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報告:重視中小銀行一季度指標下滑 建議降息支持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近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簡稱「NIFD」)官網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銀行業運行報告,報告對銀行業一季度各項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並對銀行業二季度提出展望與建議。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便是,報告提出,要重視中小銀行一季度指標出現下滑的情況,以及建議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主要從降低存款基準利率,規範存款、理財市場,實施差異化、逆周期的監管政策這三個方面入手。

5月24日,央行研究局課題組在中國金融雜誌發文指出,面對疫情衝擊下的經濟下行態勢,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弱於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鑑於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是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的骨幹力量,要高度關注這些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一季度行業分化加劇

NIFD季報顯示,以淨息差衡量各類銀行的盈利能力,2020年3月末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為2.1%,較去年末下降10BP,達到近兩年來新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農商行淨息差為2.44%,較上季度末下降37BP,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淨息差分別較上季末下降8BP、3BP和9BP。

NIFD季報指出,農商行淨息差下降幅度顯著高於平均水平,這說明農商行資產收益率下降與負債成本居高不下之間的錯配風險更加明顯。

從風險指標來看,截至2020年3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61萬億元,較12月末增加8%,較去年同期增長21%,不良貸款生成速度有所加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91%,較上年末增加5BP,已升至2009年以來新高。

分銀行類型來看,不良率走勢也出現分化。農商行、城商行不良率分別為4.09%和2.45%,較去年末上升19BP和13BP,顯著高於平均水平;股份制銀行不良率為1.64%,與年末持平;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保持穩定,小幅微升1BP。

報告中分析稱,目前銀行不良資產仍面臨一系列壓力,主要體現在:

一是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房地產、文化娛樂等行業復工復產延遲,導致這些行業的中小企業不良資產上升相對較快,個人客戶收入下降也會增加信用卡業務的違約;

二是監管要求銀行做實真實不良資產,金融資產風險分類強化監管和非標置換將逐步完成,將進一步加快不良資產的暴露。

此外,還需要考慮到疫情經濟衝擊對銀行業不良率影響的「滯後性」,並做好相應的預判和應對。這主要表現在:

一是大部分銀行都對受疫情影響企業採取了還本轉期續貸、貸款展期、利息減免、徵信保護等階段性扶持措施,大部分客戶也可依靠存量資金或其他融資手段支撐一段時間,因此疫情在一季度還不會直接帶來不良貸款的快速上升。

二是不良率自身的滯後性特徵。當前不良主要體現在 4~6 年前開發或者敘做的業務,並不能完全體現當前的資產質量,也不會立刻體現在一季度不良數據中。

三是一些特定領域引發的信貸風險可能不在不良率的統計覆蓋範圍內,但也會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造成較大衝擊,例如一季度經濟疲軟導致新增債券違約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且預計會繼續上升,在目前債券信用運行機制下,債券違約可能最終轉化為表內不良貸款。

撥備覆蓋率體現了銀行抵禦預期損失的能力,從中亦可以看到,中小銀行風險抵補能力在下降。

報告指出,城商行和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不僅低於平均水平,且一直處於下行趨勢。城商行3月末撥備覆蓋率為150%,較去年末下降了4個百分點;農商行3月末撥備覆蓋率為122%,較上季度下滑6.4個百分點;而股份制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99.9%,連續兩個季度上升。

從三方面支持中小銀行發展

NIFD銀行業研究團隊預計,2020年二季度開始,銀行體系仍將保持一定的規模增速,繼續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但所面臨的風險損失壓力可能會顯著上升,利潤增速則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此外,考慮到疫情衝擊有較為顯著的結構性效應,特定區域、客戶、行業所受到的影響不盡相同,不同機構由於業務的區域分布、客戶類型以及客戶所處行業有所差異,加之經營能力和風險抵禦能力的參差不齊,行業分化有可能進一步加大。

並指出,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商業銀行總體資產、利潤、不良率表現較為平穩,但其中出現的中小銀行指標下滑的情況還需引起重視。

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中小銀行服務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普惠金融客戶的能力,助力「六穩」和「六保」政策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要著力改善中小銀行生存環境,及時化解潛在風險,為中小銀行長期穩健發展創造條件,確保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

重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可以考慮降低存款基準利率。

在部分中小銀行定期存款佔比不斷上升、息差收窄壓力加大,且缺乏足夠手段進行負債結構管理的情況下,存款基準利率的調整對降低負債成本至關重要。而且,負債端成本的降低,也可以為資產端利率進一步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供更大的空間。

二是規範存款、理財市場。

加大對存款自律機制執行的監管力度,強化對信貸資金流向的監控,適度加大對資金套利行為的處罰力度,推動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規範,確保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的定價相對存款趨於合理。暢通從資產端利率到負債端利率的市場化傳導路徑,逐步提高存款利率市場化程度。

三是實施差異化、逆周期的監管政策。

如實施差異化、逆周期監管政策,階段性靈活下調目前 2.5%的儲備資本要求,降低中小銀行資本監管負擔,以實現宏觀審慎調控的目的;靈活調整撥備覆蓋率要求,鼓勵銀行利用撥備核銷壞帳,降低風險資產壓力;優化資本補充監管協調機制,明確規則、簡化流程,為商業銀行(尤其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提供便利;引導銀行合理分紅,增加銀行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在滿足投資人合理回報的同時,將更多的利潤轉增資本;此外,針對中小銀行創設專門的貨幣信貸支持工具,給予其更多低成本、中長期的資金支持,幫助它們降低負債成本和流動性風險,等等。

(作者:朱英子 編輯:周鵬峰)

相關焦點

  • 吳曉靈牽頭專題報告: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近日由學術總顧問吳曉靈牽頭完成了《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提升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專題報告。
  • 吳曉靈牽頭專題報告: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機構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近日由學術總顧問吳曉靈牽頭完成了《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提升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專題報告。
  • 光華思想力課題組: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本報告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發布的關於疫情對2020年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報告原標題為《需要兼顧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雙重目標》。本報告由顏色教授團隊執筆。顏色是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系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 拆財報丨寶尊電商一季度收入增速下滑,履約費用侵蝕致利潤負增長
    6月2日,寶尊電商(BZUN.US)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寶尊電商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5.2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2.9億元同比增長18.4%,超出公司給出的14至14.5億元之間的業績指引。
  • 中小銀行「補血」步伐加快 永續債不到一年發行788億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中小銀行「補血」加快!永續債不到一年發行788億,險資也來「助陣」,未來利率更低?在「補血」壓力和政策支持的內外驅動下,中小銀行迎來永續債發行高峰。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以來,中小銀行新增發行9筆永續債,涉及金額達442億元。
  • 金穩會千字公告「中小銀行」出現7次釋放了什麼信號?
    要注意推廣一些中小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改進中小銀行的商業模式。」此前第八次會議的相關表述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再提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為何近期兩次會議都重點提及了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問題?
  • 「NIFD季報」2020Q3銀行業運行
    ,商業銀行經營業績較二季度有所回升,各項風險指標也趨於平穩。從二季度開始的銀行利潤增速下滑,一方面體現出疫情衝擊和商業銀行降息讓利措施對銀行收入和風險暴露的滯後影響開始顯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二季度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確認和處置,以及加大貸款撥備力度,對銀行利潤也形成衝擊。
  • 中小銀行25年:最大困境與最後「突圍」
    而從報告所給出的「突圍」方式來看,藉助科技力量、通過差異化定位與服務塑造業務壁壘或許是唯一的出路。 2004年,銀監會291號文「支持經營狀況好、創新能力較強的城市商業銀行實現發展」,中小銀行異地經營起步。 2008年「四萬億」刺激下,大量項目湧現,為使銀行信貸能力匹配寬鬆政策落地,2009年銀監會發文放寬中小銀行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省內分支行數目不再受指標限制,省外由審批決定。
  • 一季度「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製品)」發布——
    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與伊利集團合作發布的「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製品)」,按季度對我國乳製品發展趨勢開展分析,全面反映我國乳製品消費發展趨勢,旨在為消費者以及乳品企業提供參考。本報告基於一季度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城市家庭樣組調查數據分析,包含行業背景分析、乳製品增長貢獻分析、消費渠道分析、分城市級別分析、分區域分析、疫情對乳品市場影響分析六個部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一季度乳製品行業消費機遇與挑戰並存。儘管液態乳品消費短期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部分區域仍然實現穩步增長。
  • 【NIFD季報】2020Q2債券市場
    年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並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央行在二季度延續並落實自3月份以來的降息+QE等寬鬆貨幣政策。理論上這一舉措可以降低利率走廊下限利率,為降息打下基礎,但實踐中,高存款準備金率仍舊阻礙國內利率走廊實際發揮作用。 安排再貸款和再貼現,新創設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為支持抗疫保供,一季度央行安排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
  • 中小銀行深化改革適逢其時
    結合當前形勢來看,深化中小銀行改革適逢其時。 當下,中小銀行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從外部看,中小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複雜,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從2020年一季報看,在疫情影響下,多數上市中小銀行依舊實現了良好開局。
  • 中小銀行重金投入線上渠道,大行依然...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小銀行處於經濟下行周期和利率市場化環境中,加之疫情對上半年線下網點展業的衝擊,與往年相比生存壓力更大、「攬儲」需求更盛。與此同時,亦有研究報告指出,明年銀行業負債端成本上行壓力依然不減,其中又以中小銀行最為明顯。
  • ...提升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文章來源:中國財富管理 50 人論壇課題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中國財富管理 50 人論壇課題組圍繞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提升服務小微企業質效組織了專題調研。
  • 聚焦一季度業績,造紙業提價,快遞業大打價格戰,餐飲業有望改善
    打開上升空間需要成交量支持,才有持續性,明天還要重點關注大盤有沒有發生補量現象。截至4月30日,一季度業績披露基本完成。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整體降幅近25%。上證指數一季度跌幅9.83%,4月份反彈幅度為3.99%。大盤相對抗跌,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此前大盤低位運行,不存在擠泡沫效應,人心思漲;其二,市場流動性寬鬆,對股市形成支撐。一季度各項貸款增加7.1萬億元,是季度最高水平。
  • 張瑋:美聯儲越俎代庖式降息 中國貨幣政策繼續「穩紮穩打」
    從去年以來的歐美經濟指標來看,美國非農數據相對靚麗,整體經濟表現強勁:美國2019年第四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年化季環比增2.1%,預期2.1%,初值2.1%;實際個人消費支出修正值季環比增1.7%,預期增1.7%,前值增1.8%;最終銷售修正值年化季環比增3.1%,前值增3.2%。
  •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研究員方才:中小銀行改革或可參照...
    對此,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指出,疫情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可參考1998年四大行改革模式,使用抗疫特別國債的資金為中小銀行注資。其短期意義在於補充資本金,改善財務經營指標;中長期意義在於引入中央國有資本,推動治理結構完善,促進中小銀行找準定位,回歸本源。
  • 一季度歸母淨利同比下滑70% 長亮科技近三年應收帳款居高不下
    4月25日,長亮科技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稱,因受疫情影響及客戶回款減少等原因,公司在報告期內出現淨利下滑逾7成、貨幣資金同比減少49.32%,面臨一定資金壓力等現象。然而,根據不久前發布的2019年年度公司業績報告顯示,長亮科技去年取得較為亮眼的業績,也展現出一定的盈利能力。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而中國這一指標已高達87%,其中,銀行業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變化是促使這一指標飛速上升的主要原因。「目前有30%的銀行建立了數字能力的中心,有37%的銀行已經通過風投布局金融科技,目前9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12月11日第四屆中國數字銀行論壇上,金融壹帳通企業金融總經理蔣寧透露出這樣一組數據。
  • 給200多家中小銀行打分
    如為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加大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央行從2019年5月起對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準備金率。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對僅在本縣級行政區域內經營,或在其他縣級行政區域設有分支機構但資產規模小於100億元的農村商業銀行,執行與農村信用社相同檔次的存款準備金率。
  • 「金融頭條」中小銀行迎大考:會計新準則轉換大限倒計時 業內人士...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報記者 黃蕾 年關將至,中小銀行「財務語言」大統一進入倒計時。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路線圖,所有非上市銀行(主要為中小銀行)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