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15日訊無物業、無主管部門、無人防技防是城市治理中的一大頑疾。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辦事處探索出由社區牽頭,社會公益組織進駐「三無」小區提供服務的新模式,解決小區各種疑難雜症,疏通社會治理末梢。
目前,濱州市陽信縣信城街道有10個「三無」小區。此前,這些小區完全開放並且缺乏管理,衛生環境比較差,群眾遇到問題也不知道找誰解決,遠水解不了近渴。居民們也曾經考慮找個物業公司來為業主服務,可是由於小區規模太小,在社會上找了一圈,也沒有物業公司願意接手,物業引不進來,業主們的生活面臨諸多不便。
為破解老舊「三無小區」管理難題,信城街道結合「全科大網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探索出了一條「三無小區」治理新模式:一是政府主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信城街道從頂層設計入手,對10個「三無小區」的治理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一區一策」,同時將其列為重點工程,將工作經費納入預算編制,保證啟動資金來源。二是試點先行。以梨都星城小區為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陽信縣手拉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籤訂協議,針對小區內的老人、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等群體,制定「一對一」幫扶措施,在生活照料、健康幫扶、精神慰籍、權益維護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和服務。三是標本兼治。依託「全科大網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實現黨建、綜治、便民服務、公眾參與等信息及時共享,充分發揮在政策宣傳、反邪教、防詐騙、普法、禁毒等工作中積極作用,協調社工、志願者、環衛工人等人員,開展小區「美容」行動、安全隱患排除、矛盾糾紛化解、「暖家友鄰、鄰裡互助」等活動,切實提升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信城街道創新工作機制,破解基層「微治理」堵點難點,「三無」小區的「顏值」和「內涵」達到了雙提升。公益組織進駐「三無」小區,不僅有效解決了小區環境髒亂差的問題,而且小區的治理也實現了「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涉及小區治理問題的「12345」工單數量大幅下降,相關問題即時解決率達到100%。同時,也帶動小區居民積極主動融入到小區「大家庭」,共同參與小區治理,自覺維護小區良好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秩序,居民之間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