理效率,進而更好推動行業專業化發展。
監製:郭靜
記者:王嫻
編輯:曹博、王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