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界對於徐悲鴻重人物、輕山水的評判是否準確?

2021-01-11 收藏家雜誌

當今畫壇對於徐悲鴻的批評,多集中在他對「山水畫」「文人畫」的貶抑上,甚至有人認為,徐悲鴻過度強調「師造化」,破壞了傳統中國畫重意境的傳統。仔細研讀徐悲鴻相關畫論及其收藏,對這樣的批評有必要做一澄清。

徐悲鴻所批判的山水畫,是「言之無物」的山水畫,他所提倡的,是要山水畫與人物畫同重。

徐悲鴻對唐宋山水畫極為推崇,他心目中真正的山水畫當作如是觀,「唐宋人之為山水也,乃欲綜合宇宙一切,學弘力富,野心勃勃,欲與造化齊觀,故必人物宮室鳥獸草木無施不可者,乃為山水。」

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欲與造化齊觀」的唐宋山水畫,是經過精研細查,並以學問滋養,最終展現的是將天地玄黃納入胸中的氣派:

也許我們不免豔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光輝燦爛;可是他們直到十七世紀還極少頭等的畫家,也沒有真正的山水畫。而中國在第八世紀就產生了王維。王維的真跡現在已成為絕響,但他的繼起者如範寬、荊浩、關仝、郭熙、米芾諸人,現在還留有遺蹟,如故宮所藏範寬的一幅山水,所寫山景,較之實在的山頭不過縮小數十倍,倘沒有如掾的大筆,雄偉的魄力,豈能作此偉大畫幅!又如米芾的畫,煙雲幻變,點染自然,無須勾描輪廓,不啻法國近代印象主義的作品。而米芾生在十一世紀,即已有此創見,早於歐洲印象派的產生達幾百年,也可以算得奇蹟了。

清 金農 風雨歸舟 徐悲鴻舊藏 現藏徐悲鴻紀念館

世人論及徐悲鴻的收藏時,多就他與張大千互換收藏一事,津津樂道。徐悲鴻曾將北宋董源的巨幅山水,和張大千交換一幅清代金冬心畫的《風雨歸舟圖》,並作題記如下:

此乃中國古畫中奇蹟之一。平生所見,若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宋人《雪景》,周東邨《北溟圖》,與此幅可謂世界所藏中國山水畫中四支柱。

《風雨歸舟圖》突破文人山水慣常的平遠蕭散意境,揮寫風雨迷濛、水天相接的動人情景,可謂氣象萬千,縹緲空靈。畫中的輪廓線已被風雨浸沒,以至融化,代之以奇美異常的筆觸。作者通過曲身持傘,縮在船頭的人和傾倒的樹木茅草,將風雨大作的瞬間表達得淋漓盡致。

文中提及的山水畫「四支柱」之一的宋代李唐《雪景》圖,徐悲鴻曾經在故宮藏畫展上親見,並有詳細評價。這裡有必要加以引述,以期構建徐悲鴻心目中山水傑作的模樣,「此次所陳堪稱神品者有兩幅,一為第一室之李唐《雪景》,筆法之高古,與氣味之渾穆醇厚,誠不世出之傑作,為世界風景畫中一奇,試看雪分遠近,談何容易,此不僅觀察精微,定要筆墨從心所欲。」

明 文徵明 秋到江南 徐悲鴻舊藏 現藏徐悲鴻紀念館

明 文徵明 秋到江南 題跋

論至此,不難看出,美術界對於徐悲鴻重人物、輕山水的評判恐怕並不周全。他所屬意的,是「與造化齊觀」的山水畫,首要是觀察入微,做到胸中自有山水,方能從心所欲,而又有創造。米芾就因首創點派畫法,而被徐悲鴻稱為「第一位印象主義者」,「米芾點法,我認為與近代印象主義理論相合,並不斷定前此畫家不用點,但因其與技法進步無關,比之舉宋詞不能說以前遂無長短句。」「若米元章獨見黑白兩色,潑墨淋漓,尤為世界第一位印象主義大畫家,座幾鼓瑟湘靈可揣著落,蜃樓海市,境非全虛,自以可貴。」可見,所謂「與造化齊觀」,與刻板的對景寫生是有天淵之別的,差的是技法的進步,差的是作者的獨創精神。

明 藍瑛 山蔭道中延妙樓 徐悲鴻舊藏 現藏徐悲鴻紀念館

即使是唐宋之後,如能符合「與造化齊觀」這一點,也入得徐氏法眼,《選集》中就收藏了沈周、文徵明、藍瑛、李膺、髡殘等人多幅山水畫作。其中髡殘山水畫全以幹筆皴擦而成,沉雄蒼鬱,山勢盤旋而上,至重巒疊嶂,更以淺墨渲染天空、抒寫飄舞之石,不拘一格,真氣含蘊,正是廣遊名山,敏銳記憶的升華。

清 髡殘 幽壑煙雲 徐悲鴻舊藏 現藏徐悲鴻紀念館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11期《吾所藏與國所藏——徐悲鴻的收藏與建立國家美術館的理想》作者:杜永梅

相關焦點

  • 呂鳳子|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他還以其羅漢畫和「鳳體」書法取得了一生中藝術的最高成就,培養了如朱德群、吳冠中、李可染、劉開渠、王朝聞等一大批當代中國美術大家,在中國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頁,被譽為中國美術界的「百年巨匠」。
  • 徐悲鴻:列賓是世界一流畫家,堪與法國的德拉克羅瓦相媲美
    ……他的畫裡充滿了深刻的思想,天真無邪的樂觀主義,以及對於人民的深愛。他的畫,至今還影響著俄國的蘇聯的繪畫。」——狄源滄(資深攝影理論家和教育家)徐悲鴻參觀列賓等畫家作品後,為他們的藝術所折服。他說:「社會主義的內容,民族的形式的現實主義作品,光輝的表現,使我感到極大的興奮!我在美術觀點上,深深感到社會主義國家之有是非」。徐悲鴻不僅觀賞過列賓原作,而且對列賓作品、列賓在世界畫壇上的地位,給予了很高評價。「其煊赫於美術史之《伊望殺子》、《巡行》、《流放者之歸來》、《逮捕》等作皆諸室中,達到至美至善之境者皆在其中。」
  • 徐悲鴻《愚公移山》的人物是中國神話人物與印度模特的提煉
    徐悲鴻為甘地畫像時,他被這位不屈不撓為民族獨立奮鬥的印度靈魂人物深深感動,於是充滿激情地開始創作《愚公移山》草稿與人物寫生。小編認為,此描述有「以偏概全」之嫌,此接觸僅僅作為激情創作的火花而已。為什麼這樣說呢?小編大膽推測:此接觸解決了困擾徐悲鴻多時的《愚公移山》人物形象基調之問題。
  • 徐悲鴻之子徐慶平
    薛良將齊白石「朋友圈」裡這六位重量級的人物分成了三組:兩位恩師——胡沁園和王闓運,兩個學生——瑞光和梅蘭芳,兩位知己——陳師曾和徐悲鴻。 「齊白石的人生軌跡特別符合中國文人的成長過程。清末民初很多出身農家的人都是靠鄉賢資助完成基礎教育的,胡沁園就是這樣一位當地鄉賢。
  • 藝術欣賞:徐悲鴻寫實主義美學思想加強的背景
    任何藝術的變革和發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抗日戰爭為徐悲鴻的繪畫注入了新的內容。徐悲鴻在1942年《西洋美術對於中國美術的影響》中也說:「吾國因抗戰而使寫實主義抬頭"。同樣的意思徐悲鴻在《新藝術運動之回顧與前瞻》中表述得更明了:「抗日改變吾人一切觀念,審美在中國而得無限之開拓。
  • 徐悲鴻《愚公移山》人物為何多是印度人,中國美術館裡有答案
    徐悲鴻,《巴人汲水》1937年,徐悲鴻隨中央大學入蜀,目睹蜀中百姓的生活困境,他疾筆創作了中國畫《巴人汲水圖》和《巴之貧婦》。畫作上他題寫了一篇自作詩:「忍看巴人慣擔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盤中粒粒皆辛苦,辛苦還忝血汗熬。」詩文充溢著徐悲鴻對於當時百姓生活悽苦的同情和悲憤之情。
  • 早上稱體重會比較輕,經期稱體重會比平常重?什麼時候稱最準確?
    很多女性還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經期稱出的體重往往比平常要重,但自己並沒有感覺自己胖,但一上稱,會發現重了好幾斤,這些都是怎麼回事呢?體重波動如此大,到底什麼時候稱體重最準確?早上稱體重比晚上稱體重要輕,經期稱體重比平常要重,這是怎麼回事?早上稱體重比晚上稱體重要輕,這是正常的。
  • 中央美院百年校慶啟幕大展:「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開展
    在中國畫的發展路向上,他始終以「改良中國畫」為其歷史認知與實踐路徑,以中國畫的社會現實意義和現代形態為中心,對中國畫的題材內容、形式語言、評判標準皆提出了具體的論述,在寫實造型與筆墨表現的統一中開山立派。中國傳統文化、西方畫學系統以及現實主義觀念這三種文化脈絡的交織,致使徐悲鴻的藝術思想在現代中國美術的發展中影響深遠。   「悲鴻生命」 重在不負使命。
  • 現代兩位著名藝術大師徐悲鴻、黃胄先生「豬」您新年幸福!
    在現代中國畫壇,曾有兩位藝術大家都善於畫動物,一位是民國時期即聲震藝壇的大師級人物徐悲鴻(1895-1953)先生,都說徐悲鴻先生善於畫馬,那是因為他的「奔馬」畫作多而精,傳播甚廣;其實他的牛、豬都畫的很好。
  • 徐悲鴻與《八十七神仙卷》,「神仙」與大師的故事
    人物衣著上的飄帶、頭頂的禮帽、甚至是人物的頭髮,都被刻畫的飄逸而富有動感。八十七位人物隨風而動,彰顯了人物強大的內心及豐富的精神狀態。《八十七神仙卷》相傳由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創作,吳道子生活在盛唐時期,當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積極向上發展的富足場景。
  • 黃厚基的山水世界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國書畫院執行院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山水畫研究會理事,自小喜愛美術,山水、花鳥畫皆能,尤精於山水畫。作品在《人民鐵道》、《中國書畫》、《美術界》、《美術大觀》、《東方美術》等在全國各專業畫刊發表。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徐悲鴻罕見的山水畫!
    徐悲鴻 松月圖徐悲鴻(1895-1953),傑出的現代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其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徐悲鴻常畫的奔馬、雄獅、雄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
  • 「珍藏」徐悲鴻40幅精品全高清圖,帶講解!
    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 徐悲鴻的三段摯愛情感史
    作者:李大奎(一組徐悲鴻畫作)以名畫《奔馬圖》而馳名中外的一代國畫大師徐悲鴻,不僅與齊百石齊名,還與張書旗、柳子谷並稱當代畫壇的"金陵三傑"。他的畫作彩墨渾成,尤長於人物、走獸、花鳥,對畫壇影響深遠,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 回到傳奇的起點,徐悲鴻罕見雙面畫見證「大師的誕生」
    從「JuPéon」到徐悲鴻,從素描和油畫到中國墨水,從法國到中國的道路彼此交錯。並且,徐悲鴻不太為人所知的油畫人物形象與他聞名世界的水墨馬之間也有著深厚的聯繫。不過,在解讀這件「習作」背後的複雜意義和價值前,還有幾點問題需要釐清:疑問1:該作完成於何時?
  • 徐悲鴻眼中的齊白石
    北京畫院所藏的徐悲鴻致齊白石的信札中也多次提到,齊白石請徐悲鴻代為向歐陽漸題字的事情。如1932年齊白石就曾請徐悲鴻代向歐陽漸求對聯和扇面各一,以及為他的《借山圖》題詩。同時齊白石還請徐悲鴻請當時的其他書法名家為他的《借山圖》題詩。
  • 徐悲鴻誕辰120周年 被評為中國美術開"大畫"先河
    如今的徐悲鴻已經成為一個敬仰的名字。中國最有名的大畫家之一、美術教育大家、中央美術學院的老院長,畫《奔馬》著稱,然而這些名稱之後的徐悲鴻究竟怎樣?近日舉行的「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則給了藝壇一次機會,再度走近徐悲鴻。
  • 徐悲鴻與新加坡江夏堂
    芽籠35巷的江夏堂是中國當代美術大師徐悲鴻在新加坡的寓所。1925年徐悲鴻來新加坡從事美術工作就下榻於江夏堂,以後,他多次來新,都是住在江夏堂。他的好多重要作品是在江夏堂創作與完成的,所以,研究徐悲鴻在南洋的生活與創作,不能不聚焦江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