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何戰火不斷?29支地方武裝割地為王,癥結在哪

2020-12-26 網易

2020-12-23 13:18:13 來源: 心太涼

舉報

  

  作為東南亞國家,緬甸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紀。然而經過千年的發展,緬甸歷經多次王朝變化,最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曾經附庸於英國的緬甸才迎來獨立,隨後卻陷入反覆不斷的戰亂之中。那麼這個國家為何戰亂不斷無法根治呢?

  

  緬甸戰亂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矛盾和外部勢力的幹預,其中包含複雜的歷史原因和文化衝突。緬軍和地方武裝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簡單的軍事衝突問題,而是有多層次的矛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個矛盾很難從根本上化解。

  

  緬甸是東協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在東南亞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土面積67萬平方公裡,人口5300多萬,經濟較為落後。而且民族構成十分複雜,有137個民族,其中緬族人佔七成。它和印度,中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國都接壤。因此緬甸一爆發戰爭,周圍的地區都會高度關注,極力斡旋。

  

  緬甸戰亂最初是因為各族不平等問題,緬甸過去長時間實行緬族優先,並擁有特權的政策。這就引起其它族的不滿,其他族的武裝開始鬥爭和反抗。鬥爭的焦點主要在緬北,其中實力比較強的是克欽族。後來英國長期殖民統治緬甸,果敢族也加入了緬甸,部分印度人也來到緬甸。

  

  英國為了平衡緬甸內部,用借力打力的策略,保持自己的最高管理權。因此英國允許地方武裝的存在,後來日本發動二戰,英國敗退。此時的緬甸就徹底分化了,緬甸投靠日本軍隊,但有不少族人繼續反抗日本入侵和緬軍。

  

  在昂山時代,緬甸內部曾達成一致,共同成立聯邦,目的是趕走英國殖民者。但是雙方談判時,地方軍並不相信緬軍,不敢也不願交槍。因此昂山將軍同意地方保持自己的武裝和各地自治,實現短暫和平。後來緬甸內亂,吳努開始打壓地方少數民族力量。到了吳奈溫時期,矛盾進一步激化。

  

  此時的緬甸聯邦,除了緬軍,還有29支地方武裝。此後雙方也多次談判,讓各地武裝的領導擔任地方官。然而地方武裝始終不信任緬當局,必須保持武裝存在。因此從現實角度出發,緬甸唯有解決民各族的權益問題,才可能化解矛盾衝突,實現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緬甸八支地方武裝,哪個實力最強?
    自從緬甸獨立以來,地方武裝的存在始終是緬甸政府的一塊心病,這些形形色色的地方武裝,完全是自營自管,只是表面上屬於緬甸聯邦,而事實上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它們就像是緬甸境內的割據政權,讓緬甸政府看不慣,卻又幹不掉。
  • 政府與獨立軍衝突不斷,緬甸戰火重燃,東南亞民族問題亂成一鍋粥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的傳播,已經引發了嚴重的政治後果,就在緬甸這樣一個普遍貧窮的國家,深陷疫情困擾的同時,緬甸北部地區又傳來了隆隆的的炮聲,緬甸政府軍已經和克欽獨立武裝在撣邦木姐鎮發生了嚴重的衝突。除此之外,緬甸若開邦也發生了武裝衝突,炮轟造成了數人死亡。
  • 緬甸「地方軍閥」勢弱 戰爭為公平也為經濟利益
    雲南社科院緬甸問題學者熊麗英對記者介紹稱,對密支那城區附近,緬甸政府已經管控了很多年,有一部分克欽族的武裝已經跟政府妥協了,還有一部分不妥協的武裝,就是總部設在拉咱的克欽獨立軍武裝。  「緬甸的地方武裝比較分散,多則幾千人,少則幾十人。如果戰事沒有那麼緊張,也沒那麼團結,也有很多內部利益分歧。」她說。  克欽邦的地方武裝在抗擊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便已存在。
  • 緬甸為何戰亂不斷
    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緬甸政府拒不兌現1947年憲法所賦予撣邦和克耶邦可以通過公民自決選擇是否脫離聯邦的權力,同時委派忠於政府的民族人士擔任地方官員,同時在邊區人民中推廣佛教、推行緬語、緬服與其他文化形態。1949年1月克倫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號,建立起緬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數民族武裝。
  • 緬甸政府軍與民族武裝又起摩擦,揭秘緬甸各民族的歷史恩怨
    5月12日,緬甸政府軍與數支民族地方武裝在緬甸北部木姐地區發生武裝衝突。衝突導致中緬兩國人員傷亡和緬方邊民逃往中國境內。另有榴彈落入中國境內。對此,中國外交部在當天發表聲明稱,已通過駐緬大使館向緬方提出嚴正交涉。
  • 佤邦軍費從哪來?坐擁數萬兵力,是緬甸最強的地方武裝
    其中,佤邦的軍隊叫做佤邦聯合軍,現有9個旅(北佤4個旅,南佤5個旅),有正規軍約3萬人,預備役約1萬人,是緬甸實力最強大的地方武裝。軍費從哪來?有些人會有疑問,佤邦地方不大,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那麼,佤邦聯合軍是如何生存發展,維持戰鬥力的呢?他們的軍費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第一,農業。從前,毒品種植一直是佤邦重要的收入來源。
  • 緬甸60年的恩怨纏鬥:新軍人政府時期國中有國
    1949年1月開始,克倫人公開打出分裂旗號,發動武裝叛亂,尋求建立克倫人自己的國家。戰火的迅速蔓延也點燃了其他少數民族獨立或者謀求更大自治的熱情。在克倫民族聯盟的支持下,以蘇貌雷為首的克倫尼民族組織武裝不斷強大,要求建立獨立的克倫尼國,參加了叛亂。在撣邦,由於撣族上層喪失了傳統權益,而政府軍隊以追剿國民黨殘軍為名進入撣邦,也引發了當地撣族的不滿和武裝反抗。
  • 緬甸究竟有哪些少數民族武裝?
    緬甸內戰已經持續了70多年!自1948年1月4日緬甸獨立以來,緬甸就沒有真正和平過,幾十支少數民族武裝與政府軍磕磕絆絆了幾十年,直到今天,緬甸還有不少地方三天兩頭地爆發武裝衝突,和平顯得遙不可及。緬甸一共有135個民族,民族武裝也是非常多,我們來盤點一下緬甸的少數民族武裝有哪些。
  • 世衛組織人員在緬甸被槍殺,為何緬甸如此混亂
    對於此事,武裝部隊與若開軍20日都否認此事是自己所為,並互相指責對方是罪魁禍首。緬甸武裝部隊發言人Tun Tun Nyi少將表示,世衛組織員工正在為緬甸人民努力工作,他的部隊沒有理由攻擊聯合國的車輛。世衛組織工作人員遺體被送往醫院為何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緬甸還出現這樣的軍事變亂,緬甸軍事混亂的原因是什麼?
  • 緬北三支民族地方武裝爆發衝突,會影響到中國西部的安全嗎?
    圖為緬甸武裝力量近日,據媒體報導,在局勢緊張之際,最近靠近雲南的西部邊境再次發生流血衝突,緬甸北部三支民族地方武裝爆發衝突,導致4人受傷,隨後緬甸軍方火速發聲,呼籲地方武裝保持克製圖為緬甸武裝力量由於緬甸北部與中國接壤,因此很多網友疑慮也是理所應當,但要強調的是,緬甸和中國並沒有矛盾,而緬甸北部發生的衝突,屬於緬甸內部糾紛,所以不用產生太多顧慮,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到附近國家的安全
  • 獨家詳解緬甸六大武裝:聘解放軍與臺灣教官
    在數十年的戰爭中,緬甸政府相繼擊敗眾多實力雄厚的地方武裝,現在緬甸民族武裝實力相對於70-80年代,實際已大幅度下降。早已不具備與緬軍正面對抗,乃至大規模遊擊戰的能力。
  • 果敢往事:緬甸內戰為何有華人軍隊
    在中緬邊境地區位於緬甸一側的克欽邦和撣邦,幾支少數民族的武裝組成了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抗。在同盟軍當中,有一支部隊格外引人關注,那就是由銷聲匿跡了四年多、有「果敢王」之稱的彭家聲領導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又稱「果敢軍」,英文縮寫MNDAA)。
  • 緬甸若開邦,衝突陰影仍在,有沒有可能獨立?
    百年難得一見的新型冠狀病毒仍在全球燃燒,當緬甸中央和地方政府與人民共同攜手忙於抗疫之際,緬甸西海岸的若開邦卻處於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政府機關的公權力受到叛軍的挑戰,前往當地平定動亂的政府軍不斷受到打擊,官員被阿拉幹軍擄走或是殺害的的事件不少,若開邦北部及緬甸西北欽邦百力瓦鎮的人民們在忙於逃離戰火,對他們而言,戰火對生命的威脅遠大於新冠病毒所帶來的危險。
  • 2名武裝分子和4名中國人被抓,緬甸將以1878年法律追責
    2020年10月25日晚上9點30分,緬甸孟邦吉桃鎮區(မွန်ပြည်နယ်၊ ကျိုက်ထိုမြို့နယ်)錫當大橋的covid-19檢查站的警察及防疫人員攔截下來一輛「Revo」進行檢查。據了解,當時該車是從吉桃鎮方向駛往勃固方向,駕駛員是耶林覺,現年26歲,還有1人是26歲的妙昂,此2人是克倫邦某武裝組織人員。
  • 緬北戰爭不斷,其原因都怪英國!
    緬甸北部地區自緬甸建國以來就一直是東南亞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所謂的緬北戰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然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地方武裝和中央政府的割據內戰,讓多個鄰國和國際社會都不好插手管轄。此場戰役一直都是熱議的話題,雖然緬甸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很低,但是國內少數民族和中央政府的武裝衝突自國家獨立以來就在不斷地發生著。緬北戰爭從上個世紀40年代到如今打了如此之久,為什麼還沒有停下來呢?
  • 反政府,緬甸克倫族解放軍的自由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克倫族武裝分成了「克倫國家聯盟」、「克倫中央組織」、「佛教克倫」和「克倫青年」,直到1947年2月5日,四支武裝組織才又合在一起成立克倫民族聯盟。緬甸聯邦獨立後,其國內撣族、孟族、克倫尼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100多個少數民族不斷與政府產生武裝摩擦。
  • 緬甸的一個地區果敢,寫漢字說漢語中國供電,為何一直和緬甸對抗
    在我國雲南於緬甸的交界處,有一片區域。這個區域雖然屬於緬甸政府管轄,但這裡的人說漢語寫漢字用中國的車牌和手機號,就連供電也是中國南方電力公司提供。這個地方就是果敢,地圖上屬於緬甸的老街市。清朝中期,果敢不斷擴大自己領土,並承認自己是清政府領土,為清政府守衛邊疆,並且多次被清朝政府嘉獎。清末光緒年間,英國逼迫清政府籤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強制把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土給緬甸,還改果敢的漢族為果敢族,使用的漢語為果敢語。
  • 泰國軍隊與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合作封控邊境
    緬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日益攀升,早在疫情初期,泰國就關閉了同緬甸貿易的各個邊境口岸,而在緬甸第二波疫情開始之後,泰國方面更是出動軍隊嚴密封鎖兩國邊境地區,防止疫情蔓延到泰國。
  • 緬甸內戰:波濤洶湧難民潮 克倫族人數最多
    自1989年以來,雖然緬甸軍政府已與包括佤邦聯合軍在內的17支少數民族武裝籤訂了停火協議,但仍有部分少數民族武裝在堅持對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克倫族解放軍(克倫邦)和撣邦軍(撣邦)。即使是已經籤署停火協議的各少數民族武裝,大都也並未繳械,因此隨時都有可能重燃戰火。最典型的是,緬北克欽獨立軍於2011年6月爆發、至今未完全停息的大規模衝突。
  • 東南亞的緬甸,為何從建國開始,就一直處於戰亂不斷的局面?
    我們都清楚地知道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的成員國,面積為6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為5300多百多萬。並且緬甸是亞洲世界乃至世界上一個落後的國家,主要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作物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