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鈍頭蛇

2021-01-18 X或躍在淵X

這是今年我在粵東記錄的第二十二種蛇類——臺灣鈍頭蛇。


關於臺灣鈍頭蛇和中國鈍頭蛇 Pareas chinensis (Barbour,1912) 的分類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江耀明(2004)認為中國鈍頭蛇是臺灣鈍頭蛇的次定同物異名。Guo et al.(2011) 基於採集自四川(寶興和天全)和臺灣樣品的分子證據認為臺灣鈍頭蛇和中國鈍頭蛇均為有效種。目前普遍採納的分類觀點是臺灣鈍頭蛇只分布於臺灣,中國鈍頭蛇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包括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和香港。但基於形態和分子證據的研究,我們認為中國東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的居群更近於臺灣鈍頭蛇,而非中國鈍頭蛇。此處,暫將其定為臺灣鈍頭蛇。


臺灣鈍頭蛇(Pareas formosensis),鈍頭蛇科鈍頭蛇屬。無毒。在國內,分布於臺灣、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棲息於低海拔的山區森林、灌叢和潮溼的農田中。主要以蝸牛等軟體動物為食。夜行性樹棲蛇類。卵生。


臺灣鈍頭蛇的性格溫順,動作遲緩。這是一種以蝸牛等軟體動物為主食的蛇類,對於動作速度的要求那是相當的低啊。


臺灣鈍頭蛇萌萌的小嘴和暴突的紅棕色雙眼,辨識度非常高。


↑↓ 臺灣鈍頭蛇吐舌的頻率非常高。


↑↓ 臺灣鈍頭蛇的頭部略呈四方形,相當的好認。


臺灣鈍頭蛇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公眾號圖文均屬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往期精彩回顧:



粵東山行之田間地頭

潮汕地區最珍稀野生蘭科植物之一——紫紋兜蘭

二郎神——紫灰錦蛇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一——叉尾鬥魚

巨無霸——緬甸蟒

亞洲一哥——銀環蛇

粵東野生建蘭盛開實錄

粵東野生蘭科植物全記錄(2020年53種)

普寧蘭花谷

粵東黃楊谷

粵東蘭花谷記

鳳凰山中鳳凰遊

五經富龍山魚跳

小水潭遊記

粵東出發——摩旅環遊中國全記錄

獨行摩旅西藏全記錄


愛自然,愛生活

關注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粵東本土物種記錄者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粵東夜行山野之臺灣鈍頭蛇
    共計偶遇:螳螂若干、竹節蟲若干、臺灣鈍頭蛇若干、繁花林蛇若干、白唇竹葉青若干、不知名蛇屍若干。↑ 螳螂↑↓ 臺灣鈍頭蛇臺灣鈍頭蛇(Pareas formosensis),鈍頭蛇科鈍頭蛇屬。無毒。在國內,分布於臺灣、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棲息於低海拔的山區森林、灌叢和潮溼的農田中。主要以蝸牛等軟體動物為食。夜行性樹棲蛇類。卵生。
  • 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新種鈍頭蛇(圖)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宣布,發現世界新種「泰雅鈍頭蛇」,近日刊登在英國發行的國際期刊《動物文稿》(Zoological Scripta),是首次由島內民眾發現的特有蛇種。據報導,學界本以為臺灣地區只有一種鈍頭蛇,但臺師大透過鈍頭蛇愛吃的食物種類進一步分辨,發現原來鈍頭蛇有3種,這次新發現的是愛吃蝸牛的泰雅鈍頭蛇,是繼84年前日本學者發現命名「駒井氏鈍頭蛇」後,首次由島內民眾發表臺灣地區特有蛇種
  • 臺灣鈍頭蛇和鳥西施都成了「新杭州人」
    結果很令人驚喜:數十種新物種被發現在杭州「安家」,這些「新杭州人」裡還頗有幾位大咖——臺灣鈍頭蛇居然不知何時流竄到了杭州安家;鳥中「西施」仙八色鶇等五種國家二級珍稀鳥類在杭悄悄築巢。  寶島的鈍頭蛇  半夜尋水被查了戶口  通過動物資源調查,在已調查區域現已記錄兩棲爬行動物38種,隸屬4目15科。杭州新記錄爬行類動物為臺灣鈍頭蛇,為近十年杭州爬行動物唯一新發現。
  • 臺灣小頭蛇( Oligodon formosanus)的咬傷與飼養
    (我覺得這個應該叫小頭蛇咬傷記!真是太慘烈了。。)
  • 幾種蛇
    金環蛇、銀環蛇、白唇竹葉青、舟山眼鏡蛇、橫紋翠青蛇、赤鏈蛇、側條後稜蛇、繁花林蛇、橫紋鈍頭蛇、福建華珊瑚蛇、細白環蛇、棕脊蛇、黑脊蛇、草腹鏈蛇、紅脖頸槽蛇、臺灣小頭蛇、黑線烏梢蛇、鉤盲蛇、滑鼠蛇、黃斑漁遊蛇、鈍尾兩頭蛇、尚無中文學名的脊蛇;目前我見過的野生蛇類有22種,後面四種便是今年首次拍攝記錄到的。
  • 喜歡吃蝸牛的蛇?你知道嗎,帶你了解了解這類蛇
    橫紋鈍頭蛇,為遊蛇科鈍頭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中南半島、泰國、緬甸、馬來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香港、海南等地,常見於低海拔地區或山區。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8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泰國。遊蛇科鈍頭蛇屬小型蛇類。無毒,體表以灰色為主,間有斑紋。主要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橫紋鈍頭蛇 性情比較溫順,膽子比較小,所以還是有太多人把它當做寵物,但是它的飼養難度偏中,需要注意的是飼養容器的溼度以及保持整個容器的通風,並且它的食量比較大,所以要多囤食物。
  • 諸暨多次驚現兩頭蛇!2個頭的蛇!就在這個最神秘的村子裡!
    的蛇?那該從哪一頭拉便便?跑題了~~高清無碼大圖在下方。今天下午2點多,浬浦村民餘先生和廊下村的一位村民在下山途中遇到了2條兩頭蛇。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有兩個差不多大小的腦袋。餘先生告訴記者,就在下山的水泥路上,兩條蛇的距離相隔不過四五米,一條長二三十釐米,還有一條只有十幾釐米,都已經曬成蛇幹了。今年6月份,也是在這條路上,他還碰到過活的兩頭蛇。其實這個蛇,不是真正的兩個頭,在精神上嚇唬你而已。
  • 村民挖出罕見「兩頭蛇」 最初以為是大蚯蚓
    他細看才發現「大蚯蚓」原來是蛇,蛇身兩端都有「頭」,其中一個頭還不時吐出信子,這可把他嚇了一跳。[發現]10多條「大蚯蚓」扭成一團,都有兩個「頭」前日上午10時多,唐頂紅在自家田裡挖土。半個小時後,他挖出一個約半米深的土坑,突然翻出10多條扭成一團的「大蚯蚓」,每條大約有筷子粗細,長度約為12釐米。
  • 震驚世界的七頭蛇和五頭蛇罕見圖片
    不過,馬來西亞最近驚傳出現七個頭的眼鏡蛇,3名青年看到後嚇得魂飛魄散,其中兩人還發燒病倒。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事情發生在甘榜峨朗的第馬打蘇水壩,當時3名少年正在垂釣,忽然發現草叢有東西竄出,仔細一看竟然是只有七個頭的眼鏡蛇。他們嚇得魂飛魄散,其中一人鼓起勇氣拿起手機拍攝,另外兩人則因受驚過度,回家後發燒病倒。對此,有網友直呼:「不錯耶!真勇敢!」
  • 盤點全球十大最奇特的劇毒蛇
    3.飛蛇全長約1公尺。體呈淡綠色,軀體鱗片上具有黑色邊線及中心線。頭背則有幾條黃綠色橫紋。屬後牙型蛇類,因而具有輕微的毒性。6.琉球鈍頭蛇琉球鈍頭蛇是蛇亞目新蛇科鈍頭蛇屬下的一個蛇種,主要以蝸牛為食。此類蛇是日本的特有種。
  • 家中驚現一條蛇 原是無毒小頭蛇
    家中驚現一條蛇 原是無毒小頭蛇 2014/06/25 09:17 來源:瑞安日報 瀏覽:5347
  • 又到了蛇出沒的季節 別吃它別惹它 這樣做最保險
    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福建竹葉青蛇,銀環蛇,舟山眼鏡蛇,福建華珊瑚蛇、中華珊瑚蛇。△重慶有哪些無毒蛇?鉤盲蛇;黑脊蛇,鏽鏈腹鏈蛇、麗紋腹鏈蛇、棕黑腹鏈蛇,絞花林蛇,鈍尾兩頭蛇,翠青蛇,黃鏈蛇、赤鏈蛇,雙斑錦蛇、王錦蛇(菜花蛇),玉斑麗蛇,紅紋滯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綠蛇,中國水蛇,雙全白環蛇、黑背白環蛇,中國小頭蛇、龍勝小頭蛇、寧陝小頭蛇,山溪後稜蛇,平鱗鈍頭蛇,福建頸斑蛇,大眼斜鱗蛇,滑鼠蛇,湖北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黑頭劍蛇,環紋華遊蛇、赤鏈華遊蛇、烏華遊蛇
  • 莽山,蛇博士,莽山烙鐵頭
    莽山,蛇博士,莽山烙鐵頭喬志峰參加南方衛視組織的#中華旅遊名博郴州行#活動,9月5日來到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的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 世界名蛇大全【有圖】膽小勿入
    變色蛇    魔鬼蛇    莽山烙鐵頭    世界上最長的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    鈍尾兩頭蛇
  • 蛇行都市:生活在深圳的蛇有40種 遇到毒蛇請遠離它
    蝮蛇是一種本地比較常見的蛇類,頭略呈三角形,體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體側各有深褐色圓形斑紋一行,又叫草上飛。它們幾乎不挑食,鼠、蛙、蜥蜴,以及鳥類都是它們的盤中餐。與它的同類眼鏡王蛇相比,蝮蛇在野外生存的不多,它們更喜歡活躍在公園和小區花園附近。它們棲息在石頭上、草地裡或者樹叢中,以45度的憂傷姿勢靜止仰望天空,一旦有獵物出現在視野裡,它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捕食。
  • 世界名蛇大全 【有圖】 膽小勿入
    變色蛇魔鬼蛇莽山烙鐵頭世界上最長的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鈍尾兩頭蛇
  • 雙頭蛇、五頭蛇等罕見的蛇形雕塑,你敢看嗎?
    比如蛇這種動物的雕塑,栩栩如生的蛇形雕塑,膽小的人往往看了會感到害怕,因此,關於蛇的雕塑作品比較少見。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組蛇形雕塑,膽小的夥伴欣賞請謹慎!2、五頭蛇雕塑五頭蛇是一種傳說中具有五個蛇頭的神秘生物,至今無法證實其是否真實存在。
  • 新北市蛇出沒頻繁 消防員捕蛇忙昏頭(圖)
    (陳俊雄攝)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2012年是蛇年,蛇類出沒也較往年頻繁,臺灣新北市消防局統計,除了一二月也有捕蛇勤務外,往年7月開始的捕蛇旺季,也悄悄挪移到4月,連文化局鄰近水邊、山區的四大博物館,也都傳出有蛇類出沒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