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民族記憶(11)百團大戰:打一個大仗,打出中國人的勇氣!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編者按: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推出「抗戰·民族記憶」專欄,通過一個個生動故事,一件件珍貴文物,追憶中華兒女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崢嶸歲月,傳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芳源報導 「向右——看,一!二!三!四!」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場上,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走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場大閱兵中,這支連隊再度受閱。

兩次大閱兵上光榮亮相,這支連隊呈現給世人的,是青春的力量、現代化的武裝。但連隊使用的番號,仍來自抗戰歲月中的百團大戰。

「百團將士騰蛟龍,南撲北搗掃西東,一脈陰山河兩岸,殺聲吼處敵無蹤!」80年前,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全國抗戰信心。

「八路軍裝備差,但打鬼子士氣高,照樣打得他們膽寒!」抗戰老兵董志才,一生為參加過百團大戰倍感自豪。他於1923年生於河北邢臺,親眼目睹日軍暴行,16歲便參加八路軍,抗擊日寇。參軍一年後,他就迎來百團大戰。

破襲戰:不給敵人留下一條鐵軌、一根枕木、一座橋梁

「參軍以後就沒少和日本鬼子打,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在董志才記憶中,當年日軍很猖獗。1940年,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施「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企圖將根據地分割成塊、徹底摧毀。

「日軍要以路制人。」與董志才一同參戰的老兵查振海回憶說。當時,橫貫太行山脈的正太鐵路,是日軍連接晉、冀、魯最重要的「大動脈」,也是日軍對根據地進行分割封鎖、掠奪礦產最重要的交通線。

為粉碎日軍「囚籠政策」,八路軍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襲正太鐵路。「那就打一個大仗,給敵人來個總破襲,打出中國人的勇氣!」副總司令彭德懷說。

彭德懷在前線指揮作戰、百團大戰戰役部署略圖、百團大戰獎章

「掀翻鐵軌,炸掉橋梁!」1940年8月20日夜,一顆顆紅色信號彈劃破夜空。八路軍129師在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的指揮下,以八個團的兵力,在正太鐵路向日軍發起進攻。

「不留一條鐵軌,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橋梁。」戰士們對鐵路、公路開展大規模破壞,日軍的車站、據點被一個一個拔除。

「鐵軌能運走的運走,運不走的破壞掉。拔掉鬼子在根據地的前哨,破壞交通讓他們動不了窩。」

割電線、拔道釘、取枕木、拉鋼軌……鐵路沿線的民兵和民眾也加入了戰鬥。「男女老少都下山,小孩大人組成團,女人頂個男人幹,拆軌破路割電線,枕木燒著冒狼煙……」

八路軍破擊日軍鐵路、正太鐵路被撬毀的鐵軌

由於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實際參戰兵力連同遊擊隊、民兵共40餘萬人。

在得知各破襲戰參戰兵力已達105個團時,彭德懷說道:「不管100多少個團,乾脆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

面對抗日軍民的英勇作戰,守備日軍首尾不得相顧,處於被動挨打境地。八路軍一夜攻克三晉門戶娘子關,經過5個日夜將井陘煤礦徹底摧毀,在正太路南側制高點獅腦山血戰七晝夜,頑強殲敵……

「我們打到娘子關時,很多百姓看到中國軍隊打回來了,激動得留出淚水。」當年與董志才一同參戰的老兵查振海回憶道。

「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以組織一兩次?」勝利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在給彭德懷去電中這樣說。

最終,這場破襲戰毀壞正太路三分之二,讓日軍的這條「大動脈」全線癱瘓。日軍作戰記錄中寫道:「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間和巨款方能恢復。」

殲滅戰:乘勝追擊,氣奪敵膽

一鼓作氣,乘勝追擊。

正太路破襲戰勝利後,八路軍將作戰目標鎖定交通線兩側的日偽軍,主要進行殲滅戰,不斷摧毀深入根據地的日軍據點。

八路軍炮擊日軍碉堡、八路軍使用的小炮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打一個鬼子的據點,它就在鐵路邊上。」董志才回憶,他曾和戰友多次攻打日軍據點。一天凌晨,他所在的連隊已在一個據點外設好埋伏。

「連長讓我先去看地形,我看過之後向連長作了匯報,連長一聲令下『打』,槍炮齊鳴……」負隅頑抗的日軍經不住猛烈攻擊,不久就用刺刀挑出白旗投降。

又有一次,董志才與戰友攻打另一據點。「晚上七八點吧,我們向據點摸索行進。一直摸到碉堡前,鬼子都沒發現。誰知道過鐵絲網的時候出事兒了。」

突擊隊員剪鐵絲網時,掛在網上的鈴鐺突然響了。敵軍機關槍立即掃射過來,第一個突擊隊員犧牲,後面的戰士也負了傷,鐵絲網沒剪開,碉堡近在咫尺卻無法接近。

「快,你上!」收到連長命令,董志才抓起大鐵鉗,冒著槍林彈雨向前衝,手被割出一道道傷痕,終於將鐵絲網剪斷,戰友們一擁而上……

在摧毀日軍據點的殲滅戰中,無數戰士和董志才一樣勇猛戰鬥,衝鋒在前——在第129師發起的淶源戰鬥、靈丘戰鬥中,戰士們英勇作戰60餘次,攻佔日軍10多個據點;在第120師發起的攻奪榆社城一戰中,戰士們冒著日軍猛烈炮火襲擊、低空飛機襲擾以及施放的濃密毒氣,歷經兩晝夜4次攻擊戰,才將據點拿下。

八路軍攻克日軍據點後搜索前進、八路軍軍號

「鬼子火力猛。」抗戰老兵查振海,曾作為偵察排長,帶著一個連隊進攻日軍駐紮的小村莊,一仗下來,連隊裡只有13個人走出村子。「我一個一個數的,13個人沒一個不負傷。」

戰士們不怕犧牲,換來百團大戰一次次新的勝利。自1940年9月起,八路軍發動了太行區的榆遼戰役、北嶽區的淶靈戰役和同蒲路北段戰役,攻克許多日軍據點,斃傷、俘獲大批日偽軍,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將抗日根據地繼續擴大。

反「掃蕩」:白刃格鬥,刺刀見紅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百團大戰時八路軍武器裝備極其簡陋,剛參軍時部隊發給董志才一把大刀。而在百團大戰最為艱苦的歲月,正是無數戰士拿大刀砍、刺刀刺,才用鮮血換來戰役的勝利。

八路軍浴血奮戰、百團大戰中八路軍使用的大砍刀

1940年10月,面對八路軍的破襲戰、殲滅戰,日軍急調華北所有能調遣的兵力,發動大規模的報復「掃蕩」。

為粉碎敵軍進犯,八路軍轉入艱苦的反「掃蕩」戰鬥中,最為激烈的戰鬥,發生在太行山區武鄉縣東部的關家堖。

「這一仗打得非常艱難,我們往上攻,每一次攻,傷亡都很大。」 董志才親歷了這場戰鬥。當時,八路軍將日軍包圍於關家堖高地,冒著敵機轟炸掃射,將敵軍壓縮於一片狹小地區,與敵人貼身肉搏,展開白刃格鬥。

「被刺傷的戰友,都是與鬼子正面拼刺刀所傷,有個姓劉的排長,胸部有五處刺刀傷,他是刺死一個鬼子後,又被側面衝上來的鬼子刺傷的。」曾在關家堖戰鬥中救治傷員的老兵邢修武回憶說。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將敵人大部殲滅;除了這次戰鬥,還有一支連隊也因白刃格鬥一戰成名——

1940年8月21日,日軍發起偷襲,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第25團第8連立即反擊。敵人隨即展開強攻,仗著火力優勢,端著刺刀氣勢洶洶殺了過來。

「同志們,殺敵立功的時候到了,跟我衝呀!」戰士們像猛虎一樣衝上去,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一名戰士腹部被刺中後,仍死死抱住敵人,用牙齒咬斷其喉嚨,最後與其同歸於盡。

半個小時的格鬥,8連以傷亡30多人的代價,打死40多名日軍,讓敵人偷襲計劃破產。因為這場勝利,這支連隊獲得八路軍總部授予的榮譽稱號——白刃格鬥英雄連。

八路軍浴血奮戰、八路軍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

從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在華北大地,無數戰士像白刃格鬥英雄連一樣不畏犧牲,英勇抗敵,迫使各路「掃蕩」之敵撤退,基本粉碎了日軍「掃蕩」,使日軍消滅八路軍主力和根據地黨政軍機關的企圖以失敗告終,百團大戰取得勝利。

在中國抗戰面臨嚴峻困難的時刻,八路軍獨立發動了這場規模最大、兵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進攻性戰役,成為抗戰以來空前未有的大壯舉。

「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鬥日以繼夜……」美國記者史沫特萊這樣報導。「有如暴烈的霹靂,轟動了整個華北戰場,以至於全中國、全世界。」賀龍這樣評價。

在這場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後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僕後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在中國抗戰史上寫下光輝一頁。

青山巍峨,松柏蒼茫。

曾作為「百團大戰」主要戰場的山西獅腦山,奇峰突兀,狀如雄獅,如今已是遊人如織的著名景點。

山,還是那座山,可景致卻大不相同,唯有風穿林間,似在吟唱百團大戰的豐功偉績,告慰長眠於此的無數先烈。

「我的4個兒子全部當過兵,而且是在陸海空不同兵種。」抗戰結束後,董志才又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後來他還把四個兒子全部送到了部隊。

百團大戰早已遠去,但百團大戰白刃格鬥英雄連的番號延續至今。如今,這支連隊駐守南部戰區,繼承著先輩敢打硬仗、不怕犧牲、誓死殺敵的精神,承擔著保衛祖國和人民的重任。

雲南安寧發生森林大火,他們戰鬥在火情最重的高地;魯甸發生地震,他們緊急支援,奮戰在救人一線……

「齊步走,上刺刀!」練習格鬥刺殺,是這支連隊一直保持的傳統。80年前百團大戰中那支白刃格鬥的英雄連,每一名官兵依然保持著「逢敵亮劍、有我無敵、刺刀見紅」的血色,做永不捲刃的刺刀!

(本欄目統稿: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肖羽丨海報:成都市紀委監委網站 周玲 四川省都江堰市紀委監委)

相關焦點

  • 百團大戰的主要內容介紹,百團大戰的影響……
    百團大戰主要內容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關注度很高的一個戰役,以百團大戰為題材還拍出了許多的影視作品。因此後輩們對百團大戰這個名字倒是不陌生,但是大戰的具體內容也許很多人就不大了解了。百團大戰,其實主要是為了摧毀給中國造成巨大傷害的交通運輸線。
  • 百團大戰的主要內容介紹,百團大戰的影響……
    百團大戰主要內容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關注度很高的一個戰役,以百團大戰為題材還拍出了許多的影視作品。因此後輩們對百團大戰這個名字倒是不陌生,但是大戰的具體內容也許很多人就不大了解了。百團大戰,其實主要是為了摧毀給中國造成巨大傷害的交通運輸線。
  • 百團大戰,這仗到底該不該打
    戰役點評    百團大戰到底該不該打?我軍之所以實施百團大戰,有著深刻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背景。    1940年,中國抗戰進入漫長的相持階段,同一時期歐洲戰局急轉直下,納粹的鐵蹄橫掃歐洲,這大大刺激了日本迅速壓服中國,進而爭奪亞洲、太平洋地區霸權的欲望。
  • 百團大戰衝破日軍「囚籠」圍困
    華北日軍攻佔了北平、天津後,投入30萬兵力向華北腹地展開進攻,揚言「一個月拿下山西,三個月滅亡全中國」。  在此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9月25日,八路軍115師主力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敵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
  • 轉學習強國||百團大戰衝破日軍「囚籠」圍困
    百團大戰紀念館供圖範蔚的爺爺範子俠曾在山西陽泉率部作戰。站在陽泉草帽山抗戰遺址,當年的戰鬥遺蹟依稀可見,範蔚眼淚止不住地流:「爺爺一生都在炮火和硝煙中度過,他為了自己的信念,放下了親情,舍下了生死。」那場令爺爺「舍下了生死」的戰爭就是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
  • 紅色之旅 · 陽泉篇 | 百團大戰紀念館
    紀念館分上、下兩個展廳,展覽分「驚世壯舉,輝煌戰果」、「英雄史詩,宏偉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紀念百團大戰的書畫四大部分,以100多幅珍貴照片、圖片生動地再現了百團大戰的英雄業績。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
  • 60年前彭德懷談百團大戰
    同時,由於「百團大戰」的勝利興奮了全國軍民,因此我國抗戰的力量也必能更加生長,更加發展,更加堅決起來,更加便利於我們去克服當前的抗戰困難。「百團大戰」的勝利給了敵寇挑撥離間的陰謀以嚴厲的打擊,更加強了我國內民族團結。事實證明只有在民族團結這個條件之下,我們才能組織百團戰役勝利的成功。隨著「百團大戰」勝利的擴大而我們的民族團結必將更加牢固起來。
  • 80年前,恢宏壯闊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抗日軍民掀翻鐵軌這一仗整整打了一夜,到了8月21日黎明,八路軍總部的電臺嘀嘀噠噠地響了起來,前方的戰報終於傳過來了:一夜之間,八路軍攻克日軍據點4個、佔領井陘煤礦、全殲守敵200多人。我軍民拆毀日軍炮樓百團大戰戰果輝煌百團大戰歷時三個半月,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嚴重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共破壞鐵路474公裡、公路1502公裡,炸毀橋梁、車站、隧道等260多處,使正太鐵路停運一個多月
  • 百團大戰對日軍影響有多大?日軍報告:出乎意料,鞍山煉鐵廠停產
    抗戰史上,百團大戰究竟有多大影響,一直以來眾說紛紜,但至少我們可以確認,此次戰役完全把日軍打蒙了,他們完全沒料到八路軍積蓄了如此大的能量……百團大戰分兩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針對正太線鐵路,目標是切斷日軍的鐵路運輸通道;第二階段主要端鐵路周圍的據點,肅清抗日根據地內的駐守日軍。
  • 70年崢嶸歲月 | 英雄集結的《百團大戰》
    這場戰役的名字,就叫百團大戰。電影以歷史上1940年的百團大戰為故事藍本。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殲滅日偽軍46000餘人,遲滯了日軍南進的步伐,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百團大戰對日軍影響有多大?日軍報告:出乎意料,鞍山煉鐵廠停產
    抗戰史上,百團大戰究竟有多大影響,一直以來眾說紛紜,但至少我們可以確認,此次戰役完全把日軍打蒙了,他們完全沒料到八路軍積蓄了如此大的能量…… 百團大戰分兩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針對正太線鐵路,目標是切斷日軍的鐵路運輸通道;第二階段主要端鐵路周圍的據點,肅清抗日根據地內的駐守日軍。
  • 百團大戰 | 澄清迷霧,再說百團大戰的歷史意義與功過是非
    在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彭德懷遭受錯誤批判,新帳舊帳一起算,百團大戰遂成為彭德懷與毛澤東「三分不合作」的重要罪狀之一。說打百團大戰是無組織無紀律,是背著毛澤東的,是在抗戰戰略方針上反對毛主席,等等。在廬山會議後的幾年,有的黨史讀物如果沒有迴避掉彭德懷的名字,就被定為「毒草」,更不要說客觀評價百團大戰了。
  • 粉碎了國民黨的誣衊和謠言,「百團大戰」到底該不該打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期間我軍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之一,然而,在戰後很長時間裡,有人對百團大戰的意義提出質疑甚至批評,認為百團大戰過早地暴露了我軍實力,引發後續的困難局面,是一場錯誤的作戰。那麼,百團大戰是在怎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發生的?到底該不該打?本文試予解讀,權作「一家之言」。
  • 二營官兵重溫百團大戰故事 傳承抗戰精神
    王勇強 攝  「正是這樣一場場戰鬥,最終匯聚成抗日戰爭敵後戰場規模最大、參戰兵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著名戰役——百團大戰,先後有105個團約20餘萬人參加,僅前3個半月,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1.8萬餘人。百團大戰的勝利,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 勝利迴響 八路軍進行的「百團大戰」
    在 1940年夏天,八路軍前方總指揮彭德懷和參謀長左權經研究決定,為了爭取華北戰局發展並影響全國,有必要向華北敵佔交通線和據點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這次進攻戰役也是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組織的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役,後來稱為「百團大戰」。自從八路軍挺進敵後,日軍把鐵路、公路交通線當成一道道鏈子,用於封鎖各個根據地,被稱之為「囚籠政策」的籠子,而八路軍又想打破這個籠子。
  • 憶百團大戰:阻日軍掠奪資源 救日本戰爭孤兒
    中新社石家莊9月2日電 題:憶百團大戰:阻日軍掠奪資源 救日本戰爭孤兒  作者 李茜 陳林 倶凝搏  回憶起70多年前的「百團大戰」,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勝佛村的耄耋老人王林壽難掩激動,談及一次次勝利他竟如孩童般開心大笑,說到在抗戰中離去的戰友他又久久凝噎無語。
  • 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在三個半月的戰鬥中,華北敵後戰場的數十萬軍民,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黃埔師生作為骨幹力量,在百團大戰中表現優異。那麼百團大戰中,出身黃埔軍校的開國將帥主要有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
  • 彭德懷打百團大戰被批:引起日軍和蔣介石注意
    但是,在1941-1942年日軍大掃蕩導致八路軍極端困難後,對百團大戰的評價就變了風向。1944年4月,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的講演中說,一九四零年底以前這個階段,我黨一部分同志犯了一種錯誤,就是輕視日本帝國主義,因此不注意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主張以大兵團的運動戰為主,而輕視遊擊戰爭。這一批評雖然沒有點名,但誰都看得出來,這批評的是彭德懷和百團大戰。
  • 百團大戰為什麼叫百團大戰,而不是百旅大戰或者千營大戰?
    文章選自丨頭條號「腦洞歷史觀」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期間,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也打過一次大戰役,這就是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
  • 百團大戰:並非彭德懷背著軍委擅自發動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為打擊日軍的「囚籠」政策,緩解國內日益嚴峻的抗戰形勢,爭取華北戰局有利的發展,影響全國的抗戰局面,克服國民黨頑固派妥協投降的危險,自1940年8月起指揮華北各地的八路軍(第115師和山東縱隊除外)對華北敵後的主要鐵路、公路交通線(主要目標是正太鐵路)展開了一次全面的大破襲,從而上演了一幕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