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21日)下午,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5G杯」定向大賽總決賽在汕頭市金平區的小公園及「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西堤公園進行了短距離個人賽項目的爭奪。據悉,本站賽事也預示著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隆重上演,其賽事品牌化與全民健身普及化成效顯著。
據了解,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一次來到汕頭,在汕頭的西堤公園舉行了開鑼儀式並進行了第一場比賽,意義非凡。當年,它把樟林古港有機串聯起來,從木帆船到機帆船,讓當地市民和外地遊客看到了潮汕先民奮鬥的足跡,使參賽運動員在賽事中遊覽西堤公園和小公園,親身體會汕頭「百載商埠」的濃厚歷史文化積澱和潮人海外奮鬥史,使嘉賓與運動員在賽事中更直接地了解汕頭的文化和特色。
昨日,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再次走進汕頭,並於今日走進了被譽為「東方夏威夷」的——南澳島,為進一步宣傳汕頭、推廣汕頭提供了又一平臺,也為一年後舉行的第三屆亞青會造勢助威。今日的總決賽賽事,不僅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和精彩的定向比賽,現場還將設置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五周年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展,農、海產品展,鄉村振興展,非遺圖片展,藍色海灣圖片展等展示區,還有《麒麟舞》、潮樂演奏等精彩的非遺表演節目。
為了讓參賽運動員更好地感受潮汕厚重的歷史文化,組委會還特意設計了一份城市定向地圖,把小公園周邊的美食點、休閒點以及僑批文化參觀點標識出來,為完賽歸來的運動員提供一份休閒放鬆的打卡指南。本站賽事裁判長蔡炬鴻表示,這次比賽,組委會將很多重要的打卡點設置在僑批寄送點舊址,譬如定向大賽的終點站設置在郵局舊址前面,線路裡面規劃有僑批博物館、開埠陳列館,蔡炬鴻稱,運動員在尋找打卡點的過程中,就像當年僑批寄送員那樣尋找一個個收信人,讓他們在奔跑過程更深刻地感受僑批文化。
經過昨日一個下午的激烈角逐,最終,男子精英組方面,深圳大學隊的林龍源以9分59秒的成績奪得第一名,華南理工大學隊的蒲小年、劉文堯則分別以11分07秒、11分10秒的成績分獲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子精英組方面,韓山師範學院隊發揮神勇,包攬前三,其中楊傑萍一騎絕塵,以15分17秒的成績奪得冠軍,吳思娜、胡莉莉則分別以17分35秒、17分55秒的成績分獲亞軍和季軍。
作為汕頭市老市區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汕頭小公園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誌,也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騎樓街道。西堤公園是「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和南粵古驛道出海口紀念地,西堤古碼頭遺址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本輪比賽結合小公園、西堤公園的建築特色和歷史文化,把包括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在內的眾多僑房、騎樓、僑批局舊址、僑批博物館等節點納入到在比賽線路設計中,有機地把華僑文化、僑批元素融入到定向運動中,在短短不到兩公裡的賽程裡,讓參賽運動員感悟僑批文化,重溫汕頭「百載商埠」的濃厚歷史文化積澱和潮人海外奮鬥史。
本次賽事選定在「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西堤公園、「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騎樓街道」——金平區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東南沿海通商重要節點」——南澳縣舉行,將全民健身活動與發展歷史文化城區旅遊、海島旅遊、促進鄉村振興融合起來,精心策劃組織,延伸和拓展南粵古驛道的功能,活化利用海島優美的自然資源、城區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利於深入挖掘和保護活化汕頭老城區歷史文化資源及海島旅遊文化資源,體現海島村落獨特的風格,促進文化、體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使賽事成為汕頭文化的展示載體,全面展示汕頭歷史文化、海島文化和籌辦第三屆亞洲青年運動會工作的成效,提高汕頭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發揮戶外定向大賽的綜合效益,助推汕頭經濟社會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
據介紹,今日將在南澳縣深澳鎮舉行總決賽,主要突出古驛道修複利用和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豐富賽事關聯活動內容,擴大賽事影響力,推動汕頭華僑文化、海島文化、歷史旅遊、文化旅遊相融合,使賽事全程貫穿潮汕特色、華僑特色、海洋文化特色。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曾煥陽
圖片來源:南粵古驛道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