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你我貸母公司嘉銀金科再次更新招股書,招股書顯示,你我貸的戰略重點為12月甚至更長的中長期消費貸,你我貸2018年全年放款237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39億。不過,其90天以上逾期率也上升至14.9%。
4月11日,你我貸母公司嘉銀金科再次更新招股書,招股書顯示,你我貸的戰略重點為12月甚至更長的中長期消費貸,你我貸2018年全年放款237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39億。不過,其90天以上逾期率也上升至14.9%。
事實上,這已不是嘉銀金科首次更新招股說明書,自2018年初摘牌新三板轉向赴美上市以來,就曾多次更新招股書,赴美上市之路也一直未能如願。
此外,你我貸因綜合利率過高等問題也一直遭到用戶頻頻投訴,質疑其高利貸、利率越監管36%紅線。
多次更新招股書,聚焦中長期消費貸
嘉銀金科的資本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15年12月登陸國內新三板,2018年初又從新三板摘牌,開始籌備赴美上市。
2018年12月,嘉銀金科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但受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影響,上市進度被延誤。此後又多次更新招股書,但受行業雷潮以及網貸備案遲遲未能落地等因素的影響,嘉銀金科赴美上市之夢依未能實現。
此次更新招股書,嘉銀金科披露了更多2018年業務數據。從資產端來看,你我貸戰略重點聚焦於12個月甚至更長的中長期消費貸。從你我貸官網也可以看到,目前主營產品「嘉卡貸」、「嘉英貸」的借款期限均為12個月。
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8月起,嘉銀金科砍去線下獲客渠道。而2018年2月開始,嘉銀金科又暫停線下房抵貸資產,轉向只提供12個月期限、額度5000-30000元、年化利率36%的中期標準貸款。
據數據顯示,你我貸2017年的營銷費用為8.8億元,至2018年則下降至7.3億元,營銷費用降低則主要是由於貸款額度的提升、以及獲客成本降低。2018年,你我貸新增借款人獲客成本為172元,佔貸款本金的2.5%。此外,你我貸的重複借款人佔比從42%降至38.6%。
從貸款業務來看,在行業放貸量普遍走低的2018年,你我貸全年放款為237億,較2017年增長39億。但對比其他已披露年報的上市系互金公司,你我貸的業務體量仍處於尾部。
逾期率上升
在放貸量增長的同時,你我貸的逾期率也在不斷攀升。2018年M3+逾期率上升至14.9%,而這一數字在2017年為12.2%。
此外,根據中國互金協會登記的最新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你我貸平臺逾期金額3.36億元,逾期筆數44.13萬筆,累計代償金額33.62億元,金額逾期率1.96%,較2018年同期的0.88%上升了1.08個百分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金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受爆雷潮影響,你我貸2018年三季度放貸規模出現腰斬式下滑,直接拖累其盈利能力,分母的下降也會加劇不良率惡化程度,四季度放貸規模和待收餘額已經回歸至爆雷潮前水平。
薛洪言還表示,當前網貸平臺雖參照信息中介進行監管,風險應由出借人承擔,但出借人端的零逾期、零不良現象比比皆是,監管是否認可這種「信息中介模式」以及如何推動網貸行業實質性打破剛兌,也將對網貸行業的發展空間帶來根本性的影響。
頻頻被訴高利貸
除了逾期率上升外,你我貸因綜合利率過高等問題也一直被用戶投訴。尤其在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上,質疑其年化利率越36%監管紅線 ,涉嫌高利貸的投訴實則不少。
截至4月12日,聚投訴平臺上關於你我貸的投訴量累計達到6206條。
其中,一位用戶在4月12日投訴稱,其在你我貸平臺借款11700元,分12期,前兩期分別還款2085.02元和2105.02元,之後每期還款1169.02元,累計總共還款15880.24元。
目前,此用戶已還10期,還款金額為13542元。此用戶認為,你我貸的實際年化利率超出了監管規定的36%,涉嫌高利貸,要求退還其超出部分。
若用IRR計算公式,計算得出此筆貸款的實際年利率則超過90%。
從你我貸旗下主營的三款產品「秒啦」、「嘉卡貸」、「嘉英貸」也能看到,其綜合借款成本均為35.95%,都逼近36%監管紅線。
事實上,嘉銀金科曾在此前的招股書中就表示,你我貸平臺上撮合的大量貸款年化利率超過了36%,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1.2億和116億元的借款成本超過了36%。
根據民間借貸的相關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為符合法規規定,你我貸在2017年對旗下經營的貸款產品作出過調整。嘉銀金科同時也在招股書中表明:雖然你我貸認為其產品的年利率不超過36%,但法院及政府當局可能有不同觀點,其部分或全部服務費可能被認為無效,是風險點之一。
「科技金融在線」專注科技金融領域獨家報導。致力於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科技金融信息。
聲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爆料/投稿/合作,請聯繫(微信號:mxsb001)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科技金融在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