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一種鳥,似乎無處不在卻難得一見。這種體大卻羞澀的鳥,行蹤詭秘並不張揚,除了歌唱的時候。其聲音穿透性極強,略魔性(啊哦——啊哦——)的唱詞為人所熟知,它就是噪鵑。噪鵑歌唱必先登高,在一聲高過一聲的嘶吼中,它仿佛以此釋放內心;有的人在爬山到高處時喜歡喊一嗓子,也可能是差不多意思。所以,我覺得春天的歌應該由噪鵑來領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歌唱春天
福州的小區裡常常住著兩位歌唱家:烏鶇和鵲鴝,它們每天一大早就為居民送上歌聲,先是獨唱,後對唱,最後乾脆合唱,唱完又把所有的再來幾遍,叫人餘音繞梁,揮之不去,只好起床。但最近,這兩位我們熟悉的老藝術家很快就要被一位新秀趕上了,它就是海南藍仙鶲。我看到它的時候,它正在全情演繹,同樣婉轉多變的歌聲,加入各種模仿和獨特的顫音。唱到投入時全身跟著顫抖,仿佛樹枝——不,整片樹林都跟著震顫起來:譁啦啦……,又像是萬人鼓掌的聲音。
海南藍仙鶲
我在聽仙鶲唱歌的時候,它卻有了出人意料的舉動,突然徑直飛到十米開外的地方,叼到一隻毛毛蟲來吃。原來我看著它在唱歌,它卻看到了蟲在跳舞。
仙鶲唱歌雖神,但歌詞複雜難以記住,所以流行不起來。另外一些鳥,比如紅尾歌鴝,就選擇了另外一種風格。每次開唱總喜歡挑個幽靜暗黑的灌木叢,一句歌詞不停重複,一唱就是半小時以上。粗略算算,那是一百多遍啊,聽過之後,保證能比小蘋果記得牢。網上說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再看看紅尾歌鴝,它就是遺落草叢裡的複讀機,還忘了關機。
在這個瘋狂的季節,那些擅於鳴唱的叫得更動聽了,甚至那些其它時節緘默的鳥兒也開始發聲,比如鳳頭鷹(點擊觀看視頻聽聲音)。
鳳頭鷹高居食物鏈上層,但它的聲音與其霸氣的外形相差甚遠。嗓音尖細,叫聲還略顯氣短,連吵架都吵不過短腳鵯。即使它由內而外透露著霸氣,在群鳥的圍觀下常悶聲不響,還真是有涵養的猛禽。若能偶遇鳳頭鷹,我是樂得合不攏嘴,而它這會兒是熱得合不攏嘴。
鳳頭鷹
因為有鳥兒的存在,各種稀奇古怪的聲音都可能存在,比如你會突然聽到草叢裡傳出警笛聲(黑喉噪鶥);又或從樹梢傳來電動車的警報聲(烏鶇);還可能聲音是從窗臺傳來,正衝著樓下走過的老伊姆吹口哨(鵲鴝),彌補了老人家年輕時候的缺憾……
如果你覺得前面幾位叫聲的個性還不是很強的話,那推薦聽一下鳳頭麥雞的歌聲。
不用懷疑你的耳朵,我第一次聽的時候,也以為是哪個小屁孩舉著玩具槍衝過來。
鳳頭麥雞
關鍵是,這貨長得也夠上少兒頻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