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一一霜降,冬天的腳步聲已經響起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霜降後天氣漸寒。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意味著即將進入冬天。俗話說「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氣漸冷;凍則有霜,大地因冷凍或將會產生初霜的現象。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越來越頻繁。親們一定要注意保暖。
下面請大家欣賞幾首古詩詞,感受一下古人的霜降節氣。
歲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已經到了霜降季節,雨水漸稀,大部分的地面水和淺溝水已流入深谷或比較低處的地方。天氣已近冬季,一些不耐寒不適應氣候變化的樹木,葉子已被冷冷的秋風吹落山中。這首詩寫出了霜降節氣物候變化的特點。
霜月
[ 唐 ] 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這首七絕詩寫的是深秋季節,在一座臨水高樓上觀賞霜月交輝的夜景。月白霜清,雖然使人們感到了深秋的寒意,但詩帶給讀者的卻是美的享受。詩的形象明朗單純,內涵飽滿而豐富。
山行
[ 唐 ]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是一首知名度很高的七言絕句。
深秋時節,尤其是霜降過後草木枯萎,蕭瑟悽涼,本來沒有什麼值得讚美的。但杜牧的《山行》卻用新穎的構思描繪,讚美了詩人在山中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傍晚迷人的景色。
全詩雖然不著一個「秋」字,卻濃墨重彩的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秋色圖。寒山、白雲、石徑、楓林,遠山與近林相襯。白雲與紅葉互映,意境清新明快,引人入勝。尤其末句,「霜葉紅於二月花」實為點睛之筆,一掃秋天肅殺氣氛,經過霜染的楓葉勝過二月初春的鮮花。這樣的美景如何不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呢。
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這是元稹詠二十四節氣組詩中描寫霜降節氣的一首詩。
霜降時節,秋風蕭瑟,一片蕭瑟之氣。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這是說一候時豺狼開始大量捕獵小獸,把自己吃肥以便度過不易覓食的冬天。在這裡詩人就用了豺祭獸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鴻、思鄉,這時遠離故鄉的遊子飲上一杯美酒,可以暫時忘卻憂傷與哀愁。
想要了解更多古詩詞,歷史,關注深圳楹聯學會百家號,為愛正銘帶您一起分享快樂。
本文作者;為愛正銘《瀟颯》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