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視頻對外講好抗疫故事的思考——從《瑞恩的平安日誌》談起

2020-12-18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5月12日訊 2月中旬以來,十五集短視頻《瑞恩的平安日誌》逐漸走紅網絡,在優兔、臉譜等國外社交平臺以及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國內平臺上均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據了解,截至4月底,其海外傳播總觀看量已超過650萬人次,國內全網累計播放量超過2700萬人次。該系列短視頻是一個在中國工作的普通美國人瑞恩,以生活影像日記(Vlog)形式,展示和分享了疫情期間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並得到海外觀眾的普遍認可。海外網友紛紛留言,「謝謝你告訴我們中國是怎樣抗擊病毒的。我覺得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做和中國一樣的措施了,比如封鎖城市。我希望能成功。」「如果我是中國公民的話,我也會覺得很安全也很自信。這個國家竭盡全力去確保它的公民受到照顧。」「我們也許意識形態不同,但是中國人都好善良。」

實際上,幾乎與抗疫同步,國內外出現了很多以中國抗疫為主題的短視頻。例如,中聯部信息傳播局聯合國家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傳媒機構管理司和國家衛健委宣傳司等製作推出五集動畫短視頻《新冠肺炎預防指南》,國家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聯合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共同出品了中外聯合抗疫系列短視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製作了九集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湖北廣播電視臺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了《非常手記》,武漢網友「蜘蛛猴麵包」推出《武漢日記2020》……

這些短視頻成為對外展示中國抗疫故事的絕佳載體,讓世界人民了解到了疫情背景下中國的社會治理、中國民眾的精神面貌和中國的抗疫舉措成效等。它們之所以在海外受到廣泛關注並贏得良好口碑,除了內容高度契合海外需求外,也與它們遵循了短視頻時代信息傳播的基本規律密切相關。

以「小」見「大」

小處著手是一種技巧,用小人物、小故事去展現大場景、大道理,越來越成為學界及業界的共識。在《瑞恩的平安日誌》中,我們通篇看不到高大上的敘事,也看不到專業的燈光、舞美、特效、道具、器材。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小人物,連主人公瑞恩也不過是在中國工作生活了三年的大學教師,他通過捕捉身邊的人物和故事,將中國普通公眾在疫情期間的生活細節,真實客觀地呈現在鏡頭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組組小鏡頭,如北京的地鐵站、社區的農貿市場,等等。但恰恰是通過真實細節的精準講述,構成一幅幅打動人心的畫卷,也會自然地使觀眾聯想到中國抗疫的巨幅畫面。正如海外網友Trickfoot在觀看視頻後留下的評論,「視頻做得特別好,它用一種非常草根的形式來展現我們之中的很多人正在經歷的生活。」

以「短」見「長」

5G、AI等新技術加速推動我們進入短視頻時代。與傳統的電影、紀錄片等相比,短視頻因其短、精、快、易於分享、方便互動等特點,更能適應人們碎片化閱讀和時時處處分享、互動的習慣。「網際網路女皇」瑪麗米克爾發布的《2019年的網際網路趨勢報告》認為,短視頻是網際網路時長紅利唯一的增長入口。《瑞恩的平安日誌》每集均不超過5分鐘,這樣的體量使其滿足受眾隨時隨地移動觀看和時間碎片化的觀看需求。當然,雖然時長較短,但並不妨礙內容的豐滿。由於每一集的話題比較集中,而且主人公作了大量的背景資料和挖掘,使得故事很有縱深感和延展感。

以「平凡」見「非凡」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前文提到的所有視頻,一個共性的特點就是,主人公的身份都很普通,他們所做的工作也很平凡,但恰恰是這種平凡和普通,反映了疫情下中國表現出的「不凡」。《瑞恩的平安日誌》中,主人公以在中國的親眼所見、親身體會的真實生活為素材,以給家人錄製視頻報平安的「一封家書」式溫和的表達形式,輔以「親身體驗和新聞解讀」的節目形式,生動展現了中國抗疫的非凡舉措和成效。比如,在第六集《蔬菜王國》中,主人公通過對比中國城市的菜架和很多其他國家超市的菜架,揭示了中國究竟如何持續保證數量龐大的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需求,進而彰顯了中國危機治理的特點和優勢。

以「故事」代替「道理」

講故事是最佳的國際傳播方式。深刻的道理宜通過生動的故事來打動人、說服人。在講故事時,我們應少一些抽象概念,多一些客觀事實,少一些宏大道理,多一些具體事例,這樣才能更有效果。人是中國故事的核心要素。《瑞恩的平安日誌》就一直是在講人的故事,講自己的故事,講他身邊朋友的故事。不論是《我要上前線》中奔赴武漢支援的北京醫院的骨科護士王青,還是《公益路不缺席》中為疫區籌集物資的茶葉店老闆等,都是瑞恩生活中的朋友。瑞恩把更多的情緒和思考融在鏡頭裡,而不是在解說詞中,循循善誘,讓人悟道。觀眾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看到了中國人共克時艱的決心,體驗到了團結一致的中國精神。

以「呈現」代替「告訴」

面對同樣的事物,不同的文化語境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說意識形態導致的習慣性偏見。實踐證明,真實客觀的中國與他者想像的中國之間,一直存在很大的反差。特別是疫情期間,中國實際發生的事情和西方人的認知之間存在很大的脫節,大多數西方人根本不知道中國是什麼樣子。如果一味地以「告訴」的姿態,迫不及待地傳授別人我們的經驗和結論,他們可能還是接受不了,或者覺得很怪異。在《瑞恩的平安日誌》中,主人公就將視角下沉到平凡的日常細節,著力通過探尋式的日常敘事,用生動的細節來給觀眾一個與環境更直接的聯繫。例如,他通過記錄自己下樓取快遞的全過程,展示了自己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等等。這樣的展示很真實,也很自然,觀眾接受起來就會減少距離感。

以「對話」代替「說教」

對外傳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平等對話、將心比心,一大禁忌是居高臨下、指手畫腳,另一個禁忌是喃喃自語、自說自話。特別是當面對重大災情時,用冷靜、理性、客觀的視角去展示,不把觀點強加給受眾,這是我們應保持的一種底線。《瑞恩的平安日誌》從每一集的主題設計開始,就帶有「對話」意識。主人公一直以溫暖自然的語態,及時回應海外民眾關心的話題,如「一個外國人在北京的生活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中國能夠在10天能建起一座醫院」,「在疫情宅家期間上億中國人怎樣繼續工作與學習」,等等。通過這種「對話」與「答疑」,反倒是實現了很好的效果,據瑞恩介紹,他的有些朋友原本非常反對「隔離」,反對戴口罩,但在看了視頻後,已經開始看到「隔離」的好處並帶上了口罩。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抗疫仍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由於中國較早控制住了國內疫情並及時開展全球抗疫合作、提供抗疫援助,中國抗疫故事正在源源不斷進入國際輿論場。隨之而來的既有越來越多的稱讚和感恩,也有不少汙名化現象和奇談怪論。我們需要更多真實、客觀、全面的中國抗疫故事被記錄、被展示出來。這其中,短視頻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正如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媒體學者哈德克所稱,「疫情正在改變紀錄片的模式。」可以預見,短視頻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增多,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中國抗疫故事被講好、被接納、被認同。(作者孫敬鑫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傳播中心主任 原文發表於《網絡傳播》2020年4月刊


相關焦點

  • 《瑞恩的平安日誌》:外國人視角裡,藏有跨文化傳播啟示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的紀錄片,但其內涵較為豐富,既可以指作品中表現的是外國人在中國的經歷,又可以指外國導演拍攝的中國故事,他們在表達上各有長處,《瑞恩的平安日誌》卻巧妙地把兩者結合起來,鼓勵外國人用Vlog的方式記錄下自己在中國的故事。正是這樣的一種融合,讓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的可信度更高。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講好抗疫故事 傳播抗疫力量——《巴蜀...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講好抗疫故事 傳播抗疫力量——《巴蜀史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刊出版 2020-05-29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觸電新聞總編輯鄭敏璇:一體化作戰、全方位聯動,講好抗疫故事丨...
    短視頻展現特殊人群故事切面在短視頻報導方面,作為專業視頻生產方,廣東廣播電視臺觸電傳媒成立了短視頻孵化製作中心,定位跨部門跨平臺、面向5G時代的機構,依託廣東臺、以及基於廣東21地市、57縣融媒矩陣的基礎,面向廣電和社會機構孵化短視頻IP,對內整合廣東臺的原創視頻能力,對外面向全國廣電、高校、機構,吸納更多PGC 、UGC以爭取更大的社會動員能力
  • 短視頻,把好故事講好(藝海觀瀾)
    內容始終是第一要義,短視頻創作也必然遵循這一普遍藝術規律。優質短視頻,既需要素材生動有內涵,也需要精心構思剪輯把好故事講好,向受眾傳遞信息、情感、思想。  豐富內容素材是構建優質短視頻的「地基」。綜觀李子柒的短視頻作品,幾類元素頻頻「現身」:美食、風景、鄉村生活、傳統技藝。在網際網路講求「用戶定製」、產品垂直細分的今天,多種類型文化符號在視頻裡得到呈現。
  • 「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短視頻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探析
    二、「講好中國故事」主題短視頻的傳播語言 目前國內短視頻的製作越來越多地運用故事化的敘述方式,講故事形式的PGC國家形象短視頻通過刻畫細節,抓住觀眾心理,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將大量扣人心弦的小故事穿插在宏偉的自然風光中等手法傳播國家形象。
  • 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這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羅軍在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分享交流活動中如是說。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17日在山東煙臺舉行,大賽於2019年7月啟動,共徵集到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短視頻作品40萬餘部,最終評選出50部入圍作品,入圍作品分別來自21個國家的42個機構和個人。
  • 齊心魯力|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齊"心"魯"力|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新華社濟南12月19日電題: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新華社記者張昕怡、張武嶽「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在通過鏡頭展示中國的方方面面。這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
  •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天津以信息透明畫好抗疫「同心圓」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天津以信息透明畫好抗疫「同心圓」新華社天津3月26日電 題:「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天津以信息透明畫好抗疫「同心圓」新華社記者劉元旭、李鯤、慄雅婷「今天的發布會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和關注
  • 如何用人人影短視頻講好你的品牌故事?
    嘿,你可知道10秒不到的短視頻也能幫你提升品牌和銷量!反之亦可行)我們在構思一個故事之前首先應該思考你的觀眾希望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願意分享什麼用得到的結論指導視頻創作將會事半功倍!在我們做的這個機器人廣告裡,我們思考到了廣告的主要觀眾是誰,繼而確定了我們的視頻受眾定位02-決定該如何構造你的品牌故事你的品牌內涵是什麼?
  • "齊"心"魯"力|外國短視頻博主怎樣用鏡頭講好中國故事?
    這將成為一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羅軍在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分享交流活動中如是說。   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17日在山東煙臺舉行,大賽於2019年7月啟動,共徵集到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短視頻作品40萬餘部,最終評選出50部入圍作品,入圍作品分別來自21個國家的42個機構和個人。
  • 短視頻講述「一帶一路」故事 第二屆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在漢頒獎
    頒獎典禮上全體嘉賓合影(陳金 黃鈺珩 供圖)人民網武漢11月21日電 (金雨蒙)11月20日,第二屆「一帶一路」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武漢舉行。本屆大賽以「心手相連 守望相助」為主題,通過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徵集短視頻故事,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系列短視頻《閃耀的平凡》以獨特視角講好中國故事
    系列短視頻《閃耀的平凡》聚焦中國不同行業的普通奮鬥者,展示他們為國家及世界作出的貢獻。他們之中既有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雜交水稻研究人員,也有遠赴非洲援助的中國醫療專家,還有自發清理近海垃圾的海洋義工……默默奉獻工作的一個個平凡個體書寫了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 用短視頻講好校園故事 微信視頻號「青年星火計劃」正式啟動
    今日,中國青年報旗下中青校媒聯合騰訊微信團隊發起視頻號「青年星火計劃」,旨在引導廣大青年創造更多催人奮進的優秀短視頻作品,培養更多短視頻青年人才,推動校園傳媒短視頻生態發展,在微信這個擁有12億月活用戶的平臺上講好校園故事。據悉,視頻號「青年星火計劃」將圍繞三個方面開展。
  • 中聯部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
    來源標題:中聯部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 在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辦公室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聯合推出中、英、阿、法、西、俄六種語言版本的五集系列短視頻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
  • 【徵集】「講好宛城扶貧故事」短視頻大賽開始啦,千元現金等你來拿!
    【徵集】「講好宛城扶貧故事」短視頻大賽開始啦,千元現金等你來拿!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 述,強化正面宣傳引導,用好新媒體宣傳手段,提升宣傳實效, 反映我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就、巨大變化和感人故事。根據宛脫貧組辦〔2020〕37號《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在全市開展「講好南陽扶貧故事」短視頻大賽活動的通知》的要求,特在全區範圍開展「講好宛城扶貧故事」短視頻大賽活動。
  • 傳遞真善美 傳播正能量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講故事在對外宣傳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時候,深刻的道理需要通過形象化的表述,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打動人、說服人。
  • 短視頻創作者司徒建國:中國故事的英倫講述者
    2012年前後,司徒接觸到短視頻,開始用短視頻記錄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並將此作為自己的工作。以英式幽默講述中國故事「來中國前,我完全不會說中文,對中國也不了解,就是想離開英國,到很遠的地方去。」談起當年和5個朋友為什麼會來到中國,司徒想了想說,「大概憑的就是一股冒險精神吧。」
  • 全國「圖書館故事」短視頻徵集,深圳地區斬獲多項佳績
    短視頻能成為宣傳閱讀之美,拉近讀者與圖書館距離的渠道嗎?圖書館的故事在讀者眼裡是怎麼樣的,在館員心裡又是怎麼樣的?這些故事有趣嗎、精彩嗎?今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深圳圖書館或許,由中國圖書館學會、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圖書館承辦,以「圖書館為美好生活賦能」為主題的「圖書館故事」短視頻作品徵集活動,展現了如何在短視頻時代下講好圖書館故事,讓圖書館走進更多人心裡。
  • 河南信陽舉辦短視頻大賽 講好老區故事
    「弘揚大別山精神,實現『兩個更好』」 -- 全國網絡媒體信陽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 為了激發社會公眾講述信陽故事的熱情,挖掘生動、鮮活、精彩的信陽故事
  • 短視頻如何講好故事?《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前導演張策這麼說
    「短視頻就是寫故事的套路。」張策說,好的故事必然具備完整的結構、衝突以及人物的塑造。 張策是優秀IP打造者、短視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1-229集總策劃、編劇、導演。在這場網紅大咖雲集的宣講會上,他著眼於普通人的生活,與大家分享如何通過短視頻創作,講好一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