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省城一家百貨店老總在談到價格戰時說,商場經營不能依賴「便宜」,價格戰是所有零售業態競爭的最後一招。如今,這家商場已經成為合肥的價格戰先鋒。這位老總笑言:「價格戰讓我們愛恨交加。」
金融危機背景下,合肥百貨業最明顯的特徵不是銷售量下降,而是「折扣戰」的空前白熱化。但瘋狂的活動背後,商家與消費者都各有各的煩惱。
現象:買送成為一種常態
上個周末,嚴小姐準備給家人選購幾款衣服,她習慣性地翻開當天的報紙,「鼓樓商廈穿著類滿300送320,元一時代廣場滿90元送100元電子券,百盛新品冬裝170購300,秋裝勁甩,低至3折……」嚴小姐實在無從下手。
「現在買東西考驗消費者的絕對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數學系的大學生購物可能更有優勢。」嚴小姐苦笑。「不過,我們現在也形成慣性思維,商家不做活動,我們就不購物。」
事實上,叫苦的不僅是消費者,商家也對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頗有怨言。「現在活動做得有時候連策劃人員都有些暈,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活動細節,還要千方百計打聽競爭對手的活動力度,如果他們買200送200,我們可能會做買200送210。今年的價格戰,打得是空前火熱。」省城某商場企劃部人員告訴記者。
「我們這一年做了30多個活動,而我們還不是做得最多的一家!」該人士告訴記者。
原因:金融危機造成的恐慌心理
「合肥商業特別是百貨業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價格戰,主要還是從2008年聖誕節開始打起來的。」省城一家商場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其介紹,2008年11月24日,省城一商場首開會員專場,500買1000的活動力度也是史無前例,據稱該商場當日客流量達18萬人,銷售額更是突破單日記錄。
正是有了第一個吃螃蟹者,而且螃蟹吃得如此順利,之後,省城的百貨業便開始「價格戰」時代。你500買1000,我就300買600,還有是220買500,總之我的力度要比你大。
那麼,商家為何從2008年底開始如此高密度搶佔市場份額呢?元一時代廣場總經理王輝認為,價格戰是金融危機帶來的衍生品。「事實上,合肥這樣的內陸城市,直接受危機衝擊並不大,人們的收入受影響也不大,但一種恐慌心理,捂緊荷包的心態開始滋生。因此,商家必須通過高強度的促銷活動,來拉動銷售。但長此以往,消費者就形成非活動不買的習慣,商家被迫進入頻繁打折的怪圈。」
思考:價格之外探求聚客之法
滿減、返積分等促銷活動讓一些商家賺足了人氣和財氣,但是有不少顧客在這場「耐力+體力+智力」的遊戲中敗下陣來,商家促銷伴隨而來的道路擁堵、交錢排隊、衛生間爆滿等,這些往年既有的「敗筆」今年也未能改進。
安徽連鎖經營協會負責人認為,商家不僅要以價格吸引消費者,還要用誠意促銷、服務打動消費者。「不打烊」促銷理念可以為購物中心挖掘消費亮點提供借鑑,購物中心可以利用現有的娛樂場所,增加夜間消費的入座率。
據悉,北京有的商家已經開始嘗試一些新的營銷手段,試圖打破單一的價格促銷。如賽特奧特萊斯結合業態名品與打折的特點,在國慶前夕通過奢侈品拍賣的形式,通過消費者對中意商品舉牌叫價的促銷模式,以略低於實際折扣的價格銷售出去。(安徽市場報—鬱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