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
衝上熱搜
此前
巴基斯坦曾因蝗災於本月早些時候
宣布國家緊急狀態
這是2月15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拍攝的蝗蟲肆虐景象。新華社發
有媒體報導
由「國紹1號」鴨苗組成的「鴨子軍團」
將出徵滅蝗
不過,緊接著中午
@中國經濟網 官微發布消息稱
中國經濟網記者經多方求證
前方不同渠道回復是
「胡說八道」「子虛烏有」
那麼這則消息究竟是真是假?
一起來看看多方回應
當事公司負責人:在等巴方回復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工作人員則對新京報表示,本次涉及捐贈鴨子的企業為「國偉禽業」,目前方案正在商討階段,還未下定論。
「國偉禽業」董事李柳萌證實,該公司為浙江省農科院一個合作基地,雙方已經研究鴨子滅蝗項目多年。新京報援引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國偉禽業」確定願意向巴基斯坦捐贈10萬隻鴨子,並經由外交部外事管理司聯繫巴基斯坦駐中國大使館,同時通過農業農村部派駐巴基斯坦的蝗災防治工作組聯繫巴方官員,希望捐贈鴨子幫助進行生物滅蝗,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回復。
另據環球時報報導,國偉禽業負責人李國偉表示,一旦巴基斯坦方面有需要,他們就能開始供貨。
李國偉表示,他們的鴨苗生下來飼養一個月後,長到1斤左右就可開始治蝗工作,長到兩個月的青年鴨是最佳的。「這個鴨是在紹興鴨的基礎上由多種鴨品種雜交配種的新品種,因此血緣多,優點多,具有抗病能力,繁殖能力都很強的特點,耗料少,產蛋多,產的蛋是青殼蛋,破損少。」
浙江省農科院專家:趕不上這波蝗災
紹興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綜合調研處處長謝軍對環球時報英文版表示,參照以前以鴨治蝗的經驗,發現紹興鴨的治蝗效果比較好,且紹興這家企業養殖的鴨子數量較多,能滿足外國治蝗的需求。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所家禽研究室從事家禽研究工作的盧立志研究員對環球時報英文版表示,此前他也曾和國偉禽業公司在2000年針對新疆蝗災有過牧鴨治蝗的合作。
來
「現在我們要把牧鴨治蝗的技術完善起來,不僅運用到我們自己國家的治蝗工作中,也可以進行技術輸出,幫助他們治理蝗蟲。巴基斯坦也派博士過來學習以及參與研究,打算在疫情結束之後和我們一起去新疆試驗治蝗技術,」
不過盧立志表示,巴基斯坦目前遭遇的這波蝗災,中國的鴨子趕不上了。「我們的鴨子起碼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才能過去。現在巴基斯坦治蝗主要還是靠農藥,以生物方法治蝗佔的比重很小,但在慢慢想辦法增加它的比重。」
盧立志表示,農藥會產生環境汙染,而生物防治沒有汙染,而且這種鴨子能節省飼料,產生經濟效益。增加生物防治的比重對環保和發展經濟都有好處。
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鴨子捕食蝗蟲的方法不適合巴基斯坦
26日,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在巴基斯坦喀拉蚩召開新聞發布會,專家組在回答當地媒體提出的中國政府是否會派大量鴨子到巴基斯坦來進行蝗災治理時表示,從目前的考察情況來看,在巴基斯坦不適合採用這一技術,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的噴灑更有利於緊急治理巴境內的大面積蝗災。
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龍說,中國自古就有牧鴨治蝗的方法,但這個方法是在蝗災小規模爆發和特殊的地理環境下使用,效果有限。在目前巴基斯坦蝗災大面積爆發的情況下,我們建議用一些緊急措施,比如採用化學農藥治理和微生物農藥等生物防治措施,目前比較成熟的微生物農藥包括微孢子蟲類和綠僵菌,這是可以大規模用飛機噴灑的快速有效控制蝗災的方法。
綜合自澎湃新聞、央視新聞、新浪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