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夜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提高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要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省政府召開會議對全省「夜經濟」發展作出專門部署,我市也將「夜經濟」作為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的工作目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為切實推進我市「夜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市商務局積極謀劃、精心組織,並按市政府領導意見,對全市「夜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調研和實地走訪,學習考察南京、杭州等國內「夜經濟」發展較好地區的先進經驗,分析我市「夜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和存在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形成報告如下。
一、國內先進地區發展「夜經濟」的做法和經驗
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夜經濟」市場規模2018年達到228592.2億元,隨著各地政府對「夜經濟」扶持力度加大、夜間消費場所的服務市場增加等,「夜經濟」發展規模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將在2020年突破30萬億元。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濟南、天津、南京、青島等多地紛紛出臺系列措施推進「夜經濟」發展。
(一)各地發展「夜經濟」的主要做法
南京市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打造「夜之金陵」品牌的實施方案》,分別從夜購金陵、夜食金陵、夜宿金陵、夜遊金陵、夜娛金陵、夜讀金陵、夜健金陵等7個方面打造「夜之金陵」品牌,提出了「著力打造一批夜間經濟示範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夜間消費促進活動」、「培育夜間旅遊演藝主體」等11項具體措施。重點引導夜間經濟向7類區域集中,分別是:商業中心區、旅遊景區、人員密集區域、城市休閒功能區、有消費傳統的背街小巷、歷史文化街區和文體娛樂功能區。此外,南京市梳理出27個夜間經濟試點區域,其中,既有長江路及1912街區、夫子廟—老門東片區、湖南路—山西路片區等基礎較好、已經有一定名氣的區域,也有新街口—太平南路片區、下關濱江區域等需要大力培育的區域。在這些試點區域裡鼓勵發展老字號、品牌餐飲、風味小吃、時尚酒吧、精品購物等業態開展夜間經濟主題活動和品牌創建。為了讓工作落到實處,南京市引入考核機制,要求各區政府加強對夜間經濟試點區域、認定的夜間經濟街區屬地街道辦事處或園區管委會的工作考核。同時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在公共運輸方面,由交通部門加密夜間運行班次,延長夜間運營時間。列入夜間經濟試點的區域,美化夜市街景設置的公共照明和裝飾照明設施的非經營性用電可接入城市路燈網,相關費用由現行財政承擔。在停車方面,由屬地街道辦事處或園區管委會梳理區域內的行政、企事業單位自用停車場情況,推動夜間向社會開放。
杭州市發展「夜經濟」啟動較早,早在2006年,杭州市旅遊委員會就發布了《杭州市夜間娛樂休閒生活發展報告》,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推動夜間旅遊休閒發展的序幕。從2010年開始,杭州圍繞推進「購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設的目標,啟動了拓展夜間經濟、打造「夜杭州」品牌的系列工程,培育成果顯著。出臺政策鼓勵扶持夜市發展,花三年時間,打造19條各具特色的夜市街,基本覆蓋杭州城,原則上一個城區設置一條美食夜市街,總量不超過三條,攤檔總規模一般不少於80家。除了餐飲,印象西湖、錢塘江燈光秀等夜間旅遊、以及觀影、文藝演出等也是人氣十足。為了鼓勵夜市發展,夜市經營性電費和水費都按民用標準繳納;凡屬夜市範圍內,為烘託美化夜市街景而設置的路燈、過街燈、地燈、公益性廣告等非經營性用電由政府承擔。夜市舉辦者最高獎勵200萬元。杭州市加快形成城市核心商貿區和若干商圈;大力引進國際品牌;融入城市綜合體建設;打造「雙鐵」商圈新亮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積極探索境外遊客購物退稅試點;深化振興「老字號」品牌;推出杭州「夜明珠」品牌;打造運河燈光、延長商場營業時間、增加夜觀光公交線路。2017年,美食、茶樓、療休養、演藝、化妝、保健、女裝、嬰童、運動休閒、工藝美術等十大行業被列為「杭州十大特色潛力行業」。從資源角度看,杭州以十大特色潛力行業為基礎的城市休閒產品豐富。經過多年培育,呈現產品成熟度高、市場認可度高、遊客滿意度高的「三高」局面,夜間消費潛力巨大。這些都為杭州旅遊「夜經濟」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產業基礎,使杭州旅遊「夜經濟」發展後勁十足。總體來說,杭州產品開發成熟:夜間演藝產品叫好叫座,國內外美譽度高;文化底蘊深厚;小資餐廳價格親民、生意紅火;低中高價位的購物場所休閒消費氛圍初步形成;杭州十大特色酒吧潮人云集,夜時尚指數極高。
2019年4月,上海出臺《關於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稱將圍繞打造「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夜生活集聚區的目標,推動上海「晚7點至次日6點」夜間經濟繁榮發展。5月,文化產業緊隨其後,首批「24小時影院」在上海應運而生。
2019年7月,北京市出臺《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北京繁榮夜經濟「十三條」),宣布將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費品牌,到2021年底,力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範、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滿足消費需求。
寧波市政府充滿詩意地稱「夜經濟」為「月光經濟」,並下發《關於發展月光經濟的指導意見》,寧波市財政為「月光經濟」發展安排了專項資金,鼓勵商鋪夜晚延時經營,根據延時服務時間長短等給予一定額度的資金補貼。
(二)經驗與啟示
1.注重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夜經濟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精心謀劃,全方位推進。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都注重頂層設計,政府部門能夠把握好引導方向,制定嚴謹的「夜經濟」發展政策和規劃,加大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程度,確保各項政策實事求是,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群眾選擇,同時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在氛圍營造和公共設施方面加大投入,交通、衛生、城管等部門各司其職,加強指導和監管。
2.注重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各地政府成立了「夜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夜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上海市黃浦區任命了「夜間區長」和首批具有夜間經濟相關行業管理經驗的「夜生活執行長」;北京市設立了市、區、街(鄉鎮)三級夜間經濟「掌燈人」制度,統籌協調夜間經濟發展。部分地區成立了夜間經濟委員會,聘請具有相關行業管理經驗的人員、夜間經濟商戶代表等,協助「夜間區長」工作。同時成立夜間經濟商會組織,加強自律規範、促進市場繁榮。形成政府引導、市場發力、專業運作、多方聯動的夜間經濟發展協調機制。
3.注重政策扶持
各地針對「夜經濟」發展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包括對商場延時營業、文化旅遊服務機構延時營業、公交車延時運營,開展夜間打折促銷,舉辦夜間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等活動給予一定的補貼。
4.注重挖掘歷史與文化資源
「夜經濟」發展不僅僅停留在購物餐飲、打折促銷、延長時間,而應該緊密結合城市歷史和文化內涵。南京夫子廟步行街結合「夜遊秦淮河」等旅遊資源,深入挖掘作為六朝古都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市民和遊客欣賞美景的同時受到歷史文化的滋養;杭州市圍繞西湖文化景區,開發《印象西湖》大型燈光實景表演、宋城千古情等夜間商業文化項目,展現城市歷史文化脈絡,突顯文化厚重而又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蘇州以夜遊園林、夜賞評彈為特色,使山塘街、平江路等商業街區成為集中展示江南文化和水鄉文化的平臺。這些城市發展「夜經濟」是在歷史街區、活動空間和傳統習慣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文化娛樂、運動比賽、展覽展示活動,將實體經濟實現了向城市特色文化的靠攏,並依託深厚和獨特的城市文化打造了自己的「夜經濟」品牌。
5.注重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和服務
通過梳理各省市發展「夜經濟」的相關政策發現,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建以促進「夜經濟」發展是各省市共識。政府在交通運輸、城市燈光亮化、水電氣供給、5G網絡項目、汙水收集排放、垃圾分類處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參與「夜經濟」發展,同時加強安全、衛生、質檢、消防等方面的監管,營造「夜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6.注重品牌宣傳和信息服務
南京市相關部門製作「夜之金陵」地圖、南京夜間經濟指南等宣傳品,在機場、火車站、酒店、景區、商場、文化場所、體育場館等廣泛進行宣傳推廣,提升「夜之金陵」品牌知名度。同時建設「夜之金陵」信息服務平臺,在「我的南京」APP、專業消費推廣媒介以及各相關部門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設置信息接入口。對納入「夜之金陵」品牌體系的場所和項目,分類提供商戶名稱、地址、營業時間、交通方式等信息,信息內容動態更新。對重要的夜間消費、文化、體育等活動信息,及時進行公告推送,獲得非常好的宣傳效果,便利市民夜間出行、購物,激發了百姓參與「夜經濟」發展的熱情和信心。
二、我市「夜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我市「夜經濟」基礎較好,餐飲、娛樂、旅遊、休閒等適應市民夜間消費需求的業態均有不同程度發展。
(一)我市「夜經濟」現狀
夜景亮化工程為吉林市營造了絢麗璀璨的景觀環境,打造了不夜城的城市形象。以琿春街夜市、廈門街為代表的夜間餐飲經濟地位突出,夏季消費非常火爆,已經成居民夏季夜間休閒消費的主要去處,形成了「在吉林、吃全國」的局面。「夜遊松花江」已成為夏季外地遊客和本地居民休閒納涼、欣賞江景的主要方式,遊船穿梭來往於松花江上,異常繁忙,是省內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夜遊模式。以歐亞綜合體、財富購物廣場、萬達廣場等為主的大型商貿企業發揮了夜經濟主力軍的作用,東市場、河南街成為夏季夜經濟主要集中區。可以說,吉林市的夜經濟既有點,也有面,但在某種程度上依然處於自髮式生長階段,缺乏政府合理引導和規範。
(二)我市發展「夜經濟」的基礎條件和優勢
吉林市是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優勢突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厚重,近年來城市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總量約佔全省五分之一,人口約佔全省16%,服務業發展日漸提速,佔三次產業比重已超過50%,對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作用不斷加大,率先發展「夜經濟」優勢更加突出。
1.機遇優勢。當下國內經濟發展形勢複雜,國家提出了「穩增長」「調結構」的發展方針,全省提出了「早見效」「穩增長」的工作要求,「夜經濟」作為經濟領域的一種新形態,有擴大消費、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增長點的特殊作用,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給夜經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2.發展優勢。吉林市綜合實力位於全省第二,經濟基礎雄厚,自然資源豐富,人居環境優良,綜合交通便捷,擁有400餘萬人的消費群體,公共運輸、無線網絡等保障基礎設施功能完善,水資源豐沛,電資源充足,可極大滿足夜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3.產業優勢。吉林市服務業發展水平在全省居於前列,旅遊產業尤為突出,「霧凇冰雪」和「避暑休閒」品牌效應彰顯,近年來全市接待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消費市場總體穩定,各類展促銷活動精彩紛呈,城市綜合體、大型商超、百貨、影院、劇院、夜市等夜經濟載體相對豐富。
4.潛在消費需求增勢強勁。目前,我市發展「夜經濟」已具備較好的條件,2018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67.1億元,增長4.2%,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494戶,消費的增長趨勢強勁。我市2018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6萬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約為8500美元,按照國際經驗,消費結構可以向休閒型、享受型升級。數據表明我市人民的生理消費需求已普遍得到滿足,擁有相當可觀的休閒消費能力和閒暇時間。以消費升級為主要特徵的經濟新一輪快速增長期已經到來。
5.消費環境優良。2018年,吉林省全面實施「放心消費在吉林」創建活動,在由省有關部門會同長春財經學院開展的全省消費環境評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發放14000餘份調查問卷等方式,從消費安全環境、消費誠信環境、消費維權環境以及消費者基本滿意度4個維度進行打分平價,分析研判出了全省9市州的消費環境,吉林市榮獲綜合排名第一。
6.吉林市「夜經濟」曾經十分活躍。2006-2008年間,吉林市曾連續舉辦「消夏啤酒節」,在沿松花江兩岸、市內廣場、公園等搭建啤酒大棚。每到夜晚,萬人空巷到啤酒節消費,長春等周邊城市遊客也趕來吉林市參加啤酒節。同時松花江上遊船、市內各大商超延時開放,整個吉林市車水馬龍,燈火輝煌,遊人如織。啤酒節也拉動了吉林市的投資、就業和稅收,由於啤酒節需求擴大,華潤集團在吉林市投資新建了雪花啤酒廠,啤酒大棚的攤位一位難求。
(三)我市「夜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夜間消費均已佔到全天消費的50%左右,而且還在逐步上升。從整體發展水平與階段來看,我市「夜經濟」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特別是與一線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其制約因素主要有:
1、受季節、觀念和消費習慣影響,市民夜間消費的積極性不高。首先,受季節、氣候因素影響,我市冬季夜晚寒冷,市民普遍不願意在冬季夜晚外出消費。只在春節、元宵節、聖誕節、情人節等一些節假日,市民的夜間消費熱情才得以提振。我市也難以模仿南方城市一年四季持續利用某一旅遊資源,例如,上海外灘黃浦江夜遊、廣州珠江夜遊等旅遊項目。其次,市民對夜間文娛活動積極性不高,年齡偏大的市民在消費觀念上還存在重物質消費、輕文化消費的現象。導致了夜間文化娛樂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緩慢,缺乏強勁的內在動力。第三,消費習慣制約「夜經濟」繁榮發展。工作壓力大、收入水平低和生活支出高等因素確實制約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夜間消費行為,但主要原因還在於我市的「夜經濟」發展與一線城市相比仍相對滯後。市民尚未形成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那樣固定的夜間消費習慣,應該說既有缺乏夜生活習慣的主觀原因,更重要的是缺乏吸引市民夜生活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客觀因素。
2.缺乏長遠規劃,未形成成熟、健全的多部門聯動機制。「夜經濟」發展若完全依靠市場自由發展,難免出現自發性和盲目性的特徵,如不合理引導,我市「夜經濟」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集中發展的樣貌。例如,今天的北京三裡屯酒吧街之所以成為北京夜生活最「繁華」的娛樂街之一,是與其政府科學規劃、合理引導,多部門分工協作分不開的。早期的三裡屯夜晚經營活動單一,周邊環境缺乏特色,提高其品質的條件有限,遜色於後海、工體這樣一些以環境取勝或者以配套服務取勝的場所。考慮到三裡屯緊鄰各國使領館,適於發展酒吧經濟,北京市政府聯合多部門對三裡屯地區的街道進行了統一規劃和改造工作。在其西側增加近5.2萬平方米的新酒吧活動區域,在周邊發展旅館、商場、餐飲、居住等功能,增建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公共服務設施。通過一系列的規劃改造,如今的三裡屯酒吧街已成為集商業休閒、商務辦公、居住教育為一體的經濟發展區域,成為中國城市「夜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
3.業態模式單一,夜遊項目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國內「夜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都會推出風格各異的旅遊活動項目來吸引遊人,如南京夜遊秦淮河在遊船內設立各項不同的娛樂節目供遊人欣賞,杭州《印象西湖》的大型演藝節目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雖然我市是個旅遊資源富集的城市,旅遊產品涵蓋面廣。但是,我市夜間旅遊產品卻較為匱乏,很多場所基本都不通宵營業,一些景點一到傍晚便關門歇業,遊人無法入內。多數外來遊客在夜晚面臨無景可遊的尷尬。大部分工薪族晚間主要活動是打麻將、唱歌或在家看電視等。概括起來說,我市夜間旅遊項目存在著特色不足,娛樂項目相對較少等問題。具有吉林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夜間旅遊項目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夜間旅遊項目缺乏「高光點」,文化娛樂同餐飲、購物等其他物質消費載體的融合度比較低。
三、加快發展我市「夜經濟」的對策建議
發展「夜經濟」,是一個多元化、系統化的產業鏈條,商貿企業延時營業、打折促銷是發展夜經濟的應有之義,同時,開拓「夜空間」、打造「夜文化」,提高夜經濟發展的質量,避免簡單粗暴、同質低端的發展陷阱,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夜經濟發展新模式,也是我市發展夜經濟的必然選擇。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在發展「夜經濟」工作中通常朝三個方向努力:一是集約化,把一些相同的、相關的休閒娛樂活動放在一起,便於人們統一消費。二是品牌化,打造夜經濟龍頭品牌。包括餐飲、休閒、娛樂、文化演出和大型文藝活動。三是差異化,提供不同消費場所、不同消費品位去處,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基於以上三點,結合我市「夜經濟」發展實際,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以冰雪、溫泉為特色,打造冬季夜經濟發展新亮點
東北冬季漫長,發展夜經濟應該揚長避短。冰雪產業是我省優勢產業,將其與夜經濟發展相結合,互為補充,相互促進,能夠充分發揮帶動優勢,形成與南方夜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特色鮮明的「北方夜經濟」。建議充分利用我省冰雪資源,緊密結合日前省委省政府下發的《關於以2020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的實施意見》,通過開展夜場滑雪、夜賞冰燈、夜泡溫泉等活動,帶動滑雪場、住宿、餐飲、購物等相關行業發展。
(二)以夜市、餐飲為品牌,激發夏季夜經濟發展新活力
學習借鑑南方先進經驗,對夏季夜間消費街區進行合理化引導和規劃,鼓勵夏季發展「夜市經濟」,通過組織啤酒節、美食節、消夏節等適合夏季夜間開展的活動,為居民提供夜間休閒娛樂餐飲場所;鼓勵大型商貿企業開展階段性延時營業,推動開展夜間促銷、節慶、展示等系列活動,加大夜間打折促銷力度。提升傳統吉菜,打造「地方特色小吃」品牌,以我市琿春街夜市、廈門街餐飲為例,打造夜間美食示範街區,依託特色餐飲、美食名吃等餐飲集中區域,布局彰顯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提升品質的休閒餐飲文化,構築多元化飲食消費結構。適當引導品牌餐飲企業適時延長夜晚營業時間,做大餐飲市場夜間消費規模。
(三)以文化、旅遊、體育為載體,擴展全市夜經濟發展新內涵
深度挖掘文化特色和夜場旅遊潛能,支持博物館等文化旅遊服務機構延時開放,設計精品夜遊線路。鼓勵企業開展音樂節、帳篷節等夜間消夏避暑活動。同時,積極培育「網紅直播」等新型娛樂消費模式,豐富夜間文化演藝活動品類和場次。為夜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學習借鑑《印象西湖》《印象劉三姐》等山水實景夜間歌舞產品,突出吉林的歷史和文化,滿足遊客的求知慾望,精心打造一臺標誌性的本土歌舞節目,使之成為城市夜間文化的金字招牌和最大亮點。鼓勵夜間開放運動場館、博物館、圖書館、書畫市場等場館,支持特定開放運動場所新設籃球架、新建桌球臺等運動設施。推動四季越野滑雪場加快完善設施功能,並積極開展夜間體驗服務項目。利用體育場館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賽事,激發全民運動活力,提升全民健康指數,促進夜間體育消費。
(四)加強夜經濟政策資金扶持。
對商貿企業延時營業、博物場館延時開放、影院增設夜場、購置運動設施等相關「夜經濟」試點內容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對影響力大,示範帶動效果好的旅遊節慶活動、文體演出或賽事活動、地域文創產品或品牌產品展銷活動等給予一定額度的獎補。對為「夜經濟」發展提供保障的公交、自來水、電力、安保等行業給予一定的補貼支持。
(五)加強夜經濟輿論引導。
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和平臺,廣泛開展夜間經濟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夜間消費資訊服務。依託文化資源,針對夜文化消費特點,創排體現本土特色、富有時代感、大眾化的演藝精品。改變群眾對夜間活動的偏見,培育群眾夜間文化消費習慣,營造健康的夜間文化消費氛圍。
來源: 商務部網站