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控制疫情為什麼完勝美國、歐洲和印度?

2020-12-24 康斯坦丁

在新冠疫情全面爆發之後,美國總統川普的出鏡率可能是最高的,他們依舊以世界領導者自居,掌握著充分話語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川普不僅沒能在疫情中領導世界,也沒能控制好美國國內疫情發展。正當中國村長硬核隔離之時,他們卻只是想著把「責任」推給別人,但感染人數不會有假,死亡人數更是令人心痛。或許是背負了巨大壓力,又或許是美國人天生的幽默細胞,川普在公開場合的發言總是顯得「特沒譜」。日前,他聲稱:美國已經在2020年1月11日就開始研發新冠疫苗了,時間比美國最早的病例還要早。如此言論迅速引發全球範圍內的大討論,也再次令公眾抱怨升級,大家不禁問:兩個月的時間,管理者究竟在幹什麼?美國大巴車司機聚集起來鳴笛抗疫,要求管理者給出合理解釋卻被總統解讀為:這是愛的信號,這是美妙的笛聲。

相比之下,印度領導人雖然足夠低調,但人們依舊擔心,他們會成為新冠疫情最大的黑洞。要知道,中國在抗疫期間,有強大的口罩生產線,要求人們要勤洗手、多通風、減少聚集。這些措施在印度很難實現,他們習慣了用手抓飯,口罩的產能也非常得不理想,更關鍵的是,印度人口基數僅次於中國,且缺乏檢測設備,隨時有可能瘋狂爆發。

硬核日本,他們靠什麼快速控制疫情?

在新冠疫情向全球蔓延之時,日本可以說是第一批「中招」的國家。著名的鑽石公主號遊輪,至今都令人感受到窒息般的恐怖,他們花費數周的時間才處理完畢。在遊客登陸以後,日本管理者又因「保護隱私」而未對其進行隔離,大家狂商場、吃壽司、看櫻花……顯然,這些神操作源於「漠視病毒」,但當疫情快速蔓延時,良好的生活習慣,令日本受益良多。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播放了大量關於日本抗疫的進程,給人一種清晰的感覺:日本有可能先於美國、歐洲和印度控制住疫情。

首先,日本人在平常的時候,就有戴口罩的習慣。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人容易罹患「花粉症」。相關數據統計,日本全國現在有25%的人患有花粉症,並且還在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加。而對抗花粉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佩戴口罩以及防護面具,這也恰恰是新冠防疫中最簡單、有效的措施。正因為貨源充足,中國爆發疫情之後,日本能快速支援口罩,並配寄語: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後來,中國控制住疫情之後,則以十倍數量的口罩回報日本,同樣寄語: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此外,從臉型來看,同屬於黃種人的日本公民戴口罩並不會引發不適。歐美人則比較尷尬,因為他們的鼻子比較大,帶上口罩非常不舒服。筆者有一位朋友移民德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現有的口罩設計並適用於歐美人種,太憋屈了。況且,歐洲人一向崇尚自由,並且有類似《反蒙面法》之類的規定,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美抗擊疫情的效果。

其次,日本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國家,他們飲食清淡,以海鮮、魚類為主,是肥胖率最低的國家。加之,日本非常崇尚用餐禮儀,他們基本上不會出現嘈雜的大規模聚餐,也不會和哈爾濱、吉林一樣遍地是澡堂子。日本人吃飯、說話都是遠離對方的,喜歡鞠躬,而非握手和擁抱。這些傳統的社交禮儀,在不知不覺中協助日本快速控制住疫情。

相信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公民隨時都在賣力地清洗自己,他們之於「清潔」簡直到了迷戀的地步,大家都有各自的一些潔癖:平時逛街、購物都會隨身攜帶垃圾袋,把不可避免的廢物帶回自己家處理;大巴車司機停車之後,最喜歡拿出抹布來清晰自己的輪胎。總的來說,日本人瘦且長壽,和飲食、環境、醫療系統都有著很大關係。

世界格局,會因疫情而大規模改變嗎?

中國在三月份的時候開始陸續復工,截止到現在陸續開學,這些決策都是建立在「低風險、低概率傳播」的基礎上。針對潛在的高風險區域,如東北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又號召大家立即進入戰時準備狀態;昔日疫情最嚴重的城市武漢,則開展「全民核酸檢測」的十日大會戰…如此種種表現, 給全世界都樹立了榜樣。歐美國家嘴上不服氣,但心裡勢必會對中國的執行力產生敬畏,而一些聰明的企業家,會清晰地感覺到:把投資砸向中國,可能是未來最好的選擇之一。自此世界格局,有望逐步改變。

如前文所述,川普在本次新冠疫情中,表現拙劣。儘管他可以用幽默、強勢、迴避的方式推卸責任,但這會讓一些模稜兩可的投資者失去信心。

最令人尷尬的是,強大的歐美國家、科技勝地到如今也沒有出現「控制住疫情」的曙光,而在家裡憋了兩個月之後,歐美人又要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綜合考慮,歐美管理者大概率會逐步開放城市,否則,病毒沒有消滅他們,信用卡卻把他們消滅了。這就意味著,全球特別是歐美國家,需要做好「同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群體免疫」。在如此背景下,貿易往來、產品技術擴散、文化交流都會陷入停滯,畢竟,中國、日本在抗擊疫情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是不會放任歐美再跑來「搗亂」的。或許,我們真要規劃「丟掉歐美訂單」之後的出路了。

另外,新冠疫情會再次引發社會管理者制度的大討論。民主和集中權力都有自己的鮮明特點,更沒有對錯之分。大家都是希望通過持續地完善、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來找到最適合的社會制度。當然,面對突發事件的執行力,將會成為全球公認的核心素質。(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無法控制,新增連續超越美國,印度疫情太嚴重
    【千古浪】印度的疫情應對如今看起來沒有起到太大的效果,經過連續幾個月的奮戰,印度疫情不僅未能得到控制,反而呈現「燎原之勢」。此前,外界對印度的疫情應對是態度複雜的,一部分人認為印度會很快控制住疫情的傳播,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印度會發生「內爆」。如今來看,印度疫情確實已經印證了持著「內爆」觀點人員的看法。而印度在第一波疫情來襲時候「斬草除根」的霹靂手段,確實讓人們對印度充滿了期待。
  • 美國要完了?為什麼疫情和暴動還是整不死美國
    本文分文以下幾個部分:一、美國為什麼不害怕失業率和死亡率,戰後的75年,美國經歷了什麼;二、美國究竟是什麼?三、為什麼美國可以去工業化?為什麼疫情可以幫助美國?二戰結束後,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坦克飛機,理論上這些工廠的工人都要失業,可是上個世界的中心歐洲成為了戰爭廢墟,一片狼藉。而放眼全球,美國工業品和消費品沒有了競爭對手。美國發動馬歇爾計劃的同時,將美國產品銷往全球,而歐洲拿了美援,除了重振工業,就是買美國的各種商品....
  • 印度典型的髒亂差,為什麼很少爆發疫情?中國與印度的區別
    關於「印度為什麼很少爆發疫情」這個話題,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偽命題。是我們對印度的歷史與自然環境不了解,而形成的一個錯覺。事實上,印度不是疫情少了,而是太多了。正因為印度的微生物比較多,所以,才限制了印度社會的發展,導致印度文明長期落後於中國文明和歐洲文明,當然,這裡的「落後」,特指經濟發展水平。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
  • 美國疫情爆棚政策不穩,赴英國和日本留學生暴增!
    全國各地的疫情被快刀斬亂麻似的控制住了,學生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馬上就要回歸正軌了。近日,國外的學校有些也已經複課,至少也在籌備複課了。在疫情逐漸常態化的當下,準留學生們都在選擇哪些國家作為自己未來幾年的目的地呢?
  • 日本和新加坡的疫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歐洲為啥不去學習一下?
    自一月末新冠疫情爆發後,除我國以外,日本和新加坡是第一波受到衝擊的國家。但是到了今天,日本和新加坡的疫情都被控制住了,反而是歐美的疫情日趨嚴重。自從疫情爆發之後,日本政府對於新冠疫情的檢測一直非常消極,如果不是出現特別嚴重的症狀,日本的防疫站根本不可能去給患者做檢測。(日本政府早已放棄對輕症患者的檢測了)到目前為止,日本一共才檢測了1萬多例,這個數字看似很多,但其實完全不值一提。相比之下,韓國的檢測量已經是日本的十幾倍了,所以日本的數據沒啥參考意義。至於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對疫情的控制確實非常好。
  • 新加坡和日本對疫情的控制非常得力,歐洲為啥不去學習借鑑一下?
    自新冠疫情爆以來,除我國以外,日本和新加坡是第一波受到衝擊的國家。但是到了今天,日本和新加坡的疫情都被控制住了,反而是歐美國家的疫情日趨嚴重。自從疫情爆發之後,日本政府對於新冠疫情的檢測一直非常消極,如果不是出現特別嚴重的症狀,日本的防疫站根本不可能去給患者做檢測。
  • 同樣是大國崛起,美國為啥不去圍堵日本德國和印度?
    其實美國也不願意看到德日崛起,只是由於戰爭沒有波及到美國本土,美國老百姓都不願意捲入其中,直到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才正式參戰。 美國參加二戰的目的就是為了暴揍德國和日本,因為德國和日本的侵略行為嚴重損害了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利益,所以美國絕不會忍,必須胖揍這兩位。
  • 疫情當前,中國人的兩個好習慣完勝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人!
    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席捲全球。很多國家還在飽受威脅,尤其是美國,現在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20萬,死亡人數也在10萬逼近,不僅讓美國人擔心,也引發了全球的擔憂,疫情一天控制不住,世界就一天不得安寧。最近,美國方面在尚未控制住疫情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竟然打算重啟經濟,不由得讓人捏一把汗。這樣會不會讓美國的疫情更加嚴重?確診和死亡病例再創新高。
  • ...日」:美國死亡人數逼近40萬 日本首相決心控制疫情舉辦東京奧運會
    財聯社(上海,編輯吳斌)訊,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月18日23時22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上升至95,155,602例,其中死亡病例達到2,033,072例。(全球疫情概覽,來源: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美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持續維持在20萬附近。
  • 美國又暴發,川普仍搞萬聖節活動!白宮:不會控制疫情!歐洲告急...
    福布斯網站稱,「儘管目前的Covid-19流感大流行已導致22萬美國人死亡,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本周末將在白宮舉辦萬聖節活動,而許多州已經完全取消了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開展低風險活動,如南瓜雕刻,一個與你同住的人的電影之夜和一個虛擬服裝競賽,美國許多州已經完全取消了萬聖節活動。
  • 美國又暴發 川普仍搞萬聖節活動!白宮:不會控制疫情!歐洲告急...
    福布斯網站稱,「儘管目前的Covid-19流感大流行已導致22萬美國人死亡,但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本周末將在白宮舉辦萬聖節活動,而許多州已經完全取消了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開展低風險活動,如南瓜雕刻,一個與你同住的人的電影之夜和一個虛擬服裝競賽,美國許多州已經完全取消了萬聖節活動。
  • 日本對疫情得到控制的國家,放寬入境條件,為何有越南沒我國?
    因此,在全球疫情有所緩和後,一些國家開始對入境國進行了放寬,但放寬的國家大都是疫情控制比較好的國家,對於疫情嚴重的國家,很多國家控制很嚴,比如美國和印度。我國在疫情控制後,也對一些疫情防控好的國家實施放寬條件。比如我國對德國、韓國人的入境實施了放寬,這些人員主要是在華工作的企業人員。
  • 美國4州單日死亡病例數創新高 印度最大貧民窟暴發疫情
    (抗擊新冠肺炎)美國4州單日死亡病例數創新高 印度最大貧民窟暴發疫情中新社北京7月30日電 綜合消息: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9日10時(北京時間29日16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15127例,達到1655828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5274例,達到656093
  • 全球疫情走向將如何?鍾南山:這取決於歐洲和美洲政府的態度
    經過一些教訓以後,歐洲比較重視的一個核心就是距離,不管是封城、居家或是保持距離,這都是很重要的減少互相感染的措施。現在美國以每天2萬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們都很擔心。地球上的200多個國家,缺哪一個都不行。任何一個國家大暴發,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寧,也不可能控制。所以需要政府共同行動。目前關鍵的問題還是遏制與減少感染。
  • 疫情之下:歐洲多個市場開始恢復 土耳其、印度、墨西哥等疫情加重...
    雖然光伏行業的分析機構普遍不看好二季度的新增裝機量,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光伏市場確實受疫情影響深遠,不確定性增加,但是光伏們採訪了多家組件和逆變器製造商後了解到,業內人士普遍對歐洲市場給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認為疫情如果下半年好轉後會有加速安裝的可能,同時,國內市場和日韓的情況較好,可以支撐二季度的部分出貨量。
  • 上半年各國GDP:美國穩居第一,中日緊跟其後,印度被英國反超
    從上半年各國GDP排名來看,美國依然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日本緊跟其後,印度排名下滑,被英國反超;韓國排名「三連升」,俄羅斯排名下降。 日本GDP穩居世界第三
  • ...歐洲大部分國家的第二波、美國的第三波以及印度和南美的第一波...
    【全球疫情進入最嚴重第四波】據《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似乎已進入第四波、同時也是(迄今)最嚴重的一波。最近感染病例猛增是歐洲大部分國家的第二波、美國的第三波以及印度和南美的第一波疫情的尾聲推波助瀾所致。報導還指出,印度仍是目前每日病例軌跡最糟糕的國家。
  • 美國眾議院舉行疫情聽證會 福奇:美國防控疫情比歐洲國家差很多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出席美國眾議院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急需全國計劃」的聽證會。在聽證會上,福奇坦言,歐洲國家在全國範圍的疫情防控上,比美國做得更好。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美國眾議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委員會主席 克萊伯恩:你能否解釋下,為什麼歐洲能夠大體控制住疫情,而美國每天新增病例卻還在不斷增長?
  • 新冠病毒全球「開花」,連美國都沒能逃過,為什麼在印度偃旗息鼓
    自新冠病毒蔓延以來,從湖北武漢,到全國上下,再肆虐美國、日本、俄羅斯、歐洲國家等等幾乎蔓延全球,難以倖免。而除了我國及時實施管控,從而疫情問題控制得當外,很多其他國家都由於不及時不嚴格的控制導致疫情反覆,直至失控。而這些不重視疫情導致難以控制的國家並不在少數,包括地域龐大的美國、土地狹窄的韓國,似乎疫情的嚴重失控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 19世紀中期,日本沒有受到歐洲的控制,都是因為長崎
    在19世紀中期,歐洲的軍隊可能已經證明了它在技術方面相對於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優勢,但日本仍然是一個幾乎完全沒有受到歐洲控制的國家。從米國軍艦1853年耀武揚威地來到日本後,日本統一開放了對外貿易,但仍或多或少掌握著一定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