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內蒙古鄂倫春你會想到什麼呢?嘎仙洞遺址了解一下?
在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以北約10千米處,大興安嶺東麓的深山幽谷之中,有一處在當地頗負盛名的遊覽地嘎仙洞。每當夏秋兩季,來自阿里河、加格達寺等地的居民,總要帶上食品飲料來此暢遊。
1980年7月,呼倫貝爾盟文物考古人員在此發現北魏時期的銘文,證明此洞原來就是相傳拓跋鮮卑族祖先所居住的地方。此洞處在約有百米之高的花崗石崖壁上,離地約25米,洞口向西南,洞前綠草如茵,松樺相間,草灘相隔。
幽幽樺林之間,還有一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東流。此洞南北長是92米,東西寬28米,頂高20米,可容納數千人之眾。
洞內發現大量石器、骨器及其他工具,說明在洞內曾有以狩獵為主的原始人類居住過。此外,在洞內15米處的西側石壁上發現443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李敞的祝文石刻,祝文通高70釐米,寬120釐米,分19行,共201字,與史書記載北魏時期李敞奉旨祭奠鮮卑祖先的記載基本相符,由此證明此洞為北魏時期拓跋氏鮮卑族祖居室的遺址,也證明大興安嶺自北魏時起就有鮮卑族人居住。
嘎仙洞為研究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發展史,尤其是鮮卑族的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研究資料。1988年,國務院將此列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赤子語錄:感謝大家耐心的堅持閱讀赤子的文字,記得點讚評論加轉發哦!赤子將會長此以往的給大家更多更好看的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