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作為一家日本服裝知名品牌,現在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尤其是在2015年7月份「三裡屯」事件後更是知名度暴漲,與ZARA、H&M、GAP並駕為全球四大快時尚品牌之一。
許多人對優衣庫印象是,「雙11」一搶而空、相當火爆,它也曾經連續兩年成為天貓「雙 11」服裝銷量第一。但是,這種銷量的刺激基於豐厚的折扣。事實上,過去一年,不僅是天貓旗艦店,也不僅僅是「雙11」當天,優衣庫在門店打折、降價、促銷的頻率也在提高。
對於一個品牌而言,折扣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促銷手段,但是過於頻繁的折扣是危險的,它或許預示著公司的庫存已經積累到不健康的水準。
淨利潤遠低於預期,海外市場成唯一的亮點
近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發布了最新的季度財報。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即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1.48萬億日元,淨利潤同比增長69.1%至1201億日元,不過第三財季銷售額同比增長8.9%至4604億日元,淨利潤則下跌4.5%至229億日元,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83億日元。
報告數據顯示,優衣庫日本銷售額在前三季度中同比增長1.2%至6534億日元,營業利潤則下跌0.6%至926億日元。 其中,優衣庫第三季度在日本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5%至1983億日元,運營利潤下降18%至238億日元,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7%(包括網路商店的銷售)。同時,日本優衣庫電商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 17.3%,佔總銷售額的6.2%,主要受益於無鋼圈Bra、男裝快幹九分短褲銷售,以及黃金周、母親節和優衣庫周年慶促銷活動。
兩年來,優衣庫在日本的業績並不顯眼。截至2016年5月31日,迅銷集團2015/16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優衣庫在日本的銷售總額僅增長1.1%,與此同時,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1%。2017年1月優衣庫日本同店銷售下跌2.5%,這一財務數據已經連續下跌6個月。去年2月,優衣庫日本市場同店銷售增長不足1.5%。截至2017年2月底,在日本本土,優衣庫門店總數為792家,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家。
與之相反的,優衣庫海外市場業績不俗,包括大中華地區、韓國、東南亞及大洋洲區表現強勁。2017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增長5.4%至5615億日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1.3%至681億日元。
在東南亞市場,優衣庫推出了結合當地氣候與文化的UT、運動型服裝,女式襯衫與裙裝也獲得了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在表現相對弱勢的美國市場,優衣庫的努力方向是關閉業績不佳的門店,第三季度的經營虧損有所收窄。歐洲方面,由於第三季度期間開設10間新門店令成本上漲,利潤略呈跌勢。截止5月末,優衣庫共在全球有1071家門店,較去年同期多開143家門店。
財報中還指出,由於成本上升迅速,優衣庫中國市場繼續奉行精簡策略,轉向數字營銷減低廣告支出費用,在進行物流評估後分銷成本亦獲得降低,這些都是促進中國市場營業利潤大漲的重要因素。
總體來看,迅銷集團在(截至5月31日)第三季度業績增幅並不理想。與ZARA、H&M等競爭對手相比,優衣庫的業績增速已經明顯落後。
「不務正業」推出智能買手電子屏
當時尚行業在變得越來越快的時候,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卻在慢慢減速,不斷推出層出不窮的新型營銷方式,利用科技提升門店體驗、效率和轉化,對優衣庫這樣的大型服裝公司也越來越重要。不過,這能否成為其未來的增長引擎呢?
優衣庫在不久前推出了一個名為「智能買手」的電子屏。目前「智能買手」已經覆蓋了北京、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多個省市的100家門店,這可不是一塊簡單的廣告屏,當你走近「智能買手」五米範圍內,它便會「say hi」與你打招呼,滑動屏幕,你能瀏覽到店內新品、穿搭建議和優惠信息,甚至還有簡單的互動遊戲。互動屏幕包括「選新品」、「優惠買」、「時尚穿」、「互動玩」四個板塊,顧客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選擇互動,獲取想要的信息。
在測試100家門店後,優衣庫通過數據發現,消費者體驗的互動率比以往廣告、手機端的互動率提高4-5倍,成交轉化率提高15%以上。優衣庫方面表示,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它將推廣到全國所有的優衣庫門店。
不過,根據《好奇心日報》的了解,消費者和店員對它的功能尚不熟悉。據優衣庫門店的店員稱,對「智能買手」感興趣,想來試一試的消費者並不多。在詢問淮海中路旗艦店的一位店員如何使用「智能買手」獲取搭配建議時,店員也表示並不清楚。
優衣庫並不是第一次試水智能化消費。在2015年,它曾在澳大利亞推出了一套名為「Umood」的智能選衣系統,可以根據顧客的情緒來推薦服裝款式和顏色,但因為無法取代傳統試衣功能,這套系統在推行數周后就下線了。
看起來,優衣庫近年來有點「不務正業」,產品質量也出現了「掉鏈子」的情況,「快時尚」服裝幾乎「逢檢必中」。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2017年5月進口工業產品不合格信息」顯示,上萬件進口快時尚服裝存在不合格問題,迅銷集團旗下的優衣庫榜上有名。
尋求突破與改變,這不僅僅是推出「智能買手」電子屏就能解決的。「智能化」也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各大品牌都希望能靠它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不過質量才是品牌制勝的關鍵,而快時尚品牌的通病就是產品質量問題,這是用戶們廣泛的痛點。
優衣庫產品創新的能力在變弱
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工具的快節奏的迭代,社交工具的興起,消費者在變得理性的同時,也變得更加細分、有族群化的特徵,消費者也變得更加個性化。快時尚品牌正在進一步向細分市場發展,市場需求正在發生改變,廉價、同質化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拋棄快時尚品牌的理由。
優衣庫的產品定位於6歲-60歲的消費者,但是現在也需要面臨挑戰,個性化的需求與優衣庫基礎時尚、基本款的產品定位產生矛盾。同時,優衣庫的大企業機制也導致對消費者的感知、反饋反應過慢,最終使其與市場、與消費者的距離拉大。
假如單講性價比和基本款的話,優衣庫簡直是行業的楷模。但如果生活只有基本款的話,那就顯得有些乏味。每個人過的日子都會很像,穿的玩的吃的用的,看來看去都是差不多的樣子,沒有差異化。
現在,全球時尚品牌為了避免未來被消費主力千禧一代邊緣化,開始紛紛實行年輕化舉措,否則它們將很快在激烈競爭中失勢。雖然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年輕化作為下一階段的轉型策略,但大部分品牌仍然處在探索階段。
不過,有一點是十分清晰的,那就是在市場形勢和未來趨勢面前,品牌如果不能儘快升級,就一定會錯過重新取得市場優勢地位的機遇,而優衣庫似乎有漸漸丟掉優勢的跡象。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2015全球最具創新能力企業50強」的名單榜單中,優衣庫母公司迅銷排名第15位,是唯一上榜的服裝零售公司,其它上榜的公司則包括3M、亞馬遜、蘋果、通用電氣、谷歌等。
對於優衣庫來說,創新、技術和性價比才是它吸引年輕人的手段,這個手段也是它可以不時尚,但同樣比H&M、ZARA更為暢銷的道理。但伴隨技術和產品創新變慢,在沒有新的消費需求刺激下,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市場的飽和。
在過去一年,優衣庫沒有推出給消費者帶來驚喜和足以引爆市場的新產品。且存在產品創新滯後的問題,產品的款式與設計幾乎年年雷同,這也是去年優衣庫在日本地區銷售額增幅不高的原因。
在越是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創造了品牌差異化的東西——創新、技術與性價比越是重要,忽視這一點會優衣庫必定陷入平庸。如今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時尚電商平臺正在給以即時響應消費者需求、不斷創造新鮮感的傳統快時尚行業帶來更多挑戰。不論是開發新產品,還是開發新用戶和渠道,這些行業領先公司都在急切、茫然的尋找下一個增長引擎。
而「吃老本」這件事總是比較危險的,創新在任何時候都是拉動增長的最有力武器。如果優衣庫的這個空窗期時間太長,事情向壞的那一方面所發生的連鎖反應,很可能比想像中來得要快,品牌或許會提前進入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