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省城三家社區食堂:飯菜不錯價格也不貴

2020-12-13 安徽網

 

昨日,三孝口社區食堂,一名老人樂呵呵地打飯。

昨天中午,居民們正在三孝口社區食堂排隊點餐。

濱湖世紀社區食堂裝修得很溫馨。

家門口就可以吃上衛生、可口的食堂飯菜,這是很多社區居民的願望。2012年9月,合肥市首家社區食堂——望湖社區食堂開張,中午放學回家的學生和沒人照料的老人都可以在這裡就餐。如今,社區食堂已在城區多個小區落地生根。那麼,社區食堂經營現狀如何?居民們有怎樣的反應?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又在哪?

三孝口社區食堂

開業沒幾天,人氣不算旺

地點:桐城南路23號(婦幼保健醫院對面)

服務: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攜街道辦理的老人就餐證,每日中午可享受每餐9元的老人專供標準套餐;60歲以上低保老人憑老人低保就餐證,每日中午可享受3元一份的老人套餐。   

昨天上午剛過11點,記者來到了開業不到一周的三孝口社區食堂。記者看到,食堂門口的黑板上寫了「今日老年餐午餐供應」,並註明了供應時間和價格。昨天,該食堂有三種套餐:套餐一和套餐二配菜相同,包括蘿蔔燒排骨、萵筍肉片和蒜泥青菜,但主食有區別,前者是米飯,後者是饅頭2個;套餐三是鮮肉餛飩、蒜泥青菜,外加饅頭1個。

68歲的杜大媽是第三次來這吃飯,她告訴記者,當初聽到社居委說這事,特別高興,很積極地拿著相關材料到社居委辦理了老年就餐證。「價格挺便宜的,味道也挺好。」杜大媽說,自己家離得近,來回很方便。

隨後,杜大媽走到了老年餐專用窗口,服務員幫她打了份套餐。而隨她一同前來的外孫女也打了份粉絲,跟外婆一起用餐,「她沒吃過食堂,聽我說了,非要來嘗一嘗。」

杜大媽正吃著時,老熟人尚大媽跟她打起了招呼。「我還沒辦(老年就餐證)呢,先來看看情況。」剛說完,杜大媽勸她也趕緊辦一張。尚大媽轉了一圈很動心,「我馬上回家拿證件去辦!」

記者在這個食堂待了一個多小時,看到來用餐的老人並不算多,年輕人倒是絡繹不絕。食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多的話,有二三十個老人在此用餐。

三孝口街道黨政辦副主任陶廣闊告訴記者,轄區內有七千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但目前辦了老年就餐證的只有一百來人,「我們已經通過發通知、社區報紙、網站和上門等方式宣傳了這項服務,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大宣傳。」

 

濱湖世紀社區食堂

三餐都提供, 老幼能打折

地點:濱湖世紀社區服務中心D棟1樓(長沙路與天山支路交口)

服務:早餐有沙湯、包子、豆漿、油條等; 中餐、晚餐為6到11元的米飯套餐,還有麵條,也能點菜。

昨日早上7點20分, 75歲的餘華才爺爺和74歲的孟凡芝奶奶正在這裡吃早餐。兩位老人點了兩碗稀飯、四個包子,總共花了4塊4。  「有了這個食堂後,我們基本天天都來吃早飯,這樣早上可以多睡一會兒。這邊的飯菜比外面便宜,也很乾淨。」餘爺爺說。

記者看到,這個食堂裝修得很不錯,米黃色牆面、木桌椅、液晶電視,每桌都擺放著絹花。記者了解到,這個食堂一日三餐都能提供,早餐的肉包7毛錢一個,沙湯一塊八一碗,豆漿8毛一杯,都比普通早點鋪便宜。中餐和晚餐供應的一葷一素套餐每份6元,一葷一半葷一素套餐每份9元,二葷一素需要11元。居民還可以在食堂點菜,涼菜、燒菜加在一起有十多個品種。

濱湖世紀社區黨委委員李瑞鶴告訴記者,轄區60周歲以上老人、12歲以下學齡兒童、一些特殊家庭在此就餐,都能享受價格優惠。「60歲到70歲的老人優惠10%,70歲到80歲的老人優惠20%,80歲以上老人優惠30%。12歲以下學齡兒童,殘疾人、低保戶家庭等價格統一優惠20%。優惠的費用由社區來承擔的,目前已有近兩百人享受優惠。」

望湖社區食堂

運營一年多,終於不賠錢

地點:望湖社區服務大廳二樓(望湖城桂香居·福桂苑內)

服務:中餐8到12元米飯套餐

昨日上午10時50分許,記者就來到瞭望湖社區食堂,由於還未到開飯時間,食堂的玻璃門反鎖著。記者透過玻璃門看到,食堂的小廚房裡,兩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11時,工作人員開始開門迎客。

因為餐廳內有一個立式空調,記者剛走進去時,一股暖流就撲面而來。食堂的面積大約三四十平方米,廚房外的餐廳,分為兩個小房間,總共9張四人桌。旁邊的牆上,標著套餐價格,一犖一炒一素,外加湯和米飯,最便宜的只要8元錢,最貴的12元。昨日中午,有紅燒仔雞、肉炒蒜苔、蘿蔔燒肉、雞蛋羹和炒青菜等幾樣菜品,配湯是西紅柿蛋湯。

11時20分後,居民開始陸續來到了食堂,背著書包的學生,獨居的老人,還有一些社區工作人員都排著隊,等待刷卡打飯。12點20分左右就餐結束時,食堂除了一些米飯和少量的雞蛋羹外,其餘的菜品基本被一掃而光。記者也大致數了下,一個小時時間內,有超過100人來這裡就餐。

去年1月份,本報記者探訪這家食堂時,望湖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紅兵表示,不算前期的投入,每個月還是不能保本。一年多過去了,現在經營怎麼樣呢?「可以持平了。」昨日中午,望湖社區宣傳委員王棟欣喜地對記者說:「這樣,食堂就可以正常運轉下去了。」

辦個食堂真不容易,給點意見吧

居民都說食堂好,還想食堂更方便;經營者扭虧費思量,追隨者面臨難題多

在已經運營的幾家社區食堂,記者聽到的都是居民讚揚的聲音,但也有居民同時提出建議,希望能得到更為便利的服務。而在蜀山區、濱湖新區、經開區等地的多個社居委也表態考慮開辦社區食堂,但在資金、場地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難。那麼,居民需要什麼樣的食堂?開辦食堂遇到的難題該如何破解呢?

 

居民聲音)

希望食堂再方便一點

能否都提供一日三餐?

提議:記者探訪的三家食堂裡,除了濱湖世紀社區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外,另外兩家社區食堂目前只提供中餐。有居民提出,希望增加早晚餐,「哪怕只有稀飯和饅頭,也能方便很多了。」

回應:望湖社區宣傳委員王棟表示,目前社區食堂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採購、洗刷、做飯等都要做,如果再加早晚餐,人手肯定不夠,如果加人,則會陷入虧損。即便如此,社區也在積極籌劃,時機成熟就會推出早晚餐。

能否給老人專設窗口?

提議:由於三孝口社區食堂是社會用餐和老年餐同時提供,記者看到用餐高峰時期,排了條長長的隊伍。看著人群中顫顫巍巍排著隊的老人,居民杜大媽說,要是場地再大一點,能給老人們開個特別窗口就好了。

回應:三孝口街道黨政辦副主任陶廣闊表示,日後將在老年人用餐專屬區域開辦特別窗口,專門為老年人服務。

能否稍等上學的孩子?

提議:在濱湖世紀社區食堂,經常來食堂用餐的居民中不乏孩子的身影。屯溪路小學5年級學生孔嘉敏就希望,開飯的時間能稍晚一點,「我們中午12點放學,跑著過來要10分鐘,那時候隊伍都從窗口排到大門了。」

回應:濱湖世紀社區黨委委員李瑞鶴表示:「中午的人確實多,也會出現等位的情況,我們要求承包企業必須保證午餐的菜餚量,要不斷補充新菜,確保居民都能買到,可以帶回家吃。」

正在嘗試)

先為居家養老辦食堂

除了自身提供價格低廉的飯菜、街道補助買單外,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社區正在或已經做了新的嘗試,將社區食堂與居家養老服務券結合在了一起。

三裡庵街道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老年餐廳(主要針對六十歲以上老人)由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務中心管理,有養老服務券的老人,可用服務券享受中餐。

經開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負責人王茂光表示,將養老服務券與社區食堂相結合,是他們即將實施的一個想法。目前,經開區的居家養老服務配餐是與其他餐飲機構合作,打包飯菜送到小區,由老人自取或送飯上門。「最好是能找到場地,辦一個以社區送餐為主的食堂,先從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開始,逐步對其他居民開放。」

 

經驗總結)

填平虧損靠對外開放

據悉,記者探訪的三家社區食堂,除望湖社區食堂由社居委自身運營管理外,其餘兩家在政府一次性投入後,交由餐飲企業管理,街道、社區負責監管。

望湖社區宣傳委員王棟說,社區食堂有了人氣之後,就放開了一些限制,對附近社區的居民也進行開放,目前已經辦理了400多張就餐卡,「就餐人數增多,也能填平經營虧損。」另外,對於各個時間段的就餐人數,現在食堂已經心中有數,「可以提前算好菜品的分量,避免浪費。」

與三孝口街道合作的餐飲企業負責人胡偉偉告訴記者,向兩類老年人出售的9元套餐,市場價在15元。「老年餐完全不考慮利潤,主要通過開放社會用餐來彌補。」

學者建議)

社區食堂應該有定位

社區食堂到底應該辦成什麼樣?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首先,他認為,食堂就該辦成食堂的樣子,飯菜相對乾淨,價格便宜,居民就餐方便,食堂該圍繞這幾個特點來開辦。其次,社區辦食堂也應該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不用求大求全,沒有場地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提供餐飲服務。「最後則是堅持特色,社區食堂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定位。比如社區裡的老年餐廳、學校旁邊的小餐桌等。」

王開玉說,除了社區自辦食堂,還可以引入一些公益基金、養老服務機構,「不一定只給資金支持,還可以有一些廚師的免費培訓,添置一些就餐設備等。」

本組稿件由   本報記者 朱慶玲 宛婧 王慧/文 項春雷/圖

相關焦點

  • 探訪合肥多家社區大食堂:都有家的味道
    2012年9月,合肥第一家社區大食堂——望湖社區食堂熱熱鬧鬧地開業了。實惠、方便、快捷,這是很多居民選擇食堂就餐的原因,也是一些社區努力的方向。此後的時間裡,10多家社區大食堂陸續建立。目前,社區食堂從建立到興起已有近兩年的時間,它們的經營現狀如何?能否滿足大家的需求?記者對合肥多家社區大食堂進行了探訪。
  • 香港花園社區食堂開張 三菜一湯頓頓不重樣
    香港花園社區的居民正在社區食堂享受美食。     「10月15日,位於香港花園社區服務中心的社區食堂正式開張了,30多名社區老年人一邊在食堂高興地就餐,一邊誇食堂飯菜好。工作人員笑著說:「我們這裡的飯菜可是每頓不重樣,有芸豆肉餡的包子、蘿蔔素包、炸脊骨、家常豆腐,還有各種適合老年人口味的飯菜。」     飯菜好吃不貴還衛生     「開飯啦!」只見工作人員喊了一聲後,居民都開始排起了隊,「今天吃熗大頭菜和炒花菜,每人限打一份兒菜。」今年70多歲的社區居民於躍說,社區食堂真是幫解決了吃飯的難題,「以前最愁的就是吃飯。」
  • 蘇州首家社區食堂開張 午餐三菜一湯價格10元左右
    紅燒雞腿、番茄炒蛋、上海青,再配上一份冬瓜海帶湯,第一次前來用餐的陳阿姨吃得有滋有味:價格不貴,飯菜燒得都很爛,「特別適合老年人。以後我還要來這裡吃。」近日,蘇州市首家社區食堂在裡河社區正式開業,提供三菜一湯的午餐和兩菜一湯的晚餐,面向雙塔街道所有居民開放。
  • 清華北大曬食堂「飯菜」,價格出乎意料,網友:羨慕了!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上午好呀,元氣滿滿的小園子又上線啦,相信很多小夥伴在上學的時候都在學校的食堂吃過飯,也網友誇讚,也有人吐槽,但是相比較來說吐槽大學食堂的小夥伴會稍微少一些,因為一般大學的飯菜種類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大家好奇清華北大食堂的飯菜是什麼樣子嗎?
  • ...山東一周年|青島上流佳苑社區居民的分紅又漲了 大食堂飯菜更香了
    在社區市民中心,他聽取青島市城市發展規劃建設和舊城風貌保護情況匯報,察看村史館內舊村老屋復原場景,了解社區實施舊城改造、加強基層黨建以及居民生活變化情況。中午時分,習近平走進社區便民食堂,同正在這裡用餐的居民熱情交談,詢問飯菜可不可口、價格貴不貴、對社區便民服務還有什麼新要求。習近平還沿著小道步入社區,察看社區整體環境和居民居住情況。
  • 錦江區五昭路社區「微更新」:助老食堂提檔升級 飯菜可口方便老人
    書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區的助老愛心食堂來到位於書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區的助老愛心食堂——柏杏小廚,因為臨近中午,廚師們正忙碌地準備著午飯,清潔人員也在一遍遍地拖地、擦拭桌椅,只為將優美的就餐環境和可口的飯餐帶給社區老年朋友。
  • 探訪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 紅火了四年為什麼這麼香
    10月26日,晚報記者來到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探訪。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自2017年設立以來,名氣越來越大,社區老人吃飯3折,不少居民成了這裡的常客,附近單位職工也紛紛前來「蹭飯」。社區通過壯大集體經濟,讓居民得到實惠,社區食堂是一個小窗口,折射出服務民生的溫度,體現著社區居民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 南開區:社區「家食堂」 吃出「家味道」
    在三潭東裡社區「家食堂」外,社區老年人參觀新出鍋的菜品。    中午時分,我市南開區萬興街三潭東裡社區的「家食堂」裡坐滿了前來試吃品嘗的老年人。「這菜的口感不錯,有家的味道,1個葷菜、1個素菜、1個湯,加上主食,只要10塊錢,比外面便宜不少啊。」居民王小生對社區食堂的飯菜非常滿意。「這葷素搭配剛好,適合我們老年人,大熱天省得自己做飯,吃完還不用收拾,太省事了,我直接預訂了一個月的午餐。」
  • 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煙臺市區已建46家社區食堂
    「家門口」的食堂提升幸福指數家住毓璜頂社區紅玉裡的81歲貴玉正老人,只需走50米,就可以到毓西社區食堂中心店打上熱騰騰的飯菜。「真是開到家門口了,太方便了。」貴玉正老人78歲的老伴腿不好,現在年紀大了,腿不能站久,做飯也做不了了。平日,老倆口經常出去買飯,現在有了社區食堂,老人吃飯可有著落了。
  • 《跑男》成員們在食堂吃飯,看清飯菜的價格後,真的沒開玩笑?
    新一季的《奔跑吧》迎來了三位新嘉賓,不過他們的到來並沒有讓節目的口碑下滑,反而是徹底拯救了新一季的口碑。除了加入三位新嘉賓外,《奔跑吧》還徹底改變了遊戲套路,給網友們更加新鮮的體驗,這也是這一季收視率暴增的主要原因。那麼這三位成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了,他們就是蔡徐坤、沙溢和郭麒麟,蔡徐坤是近兩年很火的偶像,而沙溢和郭麒麟則是因為超強的搞笑天賦而被大家所喜愛。
  • 社區食堂設置監督員,提醒居民按需打飯菜
    今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117社區的好味道食堂,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名戴著「光碟行動」監督員的緞帶的工作人員,對排隊打飯居民提醒吃多少打多少,按需打飯菜。為了鼓勵居民節約、珍惜糧食,8月24日起,117社區就在社區好味道食堂設置了一名監督員,提醒居民按需打飯菜。
  • 威海社區食堂:家的感覺,愛的味道
    心滿意足地買好飯菜,82歲的王兆強老人準備帶回家和老伴一起吃。自從社區食堂開業以來,他一天兩頓來「打卡」,已成了這裡的常客。四葷兩素、兩份主食、兩份紫菜蛋花湯,再加上兩個餡餅,折後只需23.5元,拿回家老兩口一頓吃不完,剩下的熱熱當晚餐。「老伴身體不好,平時我倆懶得做飯。自打有了這社區食堂,真省事,真方便。」王兆強不住地稱讚。「來,乾杯!」
  • 菜式近20種、好吃不貴……德州東風社區市民大食堂營業 這些人群還...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6日訊 中午十一點半,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河街道辦事處東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市民大食堂內熙熙攘攘,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菜香味。有的社區居民正在選菜、盛飯,有的則圍坐在一起,邊享受美食邊拉家常,如同在自己家裡一樣自在。
  • 揭秘阿里食堂的日常夥食,每天飯菜不重樣,網友:別人家的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那麼,今天小優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別人家的公司食堂,想必有些朋友已經有在網上看過一些了。圖中這些飯菜就是阿里食堂的飯菜,雖然都是小碗菜,但是看到這賣相也是覺得相當有食慾的呢。而且他們公司食堂的飯菜每天都不重樣,除了有日常飯菜之外,還有一些套餐美食。
  • 菜量大價格惠!8年都吃不膩的社區食堂,就在松江這裡!
    對方松街道的老人而言,方松社區食堂就是他們心中的「網紅」。每到中午飯點,老人們總是早早來到這裡,聊會家常等待「開飯」;腿腳不方便的老人同樣可以選擇類似「送外賣」形式,由社區志願者送餐上門,享用方松食堂的飯菜。
  • 社區食堂 讓居民省心省力又省錢
    呼和浩特新聞網4月3日訊(記者 閆鑫)「這個社區食堂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真是社區為我們做的一件大好事,花12塊錢吃三菜一湯,每天都不重樣。」臨近中午,玉泉區大南街辦事處友誼社區居民高文早早就來到了小區裡的社區食堂。
  • 探訪儀徵新村社區「幸福食堂」
    這也是新村社區試點居家養老以來,建立社區幸福食堂的一道風景。「女兒,看看我們幸福食堂今天中午的夥食怎麼樣呀?」一位空巢老人用手機拍下新村社區小飯堂的菜餚,微信秀給自己遠方的姑娘看。2018年6月6日,儀徵市新村社區小食堂,工作人員為在家不方便的孤寡空巢老人包裝飯菜。
  • 威海高新區再添一家社區食堂!
    12月10日,威海高新區怡園街道濱州街社區食堂正式開業。11時許,前來就餐的居民絡繹不絕,在店內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品嘗一下社區食堂裡的美食。  紅燒茄子、五香帶魚、奶香小油條、手工餛飩、雜糧窩頭……走進濱州街社區食堂,一股飯菜的香氣撲鼻而來,各種熱氣騰騰的餐食整齊地擺放在取餐區供顧客挑選。
  • 8月底杭城最大社區老年食堂關門 社區"小飯桌"的喜與憂
    杭城社區老年食堂開辦多年,像香樟社區這樣經營面臨困境的不在少數。但即便現狀如此,作為杭州一項「民心工程」,新的社區老年食堂仍然不時開出。  今年5月19日,下城區王馬社區新開老年食堂,採用配送方式,這在杭城還是一種大膽的創新。經營了3個多月,食堂每天有100多位老人來就餐,反響不錯。
  • 各地試水「社區食堂」:家門口的食堂如何帶來便利、安全和美味?
    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探索開辦社區、農村小食堂。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家社區食堂「幸福大食堂」在薌城區通北街道和平裡社區開業一個多月了。這個社區攜手物業公司,採取「社區免費提供場所、物業投資經營自負贏虧、低償服務居民」方式共同經營,食堂採取套餐制、訂餐制、會員制三種經營模式,面向小區居民,尤其是老人精準配餐。居民可以通過微信群、電話、智慧程序實現線上訂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