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全面爆發之後,美國總統川普的出鏡率可能是最高的,他們依舊以世界領導者自居,掌握著充分話語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川普不僅沒能在疫情中領導世界,也沒能控制好美國國內疫情發展。正當中國村長硬核隔離之時,他們卻只是想著把「責任」推給別人,但感染人數不會有假,死亡人數更是令人心痛。或許是背負了巨大壓力,又或許是美國人天生的幽默細胞,川普在公開場合的發言總是顯得「特沒譜」。日前,他聲稱:美國已經在2020年1月11日就開始研發新冠疫苗了,時間比美國最早的病例還要早。如此言論迅速引發全球範圍內的大討論,也再次令公眾抱怨升級,大家不禁問:兩個月的時間,管理者究竟在幹什麼?美國大巴車司機聚集起來鳴笛抗疫,要求管理者給出合理解釋卻被總統解讀為:這是愛的信號,這是美妙的笛聲。
相比之下,印度領導人雖然足夠低調,但人們依舊擔心,他們會成為新冠疫情最大的黑洞。要知道,中國在抗疫期間,有強大的口罩生產線,要求人們要勤洗手、多通風、減少聚集。這些措施在印度很難實現,他們習慣了用手抓飯,口罩的產能也非常得不理想,更關鍵的是,印度人口基數僅次於中國,且缺乏檢測設備,隨時有可能瘋狂爆發。
硬核日本,他們靠什麼快速控制疫情?
在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之時,日本可以說是第一批「中招」的國家。著名的鑽石公主號遊輪,至今都令人感受到窒息般的恐怖,他們花費數周的時間才處理完畢。在遊客登陸以後,日本管理者又因「保護隱私」而未對其進行隔離,大家狂商場、吃壽司、看櫻花……顯然,這些神操作源於「漠視病毒」,但當疫情快速蔓延時,良好的生活習慣,令日本受益良多。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播放了大量關於日本抗疫的進程,給人一種清晰的感覺:日本有可能先於美國、歐洲和印度控制住疫情。
首先,日本人在平常的時候,就有戴口罩的習慣。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人容易罹患「花粉症」。相關數據統計,日本全國現在有25%的人患有花粉症,並且還在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加。而對抗花粉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佩戴口罩以及防護面具,這也恰恰是新冠防疫中最簡單、有效的措施。正因為貨源充足,中國爆發疫情之後,日本能快速支援口罩,並配寄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後來,中國控制住疫情之後,則以十倍數量的口罩回報日本,同樣寄語: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此外,從臉型來看,同屬於黃種人的日本公民戴口罩並不會引發不適。歐美人則比較尷尬,因為他們的鼻子比較大,帶上口罩非常不舒服。筆者有一位朋友移民德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現有的口罩設計並適用於歐美人種,太憋屈了。況且,歐洲人一向崇尚自由,並且有類似《反蒙面法》之類的規定,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美抗擊疫情的效果。
其次,日本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國家,他們飲食清淡,以海鮮、魚類為主,是肥胖率最低的國家。加之,日本非常崇尚用餐禮儀,他們基本上不會出現嘈雜的大規模聚餐,也不會和哈爾濱、吉林一樣遍地是澡堂子。日本人吃飯、說話都是遠離對方的,喜歡鞠躬,而非握手和擁抱。這些傳統的社交禮儀,在不知不覺中協助日本快速控制住疫情。
相信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公民隨時都在賣力地清洗自己,他們之於「清潔」簡直到了迷戀的地步,大家都有各自的一些潔癖:平時逛街、購物都會隨身攜帶垃圾袋,把不可避免的廢物帶回自己家處理;大巴車司機停車之後,最喜歡拿出抹布來清晰自己的輪胎。總的來說,日本人瘦且長壽,和飲食、環境、醫療系統都有著很大關係。
世界格局,會因疫情而大規模改變嗎?
中國在三月份的時候開始陸續復工,截止到現在陸續開學,這些決策都是建立在「低風險、低概率傳播」的基礎上。針對潛在的高風險區域,如東北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又號召大家立即進入戰時準備狀態;昔日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武漢,則開展「全民核酸檢測」的十日大會戰…如此種種表現, 給全世界都樹立了榜樣。歐美國家嘴上不服氣,但心裡勢必會對中國的執行力產生敬畏,而一些聰明的企業家,會清晰地感覺到:把投資砸向中國,可能是未來最好的選擇之一。自此世界格局,有望逐步改變。
如前文所述,川普在本次新冠疫情中,表現拙劣。儘管他可以用幽默、強勢、迴避的方式推卸責任,但這會讓一些模稜兩可的投資者失去信心。
最令人尷尬的是,強大的歐美國家、科技勝地到如今也沒有出現「控制住疫情」的曙光,而在家裡憋了兩個月之後,歐美人又要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綜合考慮,歐美管理者大概率會逐步開放城市,否則,病毒沒有消滅他們,信用卡卻把他們消滅了。這就意味著,全球特別是歐美國家,需要做好「同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群體免疫」。在如此背景下,貿易往來、產品技術擴散、文化交流都會陷入停滯,畢竟,中國、日本在抗擊疫情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是不會放任歐美再跑來「搗亂」的。或許,我們真要規劃「丟掉歐美訂單」之後的出路了。
另外,新冠疫情會再次引發社會管理者制度的大討論。民主和集中權力都有自己的鮮明特點,更沒有對錯之分。大家都是希望通過持續地完善、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來找到最適合的社會制度。當然,面對突發事件的執行力,將會成為全球公認的核心素質。(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