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朝的李元霸你一定不陌生,他是《隋唐演義》中的「第一好漢」,《演義》中說李元霸有一次雨中行軍,遇雷聲震震,他舉錘罵天,被雷劈死。歷史上的李元霸英年早逝,只活到了16歲,被唐高祖李淵追封為衛王,可見演義多有杜撰
然而被譽為「正史之首」的《史記》也記載了一個「不敬上天,被雷劈死」的人物,這個人還是商朝的君王,這種不合常理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在一代君王身上嗎?其中又是否含有隱情?且隨編者一同探討此事。
侮辱神靈 引弓射天 雷擊而死
商王武乙,庚丁之子,是商高宗武丁的五世孫,商朝第27代君主,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獵於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
即商王武丁治理國家不遵守相應的道理,他派人製作木偶人,稱其為天神,和這個木偶人賭博,讓屬下之人代替木人行動。「天神」贏不了武丁,武丁就侮辱它。他還命人製作皮囊,在裡面盛滿血,將皮囊高高掛起,仰頭朝它射箭,稱為「射天」。在做了這些事後,有一次武乙到黃河與渭水之間狩獵,天上突然打雷,將武乙劈死了。
真實性探討
關於武乙不敬上天、被雷劈死的事情其實多本史書都有記載,如《史記》、《後漢書》,而《古本竹書紀年》並沒有此事記載。其中《後漢書》成書晚於兩者,應是取《史記》之言,不足為憑,這樣來看,商王武乙被雷劈死的事情就有待商榷了。
根據考古專家對殷墟甲骨文字的分析,武乙作為商代後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商代崇尚鬼神之說,國家有巫、卜、史、祝等神職人員,這些人勢力很大,國家政事不論大小,都要徵得他們的同意,如果他們不同意,即使其它統治者同意了,事情還是不好辦,這是因為他們要卜問的是天帝,君主不能不理。
根據史料分析,雖然百姓們愛好鬼神之事,但因為巫師等人權力過大,統治者和國家管理者對他們並不友好。商代前中期,商王或許是因為需要上天保護商朝統治的原因,還是對這些神職人員充滿敬意的,但負責治理國家的政務官卻經常表達對鬼神之事的不滿。
僅據《史記》記載,國家最高政務官相國伊尹、伊陟都曾勸諫過君王,要休整德行,不要迷信鬼神,商太子祖己也曾勸諫過父親武丁(後來早死未能登位)。
到了商代後期,權力更多地集中到君王手裡,這種情況下,借天意指導朝政的巫人就更加的礙眼了;或許是這個原因商王武乙終於下定決心削弱神權,引弓射天不過是削弱天神權威的一種方式罷了。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武乙常常帶兵徵討不服從商朝統治的蠻夷,試圖再度使商朝復興,從這點來看,他或許暴虐,但不至於無道;關於商王武乙的死因,從武乙晚年經常用兵於渭水流域的史料來分析,他可能死於徵伐周邊部落的戰鬥中,有一些學者認為,「被雷劈死」的說法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師們編造出來貶低武乙的,筆者認為更加靠譜。
至於《史書》的記載,可能是由於商代距離漢代太過久遠,沒有史料留存,司馬遷根據傳說寫了武丁的生平,可見歷史是要從多方面分析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