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是坡林
在桑浦山揭陽界的大尖峰西面山麓有一個小山村,距揭陽風景區「風門古徑」只不過半公裡之遙,距砲臺鎮區一公裡,這就是我的家鄉——坡林村!當地人稱為「碑(陂)林村」。
我們村三面有青山環抱,有一條小溪環鄉流淌。村的背面是桑浦主峰大尖山蜿蜒下行一山脈——媽祖山,村子裡的房子依照媽祖山的山形地勢而建造,遠看如層樓,一屋更比一屋高。左右有石龜、龍頭諸峰輔衛;近有環鄉山溪,遠有榕江繞堂而過。村子與靠山呈蚌的形狀,鳥瞰如老蚌戲珠格局,頗得桑浦山之靈秀。
坡林村鳥瞰圖
媽祖山為村子裡的神山,當地人稱為「後頭山岒」;也稱「燈盞堆」,因山形圓秀,如倒置燈盞而得名。
媽祖山也為倒地葫蘆之最大山丘,倒地葫蘆由三個小山丘組成,最小的山丘(葫蘆嘴)朝向風門徑古。倒地葫蘆者寓福祿到之意也!
坡青水綠耕讀地,林茂竹修禮義鄉。坡林村,風景秀麗,四時瓜果飄香,雞犬相聞,亦耕亦織,更為如詩如畫;坡林村地靈人傑,為多姓氏聚族而居,和睦相處,民風淳樸,耕讀傳家,人文鼎盛。
上世紀八十年初,揭陽縣文物部門在坡林村後媽祖山上發現了商代古墓葬,我家就住媽祖山麓(後頭寨),當時我還是八、九歲的小孩子,比較好奇,也跟大人們去看熱鬧,但沒看到什麼。長大後翻閱《揭陽文物志》(揭陽博物館出版,1986年,主編張宗儀,張秀清)看到有這樣的記錄。
坡林土坑墓(商代)
P40 「 坡林土坑墓坡林在炮臺區東面桑浦山北麓,後倚群山,西距南北榕江匯合的炮臺鎮3.5公裡,墓區在村後一處海拔50米的山崗頂部,初步發現有跡象的土坑墓五座。」「其中一座墓為淺坑豎穴,墓向310度。墓坑後壁距地表深69公分,前深40公分,兩側有二級與墓坑平行的平臺,左臺高出墓坑底36公分。寬60公分。右臺高出墓坑底15公分,寬60公分。」
到此,我才明白,其實歷史文化、風景名勝並不遙遠,就在身邊,只是我們的識見、心態所限,而未被發現。有關專家認為「坡林土坑墓」是潮汕先民史前活動最古遠的遺址,是文化歷史的見證。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村還傳頌著周朱堅及其胞弟周朱勝等革命志士同國民黨反動派英勇鬥爭的故事,他們為了革命事業,壯烈犧牲……一樁樁一件件,悲壯激越,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在潮汕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他們這種革命英雄氣概、大無畏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後來人。
硯田有谷,耕之有福。新中國成立後,教育文化活動開展得更加紮實有效,村裡書畫燈謎及籃球活動尤其活躍。書畫燈謎人才也不斷湧現,有的在潮汕顯有盛名。如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汕頭中國畫院副院長、政協汕頭市翰墨社社長的魏照濤。出版了《魏照濤畫集》、《湯文選、魏照濤畫集》、《魏照濤山水畫冊》、《魏照濤畫集》(英文版)、《魏照濤水彩畫集》、《魏照濤山水畫集》、《魏照濤異國寫生畫集》等作品集及藝術評論。魏照濤山水畫藝術別具特色的風貌,與他多年的舞臺藝術生涯、與他曾在廣州美術學院研習油畫,與他涉獵戲曲、詩詞,壯遊祖國山川,結交前輩大家,多次出國訪問等有機的聯繫,使他在藝術上有多維的參照,和開放活躍的藝術思維。因此,他融匯中西方的藝術,渾然天成,突破機械運用傳統程序,以放達恣肆、痛快淋漓的風格,以意象的藝術造形和墨彩交輝,傳達著東方藝術的神韻,又具強烈時代精神。
在書畫方面有造詣的還有蔡廷雄老師等;在燈謎方面頗有造詣的陳瑞老師等。我在眾鄉賢的響影下也一直在硯田耕讀,雖無豐碩成果,也有點滴收穫。
上面兩圖為魏照濤作品
坡林村物產豐富,四時瓜果飄香。芒果、芋頭更是名聞遐邇。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坡林芒果以其豐富的營養和甘甜而為吃貨者所嘖嘖稱讚,但有一特點絲多,讓人齒夾留絲(詩);有黃花果與紅花果之分,黃者甜味濃,紅花果味清甜。坡林芋頭鬆柔味甘香,而廣為傳揚。坡林芋頭、坡林芒果與炮臺南糖、炮臺蠔烙、桃山芥藍、石牌紅肉番薯等齊名。
、
坡林盛產的芋頭、芒果成為許多在外創業包括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思鄉之物。我離開家鄉已二十幾年了,每閒坐於問渠書屋之中,提筆凝思,常將家鄉的芋頭、芒果付諸筆端,或詩或畫聊以遣興,或許這是鄉愁!記住如詩如畫的鄉愁!現錄部分「記住鄉愁」題畫詩作為此文之結語。詩云:
坡林芋美味清香,
產自桑山陡壁旁;
耕者辛勤何所得,
換來土產美名揚。
(題畫坡林芋詩)
大尖山麓臥葫蘆,
卜得金星茅屋敷。
山水有情朝福地,
桃山榕水入藍圖。
(揭陽炮臺坡林村感賦)
後擁桑山第一雄,
頭縈瑞靄萬尋紅;
山連蓬島三星照,
嶺麓安居古寨中。
(為坡林後頭寨而賦)
問君何故戀吾廬,
半畝方塘半壁書。
君子修仁修福地,
可耕可讀是山居。
(題坡林山居圖並贈內子)
韓榕 蔡文彬
於問渠書屋記 2016年10月31日
附:作者簡介:
蔡文彬,字之郡,自署韓榕,齋號襄揚軒、問渠書屋;廣東揭陽炮臺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國書畫藝術協會會員、汕頭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問渠書屋創辦人。
出版有《韓榕隸書千字文》、《韓榕臨乙瑛碑》等書法字帖。
書法專著:《書法教參》(與徐樹珍合著);對聯專著:《春聯漫話》;《水墨年華》。
主編:《中國千文書院文庫》叢書、《虎友謎苑(第12期)》(合編)、《桑浦謎苑》(執行主編)、《問渠書屋叢刊》;參與編寫《中華燈謎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