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處心積慮物理化學雙重防曬,有人特意去做日光浴,美白和美黑的女孩子的想法簡直像是跨了兩個次元。
我們常常會在各大媒體上看到歐美妝教程,像當年紅透美容圈的日韓系妝容一樣,歐美妝早已經不新奇了,你經常會看見女孩們畫著上挑的野生眉和搶眼的高光出街。
不同於老一輩經常掛在嘴邊的「一白遮百醜「思想,同屬於歐美圈的風潮——美黑,也逐漸成為一種美容趨勢。
Tanning
黃種人在美白
白種人卻想要變黑
白、黃、黑三種膚色的劃分,隱秘地折射了一種由西方視角出發的文化殖民主義——「膚色統治」,即以膚色的深淺定義財富及社會地位的高低—這在全球範圍內幾乎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很早之前歐美人更加喜歡白皮膚,上流社會的人通常在室內呆著,皮膚都很白;而常年處於室外的底層勞動者才會曬得很黑。膚色主義最早由美國作家愛麗斯·沃克提出,指的是對白膚色的偏好,以及對黯淡膚色的歧視。這種建立在膚色基礎上的等級體系深刻體現在我們的社會文化習俗和社會結構中。
伴隨工業革命,越來越多人的工作場所由室外走進了室內,在室外度假成為了身處上流社會的標誌。
1903年丹麥醫生芬森通過光輻射治療紅斑狼瘡等皮膚問題,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曬黑一度成為一種獲得健康的生活方式。
20世紀20年代,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在乘坐遊艇旅行時,曬出一身古銅色的皮膚,沒有謾罵與批評,膚色的審美取向因為社會背景神奇地反轉了。隨即在時尚界引起了一股潮流,這是現代美黑的流行的起源。
Coco Chanel
1928年6月的《時尚》發表文章寫道:「任何充滿智慧、追求完美的女性,如果希望能成功地站在社會和流行時尚的前沿,都不會忽略美黑。」它暢想未來是一個「充滿美黑、健康體魄的新世界」。
歐美人相信,「小麥色」的皮膚,意味著健康、有錢、時尚。
我們常常會在歐美影視作品中看到日光浴,因為歐美人喜歡美黑,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健康的小麥色皮膚表現了他們追求自然的生活態度。
他們形容曬黑的顏色叫tan;而沒曬黑的、本來的顏色叫「pale」:意為「蒼白的」。
來看看The Ordinary的粉底液色號:
一般亞洲人選擇的色號是1.0N或1.0P,而歐美人喜歡的顏色卻是2.1到3.1左右。
亞洲人的傳統審美更加崇尚「以白為美」,大部分中日韓女孩都熱衷於找到美白肌膚的心得,只有很少一部分會去做美黑。
為什麼亞洲人那麼怕曬黑?
因為我們在城市化飛速進展前經歷了太過漫長的農耕社會。當時,只有富人才可能不被曬黑,因為不需要外出勞作,所以白才是有錢的標誌。
開始美黑的亞洲女孩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會自主認為皮膚黑會「土」,或者說是「地位低「,所以才會有流行了很久的網絡詞彙「白富美」的出現。美黑很顯然是有悖於主流審美的,但是大趨勢仍然是越來越多的亞洲女孩開始嘗試美黑。
在健身熱潮的帶動下,中國一線城市「美黑」盛行,那些身材健美、熱衷戶外運動的人群成了「美黑」的主力軍。不僅是對審美多元化的態度表達,也是在逐漸打破那些固化的傳統思維。
韓國美妝博主jella,五官長相十分精緻,她的本來皮膚是那種很健康的黑,但是卻並不影響她的美,反而像一顆黑珍珠,有自己獨特的美感。
而演藝圈的明星們也在打破審美偏見中充當著比較有影響力的角色。
有「國民妖精」之稱的李孝利,在一眾皮膚白到發光的愛豆裡,以小麥色的健康膚色獨樹一幟,性感又美麗,成功打破了白皮膚女孩才能在娛樂圈成功的潛規則。
已經接近40歲年紀的她,和她20年前剛出道時的樣子沒有什麼區別,美黑似乎佔了很大的功勞,膚色光澤健康,整個人看起來也又年輕又精神。
就算是一集《創造101》都沒看過的人,也一定聽說過王菊這個名字。2018整個春天,這個身材豐滿皮膚黝黑的女孩幾乎霸佔了熱搜,大家喜歡她的地方,除了她開朗外向的性格,當然還有她足夠具有辨識度的歐美膚色。
吉克雋逸有一首《彩色的黑》,唱的就是「什麼color無所謂,是你看我的方式不對」。
而演藝圈中美黑的男明星也大有人在,同樣的五官不同的膚色對一個人的氣質改變還是很大的。
首先不得不提的當然是男神古天樂,相比年輕時候白嫩的小鮮肉,美黑後的古天樂成功轉型成為硬漢男演員,事業也蒸蒸日上。
另一位男明星就是王大陸啦,他曾經向節目組透露,以前白皮膚的樣子很像女孩子,所以他特意用機器來把自己「美黑」。
怎樣美黑?
美黑也有很多講究,沒光澤的皮膚只能被認為是土黑,有光澤的皮膚才是「高級黑」。不恰當的日曬方法會使皮膚長雀斑、皺紋,膚色不均,曬傷,甚至引起皮膚癌。
美黑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天然的(sun tanning)和人工的(sunless tanning)。
天然的就是陽光浴。
而人工的分為日曬床和人工美黑。日曬床是以日光為原理通過人工紫外線來模仿太陽紫外線的照射。它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太陽紫外線被醫學證明是致皮膚癌的。人工紫外線經過過濾掉有害射線後相比直接的太陽紫外線要健康很多。人工美黑的方法是通過人工美黑霜或古銅防曬產品來實現。
維基百科的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有超過5萬家室內美黑店,產業價值高達5億美元!而根據2015年英國美妝巨頭巨能連鎖藥業(Superdrug)公布的美黑產品銷量調查顯示,25-34歲的英國女性,每年要消耗100萬支美黑產品,每人每年平均購買3支。
總得來看,現在大多數亞洲女孩美黑,原因總結起來其實差不多:健康和流行,在別人眼裡美得有個性。
在中國女孩的穿著打扮這件事情上,始終還是不會偏離大眾審美。當前作為小眾審美的美黑逐漸流行起來,一定程度上的原因還是在於,開始美黑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了。
其實在膚色審美上,無論美白還是美黑,都是在迎合某種社會心理。「讓我們抹去身上那層棕褐色」,印度美容院甚至鼓勵女士們漂白自己的皮膚;而另一邊,有人為了美黑瘋狂曬日光浴,瘋狂使用美黑儀器,導致皮膚曬傷,甚至患上皮膚癌。
美黑並不適合所有人,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權。美白或美黑未必就是盲目跟風,不嘗試又怎麼能發掘出一個獨特的自己?
也許雪白的肌膚仍然是美容主流,但在審美越來越多元化的現代,膚色不再是定義一個人的標籤,健康和自信才是真的美。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