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讓人們愛恨交織的香菜,外帶補充的冷知識,你是不是對香菜有了新的認識?香草之旅的倒數第二期,我們為您帶來——蒔蘿(其實在此之前小編對這種香草也沒有太多認識)
蒔蘿,一二年生草本,高60-90釐米,出苗後30~40天採收,外形有點像茴香,但茴香發甜,蒔蘿味辛,可鮮食也可做香料,烹魚去腥。
拉丁名:Anethum graveolens L.
英文:Dill
科屬:傘形科 蒔蘿屬
別名:土茴香 洋茴香
花:復傘形花序,花淡黃,無花被,花期5-8月,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
葉:葉輪生,三回羽狀全裂,葉片嫩綠色、羽毛狀;
種子:分生果橢圓扁平狀,主稜外還有兩翅狀側稜,棕黃色,果期7-9月,10月中、下旬種子成熟;
光照溫度:蒔蘿不耐霜凍,喜充足陽光,耐半陰,陽光不充足導致生長稀疏;
土壤:微酸性(pH 5.0-8.2,均6.5)排水良好的土壤,貧瘠的沙質環境也可以;
水分:不喜過多的水,耐乾旱,澆水見幹見溼,過度澆水,可能會變黃;
分布:原產地中海地區和俄羅斯,我國東北、甘肅、浙江、廣東、廣西等地均有栽培;
1、味道和香氣與香芹近似但是更加強烈並帶有清涼的芳香氣味;辛香甘甜,性溫,主要起增香作用;
2、被稱為「魚之香草」新鮮莖葉可做料理、泡菜,在俄羅斯、中東和印度菜式中特別受歡迎,適用於燉類、海鮮等佐味香料,有促進風味功效;
3、花和果實可作香料添加劑製作精油或糕點等,還可以用於沐浴、插花等;
4、蒔蘿種子的香味比葉子濃鬱,更適合搭配魚蝦貝類等;
TIPS:
需加熱的蒔蘿佐料需煮燒10min以上才能發揮蒔蘿的最大風味。
在《本草綱目》中,列入了所有的香辛料,許多香辛料被李時珍評為「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中蒔蘿的藥用功能:溫脾胃、開胃散寒、行氣、解魚蟹毒。含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助消化、緩解腸胃脹氣、胃痛和失眠。多用作食油調味,有促進消化之效用。
栽培技術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繁殖為主。
1、播種時間:4月至5月,地面直接播種;
2、種子處理:用冷水或40-50℃溫水浸種4至5天;
3、種子直播:每3到4周循環播種使蒔蘿得以持續收穫;
4、間苗定苗:不適合移苗,播種後10至14天,拔去脆弱和損壞的幼苗,同時保證苗距30-45cm;
5、追肥培土:蒔蘿不需要頻繁施肥,添加少量的肥料即可;使用容器種植蒔蘿時,每個月用半強度液體肥料給植物施肥;
6、及時採收:葉子生長周期為30-40天,即可採收,蒔蘿籽的採收時期從 6月中旬開始到7月上旬結束;根腐病、莖腐病、黃萎病和蚜蟲;
吸引:食蚜蠅、寄生蜂等多種益蟲;
驅除:捲心菜蚜蟲、蜘蛛蟎、南瓜椿象。招引番茄天蛾及其幼蟲,因此能為西紅柿分憂,利於西紅柿生長(但成熟的蒔蘿會阻礙西紅柿的生長,需要定時修剪蒔蘿以免植物開花,或在開花前將蒔蘿安置到另一個區域);
同伴:是蔥科植物、甘藍、玉米和黃瓜的好夥伴,可促進甘藍的健康生長;
注意:不要和胡蘿蔔科蔬菜和葛縷子種在一起(同一植物家族的成員,很容易進行異花授粉。蒔蘿也可能阻礙附近胡蘿蔔的生長),也要避免和胡椒、土豆、茄子、胡荽葉、薰衣草種植在一起。
雖然蒔蘿在西餐中運用更廣泛,但它的外表看起來非常像茴香,你知道怎樣區分這兩者嗎?後臺回復「蒔蘿與小茴香」你就能知道啦!我們的香草之旅馬上迎來最後一期啦,但是別擔心,我們將會在香草之後開啟新的可食植物篇章,也請別錯過喲。
願你我共同關注
可食地景/城市環境/樸門永續/自然教育
願我們一起打造
可以吃的城市風景
本篇內容原創作者是微信公眾號「cthhny」
合作授權轉載請與「huafangcao」微信後臺聯繫
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