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一場因韓日貿易摩擦而引發的「抵制日貨」活動正愈演愈烈。
韓國民調機構「真實測量儀」18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54.6%的韓國人正參與抵制日貨行動,與一周前民調結果相比增加了6.6個百分點。另外,「今後有意參與」的人佔到將近三分之二。
7月18日,韓國世宗市民間團體在一家日本連鎖企業店鋪門前舉行抗議活動。
韓國網上「抵制日貨風」來勢兇猛
這場抵制日貨活動在韓國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上異常兇猛。
有網友7月11日創建網絡社區「NoNo Japan(對日本說不)」,號召大家在網站上曝光日本商品,同時提供對這些日本商品的替代選項。這一網站一經設立,便在韓國各大搜尋引擎中列入熱搜榜前列。截止到18日,網站上羅列的日本商品已經超過60種。由於訪客過多,網站一度崩潰。
「我覺得,與告訴大家什麼是需要抵制的日貨相比,提供替代產品更加重要,」社區設立者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說。
NoNo Japan網站截圖
韓國最大的日本旅遊信息網上交流社區「日本旅行者俱樂部」17日宣布暫停更新,以示支援抵制。
這一社區2003年建立,目前有130萬會員。「社區暫時中止,」運營者說,「作為這一日本旅遊交流平臺的運營者,我希望用自己對抵制活動的支持,傳遞一個明確信號。」
另外,在網上推薦日本旅遊的韓國明星,以及介紹日本美食等內容的「網紅」,都遭到了網友的批評甚至責罵。
除線上外,韓國民眾還多次在日本駐韓使館或知名日本企業在韓店鋪和辦公地外舉行集會抗議,呼籲抵制日貨。
7月18日,韓國全州市一家超市張貼了「不銷售日本商品」的海報。
日貨銷量明顯下降
仁川市多家中小企業聯合團體17日宣布,將在店鋪內下架日本商品,這些團體覆蓋大約1700家企業。此前,韓國大約3000家中小企業已經宣布下架日貨。一些店鋪明確貼出告示,「本店概不銷售日貨」。
有數據顯示,抵制活動明顯影響到日本商品在韓銷量。
韓媒援引韓國知名連鎖超市之一「易買得」公布的數據報導,7月1日至7日,該公司旗下超市的日本啤酒銷量與前一周相比下降14.3%,本地產以及進口自其他國家啤酒的銷量同期分別上漲3.6%和2.9%。
有業內人士說,一些日本汽車商正考慮取消或減少在韓促銷活動。
曾多次抵制日貨, 這次有何不同?
就這次抵制日貨活動,韓國國內有著不同看法。
一些人認為,韓日問題應該留給政界人士解決,而不是通過普通民眾抵制行為,抵制還會傷及日本在韓企業的韓國員工。
「大家如果回過頭看一下之前的抵制日貨活動,會發現不是那麼有效,」韓國仁荷大學經營學教授李銀姬說。李銀姬認為,這種抵制活動持續的時間通常都有限。
7月8日,韓國首爾一家超市張貼「不銷售日本產品」的標語。圖片來源:紐西斯通訊社
由於韓日之間的歷史問題與領土爭端,韓國國內之前也多次掀起過抵制日貨活動。
比如,2001年,大約40家民間團體發起抵制日貨,抗議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2013年,因為韓日領土爭端,有600多萬會員的韓國個體商戶團體以及數十個市民團體一起發起抵制日貨活動。有調查顯示,這次活動當年造成日本車在韓銷量下降兩到三成。
也有人認為,眼下的這場抵制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包括韓日之間的貿易爭端可能會陷入長期化,以及這次活動有新的發起和參與特點等。
多名行業觀察人士分析,與過去由民間團體發起抵制不同,這次是由普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藉由網際網路自願發起或支持抵制。
「抵制活動在網上迅速傳播,尤其是年輕一代自發分享抵制名單以及表達情緒,」韓國全北大學社會學教授薛東勳說,這是一種自發行使消費者權力的行為。
韓國人對日本好感調查歷年結果圖表。來源:《韓國先驅報》網站
韓國蓋洛普公司12日發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高達77%的韓國人表示「對日本沒有好感」,對日本「持好感」者僅佔12%,是自這一調查開展28年以來的最低值。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