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學習日語的時候,課文裡面出現了江南水鄉古鎮的介紹。這次再次翻看日語書,教侄子學習日語,這篇課文又出現了。這篇課文裡介紹了烏鎮、周莊、西塘、同裡、朱家角等五個水鄉古鎮,趁著周末休息,打卡上海的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古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群,也是上海的四大古鎮之一。
我是從北出入口進入古鎮,沿著西井街-永安橋-東井街-放生橋-北大街-泰安橋-漕河街-大清郵局-城隍廟-廊橋-北大街-南出入口離開。
到古鎮的時候已經是中午12點,找了一家臨河而建的飯館享用午餐。
點了三菜一湯的家常菜:酒香草頭、響油鱔絲、蒸蟹、老母雞湯,味道很好。吃完午飯,開始了下午的小鎮遊玩。
整個古鎮免門票遊覽,其中有幾個獨立的景點需要購買門票,可以單獨購買景點的門票,也可以購買套票。
街上沿河分布著課植園、圓津禪寺、城隍廟、大清郵局、王昶紀念館等景點。
隨處可見坐船遊覽的遊客,船在水中遊,人在畫中走,可以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
有好幾個遊船碼頭:課植園碼頭、城隍廟碼頭、圓津禪院碼頭、北大街碼頭,隨時都可以坐船遊覽。
古鎮裡的橋連接了水鄉的路上通行。湧泉橋、中龍橋、永安橋連接了東、西井街;放生橋連接了東井街和北大街;泰安橋、廊橋、城隍橋連接了北大街和漕河街,方便了我們的路上行走。
當地人將西井河稱為「龍河」,永安橋即是「龍首」、中龍橋為「龍腹」、湧泉橋為「龍尾」
站在永安橋上拍攝的風景,一副美麗的風景畫。
放生橋
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聯拱大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全長70.8米,寬5.8米,結構精巧,形狀美觀,是古鎮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許多人會買很多小金魚、小烏龜等水生動物在此處放生。
站在放生橋,可以將朱家角盡收眼底。
城隍廟碼頭:從這裡下船可以直接逛城隍廟。
臨河而建有很多的茶館和飯店,逛累了,可以停下來歇歇腳,喝喝茶,享受那慢時光,碰到飯點,坐下來嘗嘗當地特色美食,也是一種享受。慵懶地坐在臨河的陽臺上,看那遊轉千回過往的船隻,品味那水鄉的古韻風情。
廊橋
全鎮唯一一座木結構橋,橋面建有木板柵,上蓋磚瓦、翹角故稱廊橋。
大清郵局
朱家角古鎮的名片之一,位於古鎮西湖街35號,是華東地區保留下來的唯一大清郵局舊址,它承載著郵政發展的歷史,給古鎮增添了歷史厚重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這個清末時期的郵局,至今都保存完好。
大清郵局的門口,屹立著一支大清時期的郵筒,保存相當的完好。下面是一條青龍活靈活現,上面凸顯四個字,大清郵政,上下排列。
一棟兩層樓的建築,一樓是售票處和檢票口,二樓是大廳郵局的展覽廳,展覽廳裡展覽了大清時期的郵遞員裝束以及大清時期的郵件。
代寫書信的先生
清代郵服
清.老明信片
在這裡有一個可以專門寫給未來的信箱,可以寫一封信給未來,投到一個個小格子裡,到時候郵差自然會幫你把信發出,送達你給予未來的問候。
城隍廟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廟門前除了一座雕刻有八仙過海的大照壁外,最有趣的要數左右兩側體態矯健的石獅子,少了幾分威嚴,多了幾分靈性可愛。
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號稱「長街三裡,店鋪千家」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長300多米。這裡舊式民居鱗次櫛比、粉牆灰瓦錯落有致,窄窄的街道曲徑通幽,石板小路蜿蜒不斷,老店名店兩旁林立,是朱家角古鎮上主要的商業街。
周末可以看到很多的遊客前來遊玩,購買朱家角的的特色小吃、品嘗美食。
隨處可見各種的店鋪
1.各式各樣的糕點:芡實糕、雲片糕、酒釀糕。
2.粽子大王:排起了長隊
3.中草藥香囊,一個小哥哥在那路勤勤懇懇的工作,他可是一個機器人。
4.桂花米酒:香甜可口
5.各種各樣的豆:青豆、黑豆、牛扁豆等
6.手工辣椒醬,走過都能聞到辣椒味
7.油滋滋的走油肉,亮閃閃的豬蹄膀,旁邊一位阿婆在那裡包粽子。
8.民族風情的店鋪
9:糖畫
這裡的粽子非常的出名,買了粽子回家,當第二天的早飯。
如果想遠離城市的喧囂,選擇迷人的自然風光,朱家角一定非常適合。漕港河將朱家角分成兩個部分,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兩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崗巖石的街面,青磚黛瓦的明清建築及眾多的歷史遺蹟,一直深受遊客的青睞。我也非常喜歡這裡的景色。
建議遊玩時間:一天,乘船體驗,品嘗當地的美食,最好避開雙休日。
交通:地鐵17號線朱家角站下車,步行大約20分鐘到達古鎮。可以選擇坐公交車,大約3站的路程,地鐵站下車後到達的公交車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