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謝曉麗 通訊員 李寧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文旅部、省文旅廳,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健全措施,做好假日期間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文旅市場引導管理工作。全市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遵循「限量、預約、錯峰」的原則,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全市文化和旅遊假日市場運行平穩、安全有序。
假日市場平穩有序
假日期間,市文化和旅遊局派出六個督導工作組對全市文化和旅遊市場安全、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工作進行全面督導檢查,各級文化和旅遊執法部門對景區、旅行社、星級酒店、網吧、娛樂場所等各類文化和旅遊經營場所進行拉網式執法檢查,建立問題隱患臺帳,進行銷號管理,共出動執法人員500餘人次,檢查文化和旅遊場所200餘處,其中A級景區44處,現全市開放景區的全覆蓋檢查。有力確保假日文化和旅遊市場的健康、平穩、有序,營造平安祥和的國慶、中秋節日氛圍。
特色產品供給豐富
節假日期間,聊城全市推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和假日旅遊產品,文化遺產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繼續領漲人氣。
一是民俗文化活動供給豐富。中華水上古城舉辦2020「中秋祈福·歡度國慶」非遺系列展演活動;市直院團開展「中秋團圓、喜迎國慶」文化惠民專場演出活動;東昌湖景區舉辦中秋節遊船賞月、垂釣活動;江北水城歡樂小鎮舉辦街舞比賽等演出;摩天輪歡樂城舉辦「國慶中秋喜相逢 快樂團圓歡樂城」系列活動;九州窪月季公園舉辦2020首屆夢幻狂歡節及美食遊樂嘉年華活動;臨清宛園舉辦運河美食節活動;東阿阿膠城·藥王山開展2020年第二屆中國驢肉美食文化節及東阿阿膠「非遺」文化節;陽穀景陽岡獅子樓旅遊區舉辦以「尋打虎足跡,品英雄豪情壯舉」、「體驗宋朝市井,感受水滸風情」為主題的特色民俗活動;高唐縣舉辦第二屆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冠縣在中華第一梨園風景區舉辦第七屆農民文化藝術節活動;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舉辦「情滿中秋·歡度國慶」瘋狂馬戲嘉年華、特色小吃饕餮盛宴、珍奇花卉展銷、暢遊八大主題場館等一系列活動。
二是旅遊精品供給豐富。開展「聊城人遊聊城——引爆十一黃金周」活動,拉動內需。在原來8條精品旅遊線路的基礎上,為「十一黃金周」量身定製了黃河文化遊、運河文化遊、阿膠養生遊、水滸體驗遊、鄉村採摘遊等五大兩日遊產品。其中,黃河文化遊以陽穀、東阿為主,主要有劉鄧大軍渡黃河指揮部、東阿黃河國家森林公園、魚山曹植墓等景區;運河文化遊以東昌府區、臨清、陽穀為主,主要有中華水上古城、臨清宛園、舍利塔、鈔關、陽穀七級碼頭等景區;阿膠養生遊以東阿為主,主要有阿膠世界、東阿阿膠城、藥王山等景區;水滸體驗遊以陽穀、高唐為主,主要有景陽岡獅子樓景區、柴府花園、李逵井等景區;鄉村採摘遊以茌平、莘縣、冠縣為主,主要有茌平棗鄉生態園、莘縣中原現代農業嘉年華、中華第一梨園等景區。另外,我市各景區、景點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滿足廣大市民遊客的精神文化和旅遊休閒需求。
文旅產業加快復甦
假日期間,全市抽樣調查住宿設施8家,9月30日-10月6日晚共接待遊客0.77萬人次,同比增長3.56%,實現營業收入226.3萬元,同比恢復98.33%。抽樣調查旅遊區點22家,10月1日-7日共接待遊客61.41萬人次,同比恢復74.88%,實現營業收入549.55,萬元,同比恢復78.31%。其中,摩天輪歡樂城接待遊客3.38萬人次,同比恢復78%,實現營業收入116.44萬元,同比恢復77%;中國阿膠博物館、東阿阿膠城、藥王山接待遊客2.23萬人次,同比恢復21%,實現營業收入53.1萬元,同比恢復91%;景陽岡
獅子樓景區接待遊客2.11萬人次,同比恢復98%,實現營業收入60萬元,同比恢復80%。開放式景區共接待遊客46.69萬人次,同比恢復85.2%,實現營業收入98.93萬元,同比恢復79.17%。
文明旅遊氛圍濃厚
通過各級新聞媒體以及自媒體平臺發布《國慶中秋雙節文明倡議書》、《國慶中秋假期出遊提醒》等安全提示信息近百條。各旅遊景區布設文明旅遊宣傳牌,配齊配足防疫物資,做好入園防疫檢查,啟動「健康碼」入園機制;A級景區建立預約機制,嚴格控制現場領票、購票遊客數量,科學分流、疏導遊客,防止遊客扎堆入園和聚集;提倡健康文明用餐,推行分流、分桌、公筷公勺「雙筷制」。全市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遵循「限量、預約、錯峰」的原則,各項活動開展有條不紊。截至10月8日15時,未發生旅遊安全事故,未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未發生重大旅遊投訴。
文旅市場呈現新趨勢
數據表明,文化和旅遊消費的信心正在恢復,文旅產業振興的動能開始積聚,旅遊經濟觸底反彈和穩中向好的趨勢仍在繼續。
一是旅遊距離和旅遊產品有新變化。在旅遊距離上, 短途遊、定製遊、本地遊、周邊遊、自駕遊特徵明顯;在旅遊產品上,親子遊、戶外遊、鄉村遊、生態遊、文化遺產遊、民宿遊等低密度、高品質的旅遊產品更受遊客歡迎。如「聊城人遊聊城——引爆十一黃金周」活動受到廣大市民遊客熱捧。
二是紅利疊加,互利共贏是共同的選擇。面對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跨地域、跨行業之間開始抱團取暖。如,聊城市制定了《聊城市地接補貼辦法》,鼓勵旅行社開展團隊遊地接業務;鼓勵、支持市內各縣(市、區)相互結對,互為客源地和目的地,實行門票互通或優惠政策共同制定、共同享有,促進縣域之間在更大範圍內開展旅遊互動交流;通過協調交運集團,開通東阿、陽穀、臨清、城區四條國慶節假期旅遊專線,遊客免費乘車的方式,為團隊遊助力;通過結合山東省「六個一百自駕遊活動」,採取旅行社協會和中石油聊城分公司合作,為自駕遊遊客免費發放價值270元的「六個一百」專屬電子券、加油優惠、免費洗車等方式,鼓勵市民自駕出遊,打通梗阻消費者出遊的"最後一公裡」;聯合招商銀行聊城分行、旅遊景區、文創企業、培訓機構推廣「江北水城文旅聯名卡」,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三是圖文並茂,流量為王宣傳營銷效果好。線上線下相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融合的全媒體矩陣模式宣傳推廣效果更好,備受青睞。如,假日期間,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開展「江北水城 運河古都」頭條大V採風行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旅遊大V、「網紅」主播、知名攝影師齊聚聊城,對在聊城期間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通過現場直播、圖文攻略、短視頻、話題互動等形式展現,受到網友一致好評,在全網收穫超1.43億次傳播量。
四是預約機制,錯峰出行成為新常態。假日期間,更多遊客開始運用網絡、智慧旅遊平臺開展預約旅遊和定製旅遊。全市重點景區客流監測與指揮調度平臺的使用,使聊城市在旅遊數據監控、旅遊人流控制、疏導聚集遊客等方面更為高效便捷。在為遊客提供文旅資訊、出遊服務方面,市文化和旅遊局實現了官網、手機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平臺的信息無縫對接,為遊客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服務體驗,實現「一部手機遊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